古老非洲的男女生殖器雕像 生殖崇拜和非洲裸体风俗

2024-11-22 08:21奇闻异事

古老非洲的男女生殖器雕像 生殖崇拜和非洲裸体风俗(组图)

非洲,一片悠远而神秘的土地,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非洲雕刻艺术夸张,变形,抽象的造型与制作.让世人叹服,在非洲这个领域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非洲人的宗教气息又给其雕像蒙上神秘的面纱,让世人如雾里看花.其代表作品黑木雕、石雕、彩色砂罐,各式造型独特、做工精致及他们对生殖崇拜和非洲裸体风俗组图雕塑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各种雕塑大都具有黑人生活特有的韵律和气质,粗犷夸张,概括变形,线条简洁,大结构多为几何形体,人体比例不符合常规,强调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如女性乳房,臀部、男性生殖器。这与非洲人的生殖崇拜和人类生命之源的信奉有关,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希望繁殖更多的人口,以便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点和我国古代人们的信奉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我国原始彩陶的造型的腹部就曾引起人们对母体的联想,即原始人对生育的膜拜。

非洲一些国家的一些民族从古至今都保持着对生殖器的崇拜。因为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思考,人们就会认识到性交所产生的快乐是男女两性生殖器相接触的结果。但是,他们不认为生殖器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认为它是一种独立于自身之外的器物,并具有神性和神奇的力量,从而对它顶礼膜拜。

在非洲人眼中,母亲是中心,是妈妈神保佑了人丁兴旺,物产丰富,故在非洲木雕中对女性特征上主要表现在女性双乳的强调,夸张和变形,使其在造型上升华到给人们印象变成是一种观念.

独木神像是男性神,关几乎占1/2比例,下部突出了男性的生殖器官,属一种图腾崇拜.

从世界范围看来,越是较为原始的民族对性越少掩盖,他们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中对性的表现越多、越明显。

非洲的生殖器崇拜和性交崇拜一样,也不带有什么猥亵的意思,而充满了纯洁、庄严和神圣,同时具有时代审美价值。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并没有因为他们裸体而感到羞耻。所以,用男性或女性的生殖器官作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象征,就是十分自然和可以理解的了。

美国第斯曼夫人曾恰当地将非洲的艺术归结为:不是徒供欣赏,而是为神灵与王者服务,而其作用非为装饰,过去以迄现在都是为社会生存而表达与支持他们的基本精神价值,因此非洲雕刻很少涉及什么运动,态度的起伏,而是致力于描述一种永恒的存在!

而且在欧洲经过几个世纪的对非洲雕刻诋毁和破坏后,20世纪的现代艺术运动,最终启发了西方人对非洲艺术的欣赏。现代主义运动的每一位艺术家,都从非洲雕塑中获益非浅。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和德国表现主义者等一批现代艺术家,不仅高度评价非洲艺术,而且从中汲取变革西方传统艺术的创作灵感和形式因素。以至于原始主义作为对未开化民族原始艺术的原始性的崇尚和追求,成为贯穿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级现实主义的一种相似艺术倾向,甚至还不同程度地影响或渗透其它现代主义艺术。美丽、神奇的非洲雕塑,将不断显露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打开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引起了全世界艺术家的极大兴趣和好奇心,人们对非洲艺术的认识也愈益清晰。正如一位西方艺术史家所说的非洲艺术改变了欧洲雕塑的发展进程,甚至改变了20世纪艺术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可以说,非洲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与古老的东方文化一样,同属于人类文明中的瑰宝。

  • 七夕民间都有哪些风俗?

    乞巧: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

    2025-08-28
  • 世界上最大的蝎子:非洲帝王蝎体长35厘米

    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是中国称之为五毒的五种剧毒生物,位列首位的蝎子自然是毒中之毒了。事实上我们平时大概也..

    2025-08-20
  • 匈牙利风俗和礼仪

    匈牙利风俗和礼仪一、服饰礼仪在正式社交场合,匈牙利人着装很注意整洁,男子多穿保守式样的西服,也有的穿双排扣西服;女子则多是裙子配上衣,也有的穿款式新颖的连衣裙。在平时,人们穿着较为随便,青年男女穿牛仔服的不少,对衣服的颜色和..

    2025-08-12
  • 鄂伦春族有哪些崇拜?鄂伦春族宗教信仰简介

    鄂伦春族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民族,因此鄂伦春人民所信奉的萨满教就是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的古老宗教。萨满教产生于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中,产生于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关系中。鄂伦春族的萨满教没有系统的教义和成文的经典,也没有具..

    2025-08-10
  • 世界上睾丸最大的民族,非洲巨阴族睾丸大如篮球

    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民族,很多的民族都是人们所没有听说过的,就像下面小编要说的巨阴族。所谓的巨阴族,顾名思义就是..

    2025-08-07
  • 从图腾崇拜到民族象征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中,龙文化始终与吉祥、福瑞紧紧相连,可谓历久弥新。其实,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有结构完备的“龙”字,而龙的图案和传说更早可追溯到史前文化。一般认为,传说中各种各样的龙应是远古时代各..

    2025-08-05
  • 门巴族起名风俗

    门巴人基于企盼人丁兴旺,对婴儿起名字是相当重视的,总想起一个吉祥美满的名子。婴儿降生后三天,主人拔掉了象征"闲人免进"的忌讳树,请来喇嘛,回答生的日期和时辰,经喇嘛掐算,或说娃儿从天界而来,或说娃儿从龙宫而来,并说这个娃儿是猪..

    2025-07-17
  • 卓尼藏族婚嫁风俗

    在卓尼县洮河沿岸的半农半牧区及农区的藏族青年男女婚姻,虽有自由结合的习惯,但仍然施行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制。某家的女子被男家父母看中,愿为儿子娶来作妻时,便请一个女媒人,向女家父母去探询,女家若同意,便再请正式男媒拿着..

    2025-07-17
  • 羌族白石崇拜

    白石崇拜为羌族人有名的信仰习俗。流行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铜像,统统以白石为象征,供于屋顶的塔子上,屋里的神龛上、火塘旁,村外的山头上和神林中等。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

    2025-06-26
  • 河源客家风俗

    客家人一般指原籍汉族,历经五次的大规模南迁,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主要节日: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

    2025-06-26
  • 尼泊尔太阳墓神秘之谜,当地人一种信仰和崇拜

    世界上有许多未解之谜,例如金字塔是怎么建造的,怪田麦圈是谁留下的,还有地球上到底有么有外星人,这系列问题都有待..

    2025-06-15
  • 感恩节有什么习俗?感恩节美食风俗简介

    感恩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你知道有什么感恩节在美国有什么庆祝活动吗?关于感恩节的一些习俗,美食,游戏,你清楚吗?一..

    2025-06-14
  • 澳大利亚有哪些特色饮食习惯?澳大利亚饮食风俗简介

    澳大利亚人饮食有那么习俗呢?如果去澳大利亚旅游,肯定要先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食俗。其实澳大利亚人是不喜欢吃辣的,..

    2025-05-25
  • 中非帝国博卡萨一世登基 博卡萨为什么疯狂的崇拜着拿破仑

    中非帝国博卡萨一世登基 博卡萨为什么疯狂的崇拜着拿破仑1977年12月4日,使节们站立在中非班吉体育场皇帝宝座的右边,..

    2025-05-18
  • 长相奇葩海底生物幽灵鲨:生活在深海的怪物生殖器长在头顶

    导语:幽灵鲨其实并不是鲨鱼,而是一种银鲛目的鱼,不过和鲨鱼还是有一定亲戚关系的,只是在4亿年前它们就分为了两个..

    2025-05-18
  •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当时的社会风俗是怎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春秋战国的服饰的故事。春秋战国距今已有2700多..

    2025-05-11
  • 美国二月份节日风俗

    2月18日华盛顿诞辰日(washington'sbirthday)乔治•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和第一任总统而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其诞辰日2月22日是美国各州的法定假日。1732年2月22日,华盛顿诞生于弗吉尼亚州。早年曾在英国殖民军中服役。1756~63年英法七年..

    2025-04-26
  • 乍得主要节假日与风俗禁忌

    乍得节假日世俗节假日元旦:公历1月1日;国际劳动节:公历5月1日;乍得独立日:公历8月11日,纪念1960年8月11日乍得宣告独立;共和国成立日:公历11月28日,纪念1958年11月28日乍得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乍得自由民主日:..

    2025-04-26
  • 愚人节的传统活动风俗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

    2025-04-26
  • 万圣节糖果有什么地位?万圣节要糖果风俗简介

    万圣节吃什么呢?万圣节当然吃糖果了!万圣节糖果可是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哦!来,万圣节不给糖就捣乱吧!不给糖就捣乱万..

    2025-04-1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