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碑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宋以后一直处于颠峰状态,明清更是极其所盛,碑刻文化成为苏州历史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宗教寺观的碑刻,更成为研究苏州宗教、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苏州的宗教碑刻,内容大致为寺塔兴废、名人题咏、纷争判断记事之类,尤以佛教为盛;现存的碑刻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千年古刹寒山寺碑廊。陈列于此的有66位书画名家的各类碑刻共59碑71方。其中,一首让寒山寺名扬天下的唐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刻就有9通:集北宋王珪、明代文征明字而成的,清代俞樾及近现代张继(溥泉)、陈云、李大钊、费新我、钱太初、刘海粟的墨迹。清代俞樾所书的行草诗碑,字体稳健中见秀逸,精妙中见苍劲,墨拓本久传海内外。进入新世纪以来,寒山寺住持秋爽启动了“中华第一诗碑”的制作,2007年6月底,又一通总高15.855米的大碑落成,碑阳为清代俞樾所书《枫桥夜泊》诗,碑阴刻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心经》,被载入了上海吉尼斯记录。此外,刻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书“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的碑文,及清末变法维新人物康有为有感于寒山寺唐钟流失日本,所题“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诗句,读来令人感慨。
灵岩山寺建于公元前5世纪吴王夫差馆娃宫的遗址,现存佛教碑刻70余块,另有残碑近百块。其中宋碑达20余种,有官府准予灵岩寺的地界碑、佛像碑和上缴公粮碑等;明清时期的,有三种不同版本的《金刚经》石刻。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曾多次登山临寺,现灵岩山寺头山门西墙还砌有乾隆登灵岩山寺礼佛的御碑。报恩寺碑亭中的《张士诚记功碑》,是一块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歌功颂德的图像碑。碑高3.06米,宽1.46米,以高浮雕手法,刻有118位人物,画面分为四层:最上为天空,祥云飞动,云层中有12个人物;第二层雕有正殿、配殿及官员侍者,张士诚端坐正殿;第三层为庑殿、人物;第四层是手执武器的兵将。个个眉目传神,毫发清晰,神态各异,衣褶线条流畅,刻痕深者达5-10厘米不等,其雕刻艺术及难度,在苏州众多名碑中堪称一绝。吴中区旧称吴县,境内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所存碑刻也别具特色,尤以清代帝王、名人诗赋及宗教碑刻见著。光福司徒庙的《松风水月》碑为康熙皇帝所题,庙中所藏的《楞严经》石刻,是明崇祯年间(1628年)以84块长87-92厘米、宽33厘米的青条石,将《楞严经》全文67000余字完整无缺地由王时敏、张炳樊等十余位书画家所书小楷、吴门碑刻艺人章懋德刻石而成,属精品之作。据传,该经文石刻当年由北京云居寺方丈在苏州约刻,刻成后因倭寇侵扰,水路不通,无法运至房山,只得藏于吴地,故亦称为“房山石经”。1956年被列为我省文保;司徒庙还有一块《金刚经》碑,颇为知名,碑长185厘米,宽69厘米,刻石年代与《楞严经》同时,其经文被巧妙地安排在七层宝塔的图案上,造型独特,构思奇巧,可谓独具匠心。身居闹市的道教玄妙观,现存宋代以来的碑刻数十通,大多为本观历年修茸的记录。其中《诏请三清殿上梁文》碑、《吴道子画老君像》碑、《鱼篮观音像》碑、无字碑等,最具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诏请三清殿上梁文》刻于南宋嘉定11年(1218年),由著名刻工张允迪镌石,字行楷,主要记叙玄妙观三清殿的历史沿革。《吴道子画老君像》是苏州道教的经典刻石,青石质地,碑高180厘米,宽88厘米,厚30厘米;碑的上部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楷书唐玄宗李隆基对老子的赞语,下部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老子像,画像庞眉披鬓,双目炯炯,衣袍宽博而身材魁伟,貌极苍古,一派仙风道骨;所画衣褶笔势圆转流畅,有若飘飘欲举,显示了“吴带当风”的艺术特色;右下方为落款,碑刻成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此碑刻工精良,有皇帝和书画名家共同合作,号称“三绝”。《鱼篮观音像》头不戴佛冠,颈不饰璎珞,脚不登莲花座,完全是一派村姑打扮。她明目善眸,着民妇装,梳普通发髻,手提竹篮,篮中盛一尾鲤鱼,这种世俗化的形象使之与信众的关系走得更近。无字碑高约6.5米,宽约2.7米,碑座浮雕狮兽及纹饰,十分壮观。据史载,无字碑原本有字,曾刻有明初文学家方孝孺所撰的碑文,记叙洪武四年清教、设道纪司和革除宋徽宗钦赐玄妙观50顷香火田以充军饷事。后来,发生“靖难之变”,燕王朱棣篡夺皇位,要方孝孺为新政拟诏安抚天下,方宁死不从,被诛灭十族,他所写的碑文也被全部铲去,于是,昔日的有字碑便成了今天的无字碑。苏州的伊斯兰教从明永乐年间建第一座清真寺起,逐渐增多,现留伊斯兰教碑刻遗存13块,大多为皇帝钦定,内容类似于保护伊斯兰教的“安民告示”,反映了明清时期伊斯兰教在苏州的兴盛及文化的多元性。其中较著名的有明永乐五年(1407年)皇帝敕谕苏州清真寺住持米里闪思丁的碑刻,碑文中嘉奖他“笃志好善,导引善类,又能敬天向上,益切忠诚”,并命当地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否则“以罪罪之”。而基督教、天主教内容的碑刻,留传下来的极少,只有《南怀仁墓志铭》,系光绪三年(1877年)“江左同会诸友”所立,对考察清代基督教在江南的传播有一定价值。
(作者单位: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在东乡族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乡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约在元末明初时,由哈木则率领的第一批40名传教士到达东乡地区。后来人们尊称他们为40个“舍亥古杜布..
2025-07-18小时候我在山东济南老城区“洋楼”(天主教堂)以东的两熨斗隅街胡同深处由状元府马棚改建的一四合院中长大。街南首有一条东西长近200米、宽4米的青石板铺路的小街——将军庙街。耳闻目睹有关将军庙街的往事仿佛还历历在目。将军庙街西首路北是..
2025-07-09在广州市中心的一德路,坐落着有“远东巴黎圣母院”之美誉的天主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1863年8月,石室圣心大教堂正式破土动工,历时25年,于1888年建成。教堂的得名有着独特的意义:因奉耶稣圣心为主保,故命名为耶稣圣心堂,又因教堂全部..
2025-07-09擦擦—持剑菩萨如同玛尼石遍及西藏各地受到崇拜一样,“擦擦”也遍及西藏各地,受到人们的崇拜。“擦擦”是一种类似于玛尼石,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一,玛尼石是天然的白石,“擦擦”则是人工制品;其二,玛尼石有大有小,“擦擦”则普遍偏小..
2025-06-18狮山基督教堂是苏州解放以来由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苏州目前最大的基督教堂。该教堂位于高新区玉山路上,占地面积8207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同时进行宗教活动。在教堂建造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实地视察,并要求有..
2025-05-29老上师在著名的果洛石经旁边。资料图片藏文石经,是用金属等工具将大藏经镌刻在石头上的一种特殊的经书形式,又称石头书。在藏族地区,人们又形象地称其为“多卡“或“多让”,意为“石经墙”。这是因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板两面镌刻经书..
2025-05-28世界的三大家宗教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习俗,那么在婚礼中这三大宗教又有着什么样的形式呢?宗教婚礼习俗之佛教结婚仪式一般来说,佛教婚礼中新娘可穿龙凤褂,旗袍而新郎可穿中式长袍或一般西服。1、婚礼开始,全体来宾入坐;2、新郎新娘下跪于证..
2025-04-27狮子林位于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始建于元代,至今园中的许多胜景犹在。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以湖石著称,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有“假山王国”之誉。..
2025-04-16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的花园。宋朝诗人苏舜钦在水旁筑亭,取渔父“沧浪之水”词,名沧浪亭。元代改为大云庵,明时又复建,清又两次重建。沧浪亭面积约16.5亩,为苏州大..
2025-04-16启园位于太湖之滨的东山,俗称席家花园,1933年席氏为纪念其祖上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兴建,为江南少有的山岳湖滨园林,集江南园林的小巧和湖光山色为一体。园内的主体建筑四面厅----“镜湖厅”最为壮观。此厅位于山层林之间,四面二层,重檐翘..
2025-04-16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据记载,汉时有江西瑞州府张廉夫弃官来崂山修道,筑..
2025-04-1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