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传统、基础全面,是何水法先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他早年曾画得很多,也画得很“杂”,水彩、水粉、水墨、彩墨、书法、篆刻。山水、花鸟、人物,临摹、写生、创作,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20岁后慢慢地他走进中国画领域,先画工笔,后来又转向大写意。他曾对两宋的花鸟画作过精深的研究,由工入写,工写融通。画意笔时,自能胸有成竹,笔无妄下,豪放中不失精微。在强调整体气势的同时,何水法注重某些细部的精到。对此,陆俨少先生盛赞何水法由工入写“因此而放笔直扫,拓为意笔,可医近世无根少蒂之病。”陆老之言,朴素平实地点明了何水法大写意花鸟画之成功的妙谛。就艺术风格而言,其作品充满了豪气、大气,不管是小幅,还是丈六巨制,都有着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难忘。
大胆用色、精心用色、大胆用水、妙于用水,是何水法先生写意花鸟的一大特色。何水法先生突破了世代相传的“水墨为上”、“以素为贵”的清规戒律。何水法先生用色比较丰富,他用色在单纯中求不单纯,达到单纯而不单调的丰富的艺术效果。他喜用亮丽的颜色,常集敷染、点染、烘托、泼彩于一体,他深知画面的雅俗不在用色而在用笔,以色代墨,深谙色即是墨、墨即是色的原理。用墨的笔致来用色,打破古人色墨相碍的樊篱,使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浑然苍茫,虽明丽鲜艳而不失于浮俗,沉厚稳重而不流于郁滞。同时他还借助泼水起到笼罩画面作用,使画面墨沉淋漓,韵致生动。作画时他准确地把握住水与墨、水与色以及画面水分之干湿和运笔速度快慢之关系,从而出现水墨交融、色墨辉映的神妙境界。
何水法作品中的最大优势,就是他对于时代精神的理解。在中国花鸟画界,长久不衰的画家如齐白石、吴昌硕、任伯年、王雪涛,而且就是历经再长的时间,他们依旧是不衰的,原因是什么?画风,他们的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生气活力与欣欣向荣的气象,或大气、或雄浑,充满了朝气,所以他们的画会受到广大收藏者的喜欢。何水法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时代审美的共性,他的画笔墨酣畅淋漓、劲健大气,用色绚烂但不俗气,色墨交融,表现出一种蓬勃的朝气与盎然的生气。[5]
何水法曾说过:“我画画只是在寻找自然中最柔软最脆弱却时时努力绽放生命之美的事物,可能这就是你们眼里我与其他画家不同的地方。”
我自幼喜爱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裘派引领我走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殿堂,所以对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和熏陶,又由于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所谓艺理相通,因而对裘派艺术乃至花脸艺术的理解,也较一般观众深刻些。但我毕竟不是..
2025-07-10歌台花甲气如龙,麒风标一代宗师;今日工农同祝贺,千红万紫拥高峰。这是老戏剧艺术家于伶同志在为周信芳举行舞台演剧6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写的长诗中的诗句,从诗句赞誉中确实反映出在60年代初期不论是同行和观众对于“麒派”艺术在思想上、认..
2025-07-10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
2025-07-08石鲁(原姓冯,名亚珩)祖籍江西景德镇,其高祖因避税迁四川,贩药售棉成为巨商,遂家仁寿县文公镇,成为当地第一大粮户。建冯家大庄园,藏书十余万册。石鲁少时,家庭文化氛围颇佳,这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石鲁一直具有抗争精神,反抗..
2025-06-23南通籍着名画家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膺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W,..
2025-06-23由于吴镇以董巨起家,其画中山、石、树、水、房屋、小桥都显得格外宁静、平和,但吴镇有时也着意打破这种气氛,使宁静中增几分动荡,那就是近景大树和山石的表现,特别是三两棵树的表现尤其明显。如果说吴画山、石、水、小桥、屋舍、群树的表..
2025-06-23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纳西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
2025-06-18擦擦—持剑菩萨如同玛尼石遍及西藏各地受到崇拜一样,“擦擦”也遍及西藏各地,受到人们的崇拜。“擦擦”是一种类似于玛尼石,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一,玛尼石是天然的白石,“擦擦”则是人工制品;其二,玛尼石有大有小,“擦擦”则普遍偏小..
2025-06-18大法东来,不但造就了中华民族历代大德高僧,也开创了佛教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放眼纵观,寺院的营造,石窟的开凿,丛林的建立……,无不使佛教文化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尤其是书法艺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2025-06-18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为画坛耄耋,画名遍海内,年近九十,腰脚仍健,食不厌粗,能步行三十里不倦,自云生平不晏起,清晨必散步庭园中,赏玩花木一二小时,而后进餐冶事。境无顺逆,均淡然处之。每月,沈心海还集合同道中人,有品花会雅集,来者例..
2025-06-02于永茂自幼喜画,七十年代师从画家王明明,专攻人物画,期间多受刘凌沧、郭慕熙老师的指导;八十年代中期转研习山水画,在植根于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并多次求教于白雪石、何海霞、李可染等诸前辈大师,九十年代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从而在..
2025-06-02新中国成立后,张仃担任了一系列国家大型国际博览会和专题展览会的总体设计师,在国际交流中,为中国人挣足了面子。1952年,德国莱比锡举办国际博览会,张仃出任中国馆的总设计师。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偏爱黑色,就向设计组交代:绝对不许张仃用..
2025-06-02满维起(1954―),男,1954年生于天津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其作品曾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日本、韩国重要领导人,曾获..
2025-06-01陈克永,山水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3年生于北京市平谷县,197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6年创作的《山河颂》,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88年参加首届美术大奖赛,作品《山泉》获二等奖。1988年参加中日美术作品交流展..
2025-06-01在历史与现实中,常常会有一些以煊赫的家世和富贵的资财而自傲于世的人,但如果剥去他们的光环,便不难发现其内心的伧俗。而一个真正精神充盈的人,无论其出身如何卑微、生活如何清贫、境遇如何寂寥,我们也终会发现他的气质华美与高贵,而烛..
2025-06-01赖少其,籍贯广东普宁,中国当代画坛领袖之一,有“艺坛圣哲”之称,在日本被称为“中国画伯”。1915年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下市乡(今普宁市池尾街道办华市村)。赖少其1932年考入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1934年起致力于木刻创作。1936年毕业..
2025-06-01张良勋,其早年曾师从当代着名书画家梅纯一、孔小瑜、童雪鸿等先生。1965年从事新闻工作,且从事美术创作和书籍插图等。版画《丰收时节》、《乡村姐妹》,活力生趣,盎然相高,同时参加“国庆十五周年全国美术展”,并远赴亚洲、非洲、欧洲一..
2025-06-011989年获“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一等奖;1991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程大利水墨画展”;1992年赴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讲学并举办画展;1993年访问德国,参加“中国艺术家赴德作品展”;1995年在南京举办“荷花系列――程大利水墨画展”;1996年在江苏..
2025-06-0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