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荣翔的唱腔艺术特色

2025-07-10 08:45历史文化

我自幼喜爱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裘派引领我走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殿堂,所以对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和熏陶,又由于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所谓艺理相通,因而对裘派艺术乃至花脸艺术的理解,也较一般观众深刻些。但我毕竟不是学戏的,所以在技术方面是个外行,也就扬长避短,从文化高度和鉴赏角度研究比对,偶有所得而欣欣然焉。

我开始关注方荣翔的戏不久,先生就去逝了。之后,我才认真的琢磨他的艺术,并和裘盛戎的艺术进行比较甄别。我很推崇方荣翔,除了因他德艺双馨,更主要的还是他在艺术上的突破和创造。在裘盛戎的后学者中,只有方荣翔在唱腔上有着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创新,把裘派的演唱艺术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把京剧的花脸艺术推向一个空灵剔透、儒雅清新的风格极限。

由于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净行的一座很难逾越的高峰,全面而且精湛。况且方荣翔一生谨守法度、承袭衣钵。因而方氏裘韵是对裘派在唱腔上(非整体)的发展和延伸,并没有偏离裘派的艺术和精神内核,这在流派传承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方荣翔与老师裘盛戎的演唱,在唱腔的板式布局、唱腔的基本旋律、浓重的鼻腔共鸣、圆润的吐字方法、“尖字不吐真切”、基本使用京字京音、上口字的淡化及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方面,都是相同的。

那么,方荣翔的唱腔艺术特色是什么呢?

首先,他的音色和音质更纯净透彻、玲珑玉润。一是因自身条件(有生理的,也有性格的)不同。师徒二人虽然都人品敦厚,但经历各异;二是发音部位不同。裘盛戎的发声浓郁,除鼻腔共鸣外,同时上贯头腔下连胸腔,而方荣翔发音位置更靠前,基本集中在鼻腔和面罩上;三是发声方法有别。方荣翔几乎完全避讳炸音,如《赤桑镇》“在长亭铜铡下丧命身亡”的“亡”字、《盗御马》“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的“往”字等等,方荣翔唱来只是略加强音量和力度而已;四是合口音的淡化。如《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府”字、《赵氏孤儿》“似这样大义人理当尊仰”的“尊”字等等,裘盛戎唱来较为厚重,而方荣翔的就清淡多了;五是他在咬字上相对平和、轻薄、清晰(其弟子孟广禄近年此处却显得较为刻意,咬字过狠、棱角分明)。另外,他注重字音的正和美。如《姚期》“回朝去参王在那五凤楼”的“那”字、《赵氏孤儿》“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的“梦”字,裘盛戎都唱成阴平,而方则回归去声。

其次,他的声腔处理更娇媚娴静。他的整体演唱风格与师相似,并十分传神。但在细微之处则有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这些发挥是以伸张自身条件、不伤害裘派整体风格为前提的。表现为:一是小滑音使用相对广泛。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铡美案》“千万读书你莫做官”的“莫”字。其小滑音的基本规律是:若是向下滑时,开始提势较高,结尾较沉。若是向上滑时,则其沉势较低,向下捞着起,挖着起。其音都较软,有种媚态(非贬意);二是擞音使用相对娇巧。如《将相和》“某心思纷乱”的“思”字、“争不出不平气心内怎干”的“内”字等等;三是唱腔节奏的相对祥和。两相比较,裘盛戎的节奏更为紧凑、张弛分明。而方荣翔更强调平稳、自然流畅。他的气息和力度更均衡,如《赤桑镇》“嫂娘亲为此事亲到赤桑”,后几个字裘是顿着唱的,而方则唱得柔和连贯。另有一些腔,方荣翔是有意拉长、伸开的,这使唱腔显得华丽而舒展,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削弱了力度。如他的导板都较慢且宽松,再如《赤桑镇》“劝嫂娘息雷霆”、《锁五龙》“问一声秦二哥今何在”等都如是。

这里必需强调的是,方荣翔的声和腔是统一和谐的,而且工整自然。所以大多数唱能保持其艺术的大气和格调,没有俗媚卖弄的感觉。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效果已经接近花脸行当特色的极限了,而且有很大程度的个人嗓音条件原因,因而后学者不能死学,否则必有东施效颦之憾。

如果说裘盛戎的唱如苍松古柏,那么方荣翔的就似凌云健竹,同样有其阳刚之美。他在唱中常运用抛线音型,就是把某个较轻的字“扔出去”唱。如《铡美案》“尊一声驸马爷”的“爷”字、《将相和》“想起了这件事好不(哇)愁烦”的“哇”音,都是甩出了劲力,增强了力度。现在有些演员也学用这种方式,但有的不得要领,反而显得夸张而轻飘。他还将很多辙口的音韵扩大。如《赤桑镇》“前辈的忠良臣人人敬仰”的“人”字、《锁五龙》“二十年投胎某再来”的“某”字几乎就因口型的扩张而成了“猫”的音。这种方法一定程度的弥补了声音的单薄之不足。同时他还加重字尾以助唱腔的厚度,增加气口提升唱腔的力度。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方荣翔的唱腔特色,至今仍被广大戏迷所称道和模仿。也把净行对人物刻画的表现力发展到了精致、细腻、温婉的极至。如果以前的花脸都是泼墨、写意的,那么裘盛戎的艺术则是兼工带写的,至方荣翔则是工笔画了。当然,对方氏裘韵也一直有争议,有人说高派、麒派是老生里的花脸(其实他们也确实都演花脸角色包拯),而方荣翔可算花脸里的老生、旦角。这么说很不准确,但是能让我们有所警觉,我们希望每个行当都风格迭出、百花齐放,但是也要时刻注意到它的限度,尤其是在戏曲演唱“柔媚”、“歌化”成风的当代。

  • 麒派艺术浅谈

    歌台花甲气如龙,麒风标一代宗师;今日工农同祝贺,千红万紫拥高峰。这是老戏剧艺术家于伶同志在为周信芳举行舞台演剧6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写的长诗中的诗句,从诗句赞誉中确实反映出在60年代初期不论是同行和观众对于“麒派”艺术在思想上、认..

    2025-07-10
  • 佛塔的来历和佛塔艺术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

    2025-07-08
  • 畲族头饰有什么特色及样式?畲族头饰简介

    畲族头饰因年龄、地区而有差别。一般妙龄少女的头发是用红色绒线掺在一起编成一条辫子,缠盘在头上,做成圆形状,前留..

    2025-07-06
  • 福建土楼特色婚礼习俗

    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下半夜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

    2025-06-27
  • 哈尼族“昂玛突”节特色长街宴

    走南闯北,饕餮天下美食,而云南哈尼族的长街宴,则是给人别样的体验感受,地处西南边陲的红河州是哈尼族聚集的地区,每年农历十月初十前后,哈尼人就要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昂玛突节”以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平安祥和!节日当天长街宴是哈尼..

    2025-06-26
  • 侗族的分布地区是哪些?走进侗族的特色文化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鄂四省(区)毗邻地方。聚居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天柱、锦屏、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岑巩、铜仁地区的玉屏侗族自治县、万山特区,湖南省芷江、新晃、..

    2025-06-25
  • 满族的文化 满族有什么特色的文化

    满族是历史影响尤为显赫、人数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全国满族总人口已超过1,000万(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满族人口为9,846,776人),仅次于壮族,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二位。满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超过全国满族人口的..

    2025-06-25
  • 石鲁的艺术世界

    石鲁(原姓冯,名亚珩)祖籍江西景德镇,其高祖因避税迁四川,贩药售棉成为巨商,遂家仁寿县文公镇,成为当地第一大粮户。建冯家大庄园,藏书十余万册。石鲁少时,家庭文化氛围颇佳,这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石鲁一直具有抗争精神,反抗..

    2025-06-23
  • 李方膺的艺术生涯

    南通籍着名画家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膺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W,..

    2025-06-23
  • 元代画家吴镇的艺术特点

    由于吴镇以董巨起家,其画中山、石、树、水、房屋、小桥都显得格外宁静、平和,但吴镇有时也着意打破这种气氛,使宁静中增几分动荡,那就是近景大树和山石的表现,特别是三两棵树的表现尤其明显。如果说吴画山、石、水、小桥、屋舍、群树的表..

    2025-06-23
  • 吴历的绘画特色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

    2025-06-22
  • 揭秘:宋代的沐浴文化究竟多有特色?

    如今正是盛夏,全国各地大多是高温天气,天气热了一动便容易大汗淋漓。在这个时候,每天洗个澡还是很有必要的,有空闲..

    2025-06-21
  • 那曲说唱艺人:希望更多人了解格萨尔艺术

    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纳西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

    2025-06-18
  • 宗教与艺术的结合品——“擦擦”

    擦擦—持剑菩萨如同玛尼石遍及西藏各地受到崇拜一样,“擦擦”也遍及西藏各地,受到人们的崇拜。“擦擦”是一种类似于玛尼石,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一,玛尼石是天然的白石,“擦擦”则是人工制品;其二,玛尼石有大有小,“擦擦”则普遍偏小..

    2025-06-18
  • 佚名:佛教艺术与书法艺术

    大法东来,不但造就了中华民族历代大德高僧,也开创了佛教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放眼纵观,寺院的营造,石窟的开凿,丛林的建立……,无不使佛教文化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尤其是书法艺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2025-06-18
  • 泰国有哪些特色饮食?泰国饮食文化介绍

    近年来很多人都喜欢去泰国旅游,那么对于泰国的饮食文化,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亲亲宝贝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吧!泰国的水..

    2025-06-14
  • 土族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土族有哪些传统特色文化

    土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0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

    2025-06-06
  • 欧阳询的书法特色

    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

    2025-06-02
  • 沈心海的艺术生涯

    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为画坛耄耋,画名遍海内,年近九十,腰脚仍健,食不厌粗,能步行三十里不倦,自云生平不晏起,清晨必散步庭园中,赏玩花木一二小时,而后进餐冶事。境无顺逆,均淡然处之。每月,沈心海还集合同道中人,有品花会雅集,来者例..

    2025-06-02
  • 于永茂艺术履历

    于永茂自幼喜画,七十年代师从画家王明明,专攻人物画,期间多受刘凌沧、郭慕熙老师的指导;八十年代中期转研习山水画,在植根于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并多次求教于白雪石、何海霞、李可染等诸前辈大师,九十年代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从而在..

    2025-06-02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