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唐代、五代前后蜀至宋代中国最著名的宴饮之都,烧酒的发祥地和唐代名酒剑南春的主要产地.唐代、五代前后蜀至宋代成都的酒文化高度繁荣,饮酒之风极盛,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成都的酒文化继续保持其繁荣.成都水井坊考古发现结合历史记载研究,证明了水井街酒坊酿酒历史源于唐宋时期成都的"锦江春",同时亦为中国白酒起源于唐宋时期成都的烧酒提供了重要证据.
酒的创造发明者,相传是夏禹时代的仪狄,距现在已将近四千年了。无独有偶,远在当时尚无文字的四川,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广汉三星堆发掘出来的文物,就有很多精美的酒器,既然有器,当然酒的生产更在前了,两者时代虽然相近,(三星堆时代,经科学鉴定,约三千余年。)而路隔数千里,且交通闭塞的“西南线”,酒的出现,却与华夏遥遥相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于此,足见成都酿造历史的悠远。
“酒以成礼”([春秋]左传),从古以来,宗庙祭祀、朝廷宴饮、外交酬酢、社会交际,以至于“河梁饯别(苏武与李陵)”,“横槊赋诗”(曹操),“采菊东篱下”、“举标邀明月”(陶渊明、李白),以酒相祝,把酒自遣,供酒消愁,举酒盟誓,都可以证明酒与人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而且没有男女的界限。但因酒而发生的问题,如“灌夫骂座”、“弥衡使酒”而招来灭族、杀身之祸,又往往令人废书而叹。所以孔子说:“惟酒无量,不及乱。”这倒是深于世故之谈。
成都地区,由于气候温和,特产丰富,酿酒历史同中原相近,历史悠久。
《华阳国志·蜀志》“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开明称帝,约在公元前四百年,是成都酿酒的最早记载,而广汉三星堆的酒器,又把成都酿酒的历史上推了一千多年,到了“相如涤器,文君当垆”。和西南各族统一于秦汉中央政权,西域丝绸之路交通的畅通,成都酒业的蓬勃兴起,自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更兴盛了。从彭县、新都区出土的酿酒画像砖实物印证,早在东汉,成都已就开始用蒸馏技术造酒了。
[唐代]绵竹剑南烧春、泸州荔枝绿、郫县郫筒酒等均是川西名酒中的佼佼者。
《成都古今记》记载成都一年之中,每月皆有市,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而以十月为酒市,可以想见当时万人空巷的盛况。杜甫:“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这一名酒,一直传到今天,犹为酒客们所欣赏。
[清末],成都共有烧房四百九十六家烤酒,而生产经营者,多半为陕西籍人,各有其独特的酿造勾兑技术,大都浓香醇郁,其高下区别,惟在醇、香、厚的程度,醇则不燥,香则有致,厚则不淡而无味,而勾兑的技巧,又各保守秘密,因此各家的风味也不同。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
2025-10-25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自称的人数较多。另外还有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米、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
2025-10-25威士忌历史蒸馏这种方式大概是由埃及人和中国人在提取香水的时候发现的,后来在大约十一世纪的时候欧洲的修道士对蒸馏的方式进行了改进,当时这主要是为了提炼葡萄酒的精华来制作白兰地。由于酒精会给人带来快感所以蒸馏这种方式很快流传起来..
2025-10-20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时来到古巴。他从加纳利群岛带来了制糖甘蔗的根茎。让人们料想不到的,竟然是这些根茎代替了人们来到土著人称作cipango的这个岛上寻找的金子。在怀念天主教皇费尔迪南和伊莎贝拉一文中有人这样一句"把切下的制糖甘蔗一..
2025-10-19杜松子酒是在1660年,由荷兰的莱顿大学名叫西尔维斯(doctorsylvius)的教授制造成功的。在医学技术远不如当代这般发达的17世纪中叶,为了帮助在东印度地域活动的荷兰商人、海员以及移民预防热带盛行的疟疾病,他尝试着将杜松子果浸于酒精之中..
2025-10-1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