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菊坛经典??京剧大师著名唱段》的想法

2025-02-16 08:23历史文化
我是青年的京剧爱好者,喜欢收藏京剧音像资料,藏得多了,也就有了些想法,向各位请教。
从剧目、曲目的选择和编排中,我们就能学习到很多戏曲鉴赏的知识,学习到辨别精粗美恶的方法。我能从无言的编辑工作中,体会到编辑者对京剧的理解、用意和匠心独运!这也是是春秋笔法,让我们做后辈的收益良多呀!
但是有时不由得也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产生。以中唱上海公司1994年出版的六张CD装的《菊坛经典??京剧大师著名唱段》为例吧。我知道这套唱片的用意,是欣赏性的,尽量用好的音效,也努力争取青年观众。其优点、功绩有口皆碑,特别是新配的伴奏,是个大胆的尝试!
我只想谈谈曲目的选择。不选谭鑫培先生,我想跟旦角里不选陈德霖先生一样,一是出于唱片音响质量,二是出于欣赏习惯考虑,可以理解。
老生篇:马7、周6、杨5、余4、言2、谭2、李2、高1,从比例上来看,马的分量最重。我个人认为,单从京剧声腔艺术而言,马不是最出色的,选了这么多,难免会造成误解,特别是青年听众。比如《空城计》,谁都知道,这是谭派名剧,余先生也有唱片存世,堪称经典。可这里选的是马先生的,马先生一生演出《空城计》的场次并不多,远不及小谭先生,是不是可以说并不具有代表性?
再如周先生,他的更大成就在表演,唱片上选的是否也比例过高呢?杨先生是声腔大师,可有的作品,比如《大保国》就不那么合适了,这一段是以杨宝忠先生的快弓胡琴为特色,唱腔本身并不见长,但是配了新的伴奏,虽说尤继舜先生的胡琴出神入化,但杨先生的胡琴被盖掉了,这段也就从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意义。
言派、高派来讲,只有一两段似乎弱了些,与他们在京剧史上的地位似乎不太不相称。四大须生中的奚啸伯先生,在声腔上有独到之处,还有李和曾先生,都应有一席之地呀。
旦角篇,张君秋先生在总共30段中占了7段,虽说比例不算太高,可比起尚小云先生的3又1/4段来说,稍嫌多了一点了。我的感觉是,限制在梅尚程荀张五人身上是否有失狭隘?比如,黄桂秋先生,独树一帜,唱片音效也很好,是否有遗珠之憾呢呢?
花脸老旦小生篇,花脸部分几乎成了裘先生的专辑,金先生只有一段,《七郎托兆》也难称是最具代表性,郝、侯、以及后来的袁就更不用提了。
老旦中,只有李多奎一人,有些寥落,李金泉等先生或许也有被选入的必要。小生中,以唱功见长的姜妙香先生被遗漏,有些意外。
我们讲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是不是也应从唱片曲目的选择中有所体现呢?我知道,这是件纷繁复杂的工作,用意不同,效果也会不同。操作起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口难调。我只是衷心地希望,这套名为“菊坛经典”的唱片虽不能强求它作为严格的资料库,但应具有史诗感和权威性,就像中唱公司出的那套《中国戏曲名家唱腔珍藏版》和即将出版的《京剧大典》一样。而不要带上个人好恶的印迹,以致影响整体的严肃性。
也许是我吹毛求疵,也许是我不解深意,但我的一颗心是真诚的,是爱京剧的!
多有得罪,请前辈恕晚辈不知轻重,斗胆妄言。
  • 京剧的净行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
  • 京剧的乐队及场面

    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
  • 京剧的锣鼓经

    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
  • 京剧服装-短衣类

    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
  • 京剧服装-盔帽类

    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

    2025-10-10
  • 阮在京剧乐队中的应用

    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慢板

    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
  • 李治临终前曾想废了武则天,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一提到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武则天。武则天在李治去世后废掉儿子自己登基称帝,在此之前李治其实曾有..

    2025-09-27
  • 裴秀:出身大族河东裴氏,著名的地图学家

    裴秀是谁?《制图六体》是谁造的?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裴秀(223至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山西令县..

    2025-09-22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碰板

    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中三眼

    二黄中三眼是从二黄慢板派生出的板式,可以理解成“中等速度的三眼”。它比慢三眼要快,比快三眼要又慢,这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对于演唱和伴奏都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学好原板、慢板,而后再学中三眼的理由。旦角二黄..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新板式

    在介绍和分析了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之后,要做补充说明的是,京剧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在京剧表演、声腔、美术诸方面都取得..

    2025-09-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

    2025-09-17
  •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

    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

    2025-09-17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京剧的面具

    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术语叫做“脸子“)。面具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

    2025-09-16
  • 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密码,壁画中隐藏着各种人体器官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艺术家,而米开朗基罗泽被称之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其他的两位分别是拉斐尔和达..

    2025-09-04
  •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作品有何特点?

    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我国元杂剧的奠基人,居“元曲四大家”(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之首。《窦娥冤》《救风尘..

    2025-09-03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

    反二黄有各种板式,但单一板式的唱段不如综合板式组成的唱段多。因为单一的板式篇幅有限,受其板式程式的约束,单一板式的唱腔大同小异,听来乏味,不便剧中人感情的表达,多种板式变化、组合结构的唱腔更具感染力。反二黄综合板式的组合形式..

    2025-08-26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原板

    二黄原板是二黄声腔的基本板式。从板式名称上分析,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其他板式都是以原板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成的。二黄原板的板式特征是: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唱腔。每小节的第一拍称为“板”,..

    2025-08-2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