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服装-盔帽类

2025-10-10 08:29历史文化

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将在战争时用来防护头部的帽子。一般说都是硬胎的,如夫子盔、霸王盔及帅盔等。盔上一般都缀有绒球、珠子作为装饰品。帅盔上还带着缨子。帅盔就是元帅戴的盔头。夫子盔之类,就是一般大将戴的盔头。冠,是比较郑重的礼帽,一般都是硬胎的,比如皇帝戴的平天冠、九龙冠。年轻的皇子、太子戴的紫金冠,还有皇后戴的凤冠等都是。巾,是家常随便戴的一种便帽,种类比较多,软、硬胎都有。常见的如员外巾,即员外戴的帽子。另外凡是绅士、富户,也戴员外巾。达官、显贵在家里穿便服戴的帽子叫相巾。《宇宙锋》里的赵高戴的就是相巾。相巾是比较硬的硬胎,形状是四四方方的,并且上边带有几道楞子。还有一种文生巾,凡是比较清秀、潇洒的书生和一般扮演儒雅公子的角色都戴它。文生巾自帽顶至两侧的后半截有扇子形的硬边,与左右如意头的硬边连接。挂流苏,两耳下垂丝须。巾背垂有两条飘带。又称公子巾,或小生巾。另有武生巾,式样与文生巾相同,唯巾的顶部正中插有小火馅(俗名软火焰,为红绸子结成的蝴蝶结)。武生巾背没有飘带。开打时摘去流苏。为剧中扮演武生或武小生所戴。例如《拾玉镯》的傅朋戴的帽子,就是武生巾。傅朋这个人物本来是文的,为什么他戴武生巾呢?根据剧情介绍,他是世袭指挥,指挥是武官。虽然他的表演是文质彬彬的,但因为他有武官的身分,所以戴武生巾。一般家境不太富裕的书生、秀才戴的黑色方形帽子叫方巾。方巾有两种,帽身高一点的叫高方巾,矮的就叫方巾。丑角扮演的一些文人,很多都戴方巾。所以,我们在介绍行当时曾经说过,丑行里有一种叫方巾丑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有些由丑扮演的纨绔子弟,就是依仗父兄势力,为非作歹的一些朝廷大官的后代,在戏曲、小说里被称作“衙内”,这帮无恶不做的衙内,他们戴的帽子,叫棒锤巾,其形状是上小下大,有点像棒锤的样子,绣花的后边竖起像桃形的两根小翅子,一走一颤悠,显得轻佻浮躁,这种棒锤巾,与这些衙内的身分、行为,是很配称的。一些穿箭衣、开氅的武将或有武功的人戴的帽子,叫扎巾。比如《一箭仇》里的史文恭,《艳阳楼》里的高登以及老将黄忠等。还有一些老年人戴的叫老人巾、鸭尾巾。巾的种类比较多,以上介绍的只是主要的、常见的。

罗帽有两种。一种是硬罗帽,硬胎的,并且较高,上边缀满了绒球和珠子,一动就哗啦啦响。另一种是软罗帽。软罗帽有黑的和花的两种。石秀和武松戴的是黑罗帽,《三岔口》里的任堂惠,《艳阳楼》里的呼延豹,《武文华》里的万君兆(后半场)戴的都是花罗帽。

帽子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乌纱幅,简称为纱帽。纱帽是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种纱帽的正式名称叫?头(音伏头),俗称为纱帽。纱帽的帽身背后下端,左右对称平插一对帽翅,像左右平伸的两支脚,叫纱帽翅。纱帽翅的正式名称叫作“展”,俗称帽翅。纱帽翅有好几种,一种叫相纱。最典型的是包公(包拯)戴的帽子,一般是宰相戴的帽子,所以叫相纱。两旁的翅子有一尺多长,一寸来宽,翅的尾巴略为向上翅起,实际就是两根黑漆的平板。有些改良的相纱,是在翅子尖上加些珠子。后来不仅在翅子上加装饰品,黑的纱帽也改成了绣花的帽子,所以又名相貂,或称改良相纱。另一种最常见的,是名叫方翅的纱帽。翅子是长方形略带椭圆形的。这种方翅纱帽是一些正派官员戴的,老生、小生一般都戴它。还有两种,一种是桃形的尖翅。戴这种纱帽的人物,都是贪婪、狡诈、凶残的一些官员。像《四进士》里的顾读,《算粮》里的魏虎这祥一些角色。所以尖翅纱帽又被叫作“奸纱”。还有另一种是圆翅,滚圆滚圆的纱帽翅。戴这些纱帽翅,都是些昏庸糊涂的贪官,例如《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就戴圆翅纱帽。还有一些是诌上骄下,吹牛拍马的势利小人,或是险诈狡猾,阴谋害人的人物,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就戴圆翅纱帽。此外,还有极少一部分由丑角应工的,带有浓厚喜剧色彩的滑稽的小官吏,例如《小上坟》的刘禄景等,也戴圆翅纱帽。由此来看京剧服装,有这么一个特点:从纱帽翅的形状上就可以看出对人物的褒贬和品评,观众只要一看见戴着尖翅纱帽的,就知道不是好人。

舞台上的驸马戴的帽子,专用名词叫驸马套。它的特征是在纱帽壳上套着一圈特制的装饰品,包括双龙戏珠的贴金立翅(附于纱帽壳背后)以及大红绒球、红色穗子等。例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延辉,《铡美案》里的陈士美。戴的就是驸马套。另外,凡是在纱帽两边插着金花的,是为了新中的状元准备的特定的帽子。在京剧里,什么角色戴什么帽子,是很讲究的。现在有些剧团,在驸马的脑袋上戴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合适了。这样讲绝非保守,因为它已成为规定的制度,或者是一种特定的形象。如果随便改变这种形象的规格。就会影响在群众中已经形成的欣赏习惯,给人一种错觉,同时也不符合人物身分。

此外,还有一般劳动人民戴的毡馆,和尚戴的毗卢帽,以及公差、衙役戴的皂隶帽等。

  • 京剧的净行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
  • 京剧的乐队及场面

    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
  • 京剧的锣鼓经

    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
  • 京剧服装-短衣类

    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
  • 阮在京剧乐队中的应用

    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慢板

    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碰板

    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中三眼

    二黄中三眼是从二黄慢板派生出的板式,可以理解成“中等速度的三眼”。它比慢三眼要快,比快三眼要又慢,这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对于演唱和伴奏都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学好原板、慢板,而后再学中三眼的理由。旦角二黄..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新板式

    在介绍和分析了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之后,要做补充说明的是,京剧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在京剧表演、声腔、美术诸方面都取得..

    2025-09-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

    2025-09-17
  •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

    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

    2025-09-17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京剧的面具

    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术语叫做“脸子“)。面具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

    2025-09-16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

    反二黄有各种板式,但单一板式的唱段不如综合板式组成的唱段多。因为单一的板式篇幅有限,受其板式程式的约束,单一板式的唱腔大同小异,听来乏味,不便剧中人感情的表达,多种板式变化、组合结构的唱腔更具感染力。反二黄综合板式的组合形式..

    2025-08-26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原板

    二黄原板是二黄声腔的基本板式。从板式名称上分析,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其他板式都是以原板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成的。二黄原板的板式特征是: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唱腔。每小节的第一拍称为“板”,..

    2025-08-26
  • 老车站弘扬老京剧

    “文革”前的北京,剧团、剧场都在40个以上;“文革”后,保留下来的剧场,也还有十几家。近些年每况愈下,正规演出京剧的剧场,只剩下迁址新修的长安戏院一处。京剧团虽也大量减少,但是中国、北京两大剧院,下属也还有七个演出团;还有一个..

    2025-08-02
  • 京剧传统戏人物造型的化妆美

    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是传统戏曲舞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都把每个时代最富特征、最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融进其中,因此,美的..

    2025-07-11
  • 京剧正演变为一项“文化福利”运动

    京剧的最大东家在中国,最大卖场在北京。所谓“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给了正本清源的解释:京剧不是指北京剧或京都剧,京是指都市,所以,京剧实乃都市剧。京剧被认为是“京派戏”、地方戏被认为是“外省戏”的概念显然是个误会,京剧/地..

    2025-07-09
  • 汪曾祺与文革京剧

    一九六○年初秋,在张家口农科所劳动两年的汪曾祺摘掉了右派帽子,单位作了如下鉴定意见:“(汪)有决心放弃反动立场,自觉向人民低头认罪,思想上基本解决问题,表现心服口服。”北京的原单位民间文艺研究会没有回收之意,汪曾棋在等待一年的..

    2025-06-21
  • 京剧欣赏三题

    一、舞台魅力源于人物刻画戏曲演员不管演什么戏,中心任务是演好剧中的角色。通过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人物,来体现主题,传达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尽管演员有“本色”与“非本色”之分,对于剧中人物,都只不过是创作手段,也可以说是“物..

    2025-06-2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