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
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是对襟的,穿的比较少,一般只有儿童穿。茶衣的袖子有带水袖的,也有不带水袖的。有的上边穿着茶衣,下边穿着裤子;有的在裤子外边再系一条短裙子,这短裙子的名称叫腰包。凡是系上腰包的角色,表示他有一种特殊的身分,比如酒保一类的人,给人递茶送水的时候,当围裙使用,再有一些手艺工匠则在干活的时候,当做劳动的服装用,一般的情况就只穿一件茶衣和裤子。由于茶衣的色彩比较单纯,样式比较朴素,除了扮演儿童穿以外,更多的是一些酒保,樵夫,渔夫等等。所以茶衣实际上是劳动人民和下层人民所穿用的服装。
短衣类的第二种,就是女式的裤子,袄。女式的短袄是立领的,大襟,袖口比较肥,不带水袖,都是用绸子,缎子做的,花样和色彩也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一般的说,裤子、袄都是小户人家的年轻妇女或是大户人家的丫环穿的。小户人家的姑娘穿裤、袄时,腰里大部都系着四喜带,就是比较宽的带子,上边绣着花,还有更简便一点的,就在腰里扎着一条汗巾。所谓汗巾,是一条普通的,漂亮的,长长的手巾。扮演丫环的角色多半在裤子、袄外边再加上一件大坎肩。还有一些大户人家的,性格比较活泼、伶俐的姑娘,有时也穿短袄和裤子,不过她们下身多数都罩一条裙子。此外还有一种女式的裤子、袄(当然男式的也有),是用红布做的,不是用绸子、缎子,样式朴素,这是专门为犯罪的人穿的,所以又叫罪衣。女式罪衣的形状是小领,对襟,腰里扎着素白色的腰包,这腰包也有个专名词叫罪裙,例如《女起解》的苏三就是穿着这样的服装。在封建社会里,有这样一个习惯,本来红色是表示吉祥的,可是犯重罪的人,可能有杀头的危险,也可以说是最凶,最不吉祥的一种事情,为了冲淡和消减不吉祥的气氛,就有意识地给犯人穿上红色的衣服。这样的做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犯罪和死亡的一种迷信观念,一种神秘色彩。现在为了美化舞台的形象,罪衣都不用红布,改用红色的缎子做了,同时行枷原来也是跟生活中的实物差不多,用木头做的,后来也改为很漂亮的鱼鳞枷,把残酷可怕的刑具变成了光华灿烂的工艺品了。现在演《女起解》苏三戴的就是经过美化的鱼鳞枷。
短衣类的第三种是抱衣抱裤。因为它是紧身的,像裹在身上抱在身上一样。这种衣裳又叫英雄衣。顾名思义,就是侠客、义士、绿林英雄这类人物穿的。例如《三岔口》里的任堂惠,《恶虎村》里的黄天霸,《武文华》里的万君兆,《艳阳楼》里的花逢春及青面虎等都穿这样的衣裳。抱衣的样式是大领、大襟、紧袖,特点是在褂子的底襟周围缝着三层宽绸边,一层摞着一层,像裙子似的,上面有绣花的宽绸边。因为是三层,看着有些像水波浪似的,所以有个专用名词,叫作走水。裤子也有绣花,和褂子上的绣花是一样的,叫作花彩裤。
抱衣抱裤的花样和色彩是多种多样的。穿抱衣抱裤一般都系着鸾带。女式的英雄衣,也有个专用名词,叫作打衣打裤。褂子式样是小领、对襟、紧袖,并有绣花。没有走水,可是它在腰下系着两片下甲,即贴靠在大腿两旁边,同时包住臀部的甲片,而这甲片就代替了裙子,所以又名战裙。因为穿着女式英雄衣的人物,总是要进行战斗的,总是要开打的,穿着裙子就不方便了。而只穿裤子,又单调了些,所以在下身系着战裙。像《武松打店》的孙二娘;《打焦赞》的杨排风等,就穿女式的英雄衣。
还有一种叫侉衣侉裤。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南方人读快字作夸的音,这种口音传到北方来原封未动,就念成侉衣侉裤了。这恐怕是音讹,导致了文字上的错误。我想还是应该把它写为快衣快裤,表示穿上这身衣服,动作非常敏捷。若写为侉衣侉裤,就不易讲通了。快衣快裤与抱衣抱裤的性质相似,也是紧身的,是便于武打用的一种服装,只是更朴素一些。其样式是小领、对襟、紧袖,一般没有什么绣花。颜色为纯黑色的。其特点是在袖子的底侧,胸部的正中,密排着白色的扣绊儿,扣绊俗称疙疸绊儿。下身是纯黑色的裤子。这样的打扮,可能是根据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夜行衣那种式样设计的。穿快衣快裤,一般系鸾带。武丑大部分都穿快衣快裤。武生只有一部分穿,像武松、石秀,以及《巴骆和》中的余千等。
短衣类里还有两种。一种叫马褂,和解放前的那种长袍外边套的马褂差不多。只是加了加工,绣了一些花。实际上这也是清朝的服装。然而,在京剧里,却是任何朝代都可以穿的。它经常都是套在箭衣外边,作为一种行路的外罩服装。当然也可以作为战斗时的服装。但穿箭衣马褂进行战斗的时候,显然不会是激烈的,一般都是点到为止。穿箭衣马褂的戏有很多,像《武家坡》里的薛平贵,《汾河湾》里的薛仁贵,《四郎探母?过关》的杨四郎以及《碰碑》里的杨六郎等都穿着马褂,里边穿着箭衣。《武家坡》、《汾河湾》、《探母?过关》都是作为行路时的服装,《碰碑》的杨六郎是经过战斗的,但也是点到为止。
另外一种就是彩裤和水衣。彩裤是每个演员都必穿的,它有各种颜色。原先京剧班里的彩裤,只有黑色、红色两种。后来就发展为白色、粉色、湖色、古铜色,包括绣花彩裤,各种颜色都有了。当然,现在还是红色、黑色两种较多。水衣就是衬在服装里面的粗布衬衣。京剧演员是很辛苦的,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几乎每次演戏,都要汗流浃背,服装很容易被汗水沾染。而戏曲服装是价格比较贵的一种工艺品,所以,演员衬上水衣是为了吸汗,尽量减少汗水对戏装的污损。粗布具有容易吸汗的作用,所以水衣都用粗布制做。因为它的功能就是吸收汗水,所以取名水衣。
京剧的乐器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
2025-11-22凡京剧爱好者,都知道京剧有个上口字的问题。什么是上口字?简言之,即凡是京剧语言中与普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换句话讲,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或“中州..
2025-11-22近日中央电视台11频道《跟我学》栏目,邀请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杨少彭、国家京剧院一级琴师赵建华、香港著名月琴演奏家雷群安、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鼓师马勇,合作录制了一期特别的节目――实力派演员与高水平乐队亲密..
2025-11-22中国戏曲艺术在演出构成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表演部分和演奏部分,虽然在整体上以表演为主,但是,演奏在演出中占有半壁江山,它不仅要为演员的唱腔伴奏,还要为演员的动作表演以及内心感受进行音乐烘托,还要完成全剧的音乐形象塑造。板鼓..
2025-11-22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文场包括的乐器,主要有:京胡(..
2025-11-22现在的新编京剧,能称做"精品"的很少,我以为,主要是没有掌握京剧的“精髓”之所在。编京剧,关键也在剧本,而如何评判京剧剧本的优劣呢?除了对戏剧的一般要求之外,就是要看这剧本是否充分地抓住了京剧的“精髓”。那么,什么是京剧的精髓..
2025-11-21本源及其艺术规律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洪阜内容提要: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其韵味要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京剧声腔韵味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
2025-10-31纵观京剧声腔和音乐发展史,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涵盖于其中的规律:京剧自身固有的声腔、板式的发展;引进地方音调;横向借鉴生活中的音乐形式;吸收了宗教音乐的某些旋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剧音乐在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其它艺术..
2025-10-31京剧声腔丰富,包罗万象,来源广泛而复杂,这里作一个简单罗列。1、属于皮黄声腔系统的部分(主腔部分,使用胡琴伴奏)西皮:脱胎于梆子声腔,最早产生于湖北襄阳地区,名叫襄阳调。基本板式有--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导板、散板、摇板..
2025-10-31(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10-31(31)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32)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33)工尺戏..
2025-10-31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
2025-10-31过门,就是演员在演唱之前,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间奏,俗称"垫头"。什么板式的唱腔就要有什么样的过门,有经验的观众一听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唱什么板式,什么调门,什么节奏,甚至能分出演唱者是老生,还是老旦,是青衣,还是花脸。..
2025-10-31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神、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毫不懈怠地把角色的神气和情态传达给观众,既不消极地懈场出戏,也不单纯卖弄技艺以表现自我,因为这同样是与角..
2025-10-31指架子花脸演员表演哭最难,表演笑的难度也很大,仅次于哭,再次是念白。在这里把念白列为第三位,并不是表示念白容易。实际上,在架子花脸的表演中经常是念多于唱,而且有的戏念韵白(如《法门寺》的刘瑾),有的戏念方言白(如《审李七》的李七..
2025-10-31这条谚语流传极广,其含义在于强调念白在整个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条谚语并无贬低唱工的意思,只是通过念与唱对照的方式构成夸张的修辞效果,以突出地显示念白的重要性,即以矫枉过正的语言纠正人们轻视念白的观念。为什么说念..
2025-10-31京剧前辈名家在演唱方面,一向主张出新,从不墨守成规。近些年来,也曾出现几位后辈演员,在出新方面取得成就。前些年,看童芷苓演出“荀派”名剧《勘玉钏》,由秦雪玲以二旦扮演丫环鸾英。这出戏里的这个角色,虽归于二旦,可是戏很轻。只有..
2025-10-30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内在的含蕴和实质,是音乐高度修养的体现,..
2025-10-30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