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能不讲究文化品位

2025-02-19 08:28历史文化

收藏是玩出来的乐儿,谁都能玩,但要看怎么个玩法。

前不久和一位收藏家朋友谈起如今收藏界的种种乱象,特别是“文化”泛滥,那乐就大了,套用相声语言说,收藏不叫收藏,要叫文化,收藏展不叫收藏展,要叫文化展。给人的感觉,什么门类的收藏品脑后都拖着一条辫子,酒瓶子有了酒瓶子文化,鞋拔子有了鞋拔子文化,及至最近,连卖翡翠的都办起翡翠文化展。收藏与文化有关无可置疑,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看待收藏与文化的利益关系。文化有助于藏品升值,如果仅仅因此而将两者生拉硬扯地捏合在一起,逢藏必文,很容易令人打个问号,结果只能是硬给老物件贴上新商标,意思实在不大。

收藏品多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载体,而非现成的文化价值,不能说谁的藏品越多文化层次就越高。在收藏成为投资新热点的今天,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热衷收藏的多,研究的少,有研究成果的更少,两者脱节日益严重,长久下去,再好的收藏品也逃脱不了架上陈物的命运。对于认识的收藏家,我始终建议他们多拿出点儿精力来进行深入研究,让藏品“活”的更体面。在这点上,我很推崇与我同办公室的一位收藏家同事,好东西收藏了不少,收藏方面的书也出版了不少,除获得国家图书馆大奖等不少奖项,还因为收藏与研究成果卓著,当选为鲁迅博物馆馆员和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对于什么是收藏文化也给出了自己的行为诠释。

收藏不能不讲究文化品位,层次不同极易导致收藏目的有别,一是见好就收,越收越多,把家里弄得像个库房;二是见好才藏,越藏越精,把家里弄得像个博物馆。后者的好就好在不仅东西看着好,还能从收藏家嘴里听到一个个好说道,令人念念不忘。正因为收与藏之间存在着价值取向问题,决定了文化品位更多来自于收藏导向与收藏者的鉴赏品味。我有个属于第一代大漠石收藏家的朋友,对自己的奇石可谓珍爱有方,除了像一般奇石收藏家那样精心配座、备架和命名外,他还专门为这些难得长相守的大漠精灵们出了书开了博客,目的在于使其收藏社会化,让更多人欣赏到石文化造就的艺术魅力。在他看来,收藏家的社会责任感同样是收藏文化的一种体现,我很赞同他的一句话:收藏当自重。

时下收藏风正盛,加上投资价值的利益驱动,谁不收藏点儿什么似乎成了既无投资眼光又缺乏文化意识的表现。我曾问过一位不懂收藏但肯花钱的朋友,买了字画干什么,他倒是坦诚无饰,玩笑似的来了一句:“我钱多、我收藏、我文化。”这使我联想起当年暴发户买书当文化摆设的时髦之风,时过境迁,其中的许多人早已成为企业家,不但读书还读出了名校文凭。因此,从积极的角度看,收藏界“文化”泛滥也说明了文化意识在提升,如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改变目前以藏论家的偏见并非毫无裨益。在这方面,我希望我们的收藏大家们多在收藏研究上下点儿功夫,通过自己的努力,变藏宝藏趣为藏史藏文化,为时代进步、民族发展服务,这才称得上是有文化的收藏。

  • 拜年礼仪需讲究什么

    拜年礼仪需讲究什么你对春节的习俗了解多少呢?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

    2025-09-03
  • 拜神上香都有什么规矩讲究?这些事项一定要注意!

    许多人都有宗教信仰,在一些节日或是初一十五的时候都要对神佛进行祭拜,而一些出门旅游的人,也经常会到一些比较出名..

    2025-09-03
  • 兔的生肖文化:纯洁温驯,形象讨好

    说到兔子,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神话传说,其中最深入民心应是伴随嫦娥在月宫居住的玉兔,可能古人认为,温驯的兔子才..

    2025-09-02
  • 麦盖提县举办刀郎文化大展演

    3月19日11时,在麦盖提县文化广场,来自麦盖提县各乡镇的民间艺人比赛弹唱刀郎木卡姆。当日,2012年刀郎文化大展演暨庆祝诺鲁孜节活动在麦盖提县举行。3月19日11时,在麦盖提县文化广场,2012年刀郎文化大展演暨庆祝诺鲁孜..

    2025-08-29
  • 羌历新年:在新北川感受文化的力量

    羌族歌舞展演。田明霞摄 笛子声声,鼓点阵阵。容纳万余人的北川新县城体育中心座无虚席,欢声雷动。北川民众点篝火、跳萨朗,以独特的民俗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一同欢庆新县城开城后的首个羌历新年。华小峰摄 祭天还愿仪式现场。华小峰..

    2025-08-29
  • 弘扬火山矿泉文化 打造北方民族狂欢节

    圣水节现场五大连池圣水节,是黑龙江省著名民俗节日和旅游节庆品牌,1992年被列入“中国百大节庆”,2007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各民族的狂欢节。五大连池..

    2025-08-28
  • 七夕遥望牵牛织女星 爱情丰富了文化特征

    七夕遥望牵牛织女星又是七夕。这是一个适合绵绵细雨、遥望银河的日子。“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因为一个古老的传说,两颗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星星,从此染上了有滋有味的人间烟火,成为穿越时空里永恒的承诺。它无疑是中国传统节日..

    2025-08-28
  • 罗庚,代代延续的文化奇迹

    罗庚也称罗盘,就是传说中的赶龙鞭,除了精确度,更重要的是使用的诀窍,很多东西是在书上找不到的,有的人不承认罗庚..

    2025-08-28
  • 艺术品收藏要盯住六品

    时下,许多人已经渐渐从关注收藏到参与其中,并开始尝试着将收藏当作个人理财的一种方式。我把我自己在收藏方面的浅显体会总结了一下,提醒刚刚“上道”的朋友们注意一些事情。在私人收藏艺术品方面,我认为应追求以下“六品”:第一是“真品..

    2025-08-27
  • 书画收藏之“藏”的学问

    书画收藏的“收”,主要是解决鉴定问题,多有人谈及,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论及书画收藏之“藏”。作为一个书画收藏者,倘若只知“收”,而不知“藏”,那将功亏一篑。书画属于纸绢类文物,纸绢类有机物的寿命有如俗话所说的“纸寿千年绢八..

    2025-08-27
  • 品味收藏:再创造增添收藏乐趣

    收藏不能满足于“收”和“藏”。作为一个成功的收藏者,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对藏品进行再创造,使收藏活动增添无穷乐趣。诱人的“奇石宴”安徽池州奇石收藏者龙旺路从多年来收集的池州石中精心挑选,根据石头的色、形、纹制作出一桌拥..

    2025-08-27
  • 国画收藏:由来久远 博大精深

    国画在我国是一个由来久远、博大精深的画种,收藏的人也很多。笔者认为收藏国画需要注意3点。初涉国画收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因为收藏和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幅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未必能在市场价位上得到相应的体现,只有那些..

    2025-08-27
  • 浅谈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

    艺术品收藏,艺术一般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正宗,所谓不是功能性的,这和陶瓷官窑、青铜器、玉雕都不一样,这些在美术史框架中一般被称之为装饰性艺术或者是实用性、功能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在西方的市场定义中是纯艺术或者是高端艺术..

    2025-08-27
  • 我国书法收藏市场扫描

    人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惊艳登场。北京的“京”字被幻化成一个奔跑的人形印章,中间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出人意料地用毛笔书法的形式写成,书体风格脱胎于古老的敦煌汉简体,古朴稚拙..

    2025-08-27
  • 开放时代的新收藏观 收藏文化性的转变

    收藏的动力来自何方?开放时代需要开放的收藏观:最高境界是为守护人类文明物证推动文化而收藏,其次是审美境界,讲究个人娱乐和修身养性,第三也要充分肯定投资的动力,但唯有投资而无文化,必然也走不远。我认为开放时代的收藏观要用开放的..

    2025-08-27
  • 早期油画收藏:价格与美术史地位不匹配

    “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教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来自明末清初时期姜绍闻的画史着作《无声诗史》中的一段文字,可窥见西洋画作为域外画种进入我国之始初。西画自明代传入,由..

    2025-08-27
  • 收藏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收藏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当收藏变成了可以升值保值的投资时,一切就都变了。从过亿的拍品,到过亿的赝品,国内的拍卖市场似乎永远不缺少“眼球”。最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一条2.2亿元成交的汉代玉凳同样赚足了眼球,当然它的代价便是赝品..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技巧与评估

    收藏书画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

    2025-08-26
  • 扇面书画收藏日趋升温

    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过程。近年来,扇画行情水涨船高。2006年,匡时春拍扇子专场,齐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红梅蜜蜂》和《蝴蝶兰》以46.2万元和44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扇画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

    2025-08-26
  • 李国昌:学术是当代艺术收藏的基本支撑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圈子里,李国昌是个响亮的名字。从注重学术推广的墙美术馆(始建于2006年),到全国首家创新性的“艺术银行”(2007年),到创建资本雄厚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2008年),再到具有良好学术口碑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2009年第一..

    2025-08-2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