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月2日,在陕西宾馆举行的“全省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2011年度全省优秀外宣出版物评估”各项大奖新鲜出炉,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独揽两项殊荣:六集纪录片《法门寺》和六集纪录片《大明宫》分获一、二等奖。曲江影视常务副总经理乔新风代表公司领取了奖项。这也是曲江影视作品在陕西省内首次获得大奖。
两千年前,佛祖真身舍利是如何穿越大漠高山安身周原大地?一千多年前,法门寺是如何成为唐朝皇家寺院,并集中展现了辉煌帝国的盖世雄风?20年前,在幽暗的地下度过漫长岁月后,2499件大唐珍藏又是如何簇拥着佛祖的真身舍利重返人间?法门寺、法门宝塔和法门寺院是如何随着历史的沉浮、王朝的更替、帝王的好恶,历经兴衰荣辱,命运沉浮?失传千年之久的唐密文化又是如何在法门寺得以保存并深刻影响亚洲佛教文化的渊源发展?
纪录片《法门寺》将穿越历史迷雾揭示这一系列谜团。通过法门寺地宫的发现发掘,讲述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及其佛教文化的东传历程;依托地宫珍藏,讲述唐代诸帝礼佛传奇,全面再现盛唐灿烂的历史文明。
《法门寺》分集梗概:
第一集:灵迹法门地宫轰然洞开,沉寂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佛指真身舍利重现人间。由此追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佛教创立以及东传的故事。鸠摩罗什和法显,一位东来的佛子,一位西去的高僧,他们意志坚定,为佛教的传播弘扬呕心沥血,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佛教这一流行于恒河上游一带的地方性宗教,最终传遍了世界。
第二集:惊世1987年,考古人员在清理法门塔地基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一个神秘的洞口出现在人们眼前。法门寺地宫的发掘持续了一个月,在幽暗的地下度过漫长岁月后,2499件大唐珍藏簇拥着佛祖的真身舍利重返人间,世界为之震惊。
第三集:长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天朝之一的唐朝,其方方面面的辉煌成就一直被后人视为华夏文明的顶峰并引以为傲。唐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古典文明的黄金时代,与这一时期儒释道的冲突和融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个开放、宽容和充满自信的文化氛围之下,儒释道从三教融合走向了三教和合。在这个过程中,儒释道的思想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第四集:佛国公元645年,玄奘携带8尊佛像、657部梵语佛经以及佛祖舍利回到大唐王朝。当他抵达长安时,当朝皇帝李世民与百万市民倾城出动,迎接他西天取经归来。武则天14岁时见到了玄奘,这对她的佛性有了启发,此后的日子里,武则天借助佛教的力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成为大唐王朝22帝中最为崇佛的帝王。
第五集:冲天几百年来,法门寺的佛骨舍利几乎成为唐帝国的伟大圣物。面对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如火如荼的崇佛活动,韩愈挺身而出,上书“谏迎佛骨表”。韩愈的行为,是几百年来儒佛论争的总爆发。《谏迎佛骨表》反映出韩愈排佛的巨大勇气和坚强意志,在唐代,乃至在中国儒佛斗争史上,都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六集:慧光翻过高山,越过海洋,不知何时佛骨舍利被带到了关中平原。在一代代的僧侣心目中,法门寺一定是一个无比仰慕的圣地,是他们值得用生命守护和崇拜的地方。法门寺地宫的发现,验证了世界佛教传播源远流长香火相传的奇迹。一千多年前的真相与传奇成就了“东方圣地法门寺,世界佛教珍宝馆”的传说。
来源:陕西日报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总人口29万,其中瑶族占57%以上,在恭城瑶族中,有两个“婆王三姐妹”的传说:一婆王在嘉会乡唐黄村,二婆王在栗木镇欧寨村,三婆王在莲花镇势江村;还说:“唐黄婆婆最正直,势江婆婆最风流,欧寨婆婆爱哭涕。”在观音乡也..
2025-08-06从佛教创教开始,佛教的香也应运而生,佛香的原料中多以名贵香药为主要成分,早期佛教以“旃檀、沉香、乳香、安息、龙脑、丁香”等为主要原料,或配制燃烧,或制成香水浴佛、涂身,或制成香食敬佛、食用,或用以治病疗疾。随着佛教的传播,在..
2025-07-31汉传佛教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变化。念珠汉传佛教法器的种类十分的繁多,而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中,也产生了许多..
2025-07-31法螺为密教常用的法器。译为商、珂贝,又称为法赢、宝螺、金刚螺、蠡、蠡贝、螺贝等。乐器之一种,在卷贝的尾端装上笛子而成。在经典中常以法螺之音悠扬深远来比喻佛陀说法之妙音,如《法华经》中说:“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
2025-07-30木鱼作为一种击打乐器,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如在民族音乐特别是广东音乐中,木鱼还是其乐队组成中的一件重要乐器。但是,木鱼却是由佛教中转引过来的,它原是由汉传佛教创造并推广使用的法器。在佛教的典故中,关于木鱼的传说有很多;在佛教..
2025-07-30贵阳的圣地ktv很早的时候,是当地最有人气的娱乐场所,每天会有不少的人去那里玩,尤其是年轻的小哥哥、小姐姐等等,..
2025-07-26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
2025-07-09为了弘扬佛教文化,适应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满足国内外高僧大德和游人的愿望,近年来,在万年寺无梁砖殿左侧,曾设了装饰典雅的“普贤行愿楼”,通过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将珍藏多年的“贝叶经”、“佛牙”、“御印”三件珍贵文物,对外..
2025-07-08袈裟是佛教僧尼在特定场合下穿着的法衣。梵语音译为不正色、坏色、染色,以其色不正而称袈裟。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袈裟形制有不同,中国佛教的袈裟又与日本佛教的袈裟不同。汉传佛教的袈裟袈裟之颜色在诸律中各有异说,然大抵赞同三种坏色..
2025-07-08砗磲的本来面目 砗磲念珠佛家“七宝”之一的砗磲也叫车渠,梵名musaragalva,音译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啰伽罗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罗伽隶、牟娑婆、谟萨罗、牟娑洛等,其意思为紫色宝、绀(为一种深青色而略带微红之颜色,俗称天青色)色宝..
2025-07-0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