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三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清代刘献庭的《广阳杂记》用简洁的诗句,将吴三桂沉沉浮浮的一生勾勒得灵活灵现。而世人对于这位武科举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好奇,比如崇祯发出亡国急诏,为何他还要讨价还价,要求崇祯给一百万两白银才肯返京救主?难道纯粹是贪财吗?为何大明逝去后,他又反复认主,最终归于满清门下?
但关于这一位自带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更好奇的是他降清的真相,难道真如历史所传的那般:冲冠一怒为红颜?其绯闻红颜知己陈圆圆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她与吴三桂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史传大明骁勇善战的吴三桂都过不了她这美人关,不惜弃甲降清,又是否确有其事?
 大势已去,需另觅良主,以求自保
大势已去,需另觅良主,以求自保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将领,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是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他自幼习武,精通骑射,深得其父赞许。崇祯登基后,开武科取士,时年未满二十岁的吴三桂一举夺冠、大放异彩,为崇祯看重,出任明朝总兵官。而后,吴三桂出任辽东总兵,封平西王,与其父一同镇守山海关,防备在满洲崛起的后金。此后不久,他又承蒙父荫,任都督作总指挥 。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席卷北方各地,连破陕西、山西多地军事重镇,来势汹汹、直逼北京。眼看大顺军就要兵临城下,手足无措的崇祯皇帝,也不管什么祖宗之地一寸都不可让的祖训了,下急诏命吴三桂父子放弃山海关外的宁远重镇,率领关宁铁骑回京师,保卫皇宫、共御叛军。
但吴三桂素来秉持“不为君亲来故国”原则,他知道大明尽失人心,其颓势已无力回天,势如破竹的大顺军攻下北京只是时间问题。他心想,与其负隅顽抗,不如保存自身实力,还能等日后诸事尘埃落定后,作为自己自保的军事筹码。崇祯虽是穷途末路,但吴三桂自身的那层君臣关系还在,断不能让皇帝抓住自己的把柄,治一个叛军的罪名。所以崇祯帝的命令吴三桂还是要执行的,但具体怎么执行就是他自己说了算。
吴三桂接到崇祯的诏令后,与其父吴襄商量,以崇祯提供一百万两白银作为率关宁铁骑回京的条件,这样既可以拖延回京时间、缓慢行军,也可以用来作为规避与大顺军短兵相见的借口。此为一石二鸟,岂不妙哉?
其实,从宁远到山海关也就两百余里路程,骑上快马日夜兼程,一日便可抵达。但吴三桂自三月四日接到回京支援的圣旨后,才带军慢悠悠地返回山海关,直至三月十六日才与该地的总兵高第会师。回关后的吴三桂,也没有立即启程回京,而是花了数十日安置随军的一众家眷,之后才率领铁骑主力向北京进发。果不其然,当吴三桂行进到一半路程时,宫中就传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包围王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的消息。见目的达成,吴三桂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调转马头,带领一众铁骑返回了大本营——山海关。
 大明灭亡,李自成占据北京,立地称王。而此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已返回都城,并向大顺军投降。出于收复关宁铁骑势力的考虑,李自成不仅没有赐死吴襄,反而将他加封进爵,好生伺候起来。自以为觅到良主的吴襄赶紧写加急书信,劝告儿子也尽快归附大顺政权。而此时的李自成为打消吴三桂的疑虑,还特地派遣降将唐通携带四万两白银去犒劳吴三桂一众军将,并做出允诺,若吴三桂归附大顺,自己愿不计前嫌,为他加封进爵。
大明灭亡,李自成占据北京,立地称王。而此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已返回都城,并向大顺军投降。出于收复关宁铁骑势力的考虑,李自成不仅没有赐死吴襄,反而将他加封进爵,好生伺候起来。自以为觅到良主的吴襄赶紧写加急书信,劝告儿子也尽快归附大顺政权。而此时的李自成为打消吴三桂的疑虑,还特地派遣降将唐通携带四万两白银去犒劳吴三桂一众军将,并做出允诺,若吴三桂归附大顺,自己愿不计前嫌,为他加封进爵。不得不说,李自成这一软硬兼施的计谋,非常映衬人心。对于带兵遣返山海关的吴三桂来说,前有满清族人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后有大顺军势如破竹、如日中天,在这种腹背受敌、寸步难行、独木难支的情况,自己此前誓死效忠的大明王朝已经覆灭,吴三桂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另寻他主是重中之重。
在权衡利弊之后,吴三桂认为汉人与满清的结怨已经是年代久远的事了,要是向他们投降,别说保自己后半生荣华富贵无忧了,可能连命都保不住。加之李自成与自己同为汉人。而作为铮铮铁骨的汉人,绝对不能向满清蛮夷之族低头。最终,吴三桂写信告知父亲,决定降于同为汉人的大顺政权之下,并将山海关的管辖事宜进行交接,而后率军再次北上,准备进京朝见新主。
时事所趋,逼得吴三桂不得不向满清投降
三月二十四日,吴三桂北上行至玉田县,忽然得知吴家被抄,父亲吴襄锒铛入狱,一众家属要么被杀,要么被拘捕、无一可幸免。吴三桂深知自己着了李自成的道,他怒不可遏,大骂:“此仇不可忘,此恨亦不可释!”而后率领一众铁骑再次返回山海关,杀了李自成一个回马枪。
 虽然关宁铁骑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但是数量有限,根本无法与大顺军相抗衡。为今之计,只能投靠北方的满清夷族。于是,吴三桂决定写信给多尔衮,以“亡国故臣”的名义向清朝“借兵”,从边关一处引清兵入关。听闻吴三桂来降,多尔衮心下大喜,立即率领十万大军南下与吴三桂回合。而此前,山海关作为阻隔外族干扰的自然交界,曾多次抵挡了清军深入明朝腹地劫掠,让一直觊觎明土的清军颇为恼火。而现在吴三桂,主动来降,清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轻松入关,占领这一军事重镇,占地为王。这对清军来说,无论是将来北上入侵中原,实现天下一统;还是占山为王,扩充自己的疆域版图,都是非常便利的。这如何不让多尔衮乐开怀呢?
虽然关宁铁骑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但是数量有限,根本无法与大顺军相抗衡。为今之计,只能投靠北方的满清夷族。于是,吴三桂决定写信给多尔衮,以“亡国故臣”的名义向清朝“借兵”,从边关一处引清兵入关。听闻吴三桂来降,多尔衮心下大喜,立即率领十万大军南下与吴三桂回合。而此前,山海关作为阻隔外族干扰的自然交界,曾多次抵挡了清军深入明朝腹地劫掠,让一直觊觎明土的清军颇为恼火。而现在吴三桂,主动来降,清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轻松入关,占领这一军事重镇,占地为王。这对清军来说,无论是将来北上入侵中原,实现天下一统;还是占山为王,扩充自己的疆域版图,都是非常便利的。这如何不让多尔衮乐开怀呢?但对于吴三桂的“借兵”请求,多尔衮并不予理睬,而是直接回信要求他降清,并允诺给其封王赐土。此时,大顺军已兵临城下,吴三桂区区几万大军已经支撑不了多久,如若他不答应多尔衮的要求,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了。横竖都是一死,吴三桂只能放手一搏,亲自奔赴多尔衮帐中请求支援,并顺应满人风俗剃发易服,以示归顺。
入关的清军与吴三桂的铁骑强强联手,形成内外夹击,很快就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而后清吴两军稍作休整,北上击退大顺军,占领北京城。李自成慌忙逃窜,吴三桂奉命领军继续西征,追击残余势力。不久,清军南下、席卷江南,李自成战败,死于九宫山。满清入主中原已成板上钉钉之事,吴三桂便不再提复兴大明之事,彻底降于清朝。
“英雄难过美人关”不过是以讹传讹
由此可见,吴三桂降清,完全是时事所趋,与传闻中的“一怒冲冠为红颜”并不相符。但绯闻红颜女主——陈圆圆,与吴三桂确实也有点瓜葛,不过与其降清关系不大。那么陈圆圆又是何许人呢?
 相传陈圆圆是位姑苏,即今天江苏苏州的一位名伎,长得国色天香,又能歌善舞,可谓色艺双绝。而吴三桂与陈圆圆是什么时候相识相知的呢?吴伟业的《圆圆曲》就告诉了我们答案:“若非壮士全师胜,争的峨眉匹马还。”即,二人是在吴三桂大败李自成之后相遇,并慢慢走到一起的。那么,是在哪一场大战呢?
相传陈圆圆是位姑苏,即今天江苏苏州的一位名伎,长得国色天香,又能歌善舞,可谓色艺双绝。而吴三桂与陈圆圆是什么时候相识相知的呢?吴伟业的《圆圆曲》就告诉了我们答案:“若非壮士全师胜,争的峨眉匹马还。”即,二人是在吴三桂大败李自成之后相遇,并慢慢走到一起的。那么,是在哪一场大战呢?史料《爝火传》就记载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后,一路西逃的情形:“尽弃辎重、美女、金银,自卢沟桥至固安百里,盔甲、衣物盈路……三桂徐收所得。”即,吴三桂是在西征斩杀李自成余孽时,才结识的陈圆圆,与传闻中吴三桂因李自成将爱妾陈圆圆赐予手下大将刘宗敏,而怒发冲冠、反降满清的传闻严重不符。世人要陈圆圆担此恶名,也着实令人委屈。
建于清代早期,共有前戏台和后戏台两座。后戏台建于山脚,石木结构,台高1.34米,用长方条石砌成。民国六年(1917)紧..
2025-10-27达翰尔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和黑龙江中上游地区,以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城县。达翰尔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在他们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禁忌。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
2025-10-26五代十国(902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
2025-10-26'狗舌糍粑'用糯米制成,后用桐叶包住,形状似狗舌,其名由此得来。它松软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糖粉,那更令人回味无穷了。它还具有特殊的意义,要不然山歌怎么将它与爱情唱在一起呢!原来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
2025-10-26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
2025-10-2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