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有“手指”的鱼希望螈是我们人类的祖先?希望螈艺术复原图

2025-03-17 08:17奇闻异事

这条长有手指的鱼,就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这条长有手指的鱼,就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新浪财经APP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

希望螈艺术复原图(图片来源:Katrina Kenny)

撰文 | 张毛毛

3亿多年前,一部分鱼类登上陆地,最终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种类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鱼类登陆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对于从鱼类到两栖动物的过渡环节,我们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研究团队找到了鱼类登陆过程中的关键化石希望螈,这种长有指骨的鱼让我们窥见生命演化的规律,但它们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吗?

在大约4.2亿~3.6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海洋中多种多样的鱼类在挣扎求生,抢夺着有限的食物、栖息地甚至是氧气资源。而与此同时,广阔的陆地上却安静得多蕨类植物和昆虫占领着大片土地,大片宝贵的生态位仍然虚位以待。直到泥盆纪晚期,一部分鱼类开始了登陆的尝试。

鱼类登陆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当今陆地上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这一批登陆者的后代。从水生环境到陆生环境的转换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获得在陆地上运动的能力。鱼类的鳍逐渐演化为有力的四肢,在陆地上撑起它们沉重的身躯,并且提供足够的运动能力。

鱼到两栖的过渡阶段

最早的登陆者是谁?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界有过许多争论。现在,随着更多化石证据被发现,古生物学家将目光聚集在了肉鳍鱼中的一支四足形类(tetrapod-like)动物。这一类动物的化石保留了鱼类基本的身体形态,但又具有某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鱼类到两栖动物中间的过渡形态。

借助四足形类提供的化石证据,我们得以窥见泥盆纪晚期的肉鳍鱼是如何一步步抛弃掉无力的鳍,获得强壮的四肢,从而登上陆地的。比如我们熟悉的鱼石螈(Ichthyostega)和棘螈(Acanthostega),它们虽然保留有鱼类的特征,但已经抛弃了有鳍条支撑的胸鳍和腹鳍。取而代之的,是由骨骼支撑的四肢,包括数量不等的手指,这证明它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在陆地或水底移动的能力。

鱼石螈复原图(图片来源:Dr。 Gnter Bechly)

但是形态特征显示,它们并不能完全离开水环境生活。比如棘螈,它具有扁平的头部和笨重的身躯,前肢无法在肘部弯曲,因此很难在陆地上支撑起它庞大的身躯,更不要说快速移动了。显然,这种动物更多还是生活在水中,四肢平摊划水,而不是放在身体下部提供支撑。也正是考虑到它们很可能无法脱离水体生活,因此尽管命名为螈,但它们并不属于狭义上的两栖动物。

复原的棘螈骨骼(图片来源:Ryan Somma)

同时,古生物学家也发现了更偏向鱼类的化石提塔利克鱼(Tiktaalik)。201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鱼类祖先,提塔利克鱼的鳍变得更小也更简单了。提塔利克鱼胸鳍的鳍条很不对称,腹侧的鳍条比背侧的鳍条小好几倍,研究者推测,这可能说明在胸鳍的底部,形成了一层肌肉。这层肌肉类似于四足动物掌心的肉,尽管还不足以支撑它们上陆,但可以帮助它们在河底移动。提塔利克鱼还保留有胸鳍,但是鱼鳍中已经具有骨骼支撑了,只是还缺少明确的指骨。

提塔利克鱼还保留有胸鳍,但是鱼鳍中已经具有骨骼支撑了(图片来源:Tom Stewart)

无论是有鳍条但没有指骨的提塔利克鱼,还是没有鳍条但有指骨的棘螈和鱼石螈,都为鱼类向两栖动物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在它们中间,还缺少了一个关键的过渡环节既有鳍条支撑,并且已经演化出指骨的鱼类。

带来希望的希望螈

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终于补上了这缺失的一环。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穆斯基校区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的研究者用CT扫描了一件希望螈(Elpistostege watsoni)的标本。

希望螈(Elpistostege watsoni)标本及复原图(图片来源:Cloutier et al。, 2020)

希望螈生活在大约3.8亿年前的浅海及河口区域,长约1.6米,是一种大型的捕食者。这一物种最早发现于加拿大魁北克的Miguasha国家公园,当时只发现了一枚残缺的头盖骨化石,并将它分类为某种早期的四足动物。但随后,在1985年再次发现的部分头骨化石显示,希望螈其实属于肉鳍鱼。2010年,在这里又发现了一件保存非常完好的希望螈完整化石,它也是本次研究的对象。

三维复原结果显示,这种鱼既有鳍条包裹,也拥有明显的指骨。此前的研究显示,希望螈与提塔利克鱼在系统发生学上的关系很近。在看到CT扫描图像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希望螈比提塔利克鱼更为接近四足动物。在鳍条包裹的胸鳍中,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肱骨(对应我们的大臂)、桡骨和尺骨(小臂)、腕骨(手腕)和掌骨(手掌),甚至还发现了两根明确的指骨,以及三根可能的指骨。

希望螈胸鳍的骨骼与人类上肢骨骼对比,图中红色为确认的指骨(图片来源:John Long)

这是第一次在鱼类中观察到指骨和鳍条共存。这个标本中的指骨,与其他四足动物的指骨非常类似。论文作者之一,福林德斯大学的古生物与地层学教授约翰朗(John Long)介绍道。

指骨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些细小的骨骼,并不起眼,但它其实对四肢的支撑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拥有指骨后,这些鱼类就能在水底,或短暂地在陆地上支撑起自己沉重的身体。在鳍中增加这些小骨骼让它们能将重量灵活且均匀地分散给整个鳍,朗教授说,我们的这项发现将指骨的起源推回到了鱼类。同时这一结果也告诉我们,在鱼类离开水之前,就已经具有脊椎动物基本的四肢结构了

论文的通讯作者,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里穆斯基校区的理查德克卢捷(Richard Cloutier)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间,化石证据很好地揭示了鱼类登陆过程中,由于水陆环境变化,在呼吸系统、听觉器官、觅食方式等方面发生的改变。而这一发现填补了鱼类运动能力演化中的空缺。

我们的祖先?

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已经发现了如此多由鱼类向两栖动物演化的过渡化石,但它们是否就是人类以及其他陆生生物的祖先,还存在着很大争议。这是因为许多四足动物普遍具有的结构,在这些化石中却没有发现。比如大部分现生的四足动物每只手都有5根手指,而鱼石螈每只手却有6~7根指骨,棘螈甚至有8根。

更有可能的一种情景是,当时不同地区的鱼类纷纷尝试登陆,并发展出了相似的形态。这些希望螈、棘螈和鱼石螈等更有可能是我们祖先在当时的一支竞争者,而我们真正的祖先并没有形成化石保留下来,或是还没有被发现。

但这类研究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化石,我们能够从中窥见生命演化的历史与规律。正如克卢捷所说:希望螈并不一定是我们的祖先,但是它仍能体现从鱼类到四足动物的演化过程。

  • 食人蚁的原型行军蚁,恐怖的战斗力甚至威胁人类

    一直以来都有着各种关于食人蚁的恐怖传闻,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以讹传讹的。而一般这些传闻中相关的描述,都是来自于行军..

    2025-04-29
  • 2012人类其实已经死了?时间重置后人类全部复活

    最近在网络上不断有传闻称2012人类其实已经死了,并且还列举出了很多证据,说人类现在是处在时间重置、时间倒流阶段。..

    2025-04-27
  • 传闻人类在2012已经死了,所谓的证据是漏洞百出

    2012、12月21日世界末日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人类依旧还活的好好的,这谣言也是不攻自破!但在网上还流传着人类在..

    2025-04-27
  • 外星人劫持真实事件:人类被外星人绑架真实案例

    外星人是不是存在?它们触摸人类会发作啥,或许是将来人类的兄弟,抑或是人类的敌人。目前对于外星人的种种猜测让人联..

    2025-04-23
  • 地球上人类禁止进入的地方,伊势神宫能进的地方有哪些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出去旅游,感觉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其实地球上有好多地方是我们不能去的,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了..

    2025-04-22
  • 市场抗跌力一流 赵无极:艺术市场的硬通货

    在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与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间拍卖上,之前备受关注的赵无极作品《02-01-65》、《14-3-59》均拍出了2082万港元的高价。作为此次香港佳士得春拍拍品的一大亮点,这两幅赵无极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众藏家的眼球..

    2025-04-21
  • 人类根本不是进化来的,爱因斯坦不敢说的秘密

    每当谈及进化论时,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人类从猴子进化而来,为何现在还有猴子?这甚至还成为了反进化论的证据。那..

    2025-04-21
  • 根系巴南的艺术奇葩

    2003年,我国评选出了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精品。重庆川剧院创作的现代川戏《金子》荣登金榜,列为十大精品之一,作为传世之作。消息传来,市委、市府通令嘉奖,市川剧院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大家奔走相告,无比激动,一致认为这是振兴川剧的一大..

    2025-04-20
  • 盘点人类史上十次超级大地震,中国竟经历了三次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很多次天灾,这些大灾难席卷全球,人类在面对大自然的浩劫时,显得多么渺小和无助,灾难给..

    2025-04-20
  • 观音画像与普门艺术的兴盛

    唐末以后,随着观世音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普门艺术逐渐兴盛起来。姿容温婉、体态秀研的女相观音逐渐取代了威武有须的男相观音。这跟《普门品》中说观音有三十三应化身,可变幻居士妇女、比丘尼、童女、仙女、优婆夷、婆罗门妇女等女相教义有..

    2025-04-19
  • 中国堆锦艺术

    巨幅佛教画卷“西方极乐世界图”中国堆锦艺术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工艺。其制作方法用五光十色的丝织品和布料,按艺术精心设计的要求,以人物形像、珍禽异兽、琼花仙草等题材堆制成具有浮雕效果的工艺美术品..

    2025-04-18
  • 安岳石刻 佛之栖息地见证三教共存的中华石刻艺术

    四川资阳安岳县连绵起伏的岩壁上,开凿有大小佛像十万尊,年代从唐朝延续到清代,尤以唐朝、五代、宋代佛像最为精妙。这些佛像由于过于分散,至今仍尘封于中国西南的一角,任凄风冷雨腐蚀他们的脸庞与身躯。安史之乱后,石窟从中原入蜀,又从..

    2025-04-18
  • 天龙山佛教雕塑艺术

    第8窟是天龙山年代最清楚的石窟,也是天龙山石窟中唯一有中心方柱的石窟。该窟约4平方米,窟壁和方柱四周都开龛造像,周壁龛内雕有立体坐佛,龛外雕有两位比丘和两位菩萨像,方柱四面各有一组三尊坐佛。这些佛菩萨比丘像,脸型长方,颈长体态..

    2025-04-18
  • 现在的猩猩怎么进化不了人类 黑猩猩还能进化成为人类吗

    依据最新科学评估,黑猩猩生存的时间比现代人类更长,现代人类已繁衍生息30万年,而黑猩猩已有100万年的历史。新浪科..

    2025-04-18
  •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的流派及风格

    布达拉图片来自百度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以及内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并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和醇厚质朴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

    2025-04-17
  • 雪域佛教艺术奇葩——酥油花

    酥油花制作为藏传佛教之一绝,在佛教的其他宗派中并无同类艺术。而在酥油花的工巧高下中,以青海宗喀巴祖师之出生地塔尔寺为最高,属于该寺之“三绝”之一。酥油花(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与其他雕塑艺术原理相违,酥油花艺术之特点在于..

    2025-04-17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当下与未来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会怎样发展,恐怕是当下每个人都很关注的焦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止目前,2010年春季拍卖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总成交额达231,973万元,与去年秋拍(158,666万元)相比增加了46.2%,同比..

    2025-04-01
  • 收藏当代国画 须对艺术理解

    在世界性的艺术系统中,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而能够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也为西方..

    2025-04-01
  • 西藏丹萨替寺藏传佛教艺术

    2010年6月21日下午3:30,刚刚从西藏高原考察归来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西藏丹萨替造像研究》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该所所长霍巍教授主持。黄先生首先介绍了研究丹萨替造像的意义。他认为丹..

    2025-03-29
  • 盘点农村十大恐怖禁忌,民间最恐怖禁忌手指月亮

    中国民间存在许多禁忌,一般来说人们都不敢轻易的触犯这些禁忌,因为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为此小编来盘点了农村十大恐怖..

    2025-03-29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