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庚延的艺术特点

2025-07-13 08:41历史文化

白庚延是那种能让你能感受到灵魂的画家。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力图把整个心灵世界都放进作品中。面对这样的画作,让人很难无动于衷。画面里深厚的精神寄寓和文化内涵,会让你思索、追寻、体味,因一种心灵的沟通而愉悦。弦为之激荡,灵魂受到震撼,这是审美中难得一遇的高境界。

数十年来,他派不分南北,人不分今古,甚至西洋画法都着力研习。韩熙载曾提出“洞达”的概念,但历代画家能有出色表现的并不多。白庚延借鉴西画某些构成方法,以局部表现整体,突出某一点,画得很细很深,作到“洞”;而其他部分则大胆放松,形成很强的整体感,作到“达”。这种洞达的追求,使画面的视觉效果新颖独特,极具个人气派。

白庚延是画大画的人。所谓大,非指张幅,亦非指题材。有人以丈二匹画千里江山,仍让人感到是地局天促的小画;他有时在幅不盈尺的小纸上画拳石寸草,也让人感到时空无极。画的恢宏来自胸襟的博大。古人说:“胸中有丘壑”,丘壑在白庚延笔下不过是表现胸襟的道具,盛在他胸中的应该是历史的沧桑,世间的风云和人生的波澜。

白庚延恪守“师造化”的古训。他重视写生,差不多跑遍了整个中国。“搜尽奇峰打草稿”,就连他笔下的野草闲花,也是写生所得。几株常见的向日葵,也会让他花费半日时光,勾出一叠写生稿来。他写生不是为了逼真地再现生活中的某景某物,而是把写生所得,经过提炼和熔铸,用自己的笔墨重造出来,成为抒情写意的手段。白庚延不是为写景写照,为物传神,而是以景抒情,借物写意。他画大漠流沙,画高山云崖,画南国花树,画长河无尽的洪波……

白庚延作画常常泼墨如云,在画面上造成强烈的明暗、疏密和浓淡的对比,造成宏大的气势,造成饱满的精神。但不失空灵和疏朗。白庚延有些画,一根线、一点墨、一片颜色,都仿佛有着金属的质量,像经过火铸锤锻,沉甸甸掷地有声。这是笔力使然。他不追求甜的效果,要的是厚重,是苍茫,是生涩,是力度。看他的画,不会使人想到“浅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耆卿,只会想到放歌“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子瞻。

白庚延许多作品都是有血性的山水画。在社会激烈变动,而文艺又流行消闲化、通俗化,复制化、快餐化的历史语境中,这种严肃的、深刻的、真诚的作品就更为可贵。白庚延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对祖国对民族深挚的爱,对现实状况、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关心,成为他艺术创造的思想基础和不竭动力。这些,又赋予画面充实的理性光辉和浓重的感情色彩。他有一个情结,有一个从未动摇的信念,就是“山水画要为民族造像!”这成为他生命活动的主要指归。他以特有的坚韧,义无返顾地沉潜奋斗几十年。

在白庚延的许多画作中,经常能体味到“落后,但生机无限”这样的主题。《黄沙漫漫春来迟》画的是沙漠中的一组灌木群,在恶劣的环境中萌发新芽。它们一片鲜红,挺拔向上,有不可扼止之势!整幅画面生机勃发,是顽强生命的颂歌。他笔下的戈壁、太行、祁连、长城等等,在呈现贫瘠、冷峻、艰险、苍凉的同时,又无不洋溢着顽强的生命活力,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对中国书画这样历史悠久而近乎完美的艺术,最难的莫过于创新了。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对前人有一点点突破,都决非易事。白庚延的水法别开生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大跨进了一步,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宝库。

白庚延对水的画法倾向于写实。他舍弃了前人用线、用淡染、用倒影的成法,往往借助高光在纸上造成浪花飞溅、堆积和涌动的效果。那波纹,则是把表现山石的某种皱法加以改造画成。他以崭新的水法来画他心中神遇已久的黄河,画中华民族的精神,画他新鲜的、个体的生命感受。在那些成功的画作中,或以勾为主,用线条着力表现盘涡回旋,以强化水的流势;或勾皴结合,把画山的“大斧劈”皴法用来画大面积的水,使本来容易显得空、平、单调的画面,变得充实、生动而极富变化,出色地表现出壮阔水面的质感。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无比生动的浪涌。他以破笔散锋画出浪花飞溅、水气扑面的感觉,逼真而精彩,然后以泼墨画出水的实体,深厚而沉实。这一虚一实所构成的对比,把浪涌的力与势,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神韵与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传神。此种水法也许会以“白氏水”之名,载入中国画史册,它是当代画家对传统的贡献,对后世将有遗产价值和资源意义。

白庚延不仅在画水方面为当代画坛做出了创新贡献,他为画山也做出了成功的探索。《铁壁》和《巍巍太行》,以刚劲的北宗笔法与厚实的南宗积墨法相结合,画出了太行山特有厚重、朴实、刚毅的性格,把人带入崇高的审美境界。《太行秋牧》以墨色混用、墨破色的手法,表现了太行既博大庄严,又亲切生动的精神气质。让人沉醉其中,生出多少大山之爱恋,草木之爱恋,生活之爱恋!他画的太行山,有一种脱俗的气象,呈现的是“这一个”,是太行独有的风神和韵度,决不会与其他的什么山相混淆。这来自于他对太行的深厚感情和深刻把握,也来自于技法的创新。

今天,人们无法从已有画派中为他的画找个归属。因为他以顽强的艺术个性,建立了仅仅属于自己的画风。他已从前辈和同辈大家行列中大步走出来,自立于画坛。

白庚延的艺术追求,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在山水画中成功地表现自己―――一个当代人的心理现实。无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重要的是,他的艺术实践中表明他一直在这样做。这决定了他作品的主题、人文深度以及绘画风格,也决定了与中国画历史命运的某种契合。

白庚延是黄河之畔的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不断地受到黄河摇篮文化艺术思想的影响和熏陶,特别是黄河的地域风情所展现的民族时代特点都给予他难以忘怀的印象,使他在探求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的绘画上、在审美的情趣上得到了深刻地启发,这样也就为其而后的画黄河、颂黄河、为泓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不辍耕耘成为使然。数十年来,不管是远距于黄河万里,还是近在咫尺;不管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数九隆冬,黄河沿岸的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印记。他以极大地热情墨写黄河、挥毫绘太行,使黄河的山山水水纷纷地溶入心中。他那么热恋着生养他的土地,热恋着黄河,真诚地投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领悟中国绘画的艺术道理,使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师法自然,是白庚延形成与黄河于“自我”的理论前提。

白庚延不仅是一位名画家,而且多少年来他还苦心孤诣地追求绘画中的艺术哲学、力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深思熟虑的绘画美学思想体系,使中国画从画理和技法上融于中国的哲学思想,从而形成画理与艺术实践的统一。

九十年代,当他获得全国民族风情画展一等奖之后,马不停蹄地走出国门,到美国和西欧各国,探求东西方文化艺术。此后又对老庄的思想和道家文化艺术进行系统地研究,主要吸收了老子《道德经》中有无相生和对“周易―――太极阴阳说”合理的部分,把人们对中国画的艺术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的升华。正是因为这样,他对中国的绘画与中国画的传统特点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论述“一是天人合一―――寻求自我”;二是以法为法,我有我法,无法为法,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相生;三是以有画无、有无相生;四是中国画的意象与意境;五是大黑大白,大干大湿,大松大紧,阳刚阴柔,洞达博大;六是中国画的笔法与线条。简言之,即是中国画的天、地、人,以及人们如何描绘和再现自然之美。

白庚延创作的系列黄河及其它山水作品,是别具风格和时代风貌的艺坛经典,对前人有大幅度突破。他以热烈、奔放、拙朴、苍劲的风格内涵,创作出一件件情调古雅凝重的杰作,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终生不渝的爱。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展览,1991年《黄河水黄土地》获全国一等奖,1997年获美国传记研究院’97国际着名先生奖、艺术成就国际金钥匙奖,1998年获二十世纪成就奖、世界终身成就奖。英格兰剑桥国际传记中心’97、’98国际着名先生奖,金星奖,二十世纪成就奖。

白庚延清醒地认识到他迄今的劳作,不管得到过怎样的赞誉,只不过是在探索之路上留下足印。他仍然在探索,在寻找走进理想境界的路径;仍一如既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孜孜不倦以艺术为生命,以书画为精神寄托,为祖国民族文化艺术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 耿幼壮:在真实与想象之间――评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

    过去30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突然”崛起可能是最令人兴奋和好奇的现象之一。在不长的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品不但迅速进入了国际艺术市场,而且价格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幅度不断攀升。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国策展人和..

    2025-10-11
  • 灵山梵宫佛教艺术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游灵山、看梵宫是无锡旅游的必要线路。“非常震撼!一个无中生有的产物,有人讲,梵宫可与梵蒂冈媲美,我们是打造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市旅游局孙立..

    2025-10-08
  • 走进安阳天宁寺 领略罕见佛教艺术魂宝

     文峰塔像“天宁寺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兴盛的品牌缩影,全国以天宁寺命名的佛家寺院不在少数,但安阳的天宁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规模为南北丛林之冠。”安阳市天宁寺导游告诉记者。“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秒,不负..

    2025-10-08
  •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佛教石窟寺艺术对陵墓的影响

    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的确,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

    2025-10-07
  • 边多:浅谈格萨尔音乐艺术

    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边多 摄影:王舒 边多,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是研究格萨尔曲艺音乐的先驱。今年已七十七岁高龄的他,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执着地从事着西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我们两次登门拜访时,他都独自一人在屋顶新修建的小阁楼里,苦..

    2025-10-07
  • 吴让之艺术特点

    吴让之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世人所重。在篆法上,吴让之师法邓石如及汉篆法,更因其善于“铁笔写篆”撷取金石精华,故有“气贯长虹、刚劲有力、咄出新意”之态。包世臣对吴让之也有直接影响,他继承了包氏衣..

    2025-09-20
  • 海上画派的艺术意义

    由于海上画派有特殊的形成背景,诸如重视师承的关系,也得到赞助者的支助,因此很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团体,这也就是书画团体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台湾光复后的中华民国画学会、七友画会、八朋画会,就是这项活动的具体事..

    2025-09-19
  • 吴昌硕艺术 是中国画里程碑

    梅兰竹菊谓之雅,牡丹吐艳称之俗。中国历代文人画中几乎没有娇艳欲滴、色彩艳丽的牡丹。二十世纪现代四大家之一的自称三十学字,五十学画的吴昌硕却画梅兰竹菊,画水仙石头也画牡丹,他的画雅俗共赏,文人雅士喜欢,平头百姓也喜欢。吴昌硕像..

    2025-09-19
  • 艺术收藏买艺术 不买‘头衔’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大量原本对艺术品并不熟悉的普通收藏者蜂涌入市。但是,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不少人却屡屡失误,不仅没有品尝到收藏的乐趣,而且吞下了因错买藏品而自酿的苦果。对此,着名收藏家郭庆祥告诫收藏者:收藏艺术品最..

    2025-09-18
  • 行云流水的京胡艺术

    中国的民族乐器里,最亮丽的莫过于京胡。京胡是没性格的演员,但它处处漂亮,是戏曲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京胡,俗称胡琴,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因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提起「胡琴」一词,它本是我国弓弦乐器的总称。..

    2025-09-18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佛教艺术--敦煌壁画

    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 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

    2025-09-16
  • 西藏夏鲁寺及其佛教艺术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

    2025-09-15
  • 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

    西藏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昌都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士的陶器,造型优美、质朴。双体兽陶罐巧妙地把两个动物的造型融合为一个陶罐,波浪式的几何纹样,朴素、别致。骨器和松耳石饰物造型也十分优美、制作精良,肇开了雕塑艺术的先河。考古发现..

    2025-09-14
  • 360度环幕电影《千年佛足》开拍 再现佛教艺术发展历程

    2010年4月28日上午,全国首部石窟类360度环幕电影——大足石刻《千年佛足》在重庆大足宝顶景区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电影的拍摄和播放,对于充分彰显大足石刻崇高的价值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千年佛足》这部影片不仅仅只展现石..

    2025-09-14
  • “文明遗迹暨艺术表演” 杭州佛学院亮相吴哥窟

    近日,在被全球无数旅游者誉为“人生必须看一次”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柬埔寨吴哥古迹巴扬庙内,一场名为“文明遗迹暨艺术表演”的宗教盛事隆重举办。印尼、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中国、韩国和柬埔寨等13..

    2025-09-14
  • 赵无极的艺术成就

    赵无极先生从50年代在巴黎画坛崭头露角开始,就一直持续地保持着在国际艺术界知名的记录,他享有了国际艺术界给予他的许多荣誉和尊敬,也是中国艺术的光荣。赵无极先生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时,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他向林风眠学到的不是具体..

    2025-08-27
  • 如何继承程派艺术?

    如何继承程派艺术,这个问题也牵扯到整个流派艺术的继承问题。我想大家都已经认识到,过去的流派继承人,同时又是流派艺术的创造者。例如余叔岩是继承谭派而形成了余派,杨宝森继承了余派而形成了杨派。现在的流派继承人则是永远的继承者,因..

    2025-08-25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