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方言的特征与分类

2025-04-05 08:50历史文化

1。内蒙古晋语十大特征

(1)。完全保留入声,并且入声未分化出阴调与阳调。所保留的入声韵尾是喉塞尾-h。

(2)。含有韵尾-ng的字,主元音鼻化,通俗地说就是普通话中的韵母ing、eng、ong在这里变成了ie~ng、e~ng、ue~ng。从笔者翻阅过的资料看,这一特点山西和陕西的晋语都没有,为内蒙古所独有。

(3)。深臻曾梗通五摄合流。说得通俗点就是前后鼻音不分,普通话中in与ing、en与eng、un与ong、ün与üng四对韵母合并,分别读ie~ng、e~ng和ue~ng、üe~ng,都是后鼻音,并且统统押韵。如“音”“英”不分,“盆”“朋”不分,“伦”“龙”“晕”“庸”不分,并且这八个字是押韵的。

(4)。有大量的分音词,如不烂(绊)、圐圙(圈)、黑浪(巷)、扑拉(扒)、不浪(棒)。

(5)。有入声词缀“圪”、“日”、“忽”、“卜”等,例如圪捣、日脏、一卜滩、忽绕等,这种词都数量非常庞大。这些词缀一般没有实际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圪头词,数量很大,词性广泛。另外“圪”字不仅组成圪头词,还有各种各样的语法用途,如“出圪”,“绿圪茵茵”。内蒙人说话,只要一开口,少有不带“圪”的。真可谓:驴友不为“圪”所烦,游遍内蒙也枉然。

(6)。咸山宕江四摄韵尾脱落,元音鼻化。详细的说就是普通话中的韵母an和uan分别读为ae~(像英语egg前面那个音)和üae~,韵母ian和üan分别读ie和üe,韵母ang读ɔ~(像英语lot中间那个音)。这导致了“钱=茄”,“靴=宣”。有人说内蒙人分不清普通话中的ian和ie,以及uan和ue,这种说法其实不完全对,原因是有入声,例如“列”读入声而不与“恋”混,“血”读入声而不与“选”混。

(7)舒声促化。如“时”、“措”、“把”、“指”等非入声字完全读入声或部分情况读入声。

(8)。普通话中ang和uang两个韵母不分,如“港=广”、“抗=况”、“航=皇”、“张”=“庄”

(9)。基本没有成系统的文白异读。这体现了方言发展比较成熟稳定、整合能力强,受外部方言干扰小。这一点和粤语(指广府话)比较像。汉语多数方言都有一定规模的系统性文白异读,以闽语最为突出。就连北京话也是如此,北京话从清朝后期才开始成为权威方言,可能前期受其他方言影响较大,所以文白异读的规模也不小(主要体现在入声字),如“落”文读为luo

  • 内蒙古4米巨人是真的吗,巨人遗骸发现即被送往秘密基地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世界上最高的人是美国的罗伯特潘兴瓦德罗,他的身高是2.72米,然而传闻中地球上曾出现过巨人族,..

    2025-09-17
  • 界首方言词汇大汇总

    恁---------你们恁家-----------你家俺家---------我们家嫩-------那么嫩远-------那么远佛话---------说话白----------别白罗嗦---------别罗嗦白客气----------别客气怪----------挺、非常、非一般粘闲--------厉害怪粘闲-----------怪厉害..

    2025-09-01
  • 明光方言大全

    kao到麻赖呆:蟾蜍喝毛乌子:蝌蚪侃空:说假话妞门子:串门掼跤:摔跤了(liao第三声)了:结束了转人:骗人该代(第二音和平声),有事吗的意思。噎熊算了吧,拉倒吧的意思。kei饭(kei,第二声),吃饭的意思。栽跤摔跤的意思杠家(gone家),回家的..

    2025-08-31
  • 有一种方言叫界首话

    在界首,鸭子不叫鸭子,叫扁嘴子;玉米不叫玉米,叫棒子;花生不叫花生,叫落生;豆角不叫豆角,叫豆撅子;黄豆不叫黄豆,叫豆子;甘蔗不叫甘蔗,叫甜树接;十三香不叫十三香,叫佐料面子;辣椒不叫辣椒,叫秦椒;香菜不叫香菜,叫颜碎;山药不叫山药,..

    2025-08-31
  • 有一种方言叫宣城话

    在宣城:有一种失败叫---吊的了;(屌得了)有一种敲门叫(拷门);搞对了!!!有一种柔软叫猫软;搞对了!!!有一种口袋叫(活包);(应为“荷包”)有一种叹词叫---哒;(没什么好奇怪的!)有一种硬度叫绑摁;(梆硬,意思是硬梆梆)有一种吹牛叫抛皮;(泡皮,很形..

    2025-08-31
  • 入门级宣城方言大科普

    追根溯源,宣城话不是单一性的地方话方言.从早说起,宣城地属吴楚,汉名宛陵,(说的应该是吴语,这是从东汉说起的),在早些说的是在春秋,宣城地方人名叫山越人,看样子是先属越国,公元前494年,被吴吞并,直到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收复,说以宣..

    2025-08-31
  • 宣城方言家常对话

    男的发现老婆把他的衣服没洗干净。男:你个脓包东西,你看你洗的衣服,哈漆黑马乌滴,叫我怎么穿到出门哎。女:哪港滴,洗成这样不就照了蛮,你哈真吊精类,哈能把衣服洗成新的啊。男:你个不弄子,洗个掉衣服洗不干净,你还能还麻活哦。女:..

    2025-08-31
  • 青阳方言故事《美女尖》

    从陵阳的黄石溪经过兰溪到分水岭,老远就看到一个山峰,像一个好看的小麦妮站在那开,这山峰叫“美女尖”。传说,老早老早的时候,陵阳县大老爷不管民事,整天7喝玩乐,老百姓都不敢作声。牛山村有个小麦妮叫山花,长得体体面面地,还缪港人嘎..

    2025-08-31
  • 安徽东至本地方言

    东至县(由东流、至德两县合并而成)辖尧渡[含原徐村、良田、查桥(含原马田乡)、建新4乡]、东流(含原长安、长岭、七里湖3乡)、张溪(由原张溪、汪坡、五丰3乡合并而成,含原坦埠、白笏两乡)、洋湖(含原高山乡)、葛公[原平原乡(含原洪方乡)]、官港..

    2025-08-31
  • 齐齐哈尔方言日常用语

    稀罕:喜欢得劲:自在扯哩根儿楞:扯蛋唠嗑:闲谈、聊天嚼舌:造谣赖搭:在别人讨厌自己的时候还去主动接触咧大彪:说..

    2025-08-30
  • 东北方言的发音

    声母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

    2025-08-30
  • 东北方言-东北升温了

    东北的朋友注意啦啊,咱这疙儿眼瞅要升温了,大家出门多注意啊,别扬了二正的到处撒磨,跩一跤,埋了八汰的。工作上也别老突噜反仗,半拉咔叽的,有点敬业精神。虽说这年头挣点钱都不容易,但也别老买那便宜娄搜的破玩意儿,对自己好点儿。家..

    2025-08-30
  • 黑龙江方言集合

    丁坝儿—副词—总是,一直不断地压根儿—副词—根本,从来就是如此整个浪儿—副词—全部,所有地浮溜浮溜地—副词/形容词—满满地,满得几乎溢出来岗尖儿—副词/形容词—东西装得很满,冒尖了老鼻子了—形容词—多极了,特别多管够儿—东西特..

    2025-08-30
  • 七夕遥望牵牛织女星 爱情丰富了文化特征

    七夕遥望牵牛织女星又是七夕。这是一个适合绵绵细雨、遥望银河的日子。“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因为一个古老的传说,两颗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星星,从此染上了有滋有味的人间烟火,成为穿越时空里永恒的承诺。它无疑是中国传统节日..

    2025-08-28
  • 亳州方言歇后语

    1、一把抓住,两头不露影。(个子矮小)2、咬着屎橛子打滴溜。(认死理)3、蛐蟮找他二大娘。(弯弯曲曲)4、上枝子花红。(混得很吃香)5、二大爷赶集随便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6、排场得跟段老谋一样。(形容某人侠义疏财)7、好是好,恶是恶,光腚..

    2025-08-09
  • 亳州方言大全

    【马虎子】:一种喝的东西,像稀饭.例如:咱喝~~去吧!【疙包】:糊状,饭渣.例如:看你身上盯的~~!【血得】:舒服,不错.例如:这东西弄的~~!【管谈】:不错,行.例如:这人对工作挺认真,以后~~!【好类很】:非常好.例如:这件事办的..

    2025-08-09
  • 当诗歌遇上成亳州方言!笑哭了!

    沙扬娜拉亳州话版最带劲一勾头嘞暖和逗跟一个fei莲花不害怕呼啦啦嘞风样再见嘞时候,嘟囔一句你可得好好嘞,嘟囔一句好好嘞那一句好好嘞有甜蜜嘞愁——再见航。偶然亳州话版我是天上嘞一块云彩,不知道影跑你心窝嘞捞——恁白斜呼,更白鬼嘞给..

    2025-08-08
  • 涡阳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解释

    马会——马上。晌午头——上午.后晌——下午。吃响晚——下午。合黑——黄昏。夜个——昨天。清起来——早晨。晚黑来——晚上。月黑头——漆黑的夜晚。对午时------------昼夜.麻似亮——无微明。多大会——多长时间。早晚——总有个时候。天..

    2025-08-08
  • 六安方言词汇

    安徽省六安地区的方言中有许多有趣的词汇,下面尽可能介绍六安地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对话来增进这些词汇的乡土气息和亲切感。也更容易让人们在这些词汇中体会到六按地区的风土人情、乡土乡音。1.“日霉”:在外地这可能算脏话,可在六安来说是老..

    2025-08-08
  • 东北方言与其他方言的差异

    1.儿化音较多。2.调值不够。尤其阴平调值为5—5调值,而东北地区基本停留在3—3调值;上声调值为4—1—2,而东北地区基本上是4—13.东北方言大部分地区平翘舌区分不清4.平直中有波澜,东北人(尤其辽宁人)说话有弯儿。东北方言有的来自多元文化..

    2025-08-0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