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自重,这一切都是因安禄山带了个坏头,才会有藩镇割据,才会有五代没完没了的中下层军官裹挟上级造反,才会有五代那道德沦丧的社会之乱。赵匡胤是有情怀和理想的,正是他执着于人伦正道的推演,匡扶最基本的道义,才使得有宋一代的百姓避免生于如五代一般的乱世。为了解决从安禄山造反开始,延续五代十国,直至宋朝,根深蒂固的藩镇做大,然后藩镇割据,最后下级士兵裹挟将领造反的如同死循环般的社会风气,才是宋朝以来重文轻武的主要原因。
重文轻武,不能全怪赵匡胤,毕竟有历史局限性,想象宋之前是什么景象,简直是武力大乱斗,再前面就是唐朝藩镇割据。所以宋太祖重文抑武也是历史局限历史趋势。再到明朝,明前期是文武并立,甚至武比文要高,一直到土木堡,大量勋贵惨死,导致明中期开始文官占上风,开始重文抑武。
宋以前军功是很重要的一个上升途径,很多人以从军为荣,即使是赵匡胤,他也是从军出身了。宋以后主要还是以科举为荣,还有几个有能力的人愿意弃笔从戎。五代十国虽然也是战乱,但是比起魏晋南北朝那还是小儿科。五胡乱华,两脚羊,灭胡令,北伐南征,外戚宗亲,门阀世家,土豪士绅,胡华之争等等哪一个不需要实力,哪一个不需要政治智慧。最后隋朝一统天下,建立的制度主体一直延续到清末,在这一点上对于中国而言是真正的承前启后。赵匡胤也只是平定天下的能人之一,但他还是没有做到完全的一统,这点上是他对国家军队的制度制定上有着巨大的问题。
赵匡胤在这点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位的时候就多次要求武将学文,而且还经常抽查,不合格者就会被降级处分。至于其他视频中已经有说了,其他的话就不细说了。赵匡胤确实统一了国家,但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重文轻武巨大的隐患。以至于宋朝喊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产生了士族阶层掌握国家话语权的,中华文明越来越走向保守封闭的道路。
宋朝重文轻武,关键在于观念的输出,比如:从宋朝开始对人们的思想桎梏就越来越严重,理学兴起,强调“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而且还须是读儒学书,而唐朝是儒释道并存的。宋朝表面上是提高了文人的地位,但其实是弱化的“人”的独立性。宋朝把“文”和“武”强行对立起来,而唐朝许多诗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宋代还灌输文人就应该只会琴棋书画,不能沾武,文人就应该依附皇帝。
宋朝为了抬高文人地位,给了文人许多特权,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压榨普通百姓,尤其是压榨农民的基础上的,所以,宋朝的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这就造成大量的流民,也就是失地的农民,宋朝就收容这些失地农民当兵,所以才造成军队很多,但这些军队并不是用于打仗,而是当杂役用,并且不被当人看,所以,战斗力低下。
有关“故宫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五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并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被拍出易主”的消息近日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故宫已经出面进行了澄清,但是其中还是疑云重重。在..
2025-08-04夏河拉卜楞寺唐卡菩萨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西藏贴花刺绣唐卡堪洛确松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拉萨布达拉宫缂丝唐卡忿怒不动明王(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以生丝为经,各种熟丝为纬..
2025-07-0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