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拉卜楞寺唐卡菩萨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西藏贴花刺绣唐卡堪洛确松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拉萨布达拉宫缂丝唐卡忿怒不动明王(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以生丝为经,各种熟丝为纬,用小棱子纺织。纬线只在有图案处与经线交结,即所谓的“通经断纬”,最终形成了图案与素地、色与色之间有小孔和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缂)丝”。
缂丝佛像就是利用这种丝织工艺制作的佛教内容的作品,属于佛教供养像,为丝织佛像中的上品。从工艺史的角度看,“缂”工艺一开始就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而出现,它是古代西域缂毛工艺在内地发达的丝织工艺基础上的变种。
考古发现最早的一件“缂”工艺品,是1959年在新疆巴楚西南脱库孜来古城,在这个相当于北朝时期的遗址中,出土的一块“红地宝相花缂毛”残片(宝相花是佛教艺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花卉纹样)。缂丝工艺在宋代十分发达。由于文人审美好尚的推动,缂丝由以前以实用为主(如为衣、领缘饰等)向艺术性、欣赏性发展,北宋的定州(河北)和南宋的云间(松江)是当时享有盛誉的两个缂丝出产地。
唐卡,是藏语的音译,藏传佛教艺术特有的一种卷轴画,古印度游方僧在传经布道时,常常使用这种宗教卷轴画。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的同时,这种用于辅助说教的卷轴画也传入了西藏,西藏萨迦南寺即珍藏有一古老的唐卡,专家考证为五代作品,可算现存最早的唐卡实物了。唐卡的制作也有许多工艺,一般常见有:彩绘(纸上绘、布上绘)、刺绣、剪贴、金汁绘织锦及缂丝。宋代缂丝利用小梭可以随意断线换梭赋色之便,缂织出线条流畅,具有皴染效果的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古人形容:“(宋刻)缂丝仙山楼阁,文绮装成,质素莹洁,设色秀丽,界画精工,烟云缥缈,绝似李思训。”李思训是唐代金碧山水画之创始人,其画勾勒填彩,十分精美,而将宋代缂丝的书画作品比喻为“绝似李思训”,可以想见宋代缂丝技术之发达。
宋元之际,藏传佛教走向繁荣,内地的缂丝技术成为定做唐卡首选的上等工艺。
(稿件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清宫遗存释迎牟尼佛坐像 6——7世纪 斯瓦特 黄铜 高12.3cm释迦佛面部泥金,蓝色发髻,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握衣角,结跏跌坐。身躯魁伟,圆领通肩袭装,一角披于左肩后,衣纹写实,质感厚重,可见晚期键陀罗佛教艺术遗风。椭圆形的仰覆莲座,莲..
2025-04-17布达拉图片来自百度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以及内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并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和醇厚质朴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
2025-04-17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图片来源:光明网摄影:王瑟)桑皮纸制作中的搅拌纸浆环节(图片来源:光明网摄影:王瑟)2012年3月20日,据国家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着手对宋代胜光法师所译的回鹘文版的《玄奘传》进行研究,未来有望将这个宋代..
2025-03-30宋代的酿酒及饮酒情形宋代是我国古代酿酒较为发达的一个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人们对酒的需求程度不断增加。酿酒界十分注重改良酒质,经常推出新型酒品以适应市场;而以分散经营著称的家庭酿酒也在全面提升自己的酿造水..
2025-01-16西藏西部范围大致相当今阿里地区,古文献称“羊同”或“娑播慈”。其地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与克什米尔毗邻,北部连接新疆及中亚各地。公元2世纪到7世纪为古代象雄部落重要发展地及原始苯教发祥地,7世纪后为吐蕃所属赞普朗达玛,佛教大致..
2024-02-2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