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五年五月三十一日(1002年5月31日),卒于宋仁宗嘉佑五年五月二十七日(1060年5月27日),享年五十九岁。他是现实主义诗人,诗文主张写实,被誉为宋诗的“开山师祖”。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梅尧臣的诗作吧。
宣城汉代旧名宛陵,故人称其梅宛陵或称宛陵先生,诗集也因此名为《宛陵集》。晚年仕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而又别称为「梅都官」。在中国以农立国的传统影响下,蔬食在民间是种普遍且广泛的饮食,并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在梅尧臣诗词中可以见到大量的蔬食诗文,由文人喜爱的竹筍为始,到姜、葱、韭与咸豆鼓等辛香料及腌制食品等,展现出其饮食中的蔬食趣味以及士人间寄情于物的食品赠送风俗。特别的是如同对于鱼食的喜好,梅尧臣所食用中有着许多吴越饮食,如江南盛产的菱角、以水苔所制成的苔酱等物,与前所提及的鱼、虾、蟹与蛤蜊酱等,共同构成梅尧臣各地转任补阙的官宦生涯中难以忘怀的故乡风味。
1、宋代南北方饮食文化具有相当的差异性
诗人对鱼食的喜好显示当时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颇大,相对于北方以肉食为美的饮食习惯,以鱼、蟹、菱角等南方水产为美的饮食观为南方人民所好。人们旅居各地时往往不调节异地生活与饮食,南方海物与吴乡风味等家乡饮食便化作乡愁的具体显现为士人所怀念。因此可见出身南方的士人多会聚集一处共同烹煮南方饮食或以南方食品为赠,藉由食用熟悉的南方风味以解思乡之苦。
由梅尧臣诗中可见当时汴京城中少有能够将鱼斩脍作为鱼生的厨人,故尧臣家中能做脍的老婢便显得十分珍贵。
然而《东京梦华录》中却将鱼脍作为相当平常的饮食,或许可推论在越来越多的南人北渡的情况下,鱼脍等南方菜肴变得为北人所熟悉,使得作脍的技艺便逐渐地推广开来而成为众所皆知的饮食,然而比较如《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与梅尧臣诗文中关于鱼脍的作法与调味,却可见到两者在调味上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是以醋与辛香料搭配鱼生,梅尧臣诗文中则是以金黄的橙皮与熟栗搭配醋酱等物搭配鱼脍,如「金韲玉脍」一句所述呈现出强烈的色泽搭配与酸甜的南方风味。可见到相似的菜肴在不同的区域影响下所造成的调味上差异。
3、果物较为珍贵,多为文人互赠的礼品或宴饮时食用
梅尧臣诗中可见各式果物的食用,除少部分野生品种与伴随鱼脍食用的橙子外,皆为士人间相互赠送的礼品或于宴饮时搭配茶、酒食用的下酒点心。
此些果物中不乏珍贵的御用贡品或罕见的南方果物,最为普遍者也是橘、梨、荔枝等各地著名的鲜美水果,显示出当时果物应非是种日常所需的食品,而是仅供富贵者食用,士人则以果物等礼品赠送作为联络情谊的其中一种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间的界线相当模糊,在梅尧臣的饮食诗文中多有将食品视为药物而食用的相关纪录,如薏苡、胡麻等物皆在清楚认知其药用下为求治疗疾病与延年养生等目的种植服用,可见当时至少有部分文人具备一定程度的医药观念,能藉由饮食上的注重做到最基本的健康维护。
另外食用药草养生的士人彼此也会相互交流食药心得与草药品种,梅尧臣的养生诗文为自娱外,多少带有与友人交流养生经验的意味在,梅尧臣与苏轼皆为当时著名的诗人,所作诗文多为人所传颂,此类养生医药诗文对于当时的养生观念的传播,应如同医药书籍一般产生广泛影响。
北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武夫,与其弟赵光义在文化素养上有所不同,但当他得天下之初(960―975),即留意搜求书面,赵光义时(976―996)更有过之。赵光义以苏大参镇守金陵,即南唐旧都,命其就墨守成规区内访求名贤墨迹,“后果得千余卷上进”。..
2025-10-11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联蒙灭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联金灭辽最终导致北宋灭亡,既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南宋..
2025-08-14天授礼法延祚元年也就是宋仁宗景祐五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
2025-08-08有关“故宫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五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并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被拍出易主”的消息近日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故宫已经出面进行了澄清,但是其中还是疑云重重。在..
2025-08-04夏河拉卜楞寺唐卡菩萨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西藏贴花刺绣唐卡堪洛确松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拉萨布达拉宫缂丝唐卡忿怒不动明王(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以生丝为经,各种熟丝为纬..
2025-07-0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