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家祭

2025-04-26 08:36历史文化

满族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除与其他民族共俗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岁时节令外,他们还有本民族的传统习俗。民间的家祭,就是其各家族的“节日”。

这种家祭产生于原始社会,本是以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同姓氏族为单位举行。清朝以后,满族人口迁居各地,便以居住在同一地区的分支家族为单位,作为最重要的一项祭祀活动。从清代至20世艺三四十年代,满族民间的家祭始终没有间断,成为东北地区比较常见的少数民族风俗活动之一。

家祭一般安排在春耕之前或秋收之后举行,所以俗称为“春秋大祭”。每次通常要连续举办三天。地点是在族长或辈份、威望较高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族人家中,其同族近支家庭,除孕妇和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外都前往参加。家祭的前一两天,要由妇女们准备好供品,主要是用黄米面蒸制的糕饼和自制的清酒,男人们则预备祭祀所用的器具。

家祭的第一天是祭神,分为朝祭和夕祭两个步骤。朝祭的神位设在正室西墙上的神龛(或称神板、祖宗板),要在神龛的木架(俗称扬手架)上挂黄布(缎)幔帘,西炕上设供桌,摆放糕、饼、酒等供品和木制的方形香碟,碟内燃“达子香”(一种用年息花制成的香末)。主祭者是本家族的“萨满”(或称查玛“,无萨满者则由族长担任。其仪式大体是由主祭者用满语念祭词、上香、设供、奠酒,众人按男女长幼顺序随之向神位跪拜。如是萨满主祭,还有唱神歌、跳神等一系列仪式。

祭祀中的献性过程很有特色。按制这种大祭必须杀猪祭神,应是用本家饲养、毛色纯黑无疾病的公猪。向神献牲时,将猪腿捆缚放在西炕前的供案上,由主祭者用酒或凉水灌入猪耳,如猪嘶叫摇头,则表示神已经“领牲“,即接受这一祭品,参加祭典的人都会非常高兴,否则不仅要继续灌,而且大家都要跪地乞求神灵。“领牲”后将猪宰杀,退净皮毛,按部位分解成若干大块,放到大锅里煮至七、八分熟,捞出放回供案上复愿成猪型,俗称“摆件”,由主祭者切几片肉供神,众人跪拜,然后再把肉切成三四寸见方的块下锅煮熟,用木盘端上,参加祭典者用自带的解食刀片肉而食,而且不得蘸佐料,称为“吃福肉”,体现出狩猎民族的遗风。

朝祭所祀之间神,按照通常说法,是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关帝,但各家族所祭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还包括地藏菩萨、三仙女等,通常是摆放香碟的数目与所供神相同。夕祭的神位是在正室的西北角(或北墙),所供者都是传统的部落神和祖先神。其中专有一项“背灯祭”,举行仪式时要将室内灯烛熄灭。按民间说法是祭“万历妈妈”,传说她因救老罕王(努尔哈赤)而被杀,死时没有穿衣服,所以熄灯以免其害羞。家祭第二日是祭天,在宅院内“索罗竿”前举行(妇女在室内),民间也称之为“还愿”,详见“满族宅院的索罗竿”一节。

第三天的仪式称为“换索”。祭祀时要在院内插柳树枝。并把“祖宗匣”里的“子孙绳”(按本家历代人口拴彩线的架子上,另一头拴在院内的柳枝上,意在希望本家族像生命力旺盛的柳树一样枝繁叶茂。在对祖宗板烧香磕头后,把家里儿童项上和腕上带的旧“索”(用五色线拧成的细绳圈,也称“锁”)摘下,再把挂在柳枝上的新“索”为其带上,以求祖先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幸福。进行这项仪式时,也有以“佛朵妈妈”(主管生育的女神)为主要祭祀对象的。这天的米面做成的小圆饼,入锅煮熟后,让孩子们抢着吃,俗称“抢福”,或见这种祭仪是以遗福后辈为主要目的。据一些满族老人讲,清代民国时期,东北一些地区上学的孩子如遇家里举行“换索”、“抢小饽饽”祭典,可以向老师请一天假回家参加祭祀,说明民间对此还是十分看得的。

  • 满族的添仓节

    “添仓节”是古代民间祈年节俗,在农历正月二十五。《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念五日为填仓节。”届期,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

    2025-04-23
  • 满族习惯法初探

    习惯法与氏族社会在古老习惯间的渊源关系虽不难辩识,两者性质却不可混为一谈。氏族社会的“习惯”,指调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所体现的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并在原始道德、传统教育、舆论力量和酋长权威的保证下实行,..

    2025-03-16
  • 满族隆兴舞

    满族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

    2025-03-15
  • 满族东海莽式舞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

    2025-03-15
  • 满族驯马、养马之俗

    满族先人,久居山林,娴于骑射,早在我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满族先世肃慎人就开始驯马,他们“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而已”①。渤海时期,靺鞨人已经向唐王朝贡“率宾之马”,当时在青、齐、登、德等十五州“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金代,..

    2025-02-25
  • 满族的尚白习俗

    满族先世女真人就始有尚白的习俗。女真族的衣服多数是白色的,“其衣服,则衣布好白,衣短而左衽”,“……金之色白,完颜部尚白”①。满洲民族仍有尚白之俗,满族人以白为贵,以红为贱。所以满族人丧俗中是挂“红幡”的,这是以红为贱的最明..

    2025-01-10
  • 满族爱鹊之俗的来由

    满族人爱鹊由来已久。据传,从前有三个仙女,大姐叫恩库伦,二姐叫正库伦,三姐叫佛库伦。一天姐妹三人飘飘下凡,在长白山下一个美丽、幽静的湖泊里沐浴,浴毕上岸时,一只喜鹊将所衔的一颗朱果置于三女佛库伦的衣服上,朱果鲜艳异常,佛库伦..

    2025-01-10
  • 满族时令

    满族从正月起,到腊月止,一年中间有几十个节日,不同节日有不同时令,节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不同的地区的满族群众,活动的方式有所区别。本文收集的是清朝末年宁古塔地区(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海林县)、吉林乌拉地区(今吉林省吉林市、永吉..

    2025-01-09
  • 满族过年老礼多 小年烧灶王爷日子更红火

    小年烧灶王爷,日子更红火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小孩子玩嘎拉哈、吃萨琪玛……”1月18日,通化县金斗乡的谷德全老人向记者介绍了长白山满族过年习俗,他是通化市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传承人。小年送“灶王”来年家里光景更..

    2024-12-29
  • 吉林省永吉县满族风俗

    旗族永吉县旗族,有佛满洲(旧满洲族)、义气满洲(新满洲族)之别。佛满洲有跳家神这特俗,义气满洲有春秋祭祖之惯例。兹就传闻所得,约述如左:跳家神佛满洲旗人,每当冬季农暇,多杀牲以祭远代祖先,藉以祈福禳灾,保佑举家安宁,是(日)[..

    2024-11-18
  • 满族礼节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

    2024-11-14
  • 齐齐哈尔满族的民族风情

    清康熙年间,满族人陆续迁入齐齐哈尔地区,其中主要是驻防齐齐哈尔城的满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分布于城外,自成村落,即今昂昂溪区、铁锋区、梅里斯区所辖的满族聚居村前身。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为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满语称“哈拉..

    2024-11-13
  • 历史演变中的女真与满族

    当我们谈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时,常常会提到女真族和满族。然而,这两个民族是否为同一民族,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6-28
  • 满族饮食文化中的禁忌为何满族人不吃狗肉?

    在中国多元的民族风情中,满族作为历史上的重要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习俗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饮食文化方面..

    2024-04-2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