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是中国古代特有神秘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不是数学,而是以迷信为基础建立的预测学,但也可能成为科学的起源。“术数”在中国历史、社会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直至今日我们中国人也是无时无刻都会用到!
“术数”是中华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它源自天道和天学,“术”是方术,“数”是气数、数理(阴阳五行和生克制化理论),即“数行方术”,包括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等。古代人将观察到的自然界各种变化,与人事、政治、社会变化相结合,认为两者有某种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术和数来归纳、推理。“术数”以《易经》、易学各领域为重点,但涵盖范围广于易学,但又小于神秘文化范畴,如符咒就不属于“术数”。
“术数”不仅指占占卜吉凶的法术,它与天文、历法、民俗、数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孔子所说中国周代贵族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体系,其中“数”就是指“术数”,而不是数学。其实,包括汉代出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也应算作是“术数”中的一小部分。
1、“术数”的概念和起源。
“术数”源自古代卜筮(shī)活动,通俗讲就是预测大自然和个人的未来变化和走向。“术数”起源已无法考证,但到周代初期(3000年前)已有完整形态,大约直接来源于周文王演“周易”。《史记·龟策列传》中专门记述了远古社会“术数”盛行的状况。同时,在大约成书于汉代初期的《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到“术数”的概念:“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关于“术数”起源的民间神秘传说:与史前“三皇”即伏羲、神农、燧人有关,还有《金篆玉函》,相传黄帝时期蚩尤作乱,黄帝屡战屡败、后的“九天玄女”(女娲娘娘)相助,授《天书》以大破蚩尤妖术。黄帝平息战乱后命“大挠”作甲子、“仓颉”造字,将所授天书中的秘术记载为“术数”经典《金篆玉函》,历史上很多“半神人物”,如姜子牙、鬼谷子、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都或多或少研习过它。当然不可信!
“术数”文化在3000千年流传中不断散失、增删,或有分歧发展。最终形成很多流派,主要是山、医、命、卜、相“五术”。《汉书·艺文志》称“术数”为天下六类书中的一类,含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种190家、书2528卷,但大部分只是传说、没有文本。汉代之后记载“术数”文献一般有几百种。到清代《四库全书》,“子”部专列“术数”类、收书100多种,应是现存最可靠的书目了。

2、“术数”中的山、医、命、卜、相。
山,即修炼,是通过打坐、修炼、武学、修丹等方法修身养性、参悟宇宙的奥秘,实现人与天地的交流沟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由于修炼多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故此术以“山”名。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形而上”的追求。“山”又分为仙、道、幻、灵、兵(武术)五个门派。
医,即医术,是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达到养生和治病的目的。中国古代医术与巫术、卜筮是不分家的。医家在草药之外,主要就是依据天地甲子、阴阳五行等相互推移,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这些理论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基础,不过人类在现阶段很难对其进行验证。
命,即算命,预测人一生吉凶,是以出生年、月、日、时架构“四柱”,形成干支数理模型,通过干支、阴阳五行、刑冲合会等关系进行分析,推测人的基本信息、描述人生的大致轨迹,也称“八字四柱”命理学。它的神秘色彩不多,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最基础的“阴阳五行”学说来推演未来。
卜,即卜卦,预测一件事吉凶,又分占卜、测局、选吉三种。其中,占卜主要是“易断”,较常用的是六爻、梅花等;测局主要是运用“太乙神数”,推算出国家命运、气数、历史变化的规律;选吉,也称“择吉”,依赖的主要工具就是常说的“黄历”了。
相,即看相,又分“相人术”、“相地术”。“相人术”是通过面相、手相、骨相、体相等观察、判断人命运的吉凶;还有“名相”,就是“姓名学”;“印相”,则是看人的印章来判断命运。“相地术”即风水学,又包括“阳宅”、“阴宅”,其中即有方位、五行的内容,也有与时间相关的预测。
3、“术数”的其它分支流派和应用。
紫微斗数。与八字四柱“命理学”同源、起源更早,并杂糅了天文地理、风水五行、人际关系等内容,相传是宋初陈抟受“五星术”启发而创。因其晦涩难解,在民间并未流行,但被明清皇帝尊为“帝王学”,在皇宫设“钦天监”加以研究。
星相学。古代称“五星术”或“七政四馀占星术”。东西方都是利用人出生时刹那的宇宙天体位置来测算人的命运。最初它只用来占卜军国大事、社会变迁,后来发展为预测个人的命运。类似西方十二星座理论,已被当代年轻人普遍接受。
奇门遁甲。与占卜的内容同源,但更重视空间和方位,属于“立体”占卜。它将影响发展的因素归纳为时间、空间、人为、不可知等4方面,初创4320局、后改良为1080局,包含社会生活、天文、历法、战争、谋略、哲学、人事等内容。
4、“术数”的哲学意义。
综合来看,“术数”虽主要用于卜筮(shī)、预测,但也是古代人认识自然、社会、自身的一种方式,与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存在联系。冯友兰先生对中国思想史的“术数”文化评价是:“术数本身是以迷信为基础的,但是也往往是科学的起源。术数与科学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以积极的态度解释自然。”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节律都受到天体运动节律的影响和支配。古代中国人因为特别推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以努力尝试正确推演天体运行的节律,探索、发现这种节律对人的影响并进行解读,从而顺应天道、尊崇自然,以实现人的活动与天地运行节律的平衡和谐。这就是“术数”文化的精髓和哲学思想基础!
具体来说:“阴阳”就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对立统一观,以阴、阳双方变化转换原理来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五行”就是探索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即金、木、水、火、土等5种,再进一步讨论阴阳和五行的变化转换、相生相克;“五星”就是水、木、火、金、土等星的运行轨迹,一种宇宙信息,科学证明这种信息的影响通过光、场、气、波等媒介确实存在。
最后补充说说“择吉术”。它可归于占卜大类,其主流“正五行择日法”,与阴阳五行、四柱干支等密切相关,但又掺杂了其他各类“术数”内容,地位相当特殊!广义“择吉术”依赖的工具就是“黄历”(附着在“万年历”上)。“黄历”所标注的事项吉凶,是古人择吉、择日的操作依据,为所有的“术数”推演提供了基本的时空数据、成为古代其他“术数”操作的庞大“数据库”。未来有机会单独详细说一说“黄历”。
傣族的社会发展,和祖国的历史分不开的。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傣族地区就是祖国西南和中印半岛的缅甸、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开发西南地区,建置益州郡时,傣族地区即是益州郡的西..
2025-11-16双沟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从1800多万年前的双沟醉猿,到5万年前的下草湾人,大自然的演变和人类诞生的过程,在为双沟留下厚重地域文化积淀的同时,也不断滋养着双沟历史文化的延伸。而在这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双沟酒文化都一直贯穿着。双..
2025-11-11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
2025-11-10缅甸的景颇族被称为克钦族,约有60万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缅北的密支那、八莫、杰沙、兴威、腊戍、孟拱、果当、葡萄、户拱河谷、瓦扎等地,此外还分布在瑞丽江流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中缅边境地区、掸邦部分地区。缅..
2025-11-07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书籍装帧为横条散叶梵夹本。藏文..
2025-11-06在宁夏博物馆“回族民俗文物”展厅内,陈列着一组由6幅条屏组成的阿拉伯文书法作品。该条屏每幅长208厘米,宽52厘米,底为深藏蓝色锦缎,由金粉、香料、水银等调和为泥金,从右至左书写,一气呵成。其所书内容大意是:赞美真主,是他创造了人..
2025-10-29窝风桥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桥梁科技、桥梁美学、桥梁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面貌,因此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技术,更大层面上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道教文化对中国古桥建筑有着深..
2025-10-29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
2025-10-16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壮族绣球女 悄悄话制作绣球2012年2月6日是2012年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一天,百色市在森林广场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参加这次这次展演的有百色市12个县(区)各代表队,一共30个方阵,参演人员近3000人,他们先在百色市森林广场集中表演,之..
2025-10-1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