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与创新:藏传佛教艺术的形成过程

2025-05-08 08:08历史文化

公元9世纪中叶,随着吐蕃王朝的崩溃,佛教进入了沉寂时期,直到10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初期,佛教才分别从西藏西部和东部两个地区重新传入,佛教史上将佛教重新复兴的这一时期称为“后弘期”。从后弘期开始,随着西藏各个宗教派别的兴起和佛教寺院的兴建,藏传佛教艺术也进入了辉煌时期。   11至12世纪的藏传佛教艺术 公元10世纪后半叶,佛教从上下两路进入西藏腹地。所谓“上路弘法”从西北印度的克什米尔等地进入西藏西部地区,代表人物有大译师仁钦桑布、尊者阿底峡、天喇嘛益西沃等人:“下路弘法”从东部的青海、甘肃一带进入卫藏地区,由吐蕃末期灭法时逃亡至此地的僧人薪火传承,最终有一批学法的僧人从这里将佛教传回西藏,代表人物有鲁梅,楚臣喜饶等人。这一时期藏传佛教艺术主要依靠外来的艺术家进行创作,由于上、下路弘法佛教传人的途径不同,因而在佛教艺术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认为这一时期西藏西部的佛教艺术主要受到邻近地区克什米尔艺术风格的影响,而卫藏地区则主要受到来自印度、尼泊尔波罗风格的影响。史***载,西藏西部古格王益西沃(?—1024)时期,共创建了托议,有源自西夏说,有源自敦煌汉地说,但随着近年来于阗佛教考古材料的公布,也有学者提出回到题记本身,即源自于阗说,而文献中记载关于吐蕃王朝时期与于阗艺术的联系实为追溯,实际描写的应是更晚阶段的史实。这种波罗/中巫风格的遗例主要有后藏康马县的江布寺和艾旺寺泥塑像、山南扎囊县扎塘寺壁画中的说法图等,明显可以看到于阗中亚的影响,在佛、菩萨所穿着的服饰上,衣着华贵富丽,广袖宽袍,衣褶细密流畅,装饰有整齐而硕大的团花图案,这种艺术风格多出现于11世纪的上半叶。而东印度波罗风格表现较多的遗例主要有后藏夏鲁寺的早期壁画、大昭寺二楼回廊的早期壁画、扎塘寺的壁画及一些早期的卫藏唐卡,这种风格在11世纪下半叶出现以后,12世纪在整个西藏地区流行开来,并远传西夏和藏西,成为12—14世纪整个西藏地区最为流行的艺术样式,这种风格的出现与东印度大师阿底峡1045年来到卫藏之后噶当派的建立,以及印藏僧人交往的增多有着密切关系。 13至14世纪的藏传佛教艺术 这一时期,对西藏和西藏艺术来说,无论内外都是一个活跃的时期。在前两个世纪建立的佛教僧团组织趋向繁荣,佛教艺术也臻于兴盛。从周边看,北方蒙古政权崛起并入主中原建立元朝,整个西藏地林寺、科迦寺、聂玛寺、塔波寺等八座佛教寺院,其中大部分遗址尚存,但仅有少数尚保存有初建时期的建筑、壁画和塑像等遗存,如托林寺、科迦寺和塔波寺。此外,通过实地调查,中外学者在传统意义上的西藏西部地区均发现了大量未见诸文献记载的早期佛教遗存,如我国境内的阿里地区发现有聂拉康、东嘎石窟等保存有精美壁画的遗址,境外的拉达克地区和西北印度地区发现有玛拉}则卡尔佛塔、阿济寺、那科寺等,均保存有早期的佛教壁画。通过对这些石窟或寺院壁画、塑像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艺术风格是克什米尔艺术风格,代表性壁画有托林寺佛塔、聂拉康佛寺、塔波寺主殿壁画以及皮央第79号窟壁画等,均以典型的克什米尔艺术风格绘制。代表性塑像有塔波寺主殿和热尼拉康保存的泥塑像、皮央寺出土的释迎牟尼佛像、藏于卡孜寺据称由仁钦桑布在克什米尔订制的观音菩萨像以及据传出自科迦寺的“三怙主”造像等。在图像题材上,这一时期似乎特别流行曼荼罗的题材,从聂拉康和塔波寺主殿的金刚界曼荼罗和法界语自在曼荼罗仅两种曼荼罗题材,到阿济寺杜康殿、东嘎1号窟均整殿、整窟绘制各种类型的曼荼罗多达近10种。这种占主导地位的克什米尔艺术风格的出现,与大译师仁钦桑布受古格王益西沃派遣前往克什米尔等地留学,带回的大量佛教经典和克什米尔的艺术有密切关系。在克什米尔风格之外,似乎还可隐约看到来自中亚地区的影响,如东嘎1号窟的套斗形窟顶、壁画中出现的狮兽相逐圆圈图案等,均非源自本土或克什米尔等地,而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时期流行于卫藏地区的佛教艺术流派。正如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齐在艾旺寺发现的题记中记载的那样,有印度风格和于阗风格并行,也有学者名之为“波罗/中亚风格”。前者主要来自东印度的波罗王朝,后者的来源学界颇多争区被纳入元朝的管辖范围,政治上的统一表现在佛教艺术上也呈现出一致的艺术风格样式,无论是遥远的西藏西部、还是腹心的卫藏地区、甚至是传人中原的佛教艺术,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一时期佛教艺术风格在继承前一时期东印度波罗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盛行由尼泊尔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人发展出的尼泊尔纽瓦尔艺术风格,同时来自中原内地的艺术影响也成为不可忽视的艺术元素,极大丰富了藏传佛教艺术的表现力,汉藏佛教艺术从此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相互交融。在西藏西部地区新发现的帕尔嘎尔布石窟、桑达石窟壁画,是这一时期西藏西部地区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国外学者关注到的拉达克阿济寺索玛拉康殿壁画等;卫藏地区的代表性遗存有夏鲁寺修复期壁画及大量的唐}绘画和金铜造像:保存于中原内地的有13世纪末的杭州飞来峰造像、14世纪中叶的北京居庸关浮雕以及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建立的北京城内著名的白塔;在西北敦煌开凿的几个晚期石窟及甘肃省的一些石窟壁画亦属于这一时期,这种艺术样式的主要表现为:线条流畅平直,织物图案装饰丰富精美,色彩生动活泼,人物比例匀称优美,流行带有六孥具的背屏和卷草纹背龛装饰,背景中出现山石、大树图案,头冠为珠宝装饰的三花或五花冠,双眼上眼睑弯曲等。从11至14世纪,藏传佛教艺术不断从周边的佛教艺术中如克什米尔艺术、印度尼泊尔波罗艺术、于阗中亚艺术以及中原汉地艺术中不断借鉴、吸取营养,并以自己非凡的创造力加以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艺术,并迎来了15至16世纪藏传佛教艺术发展的巅峰,在卫藏地区出现了白居寺,在藏西地区出现了古格故城和托林寺的红殿、白殿以及塔波寺的色康殿等高度精致的佛教壁画。其后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经明、清延至今日而不绝,成为我国多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

  • 希热布唐卡艺术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唐卡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唐卡的品种和质地丰富多彩。以制作技艺论,画、绣、粘贴、镶嵌,以质地论,有纸、布、丝绸等等,其中用麻布或丝绸为底布,以绘画形式制作的占绝大部分。唐卡以色彩绚丽著称,所..

    2025-05-09
  • 藏传佛教的灵性代表——蜜蜡琥珀

     蜜蜡是树木脂液化石,为非晶质体,是有机界的宝石。蜜蜡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药材,更是佛教的灵性宝贝。蜜蜡在科学上来说,机体保留了远古远古时代的生物、地质、气候等多方面的物证。在藏传佛教中,蜜蜡也是一种吉..

    2025-05-08
  • 仰望夏鲁寺壁画艺术

    夏鲁寺的壁画绘制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所有壁画的绘制,都与夏鲁寺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佛殿扩建紧密联系。第一个时期是公元11世纪吉尊•西饶迥乃初建夏鲁寺时期。这一时期的壁画,分布在吉尊•西饶迥乃修建的护法神殿、马头金刚殿、般..

    2025-05-08
  • 日本少女第一次援交过程自述:我的16岁援交手记

    十六岁那年,我做过援助交际。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把那时候复杂的心境,重重叠叠地包裹起来,暗自深锁在内心深处。一个..

    2025-05-01
  • 羁押短片真实事件过程 电影羁押真实事件是什么

    羁押短片真实事件过程 电影羁押真实事件是什么二十六年前的一个冬天,两个翘课的男孩在商场里闲逛。偶然间,一个穿着..

    2025-04-26
  • 《红楼梦》作者和成书过程的一种靠谱推测

    《红楼梦》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引得无数人从各个角度研究。小说作者和成书过程更是一个未解之谜!大家有很多..

    2025-04-24
  • 九子夺嫡分为哪三个层面?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九子夺嫡的故事。清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九子夺..

    2025-04-22
  • 市场抗跌力一流 赵无极:艺术市场的硬通货

    在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与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间拍卖上,之前备受关注的赵无极作品《02-01-65》、《14-3-59》均拍出了2082万港元的高价。作为此次香港佳士得春拍拍品的一大亮点,这两幅赵无极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众藏家的眼球..

    2025-04-21
  • 历史上惨烈的崖山海战,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忽必烈不是正统的蒙古大汗,他的上位靠北方汉族世侯将领和儒家大族,所以忽必烈改元称帝后汉臣的地位极速增长,元朝治..

    2025-04-21
  • 根系巴南的艺术奇葩

    2003年,我国评选出了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精品。重庆川剧院创作的现代川戏《金子》荣登金榜,列为十大精品之一,作为传世之作。消息传来,市委、市府通令嘉奖,市川剧院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大家奔走相告,无比激动,一致认为这是振兴川剧的一大..

    2025-04-20
  • 观音画像与普门艺术的兴盛

    唐末以后,随着观世音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普门艺术逐渐兴盛起来。姿容温婉、体态秀研的女相观音逐渐取代了威武有须的男相观音。这跟《普门品》中说观音有三十三应化身,可变幻居士妇女、比丘尼、童女、仙女、优婆夷、婆罗门妇女等女相教义有..

    2025-04-19
  • 中国堆锦艺术

    巨幅佛教画卷“西方极乐世界图”中国堆锦艺术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工艺。其制作方法用五光十色的丝织品和布料,按艺术精心设计的要求,以人物形像、珍禽异兽、琼花仙草等题材堆制成具有浮雕效果的工艺美术品..

    2025-04-18
  • 安岳石刻 佛之栖息地见证三教共存的中华石刻艺术

    四川资阳安岳县连绵起伏的岩壁上,开凿有大小佛像十万尊,年代从唐朝延续到清代,尤以唐朝、五代、宋代佛像最为精妙。这些佛像由于过于分散,至今仍尘封于中国西南的一角,任凄风冷雨腐蚀他们的脸庞与身躯。安史之乱后,石窟从中原入蜀,又从..

    2025-04-18
  • 天龙山佛教雕塑艺术

    第8窟是天龙山年代最清楚的石窟,也是天龙山石窟中唯一有中心方柱的石窟。该窟约4平方米,窟壁和方柱四周都开龛造像,周壁龛内雕有立体坐佛,龛外雕有两位比丘和两位菩萨像,方柱四面各有一组三尊坐佛。这些佛菩萨比丘像,脸型长方,颈长体态..

    2025-04-18
  •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的流派及风格

    布达拉图片来自百度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以及内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并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和醇厚质朴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

    2025-04-17
  • 雪域佛教艺术奇葩——酥油花

    酥油花制作为藏传佛教之一绝,在佛教的其他宗派中并无同类艺术。而在酥油花的工巧高下中,以青海宗喀巴祖师之出生地塔尔寺为最高,属于该寺之“三绝”之一。酥油花(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与其他雕塑艺术原理相违,酥油花艺术之特点在于..

    2025-04-17
  • 动物修炼成仙真实故事:狐狸修炼成仙的过程要过三关

    狐狸成仙的真实事件:狐狸修炼成仙的过程要过三关民间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狐仙故事。狐狸是一种普通的哺乳动物,但它是..

    2025-04-11
  •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当下与未来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会怎样发展,恐怕是当下每个人都很关注的焦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截止目前,2010年春季拍卖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总成交额达231,973万元,与去年秋拍(158,666万元)相比增加了46.2%,同比..

    2025-04-01
  • 收藏当代国画 须对艺术理解

    在世界性的艺术系统中,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而能够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也为西方..

    2025-04-01
  • 藏传佛教佛塔文化艺术

     佛塔是佛教用来供放僧侣舍利(梵文音译,意为尸体或身骨)、经卷和各种法物的一种雄伟建筑物。佛塔又称为佛宝塔,源于古代印度,梵语称“堵波”,也译作“诸波”、“浮图”。意为“方坟”、“圆冢”、“灵庙”等。藏语称为“乔典”,蒙语称..

    2025-03-29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