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锡伯”是本民族自称。汉文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译音和写法。关于境锡伯一词的含义,诸说不一,一说为瑞兽或带钩,即(《汉书·匈奴传》)所称“犀毗”;一说为地名。
海拉尔迤南室韦山一带,注称为锡伯,居住在这一带的人因以得名;本民族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鲜卑遗民,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集中分布于辽宁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等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以及伊犁河流域的霍城、巩留两县,基余的散居于吉林省的扶余、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北京等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锡伯族人口数为188824。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通用汉文和蒙古文;居住在新疆的锡伯族使用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文。有锡伯文。
族源与变迁锡伯族与古代鲜卑有渊源关系。最初游牧在大兴安岭东麓,至十六国时(304年~439年)。慕容等部南迁至黄河流域并建立了政权,后融于汉族。少数鲜卑人仍然居住在嫩江、绰尔河、松花江一带,保持了原来的生产方式。这部分鲜卑人就是今日锡伯族的先民。也有说锡伯族来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清代以前,他们繁衍生息在以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县)为中心的东至吉林,西至呼伦贝尔,北起嫩江、南抵辽河流域的广阔地区。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捕获物基本上平均分配,人人有份。
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锡伯族被满洲统治者征服,编入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在100多年中,锡伯族人民从自己长期聚居的地区分散到许多地区,随着频繁的驻防、调防,不仅移居东北三省,而且奉遣远戍云南、新疆。1764年有1016人被征调到新疆戍边,携同随军家属2千多人,从此,锡伯族分居东北、西北两地。青年人充当“披甲”,服役当差,闲散附丁和家属则从事农副业生产。八旗制度使锡伯族处于清朝的直接统治之下,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都发生了急剧变化,由原来流动性较大的渔猎经济转向稳定的农业经济。
社会经济
早期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的锡伯族人民,后来移居到嫩江、松花江流域。过着渔猎生产生活方式。在清初,被编入八旗,封建生产关系得以形成和发展。旗地为“公有”,按旗官和披甲等级,进行分配,数量不等。原为“俸禄”和“军饷”性质。乾隆三十二年(767),新疆锡伯族也被编为八个牛录(旗),于伊犁河流域屯田驻守。嘉庆七年(1802),在锡伯营总管图尔根支持下,经过艰苦奋战,从察布查尔山口引水,自崖上开凿大渠,终于引来伊犁河水灌溉良田,故取名为“察布查尔渠”,意为“粮仓”,锡伯族人民先后定居在大渠南北。其后,又与八旗兵一起,先后在伊犁、博尔塔拉、塔城等地开凿一些水渠,开垦了10余万亩良田,并使当地一些兄弟民族学到许多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为开发和保卫边疆作出了贡献。19世纪80年代,旗制开始瓦解,旗地逐渐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锡伯族人民日益贫困,沦为雇工和佃农。以察布查尔三、四两区为例,只占总人口5%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总面积的30%,并占有全部草场和大量牲畜;而占总人口58%的贫雇农,只占有土地总数的14·8%,几乎没有牲畜。锡!白族人民世世代代要求废除跟丁制度,清丈土地,发给地契,合理使用草地,并为此作过斗争,但都遭到残酷***。
解放后,锡伯族人民进入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政治上享有了与各族平等的权利。1954年建立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工农、i匕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仍以农业为主,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科学种田柑农业机械得到普及。工矿企业进一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生机勃勃。
[page]
文化艺术
锡伯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采。有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民歌、宴歌、神活、寓言及念说。在人民群众中有影响深刻的叙事长诗《率乡曲》、《喀什喀尔之歌》、《三国之歌》,以及文字优美的散文性书信体裁的《辉番卡来信》等。民歌强烈地反映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愤恨和反抗歌倾了劳动人民纯真的爱情和建设自己幸福生活的理想。锡伯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旋律雀美、热情奔放。舞蹈尤以“贝伦”最为有名。乐器有“东布拉”、“苇笛”、“墨克讷”审一-刺绣等工艺美术也丰富多采。还有多种多样的群众性娱乐、体育活动,如射箭、赛马、摔跤、打秋干等。
解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和重视的关怀下。锡伯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新生。锡伯族人民文化教育程度较高,不少知识分子兼通数种民族语言,很多人除从事教育工作外,还差翻雪出版事业。体育活动在锡伯族中有广泛的群众性,尤擅长骑马、射箭,涌现出许多优秀射箭运挈员,在历届全国运动会都名列前茅。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增长率提高,出现了人丁兴旺的景象。
风俗习惯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房都是座北朝南,用土坯筑成,通常是3间。房前屋后是果园、菜园和畜圈。
锡伯族的家庭,直至***成立前,仍保持着相当完整的封建家长制。家庭以上有族长。尊重父母和长辈。族内同姓不婚,但姑舅、姨婶之间的子女可以婚嫁,并有与外族通节现象。老年人还保持着清末以来的旗装式样,特别是老年妇女,爱穿旗袍,扎裤脚。饮食,以米、麦为主食,经常食用烙制的发面饼。忌食狗肉,忌穿狗皮、狐狸皮制品;在屋内不准吹哨,家中有病人、妇女生育,在大门口挂红布条或一束草,禁止外人入内。饲养家畜、家禽。通行墓葬,每个家族都有固定坟地。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锡伯族人民因为不断迁徙,因此吸收了不同的外来文化,信奉萨满教、喇嘛教。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他们也信奉“关公”、“周仓”等神。最有趣的是盛童訾内太平寺(俗称“锡伯家庙”),本为喇嘛寺,但除了供奉三世佛、十八罗汉外,又塑有关公、周孚等偶象。西迁的锡伯族也曾信奉喇嘛教。同时也供奉孔子、关帝、娘娘等神位。祭祀祖先也占有重要地位。
锡伯族的节日与汉、满族大略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但是,过节的方式不大一样。如端午节,他们有泼水、叨羊、赛马或郊游等活动。此外,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从东迁往新疆的纪念日,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风土概况在南非,葡萄栽培主要集中在南纬34度的地中海式气候区域,该区域内西部气候凉爽,有着理想的大规模种植优良葡萄品种的条件,形成了从海边向内陆不超过50公里沿海的葡萄酒种植和酿酒区域。开普山脉从天幕一直绵延到这一世界上最美丽的..
2025-10-20北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武夫,与其弟赵光义在文化素养上有所不同,但当他得天下之初(960―975),即留意搜求书面,赵光义时(976―996)更有过之。赵光义以苏大参镇守金陵,即南唐旧都,命其就墨守成规区内访求名贤墨迹,“后果得千余卷上进”。..
2025-10-11锡伯族喜欢吃奶制品,如奶子稀饭、奶子面条、奶酪、酸奶子疙瘩、酸奶、奶茶。锡伯族有饮茶和喝糊米水的习惯。伍他茶是将黄豆、玉米等炒熟后磨成面粉,或将麦面用羊尾巴油炒成,食用时用开水冲,放入少许糖、羊油或奶油即可食用。..
2025-10-05米顺是锡伯族调味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面酱。它的做法是将小麦发芽后倒入锅中煮熟,然后盛进瓦缸里发酵成酒曲状并有甜味,接着晾干,然后磨成粉,称为“米顺糊糊”。将米顺糊糊倒入瓦缸中,放进咸盐,倒入水搅拌为均匀的糊状即可。..
2025-10-04苦味是啤酒区别于其它饮料特有的属性之一。正常的苦味一般消失较快,不留后苦,饮后给人以爽快的感觉。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如果工艺条件不完善,原料质量有缺陷,工艺卫生差,啤酒的这种苦味就会变得粗糙、苦涩、后苦味长。下面就啤酒后苦味的..
2025-09-28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佤族总人口为39.6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
2025-09-02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比较集中的是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镇。另外,奇台、吉木萨尔和阿勒泰等县的农牧区也有少数的塔塔尔族。“塔塔尔”和“达怛”、“达旦”、“达达”、“达靼”同为“鞑靼”的不同译音。根据2000年..
2025-09-02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赛夏人等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历史上,特别是明代以前,并..
2025-09-01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特殊性东北方言,是汉语方言。这种方言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它源头的特殊性。第一,..
2025-08-08“四·一八”节也叫“西迁节”,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盛大节日,这天家家都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丰盛的食品,人们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奏起“穆尔娜”琴,跳起欢快的舞,唱起古老的征途歌,开展庆祝活动。此外,还举行摔跤、射箭、..
2025-08-07锡伯族民间流行着一句谚语“春天的清风和煦,秋天的婚礼热闹”。那么锡伯族的婚礼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呢?锡伯族居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及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其中一部西迁到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是一个打牲部落,且弓箭在渔猎生产中..
2025-07-1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