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锡伯族的介绍 锡伯族的民族文化

2025-10-04 09:08历史文化

锡伯族,现有人口83629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

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曾经涌现出不少优秀射箭运动员。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他们通过翻译,广泛接触和吸收兄弟民族的文学艺术。《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几十部著作,几百年前就被译成锡伯文,而且流传甚广。

锡伯族曾有信奉萨满教、喇嘛教的,但主要是祭祀祖先。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纪念先民西迁的节日。

射箭之乡

弓箭在锡伯人的生活中占有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古代从事渔猎,还是编入清“八旗”从戎,都要靠好的箭法。当时入伍要做到“一马三箭”,即打马飞跑,在百米内要连续射击三箭,才能驰骋疆场。时至今日,锡伯族仍然承传着射箭的习俗。

锡伯族的孩子们在会跑时就教骑马,能拉弓时就开始学射箭。按锡伯族习惯,如果生了男孩,父辈要给他添一把小弓和一支小箭,并用红丝绳悬挂在门口,祝愿孩子长大后弓马娴熟,成为能骑善射的好汉。有的在孩子过10岁生日那天,父亲一定要送一把用榆木、牛筋做的硬弓,作为最好的纪念。

[page]锡伯族的青年男女在社交中以弓箭结缘。小伙子向姑娘求爱,要以高超的射箭技艺博得姑娘的芳心。如果姑娘看中了哪个小伙子,就主动同他一道拉弓射箭,以此沟通情感,结为良缘。

在锡伯人聚居的地区村村有射箭场,家家有弓箭,曾涌现出许多射箭能手。当一名神射手是至高无上的光荣,会受到众人的格外敬重。

锡伯族对箭和箭靶都有讲究。古式响箭射出去会发出响声,饶有风趣。这种箭的箭头用兽骨制成,呈尖圆形。箭头上有4个小孔,箭离弦后,由于速度快,空气从小孔中穿过,发出响声。古式响箭的箭靶是用马皮和毛毡特制的,靶上用6色布做成布圈,靶心是红色的。射手射中哪一圈,那个圈便会掉下来,在比赛时,计算成绩一目了然。

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古代狩猎的社会遗风。如在射箭比赛中,要以羊或牛作为彩头。胜利的一方获彩头后,将自己的箭挂在羊或牛的头上,以炫耀自己的光荣。胜利者得到羊或牛以后不能独吞,要当场宰杀并用大锅煮熟,分给众人品尝,失败一方也在其内。

射箭是锡伯族最喜爱的一项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从前,锡伯人劳动归来还要赶在日落之前,在村庄附近举行各种射箭比赛。比赛场地非常简单,只要在空地上竖起两根木杆,中间拉上麻布或毛毡,这就是箭靶;有的还以草人作箭靶。比赛时往往分成老年、中年、青年等几队。这种射箭比赛的距离有远有近,远的达240步,近的80步,也有100步的。比赛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立射和骑射等。现在每逢中秋节、春节、“四·一八”时,锡伯族都要举行射箭表演和比赛。20世纪70年代察布查尔锡伯族就成立了射箭队,盖起射箭厅。多年来,锡伯族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射箭运动员,一些运动员多次在国内、国际运动会上,夺得了金牌和银牌。

制作弓箭

打围和捕鱼

打围,又叫撒围或狩猎,也称打猎,这是锡伯人的传统生活方式。锡伯族一首古老的民歌《狩猎歌》描述了他们这种豪迈的生活气息:雪花如蝶飞/驰骋共撒围/踏遍千重山/猎夫凯歌回。每当冬季来临,农事已闲,锡伯族人便相约外出狩猎,有时十几人,数十人,甚至好几个村庄的人在一起打围。他们运用世代相传的娴熟箭法,或拉弓射箭,或单臂投枪、围歼,猎取猪、黄羊、免子、野鸡等野味,常常满载而归。

[page]

锡伯人打围有个古老的习俗,不论猎取的野味多少,所有参加者无论大小都是平均分配,即便过路人碰到分猎物时,也毫无例外地分得一份。不过,猎物的头和蹄子应分给首先命中者,这是一种奖励。锡伯人认为,猎物是大自然赐予大家的,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不能独用。

锡伯人不光把打围看成是取得食物的手段,同时还把这看成是一种团结和吉祥的象征。如今,锡伯族人民对野生动物保护十分重视,围猎这一古老传统很少举行,而捕鱼却成了他们有趣的活动。每当捕鱼季节,他们带杈拿网纷纷来到伊犁河上,一显身手。鱼肉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常常以鱼汤和高粱米饭同吃。他们把多余的鱼腌制成“腊鱼肉”留作冬季食用。

西迁节和抹黑节

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2000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page]

“抹黑节”,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不之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

风味佳肴“全羊席”锡伯族人独特的菜肴“全羊席”,锡伯语称为“莫尔雪克”,意思是“碗里盛着的菜肴”。

全羊席是用新鲜羊的心、肝、肺、大肠、小肠、肾、羊舌、羊眼、羊耳、羊肚、羊蹄、羊血等杂碎做成的。每一种剁碎做一种带汤的菜,分别盛在16个小瓷碗里,每碗都盛得不太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热气腾腾。每碗里还要撒些切碎的香菜和葱花,看上去五颜六色,吃起来味道鲜美。其中用羊肠子做的菜花样最多。他们把大小羊肠洗净后,灌上羊血、血清、羊肝、羊油、羊葱、肉沫、调料、大米做成五、六道菜,每道菜的做法都很考究,风味不一。席间还要上各种蔬菜泡制的花口菜,这种菜有点酸、辣、咸的味道,吃起来清淡爽口,配合全羊席一起吃,可谓锦上添花。当然酒肉就更不用说了。接锡伯人的习俗,特别尊贵的客人才会做全羊席。全羊席做起来费工,吃起来费时,如果能遇上,那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终生难忘。

  • 锡伯族的米顺是什么来的?米顺的做法是什么

    米顺是锡伯族调味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面酱。它的做法是将小麦发芽后倒入锅中煮熟,然后盛进瓦缸里发酵成酒曲状并有甜味,接着晾干,然后磨成粉,称为“米顺糊糊”。将米顺糊糊倒入瓦缸中,放进咸盐,倒入水搅拌为均匀的糊状即可。..

    2025-10-04
  • 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地区发展成果的窗口

    国家民委授予景宁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称号。 台湾歌手林照玉与畲乡歌手一起演唱《我们都是一家人》。 景宁:北原山猫组合与大陆歌手凌晗共同演唱《两岸一家亲》 陵水:一位姓周的女士在现场展示海南的黎族藤编技艺。 陵..

    2025-09-21
  • 锡伯族的“四·一八”节

    “四·一八”节也叫“西迁节”,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盛大节日,这天家家都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丰盛的食品,人们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奏起“穆尔娜”琴,跳起欢快的舞,唱起古老的征途歌,开展庆祝活动。此外,还举行摔跤、射箭、..

    2025-08-07
  • 以箭为媒 锡伯族男女青年的奇异婚俗

    锡伯族民间流行着一句谚语“春天的清风和煦,秋天的婚礼热闹”。那么锡伯族的婚礼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呢?锡伯族居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及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其中一部西迁到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是一个打牲部落,且弓箭在渔猎生产中..

    2025-07-17
  • 阳宗镇高香民族文化艺术节

    正月十五,隆重举行,方圆几村的村民穿上新衣服,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敬香仪式。四面八方的群众约5万人赶往阳宗送大香,感受古朴的民俗文化。阳宗镇高香民族文化艺术节开幕阳宗大香堪称天下第一高香。据悉,送大香活动在阳宗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2025-07-15
  • 少数民族锡伯族习俗礼仪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
  • 锡伯族蝴蝶舞:爱情的曼妙表达

    蝴蝶舞是流传于新疆锡伯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舞蹈,锡伯语称“多木多昆马克辛”,“多木多昆”即蝴蝶之意。蝴蝶舞源于锡伯族古代渔猎生活,保留着原始的舞蹈语言和舞蹈风格,是锡伯族民间娱乐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与锡伯族的生活、生..

    2025-06-25
  • 锡伯族有哪些传统节日?锡伯族的语言文字是怎样的

    锡伯族现有人口188824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最大的聚居区。此外,在辽宁省沈阳市附近建有兴隆台、黄家两个锡伯民族乡;在新疆霍城建有“伊车嘎善”民族乡。东北三省的锡伯族,大都分布..

    2025-06-06
  • 锡伯族的来源是什么?锡伯族概况介绍

    锡伯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锡伯”是本民族自称。汉文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译音和写法。关于境锡伯一词的含义,诸说不一,一说为瑞兽或带钩,即(《汉书·匈奴传》)所称“犀毗”;一说为地名。海拉尔迤..

    2025-06-06
  • 锡伯族族称是什么?锡伯族族源简介

    “锡伯”是锡伯族的自称,口语称“siwe”,书面语为“sibe”。“锡伯”最早见诸于史籍,是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国之战”的记载中,在汉文历史文献中,曾有不同的译音和写法:矢韦、室韦、西k、西北、席百、席北、席帛、锡卜、什伯、实伯..

    2025-06-06
  • 锡伯族的语言有什么起源?锡伯族的文字字母

    (一)语言锡伯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主要分布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霍城、塔城、巩留、伊宁,乌鲁木齐等地。与同语支的满语相比,80%以上词汇都借用于满语。据史料记载,清代以前,锡伯族使..

    2025-06-06
  • 湖北宣恩县民族文化闹元宵

    2月6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由宣恩县民宗局、县文体局、沙道沟镇等部门主办的宣恩县第五届南三乡春节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在该县沙道沟镇举行。汇演活动现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巨龙飞舞,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来自本县南三乡镇的18支民间文艺表..

    2024-09-15
  • “查库尔”:锡伯族新萨满的领神仪式

    锡伯族萨满准备上刀梯。高俊涛摄 “查库尔”,锡伯语,锡伯族萨满的领神仪式——上刀梯。在锡伯族,一个前辈萨满神灵选定的新萨满,经过跟老萨满学通神术、祭神歌舞、礼仪祷祝等各种艰苦训练后,要真正成为一个公开的、被神认定、被族众认可..

    2024-08-2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