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的拉祜族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拉祜族人口数为453705。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族人民长期与汉族、傣族密切交往,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的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秦汉时期,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体被泛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的先民。自唐代起,拉祜族先民自金沙江南岸地带分东西两路陆续南迁。其中西路一支,经今弥渡、巍山,渡澜沧江,到达临沧,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是为“拉祜纳”。东路一支,顺今哀牢山西侧和无量山东侧南下,分布在澜沧江以东地区,是为“拉祜西”。与拉枯族在历史上有密切关系的彝族,称拉祜纳为“大倮黑”,拉祜西为“小倮黑”,称拉祜族寨子为“倮黑加”。元、明两代,拉祜族人民多处于傣族土司统治之下,清末在今澜沧县设镇边厅。
新中国成立前,拉祜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临沧、思茅、元江和墨江等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先后形成封建地主经济;澜沧东北部、双江、景东、镇源、景谷等地虽然基本形成封建地主经济,但生产落后,土地集中程度不高,尚残存村社组织和土司制度特权剥削。这些地区的拉祜族,约占本民族总人口的半数左右,所用农具与汉族基本相同,但耕作粗放,产量较低。地租一般占产量的一半。手工业有打铁、纺织、制竹器等,一般属于自给自足的副业,很少在市场出售。隶属于傣族土司的拉祜族村社,社会状况亦参差不一。耿马拉祜族为傣族土司农奴;澜沧西南部、孟连和西双版纳等地拉祜族为傣族土司贡纳制隶属农民,本族部落首领与成员间初步形成封建隶属关系,但亦有不少地方还残存着大家庭公社组织。这些地区的生产更加落后,生活更为贫困。铁制农具昂贵,十分缺乏,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产量很低。除农业外,还有季节性的狩猎、养蜂和采集,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page]金平县拉祜族(苦聪人)的社会经济则严重倒退,他们在森林中从事原始迁徙农业,住的是仅有一人高的简易小屋,不会纺织,以兽皮或蕉叶蔽体;19世纪时还采用“无言贸易”方式与外族交易。***成立后,拉祜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拉祜族人民享受到了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和人民政府根据拉祜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于1952—1956年分别实行土地改革或和平协商土地改革。通过发展生产,开展互助合作以及直接过渡等政策,于1958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拉祜族地区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有了根本改善,许多地方种植了双季稻,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建起了规模可观的炼铁、农机、制糖、纺织、造纸、水泥、采煤等厂矿企业,其中澜沧铅矿是云南省著名的大型企业。还兴办了一批发电站,仅澜沧县有兴建大小电站70多座,全县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电力照明。原来各县、区、乡间只有崎岖小径,现在兴修了公路,邮电事业已能为最偏远的居民点服务。国营商业和农贸市场繁荣,普遍办起小学,县有中学,还培养出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一支有文化的民族干部队伍业已初步形成。昔日瘟疫流行,死亡率很高的拉祜族地区,由于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建立,疟疾等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过去令人生畏的勐朗坝,如今已变成近成人的新兴城镇。纳东为土族传统的丰收节日的总称。流行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一带土族聚居区。每逢丰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六日,各村按规定日子轮番举行。每一“纳东”盛会的“会手”即歌舞者辄有数百人之多,组织甚为严密,不论少壮老幼,均须参加。舞者头..
2025-11-17玎嘎那,傣族弓拉弦鸣乐器。是傣族张有一条弦的独弦琴。因琴筒蒙以笋壳为面,故汉称笋壳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和保山地区的潞江坝、上江等地。形制较小。琴杆木制,多使用椿木或柚木制成,全长仅30厘米,上端..
2025-11-16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
2025-11-16傣族的社会发展,和祖国的历史分不开的。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傣族地区就是祖国西南和中印半岛的缅甸、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开发西南地区,建置益州郡时,傣族地区即是益州郡的西..
2025-11-16傣族青年谈情说爱形式多样。按照傣族传统的风俗习惯,每年的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时秋收已过,谷物归仓,春耕时间不到,农活较少,是小伙子串姑娘,姑娘借用纺场谈情说爱的最好时机。串姑娘傣..
2025-11-16串姑娘 傣族小伙子“串姑娘”,傣语称为“约骚”,必带手电、竹笛,披个毯子。到姑娘家竹楼下,吹竹笛表述心意,姑娘有意,则会等阿爸阿妈睡去悄悄下楼,与小伙子谈悄悄话。夜深渐凉,小伙子便会用毯子把姑娘一裹,带到寨边林中,彻夜密谈;有..
2025-11-16每当夕阳西下,傣族人民聚居的边疆村寨,便“咚!咚!咚!”地响起了象脚鼓声。傣家竹楼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便走出家门,踏着节奏鲜明的鼓声,来到宽阔的场地,象一只只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 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明朝人钱古训写的《..
2025-11-15西双版纳众多奇异的植物中,香料植物独树一帜。香荚兰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是在食品工业中珍贵的天然高级力口香原料,在世界上享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美称,经加工后,可不经调香而直接加香利用。依兰香属蕃茄枝科的高大乔木,其花油是名贵的化..
2025-11-1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