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胡,是仡佬、苗、侗等族弓拉弦鸣乐器。仡佬族称博角尼,意即用牛角制成的琴。故又称牛角琴。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融水、三江等地。外形与马骨胡近似。琴杆硬杂木制,当地多用硬度大的六角金木制成,全长70厘米,上端琴头多雕以牛头为饰(图),下方横设二轴。弦轴木制,呈纺槌形,轴长14厘米,装置方向与琴筒平行。琴杆呈圆柱体,上粗下细,中部设有丝线千斤,下端插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琴筒用普通黄牛角制成,筒长20厘米左右,角根齐平为筒前口,蒙以蛇皮为面,面径6厘米~7厘米,角尖朝上装置,角身中部上面开有若干小出音孔。
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皮面中央置竹或木制琴马,金竹拴马尾为弓,弓长60厘米。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角胡按五度关系定弦为a1、e2,音域a1—a3,有两个八度。发音高尖,音色脆亮。演奏方法与二胡相似,擅长使用轻快的短弓。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常用于仡佬族八仙(即八音)乐队合奏,并在乐队中担任主奏或领奏,多在节日、婚礼或喜庆场合演奏。主要曲牌有《开门》、《贺寿》、《过场》、《走马》、《八板》、《流水》和《拜堂》等。乐曲质朴而典雅。
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黔北仡佬族地区流行“三么台”。其的吃法是先饮酒,佐冷盘、油炸和热炒;再饮油菜,佐糕点、糖果、干果、水果;最后吃饭,上蒸炖、烩、汤等菜。酒、菜、饭都吃过了,才算“么台”。“么台”汉语西南方言,意为结束收场。油菜的制作,用清油炒..
2025-07-06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
2025-07-05拉祜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禁忌。生产禁忌每月初一、十五、三十早晨不舂米、不耕作。父母亲的忌日,不播种。村中死人,全村停止生产1天。交往禁忌大年初一不准外族人进寨,住在家中或接近寨边的客人也不准走,而是用好酒好肉款待他们,节..
2025-07-05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
2025-07-05林之源曾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1997年于桂林资江百卉谷创建“冷香书屋”,潜心书画。以山水画见长,兼攻金石,其作品传递着浓郁的当代隐士文化。2007年5月18至22日在北京荣宝斋举行了个人诗书画印..
2025-06-22晏济元,名平,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州散人、世纪老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山东高密。中国美协会员、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常委。曾任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
2025-06-22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