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女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神祇,她不仅代表着创世的力量,还承载着人类起源的伟大使命。相传女娲造人,填补了世间的孤独,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奠定了基石。然而,这位伟大的神母 herself 又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女娲的神秘来源,以及她在中国神话中的独特地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女娲在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和事迹。在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中,女娲通常被描述为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蛇或龙的形象,这种特殊的形态象征着她既属于人类世界,又超越了人类的界限。据说,在混沌初开之时,女娲感到孤独,于是用黄土捏造了人类,从而有了男女之分,生生不息。她还熔彩石以补天,斩断龟足以定地,显示了她维护世界秩序的能力。
此外,女娲的形象可能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为水的象征,而蛇则与土地紧密相连。女娲下半身的龙蛇形象,可能是古人对自然界力量的一种崇拜和尊重。同时,女娲造人和补天的故事,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社会秩序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综上所述,女娲从何而来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她的形象和故事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之中,是人类对于创世、生命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女娲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探索女娲的神秘来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追溯人类文明的源头,理解那些古老传说背后的深层含义。
“鄂伦春”为民族自称,意为“使用驯鹿的人们”,或者意为“山岭上的人”。“鄂伦春”这一名称在清朝文献中多为“俄尔吞”、“俄乐春”、“鄂鲁春”、“俄罗春”或者“俄伦春”等,最后,统一称为“鄂伦春”。对鄂伦春族的族源,目前有几种说..
2025-08-10“鄂伦春”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训鹿的人,一为..
2025-08-09中国画市场突然繁荣所形成的市场冲击波让许多人一时蒙住了理智的眼睛,往往凭耳朵就开始了中国画投资。于是,一些所谓的老年书画家、速成画家纷纷粉墨登场,而那些早已失去艺术生命和创造力的所谓“大家”也在不断地重复,年复一年地“艺术”..
2025-08-04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2025-07-28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
2025-07-05日前,著名青年女作家练佩鸿新神话小说《千手观音》暨同名30集电视剧剧本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仲呈祥,宗..
2025-06-17土家族自称“毕孜长”,意为本地人。历史上土家族称谓不统一。1956年我国国务院批准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统称为土家族。关于土家族的族源,有多种说法。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提出土家族为古代巴人之后。此外,有..
2025-06-06(一)语言锡伯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主要分布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霍城、塔城、巩留、伊宁,乌鲁木齐等地。与同语支的满语相比,80%以上词汇都借用于满语。据史料记载,清代以前,锡伯族使..
2025-06-06祖国南疆的海南岛,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上。因唐代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前后在海南岛设立了琼州、崖州、儋州、万州和振州,故海南岛又有“琼崖”、“琼州”之称。海南省于1988年4月26日宣告成立。黎族人民居住在海南岛的中..
2025-05-16中国印章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一般研究者认为大致在春秋战国之交。这种说法过于保守,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制作、使用已经相当成熟。若以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纹铜玺为现今所能证实的经考古发掘的年代最为久..
2025-04-2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