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食火鸡等鸟类中,很容易看到它们与已经灭绝的兽脚亚目恐龙的相似之处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2日消息,现代鸟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兽脚亚目恐龙,这是恐龙演化树上一个主要为肉食性种类的分支。
从麻雀到大雁,从鸵鸟到猫头鹰,它们与迅猛龙或强大的霸王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所有这些鸟类都可以追溯到一类双足恐龙,它们主要是肉食性动物,被称为兽脚亚目恐龙(Theropoda)。兽脚亚目恐龙最早出现于2.3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最早的鸟类与兽脚亚目恐龙有很多共同之处,包括羽毛和产卵。然而,某些特征比如持续的、有动力的飞行将古代鸟类与其他兽脚亚目恐龙区分开来,并最终定义了现代鸟类的支系(尽管不是所有现代鸟类都会飞行)。
今天,所有非鸟类恐龙早已灭绝,但是鸟类是否可以被认为是真正的恐龙?一句话:是的。
鸟类是活着的恐龙,就像我们是哺乳动物一样,研究飞行进化的古生物学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地质科学系教授朱莉娅克拉克(Julia Clarke)说道。她表示,尽管不同的哺乳动物在生理结构上存在差异,但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物种无论是现存的还是已经灭绝的都可以从一个共同祖先身上找到某些相同的解剖学特征,鸟类也是如此。
它们牢牢地嵌在恐龙家族树的那一部分里,朱莉娅克拉克说,我们今天所有的鸟类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后代。
鸟何以为鸟?
现代鸟类的尾巴和身体长有羽毛,肩骨不融合,喙没有牙齿,而且前肢比后肢长得多。它们的尾巴附近还都有一块骨板,称为尾综骨,这块位于脊椎末端的三角形骨头起着支持尾羽的作用。日本福井县立大学恐龙研究所的助理教授今井拓哉(Takuya Imai)表示,其他已经灭绝的兽脚亚目恐龙都有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特征,但只有现代鸟类具备所有这些特征。
在2019年11月发表于《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中,今井拓哉描述了在日本发现的一种1.2亿年前的原始鸟类。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Fukuipteryx prima,意为原始福井之翼。这是目前已知最早具有尾综骨的鸟类,其化石中保存下来的结构与现代鸡的尾综骨非常相似。换句话说,现代鸟类的一些结构可以追溯到它们最早的祖先。
然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邹晶梅(Jingmai OConnor)表示,原始鸟类和非鸟兽脚亚目恐龙仍然有很多共同之处。
事实上,与现代鸟类相比,早期鸟类非常像恐龙。邹晶梅指出,有些动物具有很长的、和爬行动物一样的尾巴,长有牙齿,翅膀上还长着爪子。而且,许多非鸟兽脚亚目恐龙都有真正的羽毛,这些羽毛具有中间的羽轴,两侧的羽枝上具有相互钩节的羽小钩。
朱莉娅克拉克表示,古生物学家在区分动物群体时,主要是通过精确测量骨骼和其他化石身体组织的细微变化,包括与重组不同肌肉群有关的小肿块和结节(骨头上的圆形凸起)。邹晶梅解释道,这些形态数据会被转换成数字,然后通过算法进行处理,以确定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在遗传分类学系统中使用这些算法,古生物学家们可以区分古代鸟类和它们的兽脚亚目亲戚。
最初的鸟儿
始祖鸟(Archaeopteryx)长期被认为是最早和最原始的鸟类,生活在1.5亿年前,其化石发现于今天的德国南部。这种动物重约1千克,长约50厘米。化石证据表明,它的尾巴和身体都长有羽毛。前肢和羽毛的形状都表明始祖鸟有动力飞行的能力,这是大多数现代鸟类的特征。然而,与今天的鸟类不同的是,始祖鸟保留了独有特征,如翅膀尖端的爪子。随着比始祖鸟更古老、结构上也更加接近现生鸟类的近鸟龙、晓廷龙和曙光鸟等化石相继发现,始祖鸟在鸟类演化历史上的地位已经动摇。
在中国东北发现了许多白垩纪早期(1.455亿至6550万年前)的鸟类化石,比如生活在1.25亿年前、拥有喙和长尾羽的孔子鸟(Confuciusornis)。2013年的报道称,一些孔子鸟化石甚至具有髓骨,这是一种在性成熟的雌鸟身上发现的海绵状组织。
另一件化石证据通过其消化物已知最早的鸟类食丸将古代鸟类与现代鸟类联系了起来。大约1.2亿年前,在中国发现的一种白垩纪鸟类咳出了一大团无法消化的鱼骨。
飞吧,鸟儿,飞吧!
邹晶梅表示,鸟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的飞行能力,这要求它们的大前肢上覆盖着形状不对称的羽毛,并用强有力的肌肉加以约束。在向鸟类进化的支系中,最可能的是伤齿龙科(Troodontidae,一类近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的一支,飞行将鸟类与它们最近的非鸟类恐龙(可能就是伤齿龙科)区分开来,她说道。
然后,在演化出飞行能力之后,鸟类前肢的小骨头会减少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支撑翅膀羽毛的加固结构,茱莉娅克拉克说道。她指出,在白垩纪末期,非鸟类恐龙灭绝之后,鸟类继续演化,并越来越多样,它们发展出了更多与飞行相关的独有特征,比如胸骨的细长结构(龙骨),以及强大的胸肌,可以为扑翼飞行提供动力。
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大的胸肌与这块厚龙骨相连。这是在飞行能力演化出来之后出现的,在现存的鸟类中也存在,克拉克说道。今天,全世界大约有1万种鸟类。小如蜂鸟,大如鸵鸟;既有展翅飞翔的雄鹰,也有潜游水底的企鹅。尽管如此,它们仍然与1.5亿年前孵出原始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同属一支。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恐龙在地球上行走时是什么样子的话,不用看得太远,只需要注意一下在海滩上盯着你手里炸薯条的海鸥,或是公园里啄食面包屑的鸽子。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
2025-10-25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自称的人数较多。另外还有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米、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
2025-10-25把葡萄酒按照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的传播进程分类,则葡萄酒产地概略分为“旧世界”和“新世界”。除因自然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外,“新旧世界”的葡萄酒,也因人为因素差异,而产生更大的不同。那么这种说法起源于哪里呢?著名英国葡萄酒作家..
2025-10-19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鄂伦春”为民族自称,意为“使用驯鹿的人们”,或者意为“山岭上的人”。“鄂伦春”这一名称在清朝文献中多为“俄尔吞”、“俄乐春”、“鄂鲁春”、“俄罗春”或者“俄伦春”等,最后,统一称为“鄂伦春”。对鄂伦春族的族源,目前有几种说..
2025-08-10“鄂伦春”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训鹿的人,一为..
2025-08-09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2025-07-28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
2025-07-0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