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市艺校连续几年没法给戏曲专业开课。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前往调研时,正是招生时候,3天仅有几个人报名,成不了一个班,校方只好让学生转择其他专业。
相比其他剧种,沪剧的生存状况算是不错的;但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谈起它来,毫不避讳她的忧虑:“解放初期,上海曾拥有20多个沪剧专业表演团体,如今只剩下沪剧院1个国家剧院和长宁、宝山和崇明3个区县剧团。在职编剧数量也从最鼎盛时期的16个锐减到现在的1个。”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问一声:戏曲,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多少剧种已成历史
今天下午,“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会议室举行。参会的数十位戏曲界专家共同为戏曲的生存现状会诊献策。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的一席话引起震动:“传统戏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戏曲剧种从50年代统计的368个,到80年代初编撰《中国戏曲志》时的317个,再到2005年的267个,已有101个剧种在50年间变成历史!仅在戏曲大省山西,戏曲剧种竟由1983年的49种滑跌至目前的28种。很多传统戏曲艺术不但逐步退出城市文艺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
“戏曲遭到的打击是多面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补充道:“比如人才青黄不接、观众流失、剧场破旧等。”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也感叹到:“上海的沪剧团体,至今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固定演出场所。”
剧种生死自有规律
戏剧评论家刘厚生对很多剧种的濒危却显得不急不躁:“戏曲的‘生老病死’有自身的规律,不是我们在这里讨论就能左右得了的。”他甚至还开玩笑地说:“就像我,在这个圈子里就属于老朽了,我肯定先‘走’,这是不为人的意志转移的。”
在他看来,对于那些“老”了“朽”了的戏曲品种,不必非得通过种种人为的挽救手段让其“苟延残喘”。“我们要做的,是保留、记录它们中的精华部分,让现在活得不错的戏曲借鉴、吸纳这些精华,从而活得更加不错。”
戏曲如何避免“老朽”?刘文峰主张按照时代的要求进行戏曲革新:“在保留‘歌舞演故事’这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各戏曲样式尽可以不断吸收民族的、民间的、甚至外来的艺术营养,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认可。”
应动态地保护戏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戏曲剧种遗产的保护,编撰了《中国戏曲志》、《中国当代戏曲史》等著作,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剧种剧团状况调查》,并启动了《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的建设。
“但修书建库只是保护剧种的一个方式。”戏剧评论家曲润海表示,“戏曲艺术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艺术,可以说是动态的艺术,因此对它进行的保护也应该是动态的。”所谓动态保护,是指保护在舞台上、保护在剧团里、保护在演员身上、保护在民间。
曲润海说:“戏曲的老根是平民艺术。我们在重视专业大剧团、重视名演员的同时,不要轻视民间职业剧团和民间艺人。”他指出,专业与民间,应该是一种水涨船高的关系。
(六)呼吸和挡气保持有关。还有一个问题要讲,就是我们在唱的时候,不但不能在主观上拼命地把气往外送,需要挡气。这还不够,还须要在呼气发声时,保持一种吸气的感觉。这比挡气更积极,不是消极地挡而是往回赶。这是因为人的呼吸是由两组肌肉..
2025-05-31关于“虚实”这对美学范畴的讨论,常见于中国古代的画论中。谈到虚实用笔,通常是指一种艺术手段,及这种手段所带来的相关艺术效果。画家们首先关注的是,在这样一块有限的二维平面内,那些构成艺术品的材料之间如何搭配组合,即艺术家如何处..
2025-05-30因为舞台布景的空白化,它不特别地指定剧中人活动的空间范围。道具的符号化使它们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流动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和演员一样上上下下地活动。无布景的虚笔不指定任何地方,也就可以是任何地方。因此在一小块特定的舞台上,便出现..
2025-05-30在绘画中,讲究虚笔与实笔的互作用,讲究二者之间如何搭配组合的技巧,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艺术品在对现实世界的原型进行模写时,如何加以选择,何者用实,何者为虚。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把“虚”与“实”..
2025-05-30在中国戏由中,将角色分为若干类型,名为行当。“净”是出现较早的行当。元人杂剧里就有“净”行,但与现在京剧中的“净”行有很大差异。元人杂剧里的主要角色,是不由“净”来扮演的。如《李逵负荆》杂剧中的李逵就由“末”扮,而在京剧里,..
2025-02-17三明天后宫建于1999年,欣逢妈祖1039周年大寿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和喜迎澳门回归的大喜大庆日子,并于2001年举办开光盛典,同时从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引进香火。三明天后宫坐落福建省最大的钢铁企业——三明钢铁厂后山,与三明市著名旅..
2024-12-1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