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勾兑和调味

2025-07-22 09:10历史文化

勾兑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将蒸出的酒和各种酒互相掺和,称为勾兑,这是白酒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因为生产出的酒,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兑能使酒的质量差别得到缩小,质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厂前稳定质量,取长补短,统一标准。勾兑好的酒,称为基础酒,质量上要基本达到同等级酒的水平。

勾兑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种微量成分配比适当,达到该种白酒标准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觉和风格特点。勾兑的做法就是把生产车间的酒逐一品尝,分析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将它们互相掺和,使各种微量成分按比例配合,酒体更加谐调。

好酒与差酒相勾兑,勾兑后的酒可以变好酒;差酒与差酒相勾兑,勾兑后的酒也可以变好酒;如果好酒与好酒勾兑,比例不当,各种酒的性质、气味不合,也可能使勾兑后的酒质量下降。但一般来说,好酒与好酒勾兑,质量总是提高的。

由于有了勾兑这一工序,所以各种杂味酒不一定是不好的酒,它们可以用作调味酒,尤其是苦、酸、涩、麻的酒,还可能是好酒。后味苦的酒,可以增加酒的陈酿味。后来涩的酒,可以增加酒的香味,可作带酒、搭酒。有焦糊味的酒,有酒尾味的酒,以及有霉味、倒烧味、丢糟味的酒,如果这些酒异味较轻微而又有其特点,也可作为搭酒,少量用以勾兑,可增加酒的香气。

调味调味是对勾兑后的基础酒的一项加工技术。调味的效果与基础酒是否合格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基础酒好,调味就容易,调味酒的用量也少。调味酒又称精华酒,是采用特殊少量的(一般在1/1000左右)调味酒来弥补基础酒的不足,加强基础酒的香味,突出其风格,使基础酒在某一点或某一方面有较明显的改进,质量有较明显的提高。

白酒调味的作用可归纳为三种:即添加作用、化学反应作用和平衡作用。调味前对基础酒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要选择好调味酒,在方法上要行作小样试验。调味后的酒还须再贮存7—15天,然后再经品尝,确认合格后才能包装、出厂。

调味酒的种类很多。单独品尝调味酒时,常常感到味怪而不谐调,容易误认为是坏酒。调味酒的种类、质量、数量与调味效果也有密切的关系。

酒的勾兑和调味都需要有精细的尝酒水平,尝评技术是勾兑和调味的基础。尝评水平差,必须影响勾兑、调味效果。为尽可能保证准确无误,对勾兑、调味后的酒,还可采取集体尝评的方法,以减少误差。

  • 云南的小曲白酒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泉甘水冽,资源富饶,大自然给云南恩赐了良好的酿酒条件。在长期的酿酒实践中,云南白酒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艺操作规程,酿出了具有个性特征、风格独异的传统小曲白酒。云南是生产和..

    2025-09-06
  • 复香型白酒

    复香型白酒是指那些具有两种以上香型酒混合香气的白酒,包括兼香型(浓香型与酱香型兼而有之)、芝麻香型、鼓香型等。特点是既有酱香型酒的芳香幽雅,又有浓香型酒的浓郁窖香。主要代表有陕西西凤酒、贵州董酒等。所谓“复合”香型,亦即兼两..

    2025-09-06
  • 白酒所含的非酒精性成分分析

    (一)白酒所含的非酒酒精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量的98%左右,其余是几十种非酒精成分,包括有机酸、酯、醇和羟基化合物。这些组分含量极微,但主要是它们构成了白酒的香味。对白酒香味成分的研究,已引起大家的..

    2025-08-14
  • 小曲白酒

    小曲白酒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小曲酒。小曲白酒在我国历史悠久,是具有传统特色的一个酒种,其工艺独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先进、产品适用范围广泛,曾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建国以后,小曲白酒更是得到了行业内专家们的..

    2025-08-14
  • 白酒中都有哪些成分?白酒的各种成分对酒的质量的影响

    白酒各种成分对酒的质量的影响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二者约占总量的98%以上。其余的微量成分含量不到2%,其中包..

    2025-07-22
  • 我国白酒消费市场的状况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CMMS)最近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白酒目前仍是我国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消费品,在北方城市、内陆城市的渗透率较高,24-45岁的男性是消费主体,不同品牌的消费者的差异性较大。调查对象涉及北京、上海、..

    2025-07-22
  • 白酒不宜用塑料桶装

    塑料桶装白酒买回家后,要尽量换成玻璃瓶存放。因为食品级塑料包装材料主要有聚乙烯塑料和聚脂塑料。用普通聚乙烯塑料桶装白酒,尤其是装酒精度较高的白酒,聚乙烯会被酒精溶解,时间越长,溶解得越多。饮用这种酒后,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而..

    2025-05-22
  • 白酒为什么不能用易拉罐装

    白酒为什么不能用易拉罐装?严格地讲,不是“不能”而是“不宜”。1.白酒含有较高的酒精,还有其他化学物质,如果白酒因为各种原因酸败,产生了酸性物,就会与易拉罐内壁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会腐蚀罐体——漏了。2.白酒和其他饮料不同,酿造装..

    2025-05-22
  • 白酒的贮存时间和散装销售注意事项

    白酒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其质量会变得温润醇厚。因此,有些人认为白酒越陈越好。其实,并不尽然。虽然白酒没有保质期,但酒在存放过程中,酒中的醇类会和有机酸起化学反应,产生多种酯类物质,各种酯类都具有各种特殊的香气。由于酒中的酯化..

    2025-05-21
  • 出口白酒检验规程国家标准sn 0048-1992

    出口白酒检验规程国家标准sn0048-1992本标准规定了出口白酒的取样、检验及检验结果的评定。本标准适用于以粮谷、薯类及代用品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调配、包装而成的各类出口白酒的检验。对外贸易合同、信用证及法律有规定要..

    2025-05-21
  • 白酒的味道的构成

    白酒的滋味由以下诸味协调组成:甜味白酒的甜味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类等。多元醇的甜味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加强,如丁四醇的甜味比蔗糖大2倍,己六醇的甜味更强。此外,多元醇都是粘稠体,均能给酒带来丰满、浓厚感,使口味绵长。酸..

    2025-05-20
  • 白酒生产的新工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传统方式生产的白酒因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新工艺白酒便有了其发展的空间。很长一段时间,由于部分不法商贩的唯利是图,使白酒市场患上了酒精恐惧症,甚至谈酒精色..

    2025-05-01
  • 浓香型白酒生产对原料的选择

    来自网络,供参考。 酿酒界对于生产浓香型白酒有一套术语大家都知道“窖泥是基础、工艺是关键”。在关键的工艺操作过程中,白酒生产原材料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常言道“量本朔源”;要想知道这种东西的好与坏,就要弄清..

    2025-05-01
  • 我国小曲白酒的市场现状

    小曲白酒的生产和销售一般在农村市场.而小曲白酒的生产厂家一般为个体经营的小作坊,其特点是规模小,市场小,经营灵活!真正能以厂字命名的并不多,市场一般为乡区,能跨市跨县的也很少,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大的厂家,我也见到的有市场范围达..

    2025-04-30
  • 白酒酿造对水质的要求

    水质与酒质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决定酒质优劣的主要因素,决定酒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是酿酒工艺。所谓“名酒必有佳泉”,不等于“佳泉必出名酒”,更不能得出酒好是因为水好的片面结论。通常符合国家卫生指标的中硬度以下的饮用水,都可作为酿造..

    2025-04-11
  • 老白干香型白酒国家标准qb 2656-2004

    老白干香型白酒国家标准qb2656-2004本标准规定了老白干香型白酒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粮谷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酿造而成的老白干香型白酒。全文下载地址:老白干香型..

    2025-04-11
  • 特香型白酒国家标准qb/t 2305-1997

    特香型白酒国家标准qb/t2305-1997本标准规定了特香型白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大米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具有特香型白酒风格的蒸馏酒。全文下载地址:特香型白..

    2025-04-11
  • 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qb/t 2524-2001

    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qb/t2524-2001本标准规定了浓酱兼香型白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经固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具有浓香兼酱香独特风格的蒸馏酒。1范围本标..

    2025-04-11
  • 液态法白酒国家标准qb/t 1498-1992

    液态法白酒国家标准qb/t1498-1992本标准规定了液态法白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谷物、薯类、糖蜜为原料,经液态法发酵蒸馏而得的食用酒精为酒基,再经串香、勾兑而成的白酒。全文下载地..

    2025-04-11
  • 芝麻香型白酒国家标准qb/t 2187-1995

    芝麻香型白酒国家标准qb/t2187-1995本标准规定了芝麻香型白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高梁、小麦(麸皮)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具有芝麻香型白酒风格的蒸馏酒。全文下..

    2025-04-1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