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光靠吹嘘是不够的,现在想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快乐马蹄疾,一日见长安花。孟郊兴高采烈、自鸣得意、驰骋京城、赏名花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很多人都不了解状元多大的官,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至少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儒客文人都将科举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悬梁刺股。而在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者便称之为元,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那便是状元,金榜题名会有很多个,状元一次却只有一个。
可想状元有多稀少,这不光是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在百姓心中也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那么古代的状元官到底有多大?考得好真的就混得好吗?一般来说作为全国万千学子中挑出的一位,状元郎自然是有不同于其他进士的待遇,他们一旦得了第一便由吏部考试任其官位。
或是翰林院修撰,或是著作郎、秘书郎,又或掌修国史、天子侍讲。有这样一个好名次,确实给他们助力不小,且不少状元郎多出身名门望族从小接受了优秀的教育培养,单论父辈打下的基础,他们登上显赫高位都是早晚的事。比如说唐代,姓名可考者147人,事迹可考者29人。里头就有五位宰相、八位尚书一级的官员(含次官)。
再说清代,官位累至一品尚书层次的达二十人之多,不过历代状元中也不乏平庸之辈。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状元卢文焕,一生穷苦至极,连顿酒都喝不起。还有许多状元了无政绩,更有甚者投降叛军,比如说投降金兵的北宋状元莫俦。状元里还有一个历史奇观,他们以文得名,在文学艺术上有较高成就者却寥寥无几。
1、“对食”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汉代。在中国首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之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房(道房)与宫(曹宫)对食。”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对食”这一词在汉代其实是用来形容两个女子的。2、“对食”的..
2025-07-2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