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擦是藏区十分常见的泥质佛像。我们在寺院,在玛尼石堆旁或佛塔下,或在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山洞、水边,都能与它不期而遇。制作擦擦是藏区众多地方一直保留的传统,它多是在凹型的木质模具内捺入软泥等材质后压制成型,然后脱模而出。造型通常是佛像或佛塔,其中再经烧制彩绘成形的,便是耐久而美观的精品。
擦擦原本是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意思是“复制”,指用模具制作的泥佛或泥塔,早在南北朝时期,擦擦就随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擦擦主要用作藏传佛教信徒的供奉品或寄托品的传统至今仍然被保持着,但时至今日,擦擦又被赋予了一项新的身份:作为工艺品和作为西藏美术史的研究样本。今日八廓街有许多商铺都有擦擦出售,当然也有部分商铺老板认为擦擦是宗教用品,捡擦擦、售卖擦擦都意味着不敬而拒绝将擦擦当成商品售卖。
仿旧
冬天,虽然八廓街的生意进入淡季,很多店铺的老板们开始把好东西收藏起来,准备到了来年的旅游季时再拿出来卖,但老范仍会隔三五天就去八廓街转转,他跟那些卖擦擦的店主们已经熟稔,彼此不用多寒暄就能直接切入主题:店主们会拿出新收来的擦擦供老范挑选、鉴定。
在擦擦领域里折腾了四五年时间的老范,目前对自己的眼光是比较自信的,记者随意拿出两枚从八廓街上淘来的擦擦,据店老板介绍,都是来自阿里的、时间超过了100年的老擦擦。老范瞄了一眼那枚莲花生大师八相之一的“莲师金刚像”,就断定说:“这个是老模新造,模具是老的,但擦擦是新的。”
“怎么看得出来?”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模具都有很明显的年代特征,这个可以对照出来。但这枚擦擦表面涂的现代工业颜料,不是矿物颜料。老擦擦在上色时有一套固有的程序,这个不能细说了。”
但他提示记者说,“擦擦是宗教用品,上彩时会遵循一些宗教仪轨。”
“现在市场上仿旧的擦擦多不多?”
“前几年不多,就是去年和今年,大批仿旧擦擦冒出来了。”
老范思忖了一下,掂起另一枚白度母像,说:“这枚也是仿旧的,这种模具在清朝中期就在用,现在仍在用,但这个颜色不对,明显用的是工业颜料。”
收藏
据老范介绍,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在研究擦擦和收藏擦擦的共计有二三千人,但在拉萨浮出水面的收藏者只有二十来人,其中比较“疯狂地痴迷着的”,类似老范这样的,有四五个。
擦擦原本是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意思是“复制”,指用模具制造出的泥佛或泥塔。“复制”也意味着大量生产,数量能稀释掉它的价值,这是擦擦在收藏价值上比不上藏区其它一些工艺品的原因,它不能如唐卡、金银铜佛像那样,有那么迅速的利润增长空间。
老范打了个比方:我今年花200块买了一枚擦擦,三年后,就算翻三倍,也就值600块。但买一幅价值一万多的唐卡,三年后,说不定就值十几万了。我需要买100枚擦擦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但他也不否认,在收藏普及的时代,擦擦是容易被收藏的,一是它不似唐卡、金银铜像那样贵重,在成本上,很多人都收藏得起。二是,由于擦擦多为泥质,在经历9世纪朗达玛灭佛运动后,前弘期留下的擦擦多碎而不复了。如果能鉴别,能获得一两枚前弘期的擦擦,那就是了不起的收获。但老范补充说:目前前弘期的擦擦一是少,二是无法确认,三是保存得不好。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从青海都兰的吐蕃时期的古墓葬中挖掘出来的是前弘期擦擦,据说林周县扎叶巴寺翻修佛塔时也出土过一些,但目前还不敢确认。
“找到真正的前弘期擦擦的可能性极小极小。”
现在很多擦擦收藏爱好者将能拥有一块“名擦”(高僧亲手制作的擦擦)或上彩的老擦擦(老彩擦)奉为追求目标。
所谓上彩的老擦擦,指从10世纪至民国时期少量制作的彩擦,这种擦擦市场价值相对高,往往一枚就价值几千至数万元。2009年北京翰海拍卖行曾拍卖的一枚元代“不动明王像”彩擦,拍出了26000元人民币的高价。据说曾有一套清中期官制的擦擦也拍卖出过十几万元人民币的价格。
现在比较珍贵的、能在市面上找到的擦擦,多制作于元、明、清时期。老范的朋友老张也研究擦擦有十几年了,他收藏有一枚制作于清中期的“大威德金刚像”。大威德金刚像的擦擦虽然常见,但像老张收藏的这枚这般体量巨大、形象丰满的“高浮雕”却不多见。这枚擦擦做工精细入微,其9头20臂18脚,每只手上的法器以及最外层的明妃“罗浪杂娃”形象都生动可辨;材质上也属上乘,虽未经烧制,但却坚硬似陶。据老范和老张推断,此擦擦应该是用上等好泥混合植物细纤维及牛奶、奶油等粘合剂脱模而成;从其造像特征、做工、泥质等方面推断,它极可能是18—19世纪时昌都地区的寺院所制。
另外,据老范和老张介绍,在擦擦中难得一见的药擦擦、纸擦擦和高僧们亲手制作的“名擦”等,都具有极大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意义
老范一直认为,擦擦的最大的收藏意义还是在美术造像,尤其是藏区的造像演变的考证上的价值。故名思义,擦擦就是大量复制,因其数据基础大,相对于存世量较小的金铜造像、唐卡等,擦擦保留下来的各时期的造像形态相对完整,这对于研究西藏美术史有重大意义。
“如果拿时间作为纵线,不同年代的擦擦反映出的年代特征,是我们判断年代的主线;如果以地域为横线,不同地方的擦擦的地域特点是十分明显的。这纵与横织成的网,就是一部西藏美术造像的演变史。”老范说。“在一定程度上,擦擦是串起西藏美术造像史的‘珠链’。”
“而且这个演变史是连续的,因为擦擦的大量复制,能保存下来的擦擦数量上比壁画、金铜造像、唐卡等要多。以擦擦为线索来研究藏传佛教的美术造像,在史料证据上相对比较完整。”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
2025-09-15日本世田谷灭门案现场 日本灭门案推理谁是凶手2000年12月31日,日本的除夕(日本的新年是1月1日)。图:案发地宫泽宅..
2025-09-06史上十大著名的变态连环杀手(图片)今天找素材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海外文摘》杂志在2013年曾经盘点过国外著名十大变..
2025-09-06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号航班搭载着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成员,从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起飞,前往大阪的伊丹机场。..
2025-09-02“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教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来自明末清初时期姜绍闻的画史着作《无声诗史》中的一段文字,可窥见西洋画作为域外画种进入我国之始初。西画自明代传入,由..
2025-08-278月7日,西藏拉萨堆龙县的村民们比赛马术喜迎“望果节”。中新社发陆欣摄“望果节”广泛流行于西藏农区。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西藏藏族农民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
2025-08-06边多是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藏族音乐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撰写了大量民俗研究文章,对藏军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扎洞村群众庆祝“望果节”喜迎又一丰收年(白玛赤列供图)边多说:“我小时候曾经被迫当过几..
2025-08-058月12日至13日,西藏自治区民宗委郭东红处长、青海省民宗委经济处苏英蕾副处长等一行五人在聊城市民宗局民品办史仰海主任陪同下,到临清市考察民族经济工作。临清市政府办公室、临清市民宗局有关同志陪同活动。考察组先后深入到临清三和纺织集..
2025-08-05说到毫无人性可言的人体实验,就不得不提到日本731部队女子配种实验了,可以说这是人类史上最恐怖的注射人体实验。731..
2025-08-02盐井天主教堂内部每当晨曦初现,乳白色的雾霭从大山深处的密林中缓缓升起,又或夕阳斜下,遥映着远处的雪山之时,一群藏民手握胸前的十字架,心中默诵《圣经》祷辞。这实在令人惊奇,在大多数人眼里,藏传佛教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藏族群众唯一的..
2025-08-01经幡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图片来源:资料图) 印有经文的“风马”经幡,据说最早出现于噶举教派寺院的旗绳上。藏传佛教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地诵念经文,特别是六字箴言(即观音神咒“嗡、嘛、呢、叭、咪、哞”),因为这六个字被认为是..
2025-07-31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佛教法器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内容。主要介绍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礼敬法器。礼敬法..
2025-07-31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称赞法器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种类包括锺、鼓、铃、铙、钹、锣、海螺、骨号、铜号、银号、唢呐等。锺用金属铸成,有大小各式。教徒作法事时,击之以召集僧众。..
2025-07-31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供养法器供养类法器专为供养之用,包括香炉、灯台、幢幡、华盖、璎珞、花笼以及供养器盆、盘、钵、杯、碗等等。香炉和灯台均为供于佛像前,分别用于烧香和照明的法器。幢有羽毛、宝石、金饰、丝绢等类,其形式为..
2025-07-31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持验法器是指在修持作法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持验法器包括曼扎、金刚杵、金刚铃、金刚镢、本巴瓶、法轮等。曼扎,即曼陀罗,是藏传佛教密宗神圣的坛场。僧人修法之地。用金银、铜等金属制成,形制有圆有方,..
2025-07-3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