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百姓,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从朱元璋到崇祯,明朝一共276年国祚,在明朝十六位皇位中,谁在位时期百姓生活过得最好?
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虽然被历史上誉为“洪武之治”,但我认为不能从经济方面来定义,“洪武之治”最大的功劳应该是让当时的封建社会趋于稳定,结束了爆元的统治,又经过多年的混战,结束了当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面。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或许可以不用东奔西跑了,躲避爆元的残忍剥削,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日子肯定过的也不好,毕竟经历过几十年的战争。
2.明惠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史称为建文帝。朱允炆在1398年继承了朱元璋的帝位,在位时间4年。由于他一改朱元璋的“重典治世”的作风,任用了当时的大儒黄子澄、方孝孺等人,政治上实现改革,重视农桑,给予了农业很大的支持,也实施了很多惠民政策。因此,历史上给朱允炆的号是“惠帝”,惠,即恩惠,对人民好的意思。
但是,因为削番政策太急,性格太柔软,最终在削番的路上“翻车”了,被叔叔朱棣赶下皇位。四年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可能连一个政策都还没有实施完成,只能说人民的日子在稳定的基础上,在朱允炆的施政方略中更显得政治文化的宽松,若谈过好日子,恐怕也谈不上。
3.明成祖朱棣。朱棣能成为皇帝,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父亲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太强势,帝王手段了得,在他去世之前,杀戮了大部分能征善战的功臣,无疑给朱棣篡位创造了军事上的条件,“无心插柳柳成荫”,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种结果。
另外一个人是他的侄子,朱允炆。因为朱允炆太软弱了,对家族感情太好了,总是对自己的叔叔们抱有“幻想”,甚至都下令“不可杀死四叔”的旨意,让朱棣在战场上有“免死金牌”。
朱棣,是一位优秀的帝王,但历史上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创造了明初盛世,但是,也穷兵赎武,好大喜功,手上沾满了鲜血,可以一夜之间杀三千宫女。
朱棣在位期间,因为皇位来路不正,处处疑心,造成社会气氛紧张,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不会太好过。
在这个时候的人民,毕竟经历过明朝几代帝王的努力,社会趋于稳定,有了自己的土地的人民,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应该日子过的是不错的。
朱瞻基最大的功绩,应该是“以和止战”,当时国力强盛,宣宗却坚持“议和”,没有战争的袭扰,让人民的日子过的更加安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安南义和,是明宣宗的明智之举。
明宣宗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地方官员又有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政治清明,经济得到了稳定发展,很多历史学家都把“明宣之治”与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作为比较,也足以说明明宣宗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老百姓日子自然不会过的不会差,或者说,明宣宗时期,应该是纵观明一朝,老百姓日子过的最好的时期。
6.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是一位有理想,有志气的帝王,但是,他的实力支撑不起他的野心。因为有父亲明宣宗的基础,日子好过了,便想着像自己的祖辈一样,来个“御驾亲征”,好让自己名垂青史。
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确实也“名垂青史”了,只是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作为明朝皇帝,御驾亲征时,葬送了几十万军队不说,自己还被俘虏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日子谈何好过?
7.明代宗朱祁钰。明代宗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本来就无心“帝王”之位,哥哥被俘虏后,无奈做了明朝第七任皇帝,正是因为他的态度,他选择信任了于谦,在位八年时间,还真是搞的不错,老百姓生活还是不错的。
8.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了),朱祁镇是一位比较传奇的皇帝,二度做皇帝。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的第二次做皇帝,比第一次出色多了,后期也开始任用贤臣。
9.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也是比较奇葩的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女人。明朝,很多皇帝都没活过40岁,很多人都归咎于皇帝纵情声色,但明孝宗就一个女人,还是英年早逝了,活了36岁就OVER了。
朱佑樘也是一位非常棒的皇帝,在位期间也是非常努力,任用贤臣,驱逐奸佞,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朝政的腐败风气,他本人也是比较勤奋,算得上励精图治,这也是继“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后的又一个小高潮,史称为“弘治中兴”,这个时候的老百姓自然日子会好过些。
在位十六年,对外抵御了外敌的入侵,对内限稳定了社会的发展。在位期间,虽然培养了“八虎”这样的奸臣,但也出现了像王阳明这样的圣人,学士。
所以,我只能这样理解,明武宗时期,宦官只是用来限制文臣的,出现王阳明这样的学士,更是说明了明武宗时期学术风气非常好,政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
后来,有许多学者都认为,明武宗并不是庸君,而是很有才华的。他建立的“豹房”并不是淫乐所用,而是明武宗为了集中皇权,对抗文臣,治理朝政的政治、军事中心,后期演变成了内阁。
清朝史学界一直认为明武宗是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无道昏君;但现代历史学家却不同意这些观点,认为明武宗并非是庸君,而是一位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且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的一位皇帝。
我还是比较信服近代历史学家的评价,所以我认为生活在明武宗时期的老百姓,日子是比较好过的。
11.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历史上又称为嘉靖帝。因为明武宗没有子嗣,朱厚熜作为血缘最近者,便“捡”到了这个皇位。嘉靖帝前期还是做的很好,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抗倭寇,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度被史学家称为“中兴”迹象,但是,皇权巩固好后,却发生了“壬寅宫变”,之后就变了一个人,从此迷上了炼丹,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在嘉靖帝后期,明朝的国库就开始出现亏空,一直到明朝灭亡都存在这个问题。
所以,老百姓的日子不见得好过。
12.明穆宗朱载垕。这位皇帝在明朝历史上存在感并不强,因为父亲嘉靖帝命太长了,做了45年皇帝;而自己命又太短了,只做了6年皇帝;自己的儿子命又长,功绩又比自己的好。
所以,在父亲和儿子的光环下,明穆宗的存在感不强。但是,总体来说,明穆宗执政6年,还是不错的,政治比较清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臣,为明神宗时期的发展打下了政治基础。
正是因为明穆宗比较温和,励志的性格,老百姓的日子应该是不错的,总不会过的太苦,民不聊生。
军事上,他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协助朝鲜击败日本侵略,维护了大明王朝的尊严;但面对女真人的崛起,又一败涂地。
总体来说,在明神宗时期,老百姓的日子应该算过的还可以。
14.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做了三十九年太子,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好不容易等来梦寐以求的皇位,正想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结果却莫名其妙地死了。
所以,在位期间老百姓过的如何,作不出评价,毕竟时间太短了。
15.明熹宗朱由校。这时的明朝已经开始风雨飘摇了,起义军四起,北方又得面对女真人的崛起,国库亏空严重。朱由校没什么文化,因为父亲朱常洛不受爷爷明神宗待见,儿时的朱由校更喜欢木工活,技术一流。
但也迷行长生不老,服用“仙药”而死,死时才23岁。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明熹宗时期,老百姓日子已经苦不堪言了,赋税繁重,开始出现民不聊生的局势。
16.明思宗朱由检。朱由检虽然是亡国之君,但历代历史学家并没把责任归咎在他身上,反而给予了明思宗不错的评价。本该在明熹宗朱由校灭亡的明朝,在朱由检的力挽狂澜之下,又多延续了17年的寿命。朱由检在位时,年号崇祯。此时的明朝已经病入膏亡了,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虽然崇祯皇帝勤俭,但依然无法改变社会趋势,最终在1644年,被李自成攻破北京,自己也在煤山自自缢身亡,宣告明朝灭亡。
作为末代皇帝,连自己的生活都保证不了,更谈不上能给老百姓好日子了。综上,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应该是保证了百姓的生活稳定,明宣宗、明孝宗父子在朱棣永乐盛世的基础下,再次创造了“仁宣之治”,史学家也将这个时期比作唐朝的“贞观之治”,也能充分说明政治上的清明,宽松,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即使后面也重现“中兴”时期,也不过参照“仁宣之治”的对比下出现的“中兴”。
所以,纵观明朝,老百姓过的最好的时期,应该就是明仁宗,明宣宗时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