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婚俗

2025-08-09 08:26历史文化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论哪个民族,要婚要嫁,少不了一定的程式。这一程式经过长时间沉淀,成为以书为证或口头相传的约定俗成,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仪式。随着社会发展,民族融合,藏式婚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妻多夫与一夫多妻制渐行渐远,各地古老的婚俗涂上了浓浓的现代特征。但无论怎么变化,藏区婚俗仍保留着古老民风,奇特又富含深情,淳朴又不失浪漫,整个过程洋溢着民族的性格和特征,如一面明镜,反映了藏族绚丽多彩的生活。

婚礼习俗是窥视社会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在分享喜庆欢乐的同时,可以尽情地认识藏族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婚配选择

藏族青年男女的婚恋有较大自由,人们在劳动生产和各种社交场合可以自由交往和谈情说爱。但传统藏族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尤其是贵族间的联姻多是一种政治行为,考虑家族利益,包括政治地位,财产继承和社会地位等。平民的情况则不同,虽然婚嫁的最终决定权在父母,但子女在选择配偶时有较大自由,能够得到家长的尊重。许多情况是,子女自由恋爱后,将意愿告诉家长,由家长出面请人提亲和订婚,最后安排婚嫁。也有的情况是家长相中了某男或某女,事先并不告诉子女和征求意见,直到成婚前才通知子女。但这种完全由父母包办做主的情况较少。当然,藏族人对长者十分尊重,子女一般会听从父母的安排。

如果说“门当户对”是家长的一条标准,那么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更看重对方的个人条件,包括身体是否健康,长相是否英俊漂亮,品行是否端庄以及是否能干等。在农村,男子的本事主要表现在耕地、建房和买卖等方面,女子则表现在种田、酿酒、做饭、织布等方面。配偶是否能干,更是农牧区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

藏族人结婚时有许多禁忌,如有“宁叫男大十,不叫女大一”、“父母在跟前,姑娘不嫁外”、“探亲、异族不婚,属相不合者不婚”等习俗讲究,尤其忌讳亲戚间通婚。藏族男方和女方在七代内都不能通婚,结婚前必须调查清楚,如果没有亲戚关系可以结婚,如果有,哪怕其他一切条件具备了,也不能成婚。

婚姻是否缔结,还要看男女双方的属相是否相克相冲,人们认为属相相克相冲,婚姻不会幸福。但这一禁婚原则并不十分严格,城镇、农村和牧区以及不同地方在遵行时也有松有紧,有时生辰属相不合还可请僧人或咒师做法事以求化解。

求婚与定婚

提亲是整个婚姻缔结过程的第一步,只是各地在习俗礼仪的细节上略有不同。比如在舟曲一带,当男女双方通过不同形式如对唱情歌等形式接触、交流、了解后,男方先告诉自己的父母。父母通过多方打听,觉得双方合适,便去寺院算属相。算好后,男方父母找一位与女方家相熟的老人或舅舅作媒人。媒人带着男方家的父母或其他直系亲戚,拿上一壶(铜壶为佳)青稞酒,壶柄上系一条哈达或红线绳,在酒壶盖沿上抹三点酥油,前往女方家提亲。提亲的人进了女方家后,由媒人介绍男方家中情况,并把拿来的酒放到神龛前的柜子。女方家为了慎重起见,一般不马上答应,3~5天或7天后再答复。

女方家同意后,把媒人带来的一壶酒喝完,装上青稞等食粮,再送回男方家。之后,两方坐下来商议,根据男方的具体情况,决定订亲的吉日。定亲时,媒人与沾亲的长辈或同胞兄弟二至三人领着小伙子,带烟酒糖茶等前往女方家。这天,姑娘家便把直系家族的长辈及亲朋好友也都请来商议。媒人细说始末,征求家族人的意见,并保证成亲后男方决不使姑娘为难受苦等。家族来人一般没有什么意见,即使有,也闭口不露,只说祝福吉祥话。至此,按媒人吩咐,小伙子跪向姑娘的父母、姑舅及家族长辈依次叩头三次,轮番敬酒三遍。之后,双方家人入席就餐,饮酒唱曲叙话,姑娘的长辈们给未来女婿提些条件或婚后要求。

订婚仪式后,男女双方不得轻易毁约,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众人的耻笑。如果男方毁约,赠送给女方的财物不得索回,还要追加一定钱物;女方毁约要如数退还财物,同样还要给男方一些钱物以作补偿。订婚礼之后,双方便商定日期筹办结婚事宜。 结婚

结婚前夕,男方家族要组成一支迎亲的男子马队,由一位喇嘛率领前往女方家。喇嘛手持一杆小旗,旗上绘有神秘的群星天文图案,藏语称“丝巴霍”,被认为有驱鬼逐怪之用。迎亲队伍中要有一匹怀有小驹的鞍具俱全的牝马,作新娘的乘骑。此马的色种是由喇嘛看男女双方的属相和元素卜算出来的。新郎则一定要乘骑一匹公马。

婚礼第一天,男方和女方家族于天亮前在自家宅院门口盛装集合,等待新娘上门。门前摆设一个大柜,摆有五种谷物、茶叶、酥油等生活用品,挂上五色哈达。在柜台下面垫上一个厚垫,垫上铺上好的藏毯,其上用谷物画一个“永仲”,象征着家族永远富裕坚固,永恒常在。

新娘离家前,先由喇嘛祈求家神,允许出嫁。继由近亲代表赞美一番神旗,把一支缠有五色哈达、小镜、绿松石等的彩箭插在新娘衣领上,象征着吉祥和消灾,随后宣布开始喜结良缘了。新娘离家前要哭天喊地,表示离家的悲伤。迎亲队伍在前,送亲队伍在后踏上行程。到夫家门前,先喝三口酥油茶后下马,脚要踩在撒有青稞和茶叶的地上。新郎母亲提着一桶牛奶欢迎新娘。新娘用左手中指浸奶水,向天弹洒几点,表示感谢神灵后,由新郎给新娘献上哈达,迎新娘进门。

新娘进入男方家门后,首先向家族护法神祈拜,再坐在新郎身旁和双方亲属一起会餐、互送礼物。参加婚礼的亲友们献哈达、送礼品表示祝福。然后新人被引上房屋顶层,由喇嘛诵经,祈求家神庇护。当屋顶竖立起一杆经幡时,新娘家的代表宣布:从此,新娘同新郎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婚礼一般根据家族经济状况举行五至十五天。

婚后第一天,新娘与新郎早起,在守护家神前拜神祈祷。婚后第一月,新娘不得入公婆的住房,一个月后,公婆正式召见新婚夫妇,新娘才可出入公婆住房。

新婚满三个月或六个月后,新娘(或新郎)偕同配偶返回自己家中小住,必须经喇嘛择定吉日,并通知女方(或男方)家族作迎接准备。新娘和新郎要在家族护法神前祈拜祷告。至此,婚配的全部过程结束。 

  • 仡佬族风趣婚俗:新郎竟难辨新娘

    仡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

    2025-07-17
  • 以箭为媒 锡伯族男女青年的奇异婚俗

    锡伯族民间流行着一句谚语“春天的清风和煦,秋天的婚礼热闹”。那么锡伯族的婚礼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呢?锡伯族居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及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其中一部西迁到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是一个打牲部落,且弓箭在渔猎生产中..

    2025-07-17
  • 世界三大宗教婚俗礼仪

    世界的三大家宗教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习俗,那么在婚礼中这三大宗教又有着什么样的形式呢?宗教婚礼习俗之佛教结婚仪式一般来说,佛教婚礼中新娘可穿龙凤褂,旗袍而新郎可穿中式长袍或一般西服。1、婚礼开始,全体来宾入坐;2、新郎新娘下跪于证..

    2025-04-27
  • 杜尔伯特蒙古族的奇特婚俗

    虽说都是蒙古族的婚礼,可是由于地域、传统习俗的不同,在形式上与内容上也大不相同。杜尔伯特蒙古族传统婚礼,丰富多彩地体现着在当的民风民情。接亲新郎带着众骑手与一辆哈拉特勒嘎(带车篷的马车)到新娘家接亲,接亲队伍一路鼓乐一路歌声地..

    2025-03-15
  • 广西百色田林壮族的欧贵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田林县的壮族地区,女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往往不是嫁出去,而是娶婿上门,这种叫“欧贵”(即“娶婿上门”,也叫“入赘”)的奇特婚俗自古流传至今,而且十分普遍、盛行。在田林的壮族中,不少村屯上门入赘..

    2024-11-13
  • 广西百色凌云县壮族婚俗 夜婚

    壮族往往在夜间举行婚礼,拜堂坐醮在女家进行。“坐醮”壮话叫naengcaeuz,即出嫁夜饭之意。女家堂中置喜馔一席,席两端点龙凤大蜡烛一对,请有威望二老各燃其一,各念韵语(土歌)一唱一合,谓之“发烛赞”。由一德高望重的老者颁训词,大意..

    2024-11-13
  • 体验花样百出的加拿大婚俗

    加拿大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英裔、法裔、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华人和少量欧美及亚洲各国移民。这些民族都具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在婚礼上也表现如此,从而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有着多姿多彩婚礼习俗的国家。购物加拿大的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

    2024-09-26
  • 过山瑶的招郎婚俗

    过山瑶的招郎婚俗[连南过山瑶],过去多实行一种“招郎”的传统婚俗。即男青年嫁到女青年家,终生不回自己家定居。男嫁到女家后,不受歧视,享受女家宗族男子的同等待遇。婚后生男育女,第一胎跟女方姓,第二胎跟男方姓,第三胎又跟女方姓,如..

    2024-09-22
  • 饶有兴味的鱼龙婚俗

    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鱼龙村,是个布依族聚居村,那里民风淳朴,特别是布依族婚俗多姿多彩,让人兴味无穷。今年67岁的高龄的布依族老人王国富,细细回味他年轻时候的婚恋生活,丰富多彩,历历在目,时空焦距把他带入了“赶表”对歌浪漫年代,一..

    2024-08-16
  • 洞房的由来:揭秘古代婚俗中的浪漫传说

    在中国古代的婚礼仪式中,有一个特殊的环节——新人进入洞房。洞房,顾名思义,是指新婚夫妇的卧室。然而,为什么婚房..

    2024-07-1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