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风趣婚俗:新郎竟难辨新娘

2025-07-17 09:11历史文化

仡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媒人先由男方拜托,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转递男方。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认为与儿子的八字相合,这门亲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亲方式各地略有差别,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接亲的当天,许多地方都有设"歌卡"的习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亲时,要唱答盘问方能通过"歌卡"进入新娘家。同样,女方送亲队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问歌才能进新郎的家门。有时从早一直唱到晚,围观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最后若答不上来,那就自问自答,或由家长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栏门歌"结束。在长时间的对歌中,主人要供应好吃好喝给客人,以保证对歌时精力旺盛,情绪饱满。

新娘进屋后,许多地方要"闹歌堂",即在洞房内外摆擂台赛歌,男女唱答。高潮时,喝彩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成了青年人显露才华的极好场所。

风趣的婚礼

仡佬族姑娘出嫁前的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在天黑前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拦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哄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的恋恋不舍。娘家人把轿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给男方轿夫。轿前有两人持大刀开路,花轿周围有彩旗和蓝伞簇拥,途中鸣号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到新郎家拜堂后,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让大家欣赏、逗笑,以便和乡亲们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礼更有趣。新郎骑马去迎亲,有4个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着竹扫帚,另2人抬着酒肉礼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几个壮汉拦路“抢劫”,把“抢”来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这点礼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门,有一群人手执木片围“打”新郎,男方执竹扫帚要全力保护突围。新郎跑进女方家门,马上有“敬亲酒”招待,而且新郎与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毕,新郎将新娘“抱”上马背,新郎执缰引路而归。

隆重的婚礼宴席分二台或三台,即要连续吃二三道不同的席。第一台是茶席,只吃茶、油炸食品及干鲜果品。第二台是酒席,要喝白酒,吃各种凉拌拼盘。第三台是正席,除必有的两碗扣肉外,还得有各种烹炒的民族风味。

婚宴中,仡佬族还用咂酒招待客人。咂酒是将酒酿好后密封于外抹柴灰拌黄泥的坛中插上两根竹竿,一弯一直,竹节没有完全打通。饮用时打通竹节,直管进气,弯管咂吸而饮,饮酒时有专门唱“打闹歌”的歌手助兴,使客人感到一片温馨。

仡佬族的民间高台舞狮,是很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高台是以8至12张大方桌一层层叠垒而成的,最上面的桌子四条腿朝天,总高度10多米,一个舞狮班子,少则四五人,多则15人。一般同时登台表演的是4人。两个人扮狮子,把狮头狮皮披盖在全身,只露两脚;另外2人分别装扮成孙猴和笑脸和尚。有时还有同时出场的小狮子。“孙猴”和“笑脸和尚”挥舞手帕逗引大狮子逐层攀上高台,直至顶端。上攀的动作十分惊险,有正上、倒上、翻上,“小猴”与“和尚”、“小狮”与“小狮”一正一倒向上;大狮子有直上、穿上、穿绕桌子螺旋上,到最高处还要四脚踩桌腿表演,不带任何保险绳索。所表演的技巧,都有生动形象的名目,如“燕子翻身”、“蛤蟆抱崽”、“鳌鱼吃水”、“雏鹰展翅”、“鲤鱼晒肚”、“蜘蛛吊线”、“仙猴摘桃”、“滚龙抱柱”、“冲天倒立”、“靠背翻”、“踩高桩”、“叠罗汉”、“旋风车”等,一个舞狮班有时可连续表演四五个小时。有些动作使人屏息敛气,怦然心动,有些动作又滑稽可笑使观众忍俊不禁。

蔑鸡蛋与打花龙

仡佬族民间较普遍的体育游戏有打篾鸡蛋、打花龙、打鸡毛球、赛马、跳筋舞、磨猫等。打篾鸡蛋,是用楠竹或金竹细篾编织成一个鸭蛋大的球,球内塞满稻草或碎布旧棉做成,在平坦地上划出分界线,参赛两队各自进入自己的半场。比赛开始,甲方用手把“蛋”拍击到乙方场地,乙方再打过来,或用脚踢过来。蛋被打出界外,或没有接住,或触到了手足之外的身体部位,对方便可得分,以得分多少计胜负。

“花龙”是在蔑编的球中装了些铜钱和碎磁片,拍打或投掷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比赛时不分队,先由一人抛掷“花龙”,参赛者去抢接,接到手后再抛,并喊叫自己要抛“花龙”了,谁接抛的次数多,谁就是优胜者。因为争抢激烈,又没有固定的场地范围和比赛时间,所以很热闹,也很容易看出谁最机敏,最有耐力。

崖穴葬和石棺葬

仡佬族在古代实行崖穴葬与石棺葬,近代虽然有木棺石椁土葬的,但崖穴葬和石棺葬仍有遗存,且土葬必以石垒为标志,坟头要栽黄杨树,坟前要栽梭罗树、桂花树等象征好风水的树木。崖穴葬有自然穴洞和人工凿穴两种。人工穴分崖上凿穴、石板镶穴、石灰竹竿拱穴、土砖拱穴数种。石板镶穴又有“文书桶”、“筲箕形”、“明堂”、“响堂”、“暗椁”等形制。石板镶穴可父子婆媳共茔。石棺用石板砌成,一般葬于土墟、山顶、溪岸,也有葬于乱石丛林的。现存崖穴葬较著名的是道真县三会乡青球崖墓穴群。在陡峭的崖壁上开凿出排列有序的墓穴,每穴高约1.2米,宽约1.7至2.6米,进深约2米左右。穴中以石镶嵌墓廓,排列整齐,数字多为单数,有的有7函、9函,甚至十多函。道真县王寅亮的墓。以青石建制,墓前壁雕刻为牌坊,总体若宝塔,分3层,通高5.5米,宽6米。底层置3个墓门,上雕历史人物、花草鸟虫,顶檐额浮雕凤凰。二层4柱3门,刻民俗故事。三层中间两柱透雕蟠龙,两侧雕凤凰展翅。雕工精致,设计巧妙,施于壁立峭崖,疑为鬼斧神工,然所雕龙凤草花及人物又栩栩如生,源于自然与生活,可谓技艺高超。

仫佬人结婚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本民族,与周围的汉壮等族均可通婚。仡佬族子女达到婚龄,父母即替他们物色配偶,遣媒议婚。通常由男方遣媒到女方,女方父母同意后,婚姻缔结的序幕就拉开了,在迎娶前后,仡佬族还有很多饶有情趣的婚姻风俗,这些体现了仡佬族丰富的精神文化。

婚娶三部曲说媒男家相中某一女子,便请媒人前往女家询问。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结这门亲事,便把她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带给男家。男方父母收到后,先将八字押在香炉底下,三、六、九日早,在此期间如果不发生鸡乱叫,打烂器具等意外迹象,便可进行“合八字”,请算命先生算命。如果男女双方的八字不相克(如水克火,火克金等)而相合,便可以订婚,否则,男方家退还八字,这门亲事便告吹了。订婚双方八字相合,男方留下八字,送两斤猪肉到女家,作为“暖婚”。随后媒人与双方商定,男方带上猪肉八斤、阉鸡一对、两壶酒、财礼钱若干前往女方家订婚。有的地方男家留下女方八字后,请媒人送三斤猪肉到女家报信,称为“回六合”,算是完成订婚手续了。订婚后,由算命先生选择黄道吉日作为婚日,然后另择吉日上街为女方购衣料缝制新衣。

结婚婚前男家委托媒人到女家商议财礼银。婚前一个月,男方必须“解礼”,即遣媒人携带猪肉四斤和半数财礼银以及所择的各项吉日(新娘嫁妆布料的开染日、开剪日、迎亲日等)通知女家。有的地方于婚前20天,将全部财礼银送去女家,称为“过礼”。

接亲那天,男方接亲到达女方家后,女家在这天设酒宴款待接亲客,并请房族、姻亲、送亲客作陪。酒宴后,女家挑选男女二位青年歌手,陪伴接亲客的男女二位歌手开设两处“歌堂”,聚集村中的青年男女作陪,男客女陪,女客男陪,一唱一合,直至天明。歌词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的是互相奉承歌、古条歌(即故事歌)、相互诘难的盘歌。也有的地方女家不设歌堂。第二天新娘送到男方家,婚礼举行。男方家举行盛宴招待女方送嫁者及亲友。

婚姻习俗新娘撑伞有的地方在“交亲”仪式结束之后,新娘由其哥、叔或姐、姑将她从楼上背下来,先到香火龛前拜辞祖先后出门。这时,送亲客中一位提红袋的妇女,先张开伞守候于门外,新娘一出门便交给新娘自己撑伞。新娘到新郎家之前不能露头顶。

三双过门鞋仡佬族的婚礼上,新娘在过门这一天有的地方一定要穿三双新鞋。穿鞋的场合十分讲究。

  • 以箭为媒 锡伯族男女青年的奇异婚俗

    锡伯族民间流行着一句谚语“春天的清风和煦,秋天的婚礼热闹”。那么锡伯族的婚礼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呢?锡伯族居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及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其中一部西迁到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是一个打牲部落,且弓箭在渔猎生产中..

    2025-07-17
  • 仡佬族三么台的制作方法是什么?三么台的制作材料简介

    黔北仡佬族地区流行“三么台”。其的吃法是先饮酒,佐冷盘、油炸和热炒;再饮油菜,佐糕点、糖果、干果、水果;最后吃饭,上蒸炖、烩、汤等菜。酒、菜、饭都吃过了,才算“么台”。“么台”汉语西南方言,意为结束收场。油菜的制作,用清油炒..

    2025-07-06
  • 壮族 仡佬族敲击体鸣乐器有什么?乐器宁宁简介

    宁宁,又称丁丁、灵灵切、五叮、五(钅星)、板兰,是壮族、仡佬族敲击体鸣乐器。宁宁以其发音之谐音得名。流行于广西..

    2025-07-06
  •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

    2025-07-05
  • 居住在云贵高原的仡佬族 仡佬族的历史发展过程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包括遵义、仁怀、安顺、关岭、普安、清..

    2025-06-07
  • 仡佬族的生活习俗有哪些?仡佬族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距今2100多年前,在今天中国的贵州、云南一带,生活着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僚,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仡佬族就是他们的后裔之一。仡佬族,现有43.7万人。仡佬族主要居住于贵州省境内,人口为43.06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8%以上。大体而言,黔..

    2025-06-06
  • 世界三大宗教婚俗礼仪

    世界的三大家宗教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习俗,那么在婚礼中这三大宗教又有着什么样的形式呢?宗教婚礼习俗之佛教结婚仪式一般来说,佛教婚礼中新娘可穿龙凤褂,旗袍而新郎可穿中式长袍或一般西服。1、婚礼开始,全体来宾入坐;2、新郎新娘下跪于证..

    2025-04-27
  • 杜尔伯特蒙古族的奇特婚俗

    虽说都是蒙古族的婚礼,可是由于地域、传统习俗的不同,在形式上与内容上也大不相同。杜尔伯特蒙古族传统婚礼,丰富多彩地体现着在当的民风民情。接亲新郎带着众骑手与一辆哈拉特勒嘎(带车篷的马车)到新娘家接亲,接亲队伍一路鼓乐一路歌声地..

    2025-03-15
  • 广西百色田林壮族的欧贵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田林县的壮族地区,女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往往不是嫁出去,而是娶婿上门,这种叫“欧贵”(即“娶婿上门”,也叫“入赘”)的奇特婚俗自古流传至今,而且十分普遍、盛行。在田林的壮族中,不少村屯上门入赘..

    2024-11-13
  • 广西百色凌云县壮族婚俗 夜婚

    壮族往往在夜间举行婚礼,拜堂坐醮在女家进行。“坐醮”壮话叫naengcaeuz,即出嫁夜饭之意。女家堂中置喜馔一席,席两端点龙凤大蜡烛一对,请有威望二老各燃其一,各念韵语(土歌)一唱一合,谓之“发烛赞”。由一德高望重的老者颁训词,大意..

    2024-11-13
  • 体验花样百出的加拿大婚俗

    加拿大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英裔、法裔、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华人和少量欧美及亚洲各国移民。这些民族都具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在婚礼上也表现如此,从而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有着多姿多彩婚礼习俗的国家。购物加拿大的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

    2024-09-26
  • 过山瑶的招郎婚俗

    过山瑶的招郎婚俗[连南过山瑶],过去多实行一种“招郎”的传统婚俗。即男青年嫁到女青年家,终生不回自己家定居。男嫁到女家后,不受歧视,享受女家宗族男子的同等待遇。婚后生男育女,第一胎跟女方姓,第二胎跟男方姓,第三胎又跟女方姓,如..

    2024-09-22
  • 饶有兴味的鱼龙婚俗

    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鱼龙村,是个布依族聚居村,那里民风淳朴,特别是布依族婚俗多姿多彩,让人兴味无穷。今年67岁的高龄的布依族老人王国富,细细回味他年轻时候的婚恋生活,丰富多彩,历历在目,时空焦距把他带入了“赶表”对歌浪漫年代,一..

    2024-08-16
  • 洞房的由来:揭秘古代婚俗中的浪漫传说

    在中国古代的婚礼仪式中,有一个特殊的环节——新人进入洞房。洞房,顾名思义,是指新婚夫妇的卧室。然而,为什么婚房..

    2024-07-1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