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太监势力大,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明朝太监势力为什么那大?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哪一位皇帝应该站出来背锅?
说起宦官专权,很多朋友都会想起明朝。因为在各种影视小说中,明朝的太监们存在感十足,比如说“东厂”,“西厂”,“九千岁”等等。甚至有很多学者认为,明朝最后的覆亡与宦官势力猖獗有直接关系。
太祖朱元璋为了打压太监的势力,还要求太监“不许读书识字,不可以兼任外臣,不可以穿戴朝服,品级也不能超过四品”。
朱元璋曾经在批阅奏章时试探身边的太监,问他对奏章内容有何看法。那个小太监以为皇帝只是随口问问,就看了一眼奏章,老实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这就犯了“内臣不得识字”的规矩,立刻被拖出去斩首示众。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谨遵太祖遗命,对太监们的管束十分严厉,导致宫内太监怨声载道。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宫中的太监们纷纷倒戈,为朱棣通风报信。朱棣率军直接逼宫,夺得了皇位。
这样看来,朱棣好像是导致明朝后期宦官当权的首要责任人。然而,明太祖朱元璋也脱不了干系,因为他虽然立下“宦官不得干政”的规定,可是自己也言行不一。
在明朝建国初期,宫内全部太监还不足百人。但是到了朱元璋在位的末年,仅仅是有品级的大太监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人,其余的下级太监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太监也并不是只在宫内做低等活计,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曾多次派遣太监作为钦差,到地方上去巡查慰问当地官员。可见明朝太监参与政事,其实就是朱元璋自己开的头。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