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对印度佛教经典建筑艺术的传承
印度风格佛殿位于白马寺西侧,主门面东,北与泰国佛殿苑相望。建筑是社会文化的反映。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说,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印度风格佛殿,还需要对印度古代文明以及印度佛教的诞生、传播等有所认识。
史***载,公元前273年,阿育王成为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阿育王即位后,积极向外扩张,征服了印度半岛上的诸多邦国,残酷的战争造成数十万人死亡。
战争结束后,想到战争的残酷性,阿育王决定放弃武力,皈依佛教。他向全国颁布敕令和教谕,大力弘法、护法,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时期的佛教建筑成为印度佛教最为久远、经典的佛教建筑,当时的佛教建筑主要是埋佛陀或圣徒骨骸的窣堵波和供信徒们苦修的僧院。
据介绍,印度佛教传统的古典建筑就是窣堵波,它常被译成“塔”。但它的本意不是建筑物,而是巨大山丘,或半球形坟墓,密实而不得进入。为了持久,后来才逐渐变成砖和石头砌筑或贴面。印度中部的桑奇有个阿育王时期的窣堵波,尽管经过多次重建和维修,但其还保持着阿育王时期的原貌。桑奇的窣堵波,坐落在一个鼓形基座上,由砖砌成,外层石板贴面。
白马寺僧众告诉我们,窣堵波整个艺术造型的哲学寓意是,天空般巨大的圆形穹顶象征宇宙,宝顶在视觉上表现为一个由多层伞状重叠的尖塔,象征灵魂通过多层意识升华,最后达到至高境界。
而这些,都是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对印度佛教经典建筑艺术传承的历史文化依据。
追求——建筑艺术魅力的永久性和建筑文化的经典性
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建筑艺术造型独特,主体建筑部分高大如山,外环围合,雕刻精美,震撼心灵,其建筑设计创作思想,既坚持传统,坚守教义,又立足时代,务实创新。
建筑师在设计时,对印度风格佛殿的空间形态、材料质地、雕刻艺术以及整个佛教建筑的文化表达,坚持佛教建筑历史传统。同时,又考虑时代对崇奉、观光、管理和社会功能的需求,增设了展览中心等,加强了对庭院的绿化、美化等。
设计人员说,印度风格佛殿建筑追求的崇高目标,是其建筑艺术魅力的永久性和建筑文化的经典性。佛殿设计遵从阿育王时期印度桑奇窣堵波的艺术风格,两者比例相近。
印乐法师说,印度先民和中华先民对自然的观察,有其相同的感悟,即“天”是最崇高、最圆满、最理想的境界,世人追求最美好的境界是“天国”。而天的空间景象是圆,反映在建筑中的穹顶是“天国”的隐喻形象。印度风格佛殿强化这“天圆地方”的哲理,标志着中印人民心心相印,世代友好,情谊万古长青。
印度风格佛殿规划有东西长105米、南北宽60米、占地0.63公顷的方形庭院。佛殿东、南、北三面单层回廊环绕,最终形成了以大佛殿为中心,周围辅以建筑环绕,众星拱月的建筑布局。
石质雕刻与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印度风格佛殿建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每幅壁雕都是一个动人的佛经故事,有生活画卷,也有各种艺术构图,写实、抽象兼具,表达着人世间的和谐之美。
功能——是以大佛殿为主体的建筑庭院,也是一个主题文化园林
当然,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并不是简单模仿桑奇的窣堵波,仅仅是一个圆形平面的穹顶建筑。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还从当代社会信众的多元化功能要求考虑,在圆形大殿外围建设了方形庭院,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空间。
僧人们说,庭院布置花坛、水体、过道,能形成观赏空间,以强化佛国意境。设置回廊,廊壁布置佛经故事图景,增添了宣教空间。而在佛殿西侧,布置展览中心和会议室,扩大使用功能,能提供陈列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展品和佛学修学研讨场地等等。
专家们说,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从空间上审视,是以大佛殿为主体的建筑庭院;从园林角度辨析,又是一个主题文化园林空间。这里它虽不像风景区、大型园林那样,分布着很多景观,但若从佛殿大门入口算起,游览全院,也有千米左右的行程,可看可赏的景观也不少。
从远处望去,高大的穹顶建筑有别于中国的传统佛寺,给人新颖的感觉。印度建筑风格的门廊,白玉石雕突显,拱门雕饰罗列,步入庭院,碧波涟漪的水池,呈现出一个清凉纯洁的佛境界;庭院回廊上的浮雕图景,展现着连续不断的佛经故事……
进入主体建筑大佛殿内,穹顶圆窗射下来的阳光,将佛殿衬托的异常神圣,在高高的石座上,金色释迦牟尼佛祖,结伽跌坐。大佛高额丰颐,温润祥和,面带微笑,秀目下视,为世人祈福。
我们徜徉在异域佛国天地之中,感受那份安详、宁静。正如印乐法师所言:中国佛教徒对印度景仰有加,但一般中国人很少能到印度去,通过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印度。
知名歌星、音乐人涉足佛教音乐领域,发布佛教题材单曲、佛教音乐专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韩红就是其中的一位。近便收录韩红的两首佛教歌曲。 韩红,生于西藏昌都,祖籍山东德州,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父亲为汉..
2025-11-21导读:传承千年的佛教艺术,既是凝结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继续演进的深厚资源。今天,我们致力于探索古老佛教建筑的艺术装饰,挖掘其中永不褪色的艺术精髓与宗教情怀,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设计、现代的材质加以现代的阐释,以满足现代人的..
2025-11-20众所周知,香在各种佛事活动中必不可少。佛教经典中关于香的记载非常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以及许多密宗经典都对香及其所代表的佛教意义有着诸多的记载。《佛说戒德香经》记载阿难尊..
2025-11-20佛界有三宝:佛、法、僧。佛教有七宝: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玉髓。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佛教七宝是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而藏传佛教中的七宝则为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所以可以..
2025-11-19陶瓷佛像。资料图片佛教与陶瓷文化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佛教借助陶瓷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我国陶瓷文化又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佛教的传入与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我国陶瓷的发展。使我国的陶瓷不仅在型制上,更在装饰..
2025-11-19上海音像公司最近出版了上海西林禅寺方丈悟端的《梵呗·佛教唱诵》cd。“华严字母”唱腔是念诵八十卷《华严经》必唱的佛教梵呗,其音律富丽幽深。据悉,这张专辑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和松江区宗教办的大力支持。2月27日10时,专辑将..
2025-11-19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中国考古专家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卡孜河谷地带佛教遗存研究时发现,这批考古遗址中的早期石窟、寺院遗存属公元11世纪古格王国早期,与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大师仁钦桑布的活动有关。刚刚在此间结束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上,四川..
2025-10-29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佛教禅宗“曹洞宗派之图”石塔。该塔坐北朝南,位于五台山车沟村的山谷中,建于明嘉靖六年,是一座八角二层石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
2025-10-29我以为晚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精神表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一个时期,它给中国书法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众所周知,佛教在晚唐时代,主要是禅宗,特别是主顿悟的南宗禅。南禅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只要“本心..
2025-10-28范燕青书记会晤常州支社社长孔建钟7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无锡市美术家协会、江南书画院协办的“澄怀雅集”书画联展在无锡市江南书画院开展。金坛市青年书画家程云仲、陈曦的多幅作品参展。据介绍,这次联展汇集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
2025-10-28米兰佛寺出土的“有翼天使”画。资料图片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古代的西域(大致是如今的新疆)很可能是中国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当时的西域诸小国佛教的直接源头很少是印度本土,而是邻近的犍陀罗。犍陀罗佛教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包容了古希腊..
2025-10-2811月10日(农历九月二十四),位于山西晋城市区五龙河西村南,始建于明代的晋城市迴波寺举行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据现存的石碑记载,迴波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再未修缮。2003年,晋城市五星居委会在迴波寺原址上开始重修,2006年完工。重修后的..
2025-10-2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