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石窟寺艺术对陵墓的影响

2025-10-07 08:11历史文化

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的确,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它对维系、加强统治的作用。于是,他们便不仅给佛教以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更自觉不自觉地对其艺术进行模仿改造,从而在生活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陵墓便是其中一例。佛教石窟寺是僧徒为供奉佛像而凿建,陵墓乃世俗社会为其最高统治者而建造。二者的对象都是各自生活世界中的主宰者,这样的地位使二者具备了互相借鉴的可能,由此使它们进而互相影响、互相模仿。当然,在这方面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艺术对陵墓的影响要来得大。石窟寺最早见于印度孔雀王朝,其出现与亚历山大帝入侵及印度与西亚建立关系是相关的,石窟寺建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阿育王。在岩石中凿建石窟寺的观念可能是阿育王从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借鉴过来的。经学者们研究,阿育王开凿石窟寺之举受后者皇家石窟陵墓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今可确知始于阿育王为邪命外道(古代印度的宗教团体,又译生活派,音译为阿耆毗伽派。兴起于佛陀时代。梵语“aji^vika”意为“为谋生计而修行的人”。由于所采取的方法,从佛教徒的立场看来是属于邪道的,因此汉译佛经译之为“邪命外道”或“邪命派”。)在巴拉巴尔山开凿二洞窟。实际上,是阿育王对佛教徒也有类似施舍,只是尚不见于题记,不敢遽断而已。也就是说,石窟寺从一开始就是受到陵墓的启发而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石窟寺与陵墓有着不可或分的渊源关系。事实上,这一关系后来在中国也得到进一步体现。

经阿育王倡导佛教之后,开凿石窟寺得到推广并成普遍实施之手段,这在中国也不例外。北魏在文成帝恢复佛教以后,到孝文帝太和初年,佛教又在北魏统治集团中盛行。宗教的影响逐渐渗入到陵墓制度中来。在我国,以石窟寺为陵墓之举可以溯及北魏文明太后方山永固陵。在永固陵前方600米处为永固堂,再南200米处有带回廊的塔院遗迹,这就是《水经注》所载佛寺––“思远灵图”,在陵园中布置佛寺可能是出于冯氏的本意。此举开创了我国陵园布局中墓寺结合的新形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统治者对佛教极端重视和佛教对世俗政权的渗透。

北朝以来,统治者除了普遍支持僧俗开凿佛教石窟的活动之外,更有直接以佛教石窟为自己陵藏的举措。这或许是肇始于永固陵墓寺结合的滥觞。东魏武定五年(547),高欢死,便葬于鼓山石窟寺。《资治通鉴》卷一六〇云:“(太清元年八月)甲申,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又,《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二四《智力寺条》引《元一统志》云:“寺在磁州武安县,齐高欢薨于太原,默置(棺椁)于(磁州)鼓山(智力寺)天宫之旁,即此滏阳,乃虚陵也。”《续高僧传》卷二六〈明芬传〉云:“仁寿下敕,令(明芬)置塔于慈州之石窟寺,寺即齐文宣之所立也,大窟像背文宣陵藏中诸雕刻骇动人鬼。”可知墓穴凿在窟内像背。经李裕群先生考证认为高欢陵藏应指北响堂北洞而言,因现北响堂北洞中心柱南侧壁顶有墓穴,且北洞规模最大,符合“大窟”之称。《北史》卷一三〈后妃列传〉载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失宠,于麦积山出家为尼,且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后号‘寂陵’”,俗称“魏后墓”。今在麦积山c43正壁后方发现有一另开凿的不十分规整的长方形洞穴,似为停放灵柩之地。以上是中国早期统治者利用及改造石窟寺的两个典型事例,一方面体现了佛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石窟寺与陵墓之关系在中国的加强。如果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当时各教派凿建石窟时,尚仅停留于模仿的程度,那中国则是把陵墓与石窟寺二者结合起来,直接以石窟寺为陵藏,也就是视后者为陵墓了。这一切皆基于佛教对世俗社会的深刻影响之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于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石窟寺与陵墓关系之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在敦煌、云冈、龙门石窟都发现有专门用于墓葬的石窟––瘗窟。通过系统勘察得知,龙门石窟目前能够确定的瘗葬洞窟就有三十九座,并且可以看出盛唐以降瘗葬洞窟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地上升。这是佛教信仰意识与新型世俗观念相融汇后而形成的一种丧葬习俗,成为中原一带一种新葬式。这种瘗窟直至金代仍有发现。

此外,在中国佛教石窟寺类型中,有一种影窟,数量不多,规模一般不大。若有造像所供养者是佛教信徒的形象,如置某位高僧像。其特点是凡是影窟皆有高僧影像。影窟的建造主要是为了纪念该高僧,如敦煌藏经洞c17即是高僧洪(巩+言)的影窟。在考古发掘中,也有类似墓葬发现,成都抚琴台前蜀王建墓即是。该墓为前中后三室墓,其中室有须弥座式的棺床,后室靠后处有一石床,床上有王建石造像。不难看出此墓与佛教石窟寺中之影窟颇似,只是王建墓仍以陵墓为主同时兼备了影窟的特点,这一点与前文所言以石窟寺为陵藏者有别。此外,经沈仲常先生考证,王建及孟知祥墓的棺床为佛座,同时前者棺床石刻乐伎表现的是“弄佛曲”,而非其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艺术对陵墓制度的影响。

  • 盘点韩红的经典佛教歌曲

    知名歌星、音乐人涉足佛教音乐领域,发布佛教题材单曲、佛教音乐专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韩红就是其中的一位。近便收录韩红的两首佛教歌曲。 韩红,生于西藏昌都,祖籍山东德州,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父亲为汉..

    2025-11-21
  • 佛教装饰艺术

    导读:传承千年的佛教艺术,既是凝结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继续演进的深厚资源。今天,我们致力于探索古老佛教建筑的艺术装饰,挖掘其中永不褪色的艺术精髓与宗教情怀,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设计、现代的材质加以现代的阐释,以满足现代人的..

    2025-11-20
  • 佛教与梵香

    众所周知,香在各种佛事活动中必不可少。佛教经典中关于香的记载非常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以及许多密宗经典都对香及其所代表的佛教意义有着诸多的记载。《佛说戒德香经》记载阿难尊..

    2025-11-20
  • 佛具收藏:细数佛教七宝里的好意头

    佛界有三宝:佛、法、僧。佛教有七宝: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玉髓。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佛教七宝是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而藏传佛教中的七宝则为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所以可以..

    2025-11-19
  • 陶瓷文化中的佛教

     陶瓷佛像。资料图片佛教与陶瓷文化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佛教借助陶瓷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我国陶瓷文化又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佛教的传入与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我国陶瓷的发展。使我国的陶瓷不仅在型制上,更在装饰..

    2025-11-19
  • 《梵呗·佛教唱诵》cd专辑周六签章

     上海音像公司最近出版了上海西林禅寺方丈悟端的《梵呗·佛教唱诵》cd。“华严字母”唱腔是念诵八十卷《华严经》必唱的佛教梵呗,其音律富丽幽深。据悉,这张专辑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和松江区宗教办的大力支持。2月27日10时,专辑将..

    2025-11-19
  • 藏族有怎样的艺术文化?藏族的艺术文化贡献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书籍装帧为横条散叶梵夹本。藏文..

    2025-11-06
  • 佛教艺术:把信仰请回家

    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
  • 中印边境卡孜河谷地带发现古格王国早期佛教遗存

    中国考古专家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卡孜河谷地带佛教遗存研究时发现,这批考古遗址中的早期石窟、寺院遗存属公元11世纪古格王国早期,与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大师仁钦桑布的活动有关。刚刚在此间结束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上,四川..

    2025-10-29
  • 五台山发现佛教曹洞宗派图塔

    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佛教禅宗“曹洞宗派之图”石塔。该塔坐北朝南,位于五台山车沟村的山谷中,建于明嘉靖六年,是一座八角二层石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

    2025-10-29
  • 道教宫观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壁画我国壁画历史悠久,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我国古代汉民族信奉的神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依靠这..

    2025-10-29
  • 南石窟寺

    [历史沿革]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城东7.5公里的泾河北岸,是北魏泾州境内众多的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寺之一。现存5个洞窟,均坐北向南,开凿于白垩纪红砂岩上。南石窟寺创建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与北去45公里的庆阳北石窟寺合称为“陇东石..

    2025-10-28
  • “佛教书法”之晚唐五代直抒心意的狂草书

    我以为晚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精神表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一个时期,它给中国书法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众所周知,佛教在晚唐时代,主要是禅宗,特别是主顿悟的南宗禅。南禅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只要“本心..

    2025-10-28
  • 金坛市艺坛新锐参展 佛教书画联展

    范燕青书记会晤常州支社社长孔建钟7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无锡市美术家协会、江南书画院协办的“澄怀雅集”书画联展在无锡市江南书画院开展。金坛市青年书画家程云仲、陈曦的多幅作品参展。据介绍,这次联展汇集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

    2025-10-28
  • 米兰壁画:揭开西域佛教最早遗迹的面纱

    米兰佛寺出土的“有翼天使”画。资料图片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古代的西域(大致是如今的新疆)很可能是中国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当时的西域诸小国佛教的直接源头很少是印度本土,而是邻近的犍陀罗。犍陀罗佛教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包容了古希腊..

    2025-10-28
  • 晋城迴波寺第二届佛教文化节举行

    11月10日(农历九月二十四),位于山西晋城市区五龙河西村南,始建于明代的晋城市迴波寺举行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据现存的石碑记载,迴波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再未修缮。2003年,晋城市五星居委会在迴波寺原址上开始重修,2006年完工。重修后的..

    2025-10-28
  • 喜马拉雅峭壁洞窟里的宗教与艺术

    2009年11月17日——登山者赫南.厄兹蒂尔克(renanozturk)注视着一位当地藏族人,他正在看一篇图案鲜艳的手稿,2008年9月,他在偏远的喜马拉雅山探险古代姆斯唐(mustang)王国(当今的尼泊尔的一部分)洞穴期间发现的。对折的这张纸是15世纪藏族..

    2025-10-28
  • 春申君黄歇的的陵墓为何会如此宏伟呢?

    中国人自古便重死轻生,死后建造豪华陵墓,风水宝地林立帝王陵寝,异人名士埋骨于风景绝佳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

    2025-10-26
  • 清朝皇陵名字都是由嗣皇帝命名的 道光皇帝陵墓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道光皇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代皇陵名字都不是皇帝自己起的,而是嗣皇帝命名的。和..

    2025-10-14
  • 耿幼壮:在真实与想象之间――评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

    过去30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突然”崛起可能是最令人兴奋和好奇的现象之一。在不长的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品不但迅速进入了国际艺术市场,而且价格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幅度不断攀升。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国策展人和..

    2025-10-1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