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石窟寺艺术对陵墓的影响

2025-10-07 08:11历史文化

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的确,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它对维系、加强统治的作用。于是,他们便不仅给佛教以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更自觉不自觉地对其艺术进行模仿改造,从而在生活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陵墓便是其中一例。佛教石窟寺是僧徒为供奉佛像而凿建,陵墓乃世俗社会为其最高统治者而建造。二者的对象都是各自生活世界中的主宰者,这样的地位使二者具备了互相借鉴的可能,由此使它们进而互相影响、互相模仿。当然,在这方面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艺术对陵墓的影响要来得大。石窟寺最早见于印度孔雀王朝,其出现与亚历山大帝入侵及印度与西亚建立关系是相关的,石窟寺建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阿育王。在岩石中凿建石窟寺的观念可能是阿育王从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借鉴过来的。经学者们研究,阿育王开凿石窟寺之举受后者皇家石窟陵墓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今可确知始于阿育王为邪命外道(古代印度的宗教团体,又译生活派,音译为阿耆毗伽派。兴起于佛陀时代。梵语“aji^vika”意为“为谋生计而修行的人”。由于所采取的方法,从佛教徒的立场看来是属于邪道的,因此汉译佛经译之为“邪命外道”或“邪命派”。)在巴拉巴尔山开凿二洞窟。实际上,是阿育王对佛教徒也有类似施舍,只是尚不见于题记,不敢遽断而已。也就是说,石窟寺从一开始就是受到陵墓的启发而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石窟寺与陵墓有着不可或分的渊源关系。事实上,这一关系后来在中国也得到进一步体现。

经阿育王倡导佛教之后,开凿石窟寺得到推广并成普遍实施之手段,这在中国也不例外。北魏在文成帝恢复佛教以后,到孝文帝太和初年,佛教又在北魏统治集团中盛行。宗教的影响逐渐渗入到陵墓制度中来。在我国,以石窟寺为陵墓之举可以溯及北魏文明太后方山永固陵。在永固陵前方600米处为永固堂,再南200米处有带回廊的塔院遗迹,这就是《水经注》所载佛寺––“思远灵图”,在陵园中布置佛寺可能是出于冯氏的本意。此举开创了我国陵园布局中墓寺结合的新形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统治者对佛教极端重视和佛教对世俗政权的渗透。

北朝以来,统治者除了普遍支持僧俗开凿佛教石窟的活动之外,更有直接以佛教石窟为自己陵藏的举措。这或许是肇始于永固陵墓寺结合的滥觞。东魏武定五年(547),高欢死,便葬于鼓山石窟寺。《资治通鉴》卷一六〇云:“(太清元年八月)甲申,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又,《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二四《智力寺条》引《元一统志》云:“寺在磁州武安县,齐高欢薨于太原,默置(棺椁)于(磁州)鼓山(智力寺)天宫之旁,即此滏阳,乃虚陵也。”《续高僧传》卷二六〈明芬传〉云:“仁寿下敕,令(明芬)置塔于慈州之石窟寺,寺即齐文宣之所立也,大窟像背文宣陵藏中诸雕刻骇动人鬼。”可知墓穴凿在窟内像背。经李裕群先生考证认为高欢陵藏应指北响堂北洞而言,因现北响堂北洞中心柱南侧壁顶有墓穴,且北洞规模最大,符合“大窟”之称。《北史》卷一三〈后妃列传〉载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失宠,于麦积山出家为尼,且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后号‘寂陵’”,俗称“魏后墓”。今在麦积山c43正壁后方发现有一另开凿的不十分规整的长方形洞穴,似为停放灵柩之地。以上是中国早期统治者利用及改造石窟寺的两个典型事例,一方面体现了佛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石窟寺与陵墓之关系在中国的加强。如果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当时各教派凿建石窟时,尚仅停留于模仿的程度,那中国则是把陵墓与石窟寺二者结合起来,直接以石窟寺为陵藏,也就是视后者为陵墓了。这一切皆基于佛教对世俗社会的深刻影响之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于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石窟寺与陵墓关系之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在敦煌、云冈、龙门石窟都发现有专门用于墓葬的石窟––瘗窟。通过系统勘察得知,龙门石窟目前能够确定的瘗葬洞窟就有三十九座,并且可以看出盛唐以降瘗葬洞窟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地上升。这是佛教信仰意识与新型世俗观念相融汇后而形成的一种丧葬习俗,成为中原一带一种新葬式。这种瘗窟直至金代仍有发现。

此外,在中国佛教石窟寺类型中,有一种影窟,数量不多,规模一般不大。若有造像所供养者是佛教信徒的形象,如置某位高僧像。其特点是凡是影窟皆有高僧影像。影窟的建造主要是为了纪念该高僧,如敦煌藏经洞c17即是高僧洪(巩+言)的影窟。在考古发掘中,也有类似墓葬发现,成都抚琴台前蜀王建墓即是。该墓为前中后三室墓,其中室有须弥座式的棺床,后室靠后处有一石床,床上有王建石造像。不难看出此墓与佛教石窟寺中之影窟颇似,只是王建墓仍以陵墓为主同时兼备了影窟的特点,这一点与前文所言以石窟寺为陵藏者有别。此外,经沈仲常先生考证,王建及孟知祥墓的棺床为佛座,同时前者棺床石刻乐伎表现的是“弄佛曲”,而非其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艺术对陵墓制度的影响。

  • 碑林博物馆展佛教造像

    投资6100万元倾力打造的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建成开放短短月余,就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6月30日,记者从碑林博物馆获悉,新石刻艺术馆的“长安佛韵”陈列分为“众生祈愿”——北朝造像碑专题和“宝相千颜”——单体佛教造像专题两大..

    2025-10-07
  •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
  • 甘肃东乡发现佛教石窟壁画

    近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在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该县唐汪镇红塔寺石窟内,发现一处约50平方米的石窟壁画。壁画内容主要有佛本生故事画,菩萨、罗汉、护法像等,以及清代墨书题记。该石窟壁画是甘肃省临夏地区发现的除炳灵..

    2025-10-07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亮相

    6月7日,记者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于12日在该馆亮相,这也是省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献上的一份“文化大礼”。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甘肃省博物馆特地..

    2025-10-07
  • 大佛岩摩崖造像 少见的元代佛教建筑

    大佛岩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安居区步云乡黄盐井村,始凿于元至正乙未(1355年),分布于长35米、高8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及题记八龛,造像数百余尊,大的造像高3.8米,小的造像高十余公分,形态各异,非常民俗化,具有典型的元代造像风格。据文..

    2025-10-07
  • 边多:浅谈格萨尔音乐艺术

    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边多 摄影:王舒 边多,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是研究格萨尔曲艺音乐的先驱。今年已七十七岁高龄的他,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执着地从事着西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我们两次登门拜访时,他都独自一人在屋顶新修建的小阁楼里,苦..

    2025-10-07
  • 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在家门口欣赏印度经典佛教建筑

    佛殿——对印度佛教经典建筑艺术的传承印度风格佛殿位于白马寺西侧,主门面东,北与泰国佛殿苑相望。建筑是社会文化的反映。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说,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印度风格佛殿,还需要对印度古代文明以及印度佛教的诞生、传播等有所认识。..

    2025-10-07
  • 青州佛教造像:珍贵的石刻艺术品

    2001年秋天,德国柏林,亚太文化艺术节。来自中国的“青州佛教造像艺术展”第一次在海外展出,33件展品以异常夺目的光彩征服了世人。之后,青州佛教造像数次漂洋过海,先后在日本、美国、瑞士、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众多媒体..

    2025-10-06
  • 民间所说的“鬼”与佛教讲的“鬼”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传统中所说的鬼神与佛教经典所说的鬼神原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再进一层分析,佛教六道中的饿鬼与民间俗..

    2025-10-05
  • 鬼最怕什么简单咒语,道教驱鬼灭鬼咒/佛教六字真言

    不管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但是自古以来民间的驱鬼大师可不少,在许多人眼中捉鬼大师嘴巴里面都会念着咒语。这种咒语对鬼..

    2025-09-21
  • 吴让之艺术特点

    吴让之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世人所重。在篆法上,吴让之师法邓石如及汉篆法,更因其善于“铁笔写篆”撷取金石精华,故有“气贯长虹、刚劲有力、咄出新意”之态。包世臣对吴让之也有直接影响,他继承了包氏衣..

    2025-09-20
  • 海上画派的艺术意义

    由于海上画派有特殊的形成背景,诸如重视师承的关系,也得到赞助者的支助,因此很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团体,这也就是书画团体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台湾光复后的中华民国画学会、七友画会、八朋画会,就是这项活动的具体事..

    2025-09-19
  • 吴昌硕艺术 是中国画里程碑

    梅兰竹菊谓之雅,牡丹吐艳称之俗。中国历代文人画中几乎没有娇艳欲滴、色彩艳丽的牡丹。二十世纪现代四大家之一的自称三十学字,五十学画的吴昌硕却画梅兰竹菊,画水仙石头也画牡丹,他的画雅俗共赏,文人雅士喜欢,平头百姓也喜欢。吴昌硕像..

    2025-09-19
  • 艺术收藏买艺术 不买‘头衔’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大量原本对艺术品并不熟悉的普通收藏者蜂涌入市。但是,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不少人却屡屡失误,不仅没有品尝到收藏的乐趣,而且吞下了因错买藏品而自酿的苦果。对此,着名收藏家郭庆祥告诫收藏者:收藏艺术品最..

    2025-09-18
  • 行云流水的京胡艺术

    中国的民族乐器里,最亮丽的莫过于京胡。京胡是没性格的演员,但它处处漂亮,是戏曲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京胡,俗称胡琴,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因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提起「胡琴」一词,它本是我国弓弦乐器的总称。..

    2025-09-18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佛教艺术--敦煌壁画

    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 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

    2025-09-16
  •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佛教影响之一:美国艺术家比尔·维奥拉

    比尔•维奥拉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在新媒体领域。他学美术出身,但从美术学校毕业后又学过一段时间音乐,因此他和录音、电视、电脑等媒体接触较早,也和新媒体的主将白南准等人颇有往来。他虽是个美国人,却花了许多时间研究东..

    2025-09-16
  •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佛教影响之二:美国艺术家比格斯

    比格斯作品比格斯(sanfordbiggers1970-),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他是一个跨学科,多面手类型的人,同时制作电影、录像、装置、雕塑、音乐和表演。他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他在1992-94年赴日本教授英文并开始学佛习禅。他创作的作品在2000年..

    2025-09-1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