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龛释尊佛头曾流落海外80多年,作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佛像艺术的代表,它将在洛阳珍宝展上亮相。
高树龛释尊佛头是古阳洞高树造像龛释迦佛的佛首,高32厘米,由青灰色石灰岩雕成,整体看来面目清秀,棱角分明,似威严而实慈祥。其头部饰波纹高髻,脸型瘦长,修眉细眼,鼻梁高挺,颈下连一截斜披袈裟的襟缘。整个佛头保存完整,显示出精湛的雕像技艺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龙门石窟中,古阳洞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高树龛位于古阳洞北壁上层,由北魏民间佛教团体“邑社”社主高树等32人于公元502年出资兴造,龛内造一释迦牟尼坐佛像。
高树龛释尊佛头回归洛阳的过程曲折:1907年至1921年,佛头被盗,先被运往法国,后流落比利时,20世纪70年代末被美国收藏家购买、收藏。1991年,由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购得,经过对造像风格、残迹尺寸的勘测,发现其与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盗凿接口完全吻合,证实该佛头为高树龛释尊佛首。200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2005年10月,包括高树龛释尊佛头在内的7件文物回到老家洛阳。
高树龛释尊佛头造像是北魏后期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优秀范例。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北魏迁都前后,鲜卑人开始在龙门一带的崖壁上雕刻佛像。此时的造像艺术,处于由“雄浑刚健”的云冈期向“秀骨清像”的龙门期的过渡时期,鲜明地体现出鲜卑族刚强雄毅的民族性格。随着鲜卑族逐渐融入汉族社会,至隋唐时期,佛教雕像也逐渐汉化,呈现盛唐丰满圆润的特质。
7日,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当代最大规模的佛教造像艺术展上,百余件佛教艺术精品引发观展热潮。中国当代艺术手法与佛教传统造像工艺的创新“融合”,使古老佛教造像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佛教文化是人类最古老文化之一。公元一世纪,随着大..
2025-10-29佛教是世界上三大教之一,其历史悠久,已有2500多年了。我国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都是从海路直接来到我国进行传入的,..
2025-10-261、转赠给朋友:对于那些不需要的佛像,我们千万不能随意丢在家中角落,更加不能丢弃。不然,它就可能会给家中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让我们遭到惩罚。如果说自己的身边恰好有信奉佛教的朋友,并且对方还是一心向佛,仁慈善良的话,那就可以将佛..
2025-10-21夏河拉卜楞寺唐卡菩萨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西藏贴花刺绣唐卡堪洛确松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拉萨布达拉宫缂丝唐卡忿怒不动明王(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以生丝为经,各种熟丝为纬..
2025-07-09清宫遗存释迎牟尼佛坐像 6——7世纪 斯瓦特 黄铜 高12.3cm释迦佛面部泥金,蓝色发髻,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握衣角,结跏跌坐。身躯魁伟,圆领通肩袭装,一角披于左肩后,衣纹写实,质感厚重,可见晚期键陀罗佛教艺术遗风。椭圆形的仰覆莲座,莲..
2025-04-17布达拉图片来自百度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以及内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并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和醇厚质朴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
2025-04-17西藏西部范围大致相当今阿里地区,古文献称“羊同”或“娑播慈”。其地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与克什米尔毗邻,北部连接新疆及中亚各地。公元2世纪到7世纪为古代象雄部落重要发展地及原始苯教发祥地,7世纪后为吐蕃所属赞普朗达玛,佛教大致..
2024-02-2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