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的流派及风格

2025-04-17 08:35历史文化

布达拉图片来自百度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以及内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并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和醇厚质朴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这一神圣的艺术殿堂不仅拥有诸多特色鲜明的传世佳作,而且还派生出诸多风格迥异的绘画流派,如曼塘派、钦泽派、噶尔派以及热贡派等,其中噶尔派的绘画风格与汉地画派较为接近。这些艺术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符合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流派,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按地域风格,藏传佛教金铜佛像的艺术风格可划分为外国风格、本土风格以及内地风格。这三种风格以雪域为枢纽密切联系,既有纵向的时代联系,又有横向的地域关联。三种风格在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中的具体表现为:

铜镀金宗喀巴像图片来自百度

(一)外国风格。该风格的造像有斯瓦特、克什米尔、东北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斯瓦特即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谷地区,属古健陀罗,当时这里的佛教曾十分兴盛。出生在这个地区的莲花生大师于公元八世纪中叶来到西藏地区,弘传密宗教法,成为西藏的密宗祖师。藏族人一直将该地区看成是佛教的圣地。健陀罗艺术也就随之在西藏传播开来。健陀罗佛教艺术,可以说是印度佛教的内容与希腊、罗马的雕刻艺术结合而产生的,作品的特点表现为佛陀多着通肩式披衣,衣服褶纹起伏很大,立体感强,衣纹走向从右上往下倾斜,左手习惯性地抓握着大衣的一角,头发呈水波状或涡卷状,覆盖着肉暮,鼻梁与额头成一线,凹目高鼻,薄唇,蓄有两撇上翘的小胡须;菩萨穿裙,袒上身,上身往往搭裹一条布,从左肩搭于右手上,颈部饰有颈圈、项链、璎络等物,形体健壮,身材粗短,姿态有力,犹如年轻的男性武士,头发很浓,发型翻卷,为束扎头发,头发正中有方型饰物和大花卷,宝增在脑后结为四根,在两耳侧如蝴蝶般飞舞飘扬,耳朵上有耳饰。佛、菩萨像大多有同心圆形光背,下为四方形台座,台座四周刻供养人,左右为两个狮子,中间置水瓶花叶。

克什米尔在印度西北喜马拉雅山区,公元十世纪末佛教在西藏复兴,克什米尔佛教艺术也传入西藏,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品特点表现为人物的造型脸形长圆,眼睑大开,瞳仁点在正中,似吃惊状,有的眼大无神,身躯饱满。佛像多着袒左肩袈裟,上身比例略长,通身用黄铜铸造,光滑亮丽,台座形式多样。代表作品如燃灯古佛,方屋型台座,左右两侧跪供养人,佛作说法印,神态安祥亲切,袒右肩,裂装衣褶用凹沟表现,自然流畅,黄铜铸造,光亮滑润,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铜鎏金赤松德赞像图片来自百度

东北印度,公元740年帕拉王朝在孟力拉地方兴起,该王朝推崇佛教,八世纪后成为迅速衰落的印度佛教的最后据点。十世纪初该国高僧阿底峡在西藏传法长达17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藏的利玛佛像造型带有浓厚的帕拉造像风格。帕拉造像建立在笈多美术基础上,东北印度本土特色浓厚,与克什米尔造像在某些细节上相互影响,但风格迥然有别。帕拉造像的面貌颇具印度人特点,如眼脸突显,嘴唇丰厚,眼大有神,形体粗壮,身材曲线流畅圆润,薄衣贴体近乎全裸,只在肩头腿部有简单的衣纹刻画。代表作品如桑唐利玛毗卢佛,黄铜铸造,镶嵌宝石、银丝、红铜丝,华丽精美;半月型台座,前雕三位供养人,左右两匹马,边缘刻有齿形火焰纹;顶部雕小伞盖,头光雕为菊花形;莲花座下加多层折角方台,造型生动,工艺绝妙。

尼泊尔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园和涅盘的婆罗林都在尼泊尔。尼泊尔在唐代曾一度隶属吐蕃王朝,佛像传承了以印度鹿野苑为主的笈多风格。代表作品如金刚菩萨立像,高耸的三叶宝冠刻满珠宝,身材修长合度,姿态自然优雅,椭圆的火焰头光与头部结合得很和谐;正圆莲座,莲瓣宽厚,直伏地面,花瓣上刻三道川字形筋脉。

铜鎏金绿度母像图片来自百度

(二)本土风格。由于藏族地区地接中亚和印度次大陆,造像艺术也深受这些毗邻地区风格的影响,表现为佛像普遍造型粗犷、朴实,比例、动态上不太协调,有一种儿童画式的稚拙感,纯朴可爱,童趣盎然,反映出藏传佛教雕塑童年期的面貌。藏族工匠在仿造外来形式的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逐渐形成本民族的风格。尤其是十三世纪以后,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相对统一的***面必然对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艺术流派相互影响,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更为统一的表达方式。这种统一的风格,表现为佛像造型的帽冠装饰、莲座背光形式基本一致,印度、尼泊尔等外来影响已不明显。佛像造型摈弃了早期的传统,出现了不少创新的作品。代表作品如四臂观音,宽额尖下领,藏族特征明显,手法简洁洗练,庄严而生动。又如,空行佛母,立姿弓箭步,躯体造型准确,肌肉有力,动感强烈,把智慧与力量的女神表现得生机勃发。

(三)内地风格。自七世纪吐蕃王朝建立后,藏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十三世纪后,藏区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元、明、清中央政府都大力扶植藏传佛教。内地的造像中以元、明、清三朝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最具代表性,如明代制作的大黑天,铁镀金像,肌肉裸露部位是铁的黑色,宝冠璎络飘带等处镀金,弯刀为银制,色彩对比鲜明,全身披挂网状繁密的璎络珠饰,雕刻精细,一丝不苟,是永乐造像中的珍品。这种造像,虽遵从藏传佛教造像的规则,但却融汇了汉族雕像的表现方法,如方正的脸形,写实的服饰,注重细节刻画,精雕细琢,虽不及西藏本土造像形象生动,但其精美华丽却胜过西藏本土作品。清朝历代皇帝对藏传佛教有浓厚的兴趣,乾隆时期,在皇宫内外广建寺院,大造佛像,代表作品如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金铜佛像中最繁杂的一尊,此像工艺精湛,繁而不乱,身姿右高左低,形成强劲动势,而又不失平衡。白度母造像亦然,面容丰腆,修眉长目,神情温婉,姿态典雅,神韵动人。衣裙刻花嵌金银丝、宝石,颇具尼泊尔风格。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造型艺术的基础上,与周边地区民族文化交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仔细观赏和品位。

  • 藏传佛教法器漫谈

     佛教法器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内容。它大致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身和劝导等六大类。不同种类的..

    2025-07-31
  • 藏传佛教法器——法螺

    我们以超科学的角度,来看左右旋法螺,有说右旋法螺是稀罕法器,有说左旋法螺是俱有神奇功效,在此全列举出来供各大网友参考一下即可。右旋法螺:代表佛陀三条颈纹,一说代表佛语。象征佛陀宣说法音,如螺声远扬四方,广传天下利益众生,永世..

    2025-07-31
  • 藏传佛教八吉祥之金轮

    双鹿金轮 “双鹿法轮”是藏传佛教寺庙常见的标志物。尤其是在大昭寺,屋顶那组“双鹿法轮”的雕塑成为这座寺庙的视觉象征。一种通常的现代解释是它象征着佛祖当初在鹿野苑第一次讲法,或称初转法轮,甚至吸引了野鹿来听;而实际上在佛教的早期..

    2025-07-31
  • 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礼敬法器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佛教法器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内容。主要介绍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礼敬法器。礼敬法..

    2025-07-31
  • 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二称赞法器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称赞法器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种类包括锺、鼓、铃、铙、钹、锣、海螺、骨号、铜号、银号、唢呐等。锺用金属铸成,有大小各式。教徒作法事时,击之以召集僧众。..

    2025-07-31
  • 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三供养法器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供养法器供养类法器专为供养之用,包括香炉、灯台、幢幡、华盖、璎珞、花笼以及供养器盆、盘、钵、杯、碗等等。香炉和灯台均为供于佛像前,分别用于烧香和照明的法器。幢有羽毛、宝石、金饰、丝绢等类,其形式为..

    2025-07-31
  • 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四——持验法器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持验法器是指在修持作法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持验法器包括曼扎、金刚杵、金刚铃、金刚镢、本巴瓶、法轮等。曼扎,即曼陀罗,是藏传佛教密宗神圣的坛场。僧人修法之地。用金银、铜等金属制成,形制有圆有方,..

    2025-07-31
  • 藏传佛教八吉祥之宝瓶

    说到宝瓶,汉地的朋友可能更熟悉。且不说观音手中那只能够起死回生的净水瓶,也不说《西游记》里大鹏雕手里那个最厉害的“阴阳二气瓶”,说是“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方抬得动。此宝能装人,人在其中,若不言不语..

    2025-07-30
  • 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

    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在社交活动中,电话使用频率相当高,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十分重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打电话,二是接电话。一、打电话谁打电话,谁就是这次电话交谈的主动行为者,所以要打电话肯定是有目的和原因的,或是告知对方某..

    2025-07-21
  • 白庚延的艺术特点

    白庚延是那种能让你能感受到灵魂的画家。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力图把整个心灵世界都放进作品中。面对这样的画作,让人很难无动于衷。画面里深厚的精神寄寓和文化内涵,会让你思索、追寻、体味,因一种心灵的沟通而愉悦。弦为之激荡,灵魂受到..

    2025-07-13
  • 方荣翔的唱腔艺术特色

    我自幼喜爱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裘派引领我走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殿堂,所以对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和熏陶,又由于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所谓艺理相通,因而对裘派艺术乃至花脸艺术的理解,也较一般观众深刻些。但我毕竟不是..

    2025-07-10
  • 麒派艺术浅谈

    歌台花甲气如龙,麒风标一代宗师;今日工农同祝贺,千红万紫拥高峰。这是老戏剧艺术家于伶同志在为周信芳举行舞台演剧6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写的长诗中的诗句,从诗句赞誉中确实反映出在60年代初期不论是同行和观众对于“麒派”艺术在思想上、认..

    2025-07-10
  • 宋代缂丝唐卡:丝织佛像中的上品

    夏河拉卜楞寺唐卡菩萨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西藏贴花刺绣唐卡堪洛确松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拉萨布达拉宫缂丝唐卡忿怒不动明王(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以生丝为经,各种熟丝为纬..

    2025-07-09
  • 藏传佛教八吉祥之白海螺

    电影《疯狂原始人》里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克鲁德用尽全力把家人一个个扔到对面的安全地带,自己被留在茫茫烟尘之中,对面的一家人凑在悬崖边,一起吹响手中的海螺呼唤对岸生死不明的克鲁德的场景。海螺悠悠,穿透空间的阻隔,带着家人的牵挂,..

    2025-07-08
  • 佛塔的来历和佛塔艺术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

    2025-07-08
  • 灌县二王庙戏楼有什么风格?灌县二王庙戏楼建筑

    建于庙门前,楼底中间为通道,左右为单层的青龙、白虎二殿。乐楼是三重歇山式屋顶,三层台阶。建筑上装饰了山水花鸟、..

    2025-07-06
  • 拉祜族发式风格是什么?拉祜族男女均喜欢剃光头

    拉祜族多数聚居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部分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于澜沧江以东各县。拉祜..

    2025-07-05
  • 历史解密:元、明、清三朝的服饰风格是怎样的?

    时代发展的不同,服饰和各种生活习俗也会不同。元明清三朝有两个朝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风格也和历朝代不同..

    2025-06-26
  • 周文矩的绘画风格

    周文矩善画道释、人物、车服、楼观、山林、泉石,而以人物、仕女最精。学北齐曹仲达、唐代吴道子,不堕曹、吴习气,却能自成一家。他的仕女画,继承了唐周P的传统,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闺阁之态”,但也有他独创的地方:行笔多用较瘦劲的“战..

    2025-06-23
  • 石鲁的艺术世界

    石鲁(原姓冯,名亚珩)祖籍江西景德镇,其高祖因避税迁四川,贩药售棉成为巨商,遂家仁寿县文公镇,成为当地第一大粮户。建冯家大庄园,藏书十余万册。石鲁少时,家庭文化氛围颇佳,这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石鲁一直具有抗争精神,反抗..

    2025-06-23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