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的流派及风格

2025-04-17 08:35历史文化

布达拉图片来自百度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合印度、尼泊尔以及内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并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民族风格和醇厚质朴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这一神圣的艺术殿堂不仅拥有诸多特色鲜明的传世佳作,而且还派生出诸多风格迥异的绘画流派,如曼塘派、钦泽派、噶尔派以及热贡派等,其中噶尔派的绘画风格与汉地画派较为接近。这些艺术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符合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流派,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按地域风格,藏传佛教金铜佛像的艺术风格可划分为外国风格、本土风格以及内地风格。这三种风格以雪域为枢纽密切联系,既有纵向的时代联系,又有横向的地域关联。三种风格在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中的具体表现为:

铜镀金宗喀巴像图片来自百度

(一)外国风格。该风格的造像有斯瓦特、克什米尔、东北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斯瓦特即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谷地区,属古健陀罗,当时这里的佛教曾十分兴盛。出生在这个地区的莲花生大师于公元八世纪中叶来到西藏地区,弘传密宗教法,成为西藏的密宗祖师。藏族人一直将该地区看成是佛教的圣地。健陀罗艺术也就随之在西藏传播开来。健陀罗佛教艺术,可以说是印度佛教的内容与希腊、罗马的雕刻艺术结合而产生的,作品的特点表现为佛陀多着通肩式披衣,衣服褶纹起伏很大,立体感强,衣纹走向从右上往下倾斜,左手习惯性地抓握着大衣的一角,头发呈水波状或涡卷状,覆盖着肉暮,鼻梁与额头成一线,凹目高鼻,薄唇,蓄有两撇上翘的小胡须;菩萨穿裙,袒上身,上身往往搭裹一条布,从左肩搭于右手上,颈部饰有颈圈、项链、璎络等物,形体健壮,身材粗短,姿态有力,犹如年轻的男性武士,头发很浓,发型翻卷,为束扎头发,头发正中有方型饰物和大花卷,宝增在脑后结为四根,在两耳侧如蝴蝶般飞舞飘扬,耳朵上有耳饰。佛、菩萨像大多有同心圆形光背,下为四方形台座,台座四周刻供养人,左右为两个狮子,中间置水瓶花叶。

克什米尔在印度西北喜马拉雅山区,公元十世纪末佛教在西藏复兴,克什米尔佛教艺术也传入西藏,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品特点表现为人物的造型脸形长圆,眼睑大开,瞳仁点在正中,似吃惊状,有的眼大无神,身躯饱满。佛像多着袒左肩袈裟,上身比例略长,通身用黄铜铸造,光滑亮丽,台座形式多样。代表作品如燃灯古佛,方屋型台座,左右两侧跪供养人,佛作说法印,神态安祥亲切,袒右肩,裂装衣褶用凹沟表现,自然流畅,黄铜铸造,光亮滑润,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铜鎏金赤松德赞像图片来自百度

东北印度,公元740年帕拉王朝在孟力拉地方兴起,该王朝推崇佛教,八世纪后成为迅速衰落的印度佛教的最后据点。十世纪初该国高僧阿底峡在西藏传法长达17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藏的利玛佛像造型带有浓厚的帕拉造像风格。帕拉造像建立在笈多美术基础上,东北印度本土特色浓厚,与克什米尔造像在某些细节上相互影响,但风格迥然有别。帕拉造像的面貌颇具印度人特点,如眼脸突显,嘴唇丰厚,眼大有神,形体粗壮,身材曲线流畅圆润,薄衣贴体近乎全裸,只在肩头腿部有简单的衣纹刻画。代表作品如桑唐利玛毗卢佛,黄铜铸造,镶嵌宝石、银丝、红铜丝,华丽精美;半月型台座,前雕三位供养人,左右两匹马,边缘刻有齿形火焰纹;顶部雕小伞盖,头光雕为菊花形;莲花座下加多层折角方台,造型生动,工艺绝妙。

尼泊尔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园和涅盘的婆罗林都在尼泊尔。尼泊尔在唐代曾一度隶属吐蕃王朝,佛像传承了以印度鹿野苑为主的笈多风格。代表作品如金刚菩萨立像,高耸的三叶宝冠刻满珠宝,身材修长合度,姿态自然优雅,椭圆的火焰头光与头部结合得很和谐;正圆莲座,莲瓣宽厚,直伏地面,花瓣上刻三道川字形筋脉。

铜鎏金绿度母像图片来自百度

(二)本土风格。由于藏族地区地接中亚和印度次大陆,造像艺术也深受这些毗邻地区风格的影响,表现为佛像普遍造型粗犷、朴实,比例、动态上不太协调,有一种儿童画式的稚拙感,纯朴可爱,童趣盎然,反映出藏传佛教雕塑童年期的面貌。藏族工匠在仿造外来形式的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逐渐形成本民族的风格。尤其是十三世纪以后,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相对统一的***面必然对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艺术流派相互影响,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更为统一的表达方式。这种统一的风格,表现为佛像造型的帽冠装饰、莲座背光形式基本一致,印度、尼泊尔等外来影响已不明显。佛像造型摈弃了早期的传统,出现了不少创新的作品。代表作品如四臂观音,宽额尖下领,藏族特征明显,手法简洁洗练,庄严而生动。又如,空行佛母,立姿弓箭步,躯体造型准确,肌肉有力,动感强烈,把智慧与力量的女神表现得生机勃发。

(三)内地风格。自七世纪吐蕃王朝建立后,藏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十三世纪后,藏区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元、明、清中央政府都大力扶植藏传佛教。内地的造像中以元、明、清三朝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最具代表性,如明代制作的大黑天,铁镀金像,肌肉裸露部位是铁的黑色,宝冠璎络飘带等处镀金,弯刀为银制,色彩对比鲜明,全身披挂网状繁密的璎络珠饰,雕刻精细,一丝不苟,是永乐造像中的珍品。这种造像,虽遵从藏传佛教造像的规则,但却融汇了汉族雕像的表现方法,如方正的脸形,写实的服饰,注重细节刻画,精雕细琢,虽不及西藏本土造像形象生动,但其精美华丽却胜过西藏本土作品。清朝历代皇帝对藏传佛教有浓厚的兴趣,乾隆时期,在皇宫内外广建寺院,大造佛像,代表作品如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金铜佛像中最繁杂的一尊,此像工艺精湛,繁而不乱,身姿右高左低,形成强劲动势,而又不失平衡。白度母造像亦然,面容丰腆,修眉长目,神情温婉,姿态典雅,神韵动人。衣裙刻花嵌金银丝、宝石,颇具尼泊尔风格。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造型艺术的基础上,与周边地区民族文化交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仔细观赏和品位。

  • 民国“猴戏”的南北流派

    民国时期的戏曲舞台上,孙悟空戏??俗称“猴戏”深受欢迎。先期演猴戏具有独特风格,在脸谱、扮相、表演各有不同的,是郝振基、杨小楼、郑法祥;后期为盖叫天、李万春、李少春。郝振基,著名昆曲演员。他的功底扎实,声音宏亮,气力充沛,武生..

    2025-10-30
  • 佛教艺术:把信仰请回家

    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
  • 佛教文化融合当代艺术 中国佛像精品聚云南

    7日,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当代最大规模的佛教造像艺术展上,百余件佛教艺术精品引发观展热潮。中国当代艺术手法与佛教传统造像工艺的创新“融合”,使古老佛教造像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佛教文化是人类最古老文化之一。公元一世纪,随着大..

    2025-10-29
  •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色彩构成因素的影响

    摘要:色彩的单一装饰效果以及不同颜色的组合效果对于藏传佛教建筑体量、内外构件艺术感和环境氛围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东部——赤峰、通辽地区的藏传佛教主要建筑以及相关装饰物为例,认为藏传佛教建筑色彩、中国古典建筑..

    2025-10-29
  • 元明清北京宫廷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风格及特征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

    2025-10-29
  • 道教宫观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壁画我国壁画历史悠久,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我国古代汉民族信奉的神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依靠这..

    2025-10-29
  • 龙门石窟佛像——高树龛释尊佛头

    高树龛释尊佛头曾流落海外80多年,作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佛像艺术的代表,它将在洛阳珍宝展上亮相。高树龛释尊佛头是古阳洞高树造像龛释迦佛的佛首,高32厘米,由青灰色石灰岩雕成,整体看来面目清秀,棱角分明,似威严而实慈..

    2025-10-28
  • 喜马拉雅峭壁洞窟里的宗教与艺术

    2009年11月17日——登山者赫南.厄兹蒂尔克(renanozturk)注视着一位当地藏族人,他正在看一篇图案鲜艳的手稿,2008年9月,他在偏远的喜马拉雅山探险古代姆斯唐(mustang)王国(当今的尼泊尔的一部分)洞穴期间发现的。对折的这张纸是15世纪藏族..

    2025-10-28
  • 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中原大佛高为108米/堪比40层摩天大楼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教之一,其历史悠久,已有2500多年了。我国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都是从海路直接来到我国进行传入的,..

    2025-10-26
  • 家里有佛像怎么送走

    1、转赠给朋友:对于那些不需要的佛像,我们千万不能随意丢在家中角落,更加不能丢弃。不然,它就可能会给家中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让我们遭到惩罚。如果说自己的身边恰好有信奉佛教的朋友,并且对方还是一心向佛,仁慈善良的话,那就可以将佛..

    2025-10-21
  • 王一亭的绘画风格

    王一亭早期的画风题材一如任伯年,山水以元济、吴镇为宗,重墨气骨法,不论是小品还是大作,都落笔潇洒。他创作的花卉,粗枝大叶,赋色古艳,草草点染而意趣自足。他喜欢在淋漓的墨色中间使用大块的重彩,使画面显得清新典雅。王一亭擅画佛像..

    2025-10-12
  • 耿幼壮:在真实与想象之间――评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

    过去30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突然”崛起可能是最令人兴奋和好奇的现象之一。在不长的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品不但迅速进入了国际艺术市场,而且价格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幅度不断攀升。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国策展人和..

    2025-10-11
  • 灵山梵宫佛教艺术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游灵山、看梵宫是无锡旅游的必要线路。“非常震撼!一个无中生有的产物,有人讲,梵宫可与梵蒂冈媲美,我们是打造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市旅游局孙立..

    2025-10-08
  • 走进安阳天宁寺 领略罕见佛教艺术魂宝

     文峰塔像“天宁寺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兴盛的品牌缩影,全国以天宁寺命名的佛家寺院不在少数,但安阳的天宁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规模为南北丛林之冠。”安阳市天宁寺导游告诉记者。“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秒,不负..

    2025-10-08
  •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佛教石窟寺艺术对陵墓的影响

    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的确,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

    2025-10-07
  • 边多:浅谈格萨尔音乐艺术

    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边多 摄影:王舒 边多,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是研究格萨尔曲艺音乐的先驱。今年已七十七岁高龄的他,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执着地从事着西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我们两次登门拜访时,他都独自一人在屋顶新修建的小阁楼里,苦..

    2025-10-07
  • 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探析

    节日和节日文化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宗教及其节日也自然会随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迁。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寺院为节日活动中心的传统藏传佛教节日,因依存的社..

    2025-09-20
  • 文徵明的绘画风格

    文徵明从小开始就学习了各项艺术。相传吴宽为其父亲守丧而停留在故乡苏州的时候,文徵明曾就近从他学习古典的艺术。这是九岁时,一四七八年的事。十年后的一四八八年又随李应祯学书法,翌年一四八九,二十岁的时候藉着沈周的摹本习画。了种种..

    2025-09-2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