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大威德金刚坛城
唐卡:阿弥陀佛
在藏族传统艺术中,唐卡艺术堪称一绝。唐卡是藏语音译,其本意有二:一指平坦,二指政府诏令,后专指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唐卡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为藏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分布除西藏外,还有青海、甘肃、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
北京雍和宫所藏唐卡,其内容多为藏传佛教题材,为清中期的作品,而这一历史时期,正是唐卡艺术发展中最辉煌的时期。雍和宫唐卡从题材上看以佛教为主,还有藏医药类。质地上大部为布本彩绘,也有绢本彩绘、纸本墨拓、缂丝、堆绣等。唐卡便于悬挂、收藏和弘传佛法,故在当时清中央与藏、蒙等地区高僧大德的酬谢答送中,不断带入雍和宫。也有清宫造办处专门为这座皇家寺院绘制的。
一幅较复杂的唐卡要经过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方可绘制完成。多为师傅勾线贴金,徒弟施色,共同绘制,少数是由一人完成。其中布本彩绘唐卡艺术是在吸收了印度、尼泊尔和我国汉地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结合藏区绘画之长,自辟一径,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由于唐卡多为矿物质颜料,附着力强,质纯色艳,故雍和宫所藏唐卡至今光彩如初。
2月28日,由北京雍和宫寺庙管理委员会和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主办的精品唐卡展落下了帷幕。此次唐卡展展出的近50幅作品绝大部分出自尼泊尔当代唐卡画师之手,既开阔了僧俗各界热衷于唐卡艺术人士的视野,也填补了雍和宫作为中国藏传佛教格..
2025-11-19纳东为土族传统的丰收节日的总称。流行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一带土族聚居区。每逢丰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六日,各村按规定日子轮番举行。每一“纳东”盛会的“会手”即歌舞者辄有数百人之多,组织甚为严密,不论少壮老幼,均须参加。舞者头..
2025-11-17摘要:色彩的单一装饰效果以及不同颜色的组合效果对于藏传佛教建筑体量、内外构件艺术感和环境氛围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东部——赤峰、通辽地区的藏传佛教主要建筑以及相关装饰物为例,认为藏传佛教建筑色彩、中国古典建筑..
2025-10-29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
2025-10-291、凌晨1点-凌晨3点:有人思念你、有客人前来相求事情。 2、凌晨3点-凌晨5点:有人前来相约食饭。 3、早上5点-早上7点:有财运到来或有人找你询问事情。 4、早上7点-早上9点:有人请食饭、大喜之事将发生。 5、早上9点-中午11点:有朋友将前来..
2025-09-29节日和节日文化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宗教及其节日也自然会随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迁。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寺院为节日活动中心的传统藏传佛教节日,因依存的社..
2025-09-20大威德金刚(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寺院中常见的护法神像,也是格鲁派寺院中修习的重要本尊之一。大威德金刚,梵文称“yamantka”,雅曼达噶。藏语称“吉杰多吉”(vjigsbyedrdorje)。汉译“敌治死王”、..
2025-09-16岗提寺的藏传佛教彩绘(摄影:宏宗法师)不丹岗提寺占据了富吉卡山谷山谷的黄金地段,群山环抱,在庙里极目望去,可遥望富吉卡山谷。据传说,莲花生大师唯一一位不丹弟子--贝美林巴曾预言此处会出现一座寺庙,而佛法将在此弘扬。1613年,贝..
2025-09-15西藏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昌都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士的陶器,造型优美、质朴。双体兽陶罐巧妙地把两个动物的造型融合为一个陶罐,波浪式的几何纹样,朴素、别致。骨器和松耳石饰物造型也十分优美、制作精良,肇开了雕塑艺术的先河。考古发现..
2025-09-14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基诺山鲜花盛开,欢声笑语。寨子里的卓巴(长老)敲响了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族喜庆丰收的民族舞蹈“太阳鼓舞“。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有两面,..
2025-09-121、时间在走,年龄在长。懂得的多了,看透的多了,快乐越来越少了。很怀念那些年,未来遥远得没有形状,我们单纯得没有烦恼。2、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3、时间过得真快,..
2025-09-0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