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迷讲述过去京剧票友学习的艰难和心得体会

2024-09-01 08:05历史文化

一位老戏迷向年轻人讲述当年学习京剧的方法和经历:
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从五岁起我在京剧戏迷妈妈的影响下就喜欢京剧。记得每个星期日都是妈妈带我到北京鲜鱼口里“大众戏院”看小科班的演出,就是戏曲学校学员的演出。刚开始我只对武打的戏感兴趣,比如《江汉渔歌》《黄一刀》,一轮到唱功戏我就打瞌睡了。后来我妈妈的一些票友朋友到我家来唱戏,她们都撺掇我唱一唱,我也就张嘴瞎唱一气。不料想不知是冲着我妈妈的面子还是真的听出我唱的有点味儿,她们纷纷夸赞我是个唱京剧的料,一个劲儿撺掇我妈送我上戏校。我妈当即表示赞成,我爸爸虽然也喜欢京剧,但?是位商人,不愿意他的儿子去唱戏当戏子,所以送我上戏校的念头被打消了。但是我被这些位大妈、大姨捧场的话冲昏了头脑,真以为自己唱的有多好。于是我就开始注意起舞台上坐着不动咿呀“乱”唱的角色来,慢慢地听得多了,像什么《二进宫》杨波的唱段,《甘露寺》乔玄的“劝千岁”我就能哼唱出来了。简短截说,我就在瞎哼哼一气的状态下溜进京剧爱好者的行列,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时期。大跃进开始前我就进了工厂当电工了,因为我在电工室没事时常常小声瞎哼哼,设备科的科长是位京剧迷。他认定我是块唱戏的料,就让我顶着设备科的名义参加了厂子里的工人业余京剧队,算是学唱老生。
我们厂子因为坐落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楼旁边(北京宣武区原来的马家花园、下斜街),工厂的顶头上司【北京市第四工业局】把“大跃进”里应该由他们承担的放卫星任务、大炼钢铁任务……都一古脑儿推给我们厂里来做。当然好事也都分配给我们,比如把我们厂列为北京市重点支持企业,拨款、批项目,北京京剧团下放到工厂的目标也定在我们厂里。而且厂工会批给我们京剧队不少的钱,让我们请来一位从东北返回北京的京剧演员做老师。这位京剧演员因为嗓子坏了不能再唱戏,就带着他的两个老婆来到北京开了两家戏衣租赁庄,其中一家就在石头胡同。
那时候我们京剧队成员都是自己想办法去学戏,有三个途径:

①买戏票到剧场看演员演出,一遍不会就两遍、三遍。
②到唱片行去买自己要学的唱片,然后坐在家中一遍又一遍地听,再跟着唱,直到唱会了为止。
③花钱送礼托人找京剧演员或是琴师,请人家在空余时间给自己说说戏,使用这个办法都必须是自己对要学的唱段已经有八成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上台演出是在宣武区文化馆(过去叫北京市第四文化馆)唱的是《小放牛》。那真是文化馆的专业老师把着手地教的,因为当时我还是个中学生,就是个小孩。我的一位同学姓孙的扮演村姑,他天生的长得像个女孩,说话也“母了母气”的,走路、手指笔划都像个女人。在工厂里平时我也就是跑个龙套还得是四旗儿,演出《两将军》我最多来个刘备,《打渔杀家》我来个李俊。
记得第一次京剧队决定排演《打渔杀家》,那位老师(厂工会请来的演员)分配我演李俊。分配话说完了他就不管了,自己要去剧场看戏,哪里有这出戏上演就追着去看。看人家演这个角色有什么念白?有什么唱腔?台步怎么走的?等等都得记住了。化妆和行头这些事我们不管,由老师请人来做。我看了四、五遍《打渔杀家》,然后把剧本找来抄下自己这个角色的念白和唱词,下点功夫倒背如流。再花点钱买来这出戏的唱片,在家里反复听,直到自己觉得不生疏了,才去进行下一步??找老师请教。要看着老师今天高兴不高兴,非得等着他露着笑的时候才能小心翼翼地张嘴:“老师,您分配我演的念白和唱腔我已经学会了,您瞧……”老师要是真的高兴,他会拿眼睛斜愣你一眼,然后慢慢腾腾地说:“你小子真会了?一会儿唱错了可得打板子啊!”我连忙像“鸡签米”一样使劲儿点着头表示同意,然后自己就老老实实站在一边等着老师发话“考试”。一会儿老师眼睛看着别处嘴里说:“唱罢!”我赶紧从头把李俊该说的白口说一遍,把那几句唱腔小声哼哼一遍“闲来无事江边游……”。老师听完我的念白和唱腔,一串话儿从嘴里横着甩出来:“你小子唱的这是什么呀?这哪儿是唱京剧?纯粹是糟改京剧哪!这样还想演李俊?连混子的水平都不够。”我一听他的话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手不由得伸出去等着挨打。可是老师没打我,看着我哭丧着脸儿的小样儿他倒笑了:“行啦!看在你下了功夫的份儿上,算你过了吧。听我唱一遍回去再归置归置,以后在台上可别给我丢脸啊!”,听他唱一遍以后我回家把业余时间都搁在听唱片、去剧院看戏上。直到通知“响排”才能有胡琴伴奏,这时候你还得跟琴师陪着笑脸:“师傅,您给我说说这段唱儿行吗?”有时候还要递上一支烟(那时候市面上最好的是“墨菊”牌的烟卷)琴师高兴了就会给你拉一段伴奏让你唱,唱的不对的地方他会小声告诉你。“响排”中台步走的不对老师会瞪眼睛的,他给你纠正一遍,你再做不对不是一脚踢上来就是往脑袋、后背、屁股上打一两下。响排只过一遍最后就是“彩排”,那可是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了,在一边战战兢兢看着,脑子里急速地运转着想着自己的台词、唱腔、身段(学身段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到剧场看戏,现学现卖。二是集中精力向老师学,就是老师讲的时候瞪大眼睛看着死记硬背)记得当时演倪荣的人在上场时比我慢了一点,就挨了两脚一巴掌。现在学戏当然不会挨打了,不过那时我虽然心惊胆战,可是学到手的东西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当然我上边说的是我当年学戏的经历,不等于其他人都会挨打。对比起来,现在学戏多容易?到处是录音带、光碟,各种曲谱、剧本都有卖的,整出戏的VCD/DVD到处都是。国家为了普及京剧,从化妆到行头、脸谱、身段到唱腔、念白怎么教的都有。真是一句一句地教,一步一步地把着手领着学,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还定期播出《跟我学》教唱腔、身段的视频。那天我连着听了《中国京剧网》网络戏校张新老师讲的两节课,老师和和气气也客客气气,她非常仔细地给每一位学员纠正着行腔吐字的毛病。我一边听心里一边想“现在学戏真是太方便了,不但完全免费,而且请的都是京剧名家。坐在屋里老师就把戏送到面前了,几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所以我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嗓音条件又有这么好的学戏机会,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向各位老师请教京剧行腔吐字的诀窍。机会难求,错过了就再也得不到了。
这里我想说一说当年马连良、裘盛戎等几位京剧艺术家,对我们工人业余票友谈到的一些关于唱好京戏要注意的几点问题。马先生谈到的话题不多,但是他反复强调一点就是“学腔易、唱情难”。他说过(年久只记得大意)“每一句唱腔的设计都是有它独特的含义在里边,唱戏说白了就是给观众讲故事,就是把故事情节揉进了优美的音乐而已。既然是故事就有人物有情节,有人物在那个特定环境的特定感情和相应做出来的动作。所以学戏一定先要去看别人表演的戏,从中学习人家的表演手法和美的唱腔。另外要把想学的戏文也就是故事内容弄清楚,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情节发展的原因。这样才能领会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也就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举了《四进士》里边宋士杰的几段唱腔做例子,说明宋士杰在这个故事里的感情变化。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把人物的感情唱出来也才能感动观众。他说“所有的好演员都能够把人物感情揉进唱腔里,才能够感动观众也才能够成为名家。”
裘盛戎先生对这一点说得更仔细,他举了《姚期》的几个唱段做例子,详细说明了“姚期”这个人物在剧中的感情变化。比如他对我们说(我当时是领导指定向马先生学的老生,但我也喜欢裘派。所以只要马先生坐在一边不说话闭目养神,我就溜到裘先生那里听他给厂里的花脸说戏,有时他还跟我们队长聊足球。裘先生为人特别和气,谁找他请教他都答复。)我记得裘先生给我们讲起过“姚期”这个人物的故事,他说姚期是个大功臣,可以说没有他那位皇上就做不成皇帝。但是这个老头(当时说这句话把我们都逗乐了)很世故,他对皇帝非常忠心更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他没有持功傲上的念头而是一直战战兢兢、小心翼翼陪着皇上说话,即便是对皇上那个小老婆也是恭恭敬敬。但是当听到儿子打死国丈的消息,他并没有丝毫抗上的想法、哀求看在自己功劳份儿上赦免儿子的念头。而是老老实实把一家大小捆绑上殿去挨刀,这几段唱腔就是根据剧情变化而变化的,既有战兢的陪笑表忠心又有凄凉的哀伤也隐含着一丝哀求。只要把这些人物感情的变化闹懂了,才能把这场戏唱活了,也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裘先生还讲过好多关于唱腔气口掌握的要领,行腔偷气的方法,包括勾脸的技巧,长身量的方法等等。一句话要唱好京剧,一定要了解人物的感情变化以此来琢磨唱腔的变化,从中悟出行腔的道理。并且举一返三,由此及彼,这既是老先生们的教诲也是我这几十年的一点心得体会。
我觉得唱腔就像对人说话一样有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对方从你的语气中就可以充分了解你的意图和接受你的流露出来的感情,唱腔里的拖腔就是一种特定感情的流露,就是用来感染对方的信息流。我自己有时候学习一段唱腔时,经常在拖腔部分用笔画一些曲线,这是只有我自己才明白的符号,但是每当我看到这个符号的时候,我立即就能读懂它的含义,唱腔的高低,哪里有小擞儿。当然不是那么准确,要想准确就得看曲谱,我只是说我自己帮助脑子记谱的小窍门而已。还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每当唱拖腔的时候,使用一点手势来帮助脑子回忆行腔,这个算是我自己的歪门邪道吧,别人不一定管用。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高雅艺术,我听过很多人说学起来太难了的话,其实只要把心放进去也并不难。我自己有一点小小的体会,我喜爱京剧几十年,1967年之前我能够上台表演,这之后因为嗓子患上慢性喉炎,首都医院的教授给我下了断语“这个病治不好了,你从此也就别唱戏了。”所以后来我再没唱过。但是这几十年并没有中断过学戏和哼唱戏,改革开放以后我就离开宣传部门下海去做生意。十几、二十年里我嘴里就没有断过哼唱,除了睡觉之外我只要有空嘴里就不闲着。走路也哼哼、开汽车也哼哼,脑子里想事嘴里不耽误哼唱京剧还不影响思考问题,我老伴说我:“除了睡着了和吃饭占着嘴,你一天到晚嘴里没有清静的时候。”***时,我们京剧样板戏演出组的琴师想学《海港》唱段,当时没人会唱,我唱不了青衣,但我可以给他小声哼哼那几段唱儿,给他“灌”胡琴。现在我要是想学习新段子,也是把唱段下载下来,自己坐在电脑旁十遍八遍地听,直到听得我可以随意地哼唱出来为止。然后我就跟着下载的京剧伴奏唱,等我自己觉得唱熟了,再去找琴师拉着唱,唱几遍这段唱腔就算学会了。这事我自己的一点体会,说出来大伙参考,其实学习的方法很多,重要的是要多听、多唱,反复听、仔细听。
京剧老戏迷敬书2006-7-10

  • 漫谈京剧色彩的黑与白

    京剧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化妆勾脸、盔头饰物、十色蟒靠、桌椅帐幔、车旗伞盖,其色彩无不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所谓“视觉冲击力”,构成辉煌的东方色彩美的世界。在这五光十色中,您注意到黑与白吗?它们虽并不张扬,但却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025-04-20
  • 浅谈传统绘画美学与京剧

    国画与京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枝独秀,有其较为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们虽然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意境与神韵,从意象到造象,追求艺术美是国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拟从..

    2025-04-20
  • 京剧脸谱杂谈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

    2025-04-20
  • 介绍几位京剧琴票

    浓浓戏韵,荡漾在票友脸上“带上唱戏的家伙,咱们的生、旦、净、末、丑给苏老拜年可一个都不能少啊!都拿出各自的绝活来,好好乐呵乐呵。”这是十几个京戏老票友们在年前精心谋划正月初五的一场约会。可别小看这些票友,生、旦、净、末、丑演..

    2025-04-20
  • 京剧绝不是赔本的买卖

    2001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京剧时,音乐堂经营方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公司对京剧的市场既不了解也不看好,经营的品牌仅仅是中国京剧院一年两场的“名家名段演唱会”。2006年中山音乐堂的京剧演出已经是“逢节必演,一年30场”,保利紫禁城剧..

    2025-04-20
  • 常用的京剧曲牌

    京剧曲牌:曲牌合头大字牌子混牌子清牌子干牌子吹打曲牌胡琴曲牌小开门(西皮)小开门(二黄)小开门(反二黄)八岔八板(胡琴曲牌)柳青娘(胡琴曲牌)海青歌万年欢(胡琴曲牌)哭皇天(胡琴曲牌)柳摇金(胡琴曲牌)夜深沉工尺上(胡琴曲牌..

    2025-04-19
  • 四大原因使京剧新流派产生困难

    京剧产生发展200年来,在上世纪前期开始空前发展,成为让人心服口服的国剧,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一时间流派林立,剧目也异常丰富,其中前后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最为出名,至今常演的剧目仍是们各自的经典,传人也以这几派为多..

    2025-04-19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 京剧随笔

    闲暇无事,以听京剧自娱,每到会意处,则记之。听戏只是一种个人的趣味,而所记之事也是个人的体会,不足为训。【一】终于能看到中央台11频道的京剧节目了,以前家中的那台电视机可能是老了缘故,一直无缘看自己喜欢的京剧,而其他的电视节目..

    2025-03-08
  • 小议学京剧的方法

    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小册子,名曰《梨园走马》,作者是徐城北先生。读第一篇就看到一段文字,教诲普通观众如何掌握学习京剧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第一步,选看京剧最简单也最基础的小戏,既弄懂意思,也学习一下京剧的基本格式。第二步是..

    2025-03-08
  • 摇滚京剧之搞笑版

    1.“天女散花”,典型的NewAge,自信京剧的旦角嗓子不比Enya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但是伴奏千万别有小锣,一敲就完了。2.“长板坡”,典型的DeathMetal,赵子云七进七出,血肉横飞,不用DeathMetal似乎说不过去。伴奏中的金属效果器是必不可少..

    2025-03-08
  • 答古龙,也谈我的京剧情缘

    那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并不是很久,但为什么生命中总是有那么遥远的记忆。古龙兄使我又开始回忆。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嬉戏而已,我记得,在70年代,那时在上海,还是非常的穷困,虽然很多上海人到外地还希望找到自己的那..

    2025-03-08
  • 京剧的龙套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

    2025-02-18
  • 京剧的板式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西皮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

    2025-02-18
  • 京剧声腔板式: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

    2025-02-17
  • 京剧声腔板式:旦角二黄综合板式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这大段是旦角梅派二黄唱腔,由六种二黄板式组合而成的。从二黄导板引出,二黄散板用于回忆,回龙作为感叹过渡,慢板用于感情的抒发,两句慢板后,转行弦接转原板、两段二黄原板用于剧中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

    2025-02-1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