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情缘

2024-09-03 08:05历史文化
对于戏剧,我一向缺乏了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知道它们的历史都很悠久,节奏缓慢、缺乏动感和激情,唱腔晦涩难懂,表演太过于程式化,再多的印象恐怕就是戏剧普遍面临着观众减少、无人欣赏、生存困难的窘境……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更深的印象了。
小时候有过一次亲临剧场看戏的经历,虽不说是倍受煎熬,却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那是在母亲连哄带骗之下去的。在现今夜光杯广场,是原酒泉秦剧团的剧场。那天演出的是秦腔《白蛇传》,是现在我已经烂熟于心的一个爱情故事。可当时我很小,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意思。坐在人群当中,撮于母亲的威严不敢乱跑,只好无奈地蜷坐在母亲身旁,那种难受是可想而知的了。演出现场刺耳的锣鼓声、连吼带喊的唱腔,不仅没有提起我丝毫的兴趣,反而在这震耳欲聋的喧闹声中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戏还没有唱完,而我发现母亲的眼中竟然含着泪水,她被剧中的情节打动了。对于这一点,我在许多年后都没有完全理解。
真正使我对戏剧感兴趣起来,是在大约95年左右(时间也许记的不准确)。为纪念微班进京和京剧诞生200周年,中央电视台搞了一个纪念活动,每晚在央视播出京剧。在一个百无聊赖的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不停地按动着手中的遥控器,在确信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节目之后,我的遥控停在了正在播出的一场京剧演出上。
这出戏名叫《锁麟囊》,这是我以后才知道的,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戏,也听不太懂,好在有字幕的帮助,我终于看明白了。讲的是富家小姐薛湘灵怜贫济困,仅义疏财,在出嫁之日救济贫困人家的女子赵守贞,最后善有善报的故事。故事内容很简单,可情节安排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很有教育意义。
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它的故事情节,剧中女主人公委婉、哀怨、荡气回肠、百转千回的优美唱腔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猛然发现,原来京剧唱腔也是如此的美妙,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尤其是那缠绵不断的拖腔,真象有一只小虫子在你心中游弋,弄得你浑身痒痒,却又格外舒服。
后来我才知道,这出戏是京剧名家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他所创立的程派艺术和梅兰芳先生的梅派,尚小云先生的尚派,荀慧生先生的荀派,并称为京剧旦角艺术四大流派,他们四位先生也因巨大的艺术成就而被誉为“四大名旦”。
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京剧,有意地寻找机会来听一听京剧,体味其中韵味,渐渐地竟然也喜欢上京剧了。我慢慢发现,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京剧艺术,竟然是那样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样地令人回味无穷。那时,电视台中播出的京剧节目并不很多,京剧演出是不容易看到的,这让我不免觉得有些不过瘾。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些录象、VCD来观看,后来,利用出差去北京的机会,专门买了一套八大样板戏,带回家中细细品味。
以后几年,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这个爱好,虽然称不上是专业的“票友”,可听京剧的热情却与日俱增,每当电视中播出京剧节目,我都会固定频道,听得津津有味。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的开播给我带来了福音,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电视中天天都可以看到京剧演出了。
2001年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的举办,给我的听戏生涯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我产生了唱京剧的欲望。这个想法一经产生,便如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都唱,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只要喜欢,都拿来唱,记得《智斗》一段,我竟然将老生,花脸,青衣三种唱腔一人包办,呜哩哇啦乱吼一气,有时呛得自己咳嗽不止,气喘吁吁,图的就是一个高兴,可是家中妻子和女儿就不高兴了,常常对我提出抗议,黄牌警告。
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尽快走上正轨,我意识到这样瞎唱是不行的,根据反复实验,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我给自己定位为老生(其实别的行当我压根也唱不成)唱法。学唱京剧的历程绝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记忆,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由于底子太差,不了解唱腔板式、结构,唱腔记忆成了大难题。我自以为还是个五音俱全的人,前些年爱唱流行歌曲,竟然也唱得像模像样,一首歌曲拿来,听几遍录音也就基本会唱了,可唱京剧就不行了,很短一支曲子,就是唱不好,不是丢了这就是忘了那,尤其是一些散板,简直是要人的命,那些曲里拐弯的拖腔,怎么也唱不准,有时候,一二十天过去了,一只曲子还拿不下来。走路也唱,睡觉也唱,有时做梦还在唱,脑子里不停地响起《四郎探母》、《珠帘寨》、《洪羊洞》、《空城计》……弄得自己觉也睡不好,晕头转向,真是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叫人欲罢不能。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这一爱好竟然面临着知音难觅,四面楚歌地尴尬局面。妻子说我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提前进入老年期了,要不怎么把老年人的爱好给搬来了。朋友们一听我说唱京剧,都笑我“不务正业”,有时一时兴起想表演一段,大家异口同声“不听不听……”。也难怪,我生活在大西北,要说唱秦腔、眉户的,倒不乏其人,唱京剧的人可说是凤毛麟角了,真是“阳春白雪,和者甚寡”啊!想找个共同爱好者互相交流一下都很困难,也只好自娱自乐了。
尽管如此,我依然深深地迷恋着京剧,那么痴迷,那么执着,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2003.11.24.写于酒泉
  • 文人与艺人:谁有权改革京剧?

    二00四和二00五年分别是梅兰芳和周信芳这两位中国京剧史上极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伟大艺术家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他们艺术经历与丰富独特的艺术经验是珍贵的精神遗,为两位大师举办学术性纪念活动,其历史意义自不待言。优秀的艺术家是后人成长的..

    2025-05-09
  • 漫谈京剧色彩的黑与白

    京剧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化妆勾脸、盔头饰物、十色蟒靠、桌椅帐幔、车旗伞盖,其色彩无不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所谓“视觉冲击力”,构成辉煌的东方色彩美的世界。在这五光十色中,您注意到黑与白吗?它们虽并不张扬,但却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025-04-20
  • 浅谈传统绘画美学与京剧

    国画与京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枝独秀,有其较为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们虽然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意境与神韵,从意象到造象,追求艺术美是国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拟从..

    2025-04-20
  • 京剧脸谱杂谈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

    2025-04-20
  • 介绍几位京剧琴票

    浓浓戏韵,荡漾在票友脸上“带上唱戏的家伙,咱们的生、旦、净、末、丑给苏老拜年可一个都不能少啊!都拿出各自的绝活来,好好乐呵乐呵。”这是十几个京戏老票友们在年前精心谋划正月初五的一场约会。可别小看这些票友,生、旦、净、末、丑演..

    2025-04-20
  • 京剧绝不是赔本的买卖

    2001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京剧时,音乐堂经营方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公司对京剧的市场既不了解也不看好,经营的品牌仅仅是中国京剧院一年两场的“名家名段演唱会”。2006年中山音乐堂的京剧演出已经是“逢节必演,一年30场”,保利紫禁城剧..

    2025-04-20
  • 常用的京剧曲牌

    京剧曲牌:曲牌合头大字牌子混牌子清牌子干牌子吹打曲牌胡琴曲牌小开门(西皮)小开门(二黄)小开门(反二黄)八岔八板(胡琴曲牌)柳青娘(胡琴曲牌)海青歌万年欢(胡琴曲牌)哭皇天(胡琴曲牌)柳摇金(胡琴曲牌)夜深沉工尺上(胡琴曲牌..

    2025-04-19
  • 四大原因使京剧新流派产生困难

    京剧产生发展200年来,在上世纪前期开始空前发展,成为让人心服口服的国剧,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一时间流派林立,剧目也异常丰富,其中前后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最为出名,至今常演的剧目仍是们各自的经典,传人也以这几派为多..

    2025-04-19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 京剧随笔

    闲暇无事,以听京剧自娱,每到会意处,则记之。听戏只是一种个人的趣味,而所记之事也是个人的体会,不足为训。【一】终于能看到中央台11频道的京剧节目了,以前家中的那台电视机可能是老了缘故,一直无缘看自己喜欢的京剧,而其他的电视节目..

    2025-03-08
  • 小议学京剧的方法

    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小册子,名曰《梨园走马》,作者是徐城北先生。读第一篇就看到一段文字,教诲普通观众如何掌握学习京剧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第一步,选看京剧最简单也最基础的小戏,既弄懂意思,也学习一下京剧的基本格式。第二步是..

    2025-03-08
  • 摇滚京剧之搞笑版

    1.“天女散花”,典型的NewAge,自信京剧的旦角嗓子不比Enya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但是伴奏千万别有小锣,一敲就完了。2.“长板坡”,典型的DeathMetal,赵子云七进七出,血肉横飞,不用DeathMetal似乎说不过去。伴奏中的金属效果器是必不可少..

    2025-03-08
  • 答古龙,也谈我的京剧情缘

    那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并不是很久,但为什么生命中总是有那么遥远的记忆。古龙兄使我又开始回忆。小时候,只不过是一些天真的孩子在一起嬉戏而已,我记得,在70年代,那时在上海,还是非常的穷困,虽然很多上海人到外地还希望找到自己的那..

    2025-03-08
  • 京剧的龙套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

    2025-02-18
  • 京剧的板式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反二黄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西皮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

    2025-02-18
  • 京剧声腔板式: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

    2025-02-1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