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情缘

2024-09-03 08:05历史文化
对于戏剧,我一向缺乏了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知道它们的历史都很悠久,节奏缓慢、缺乏动感和激情,唱腔晦涩难懂,表演太过于程式化,再多的印象恐怕就是戏剧普遍面临着观众减少、无人欣赏、生存困难的窘境……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更深的印象了。
小时候有过一次亲临剧场看戏的经历,虽不说是倍受煎熬,却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那是在母亲连哄带骗之下去的。在现今夜光杯广场,是原酒泉秦剧团的剧场。那天演出的是秦腔《白蛇传》,是现在我已经烂熟于心的一个爱情故事。可当时我很小,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意思。坐在人群当中,撮于母亲的威严不敢乱跑,只好无奈地蜷坐在母亲身旁,那种难受是可想而知的了。演出现场刺耳的锣鼓声、连吼带喊的唱腔,不仅没有提起我丝毫的兴趣,反而在这震耳欲聋的喧闹声中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戏还没有唱完,而我发现母亲的眼中竟然含着泪水,她被剧中的情节打动了。对于这一点,我在许多年后都没有完全理解。
真正使我对戏剧感兴趣起来,是在大约95年左右(时间也许记的不准确)。为纪念微班进京和京剧诞生200周年,中央电视台搞了一个纪念活动,每晚在央视播出京剧。在一个百无聊赖的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不停地按动着手中的遥控器,在确信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节目之后,我的遥控停在了正在播出的一场京剧演出上。
这出戏名叫《锁麟囊》,这是我以后才知道的,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戏,也听不太懂,好在有字幕的帮助,我终于看明白了。讲的是富家小姐薛湘灵怜贫济困,仅义疏财,在出嫁之日救济贫困人家的女子赵守贞,最后善有善报的故事。故事内容很简单,可情节安排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很有教育意义。
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它的故事情节,剧中女主人公委婉、哀怨、荡气回肠、百转千回的优美唱腔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猛然发现,原来京剧唱腔也是如此的美妙,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尤其是那缠绵不断的拖腔,真象有一只小虫子在你心中游弋,弄得你浑身痒痒,却又格外舒服。
后来我才知道,这出戏是京剧名家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他所创立的程派艺术和梅兰芳先生的梅派,尚小云先生的尚派,荀慧生先生的荀派,并称为京剧旦角艺术四大流派,他们四位先生也因巨大的艺术成就而被誉为“四大名旦”。
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京剧,有意地寻找机会来听一听京剧,体味其中韵味,渐渐地竟然也喜欢上京剧了。我慢慢发现,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京剧艺术,竟然是那样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样地令人回味无穷。那时,电视台中播出的京剧节目并不很多,京剧演出是不容易看到的,这让我不免觉得有些不过瘾。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些录象、VCD来观看,后来,利用出差去北京的机会,专门买了一套八大样板戏,带回家中细细品味。
以后几年,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这个爱好,虽然称不上是专业的“票友”,可听京剧的热情却与日俱增,每当电视中播出京剧节目,我都会固定频道,听得津津有味。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的开播给我带来了福音,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电视中天天都可以看到京剧演出了。
2001年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的举办,给我的听戏生涯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我产生了唱京剧的欲望。这个想法一经产生,便如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一开始,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都唱,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只要喜欢,都拿来唱,记得《智斗》一段,我竟然将老生,花脸,青衣三种唱腔一人包办,呜哩哇啦乱吼一气,有时呛得自己咳嗽不止,气喘吁吁,图的就是一个高兴,可是家中妻子和女儿就不高兴了,常常对我提出抗议,黄牌警告。
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尽快走上正轨,我意识到这样瞎唱是不行的,根据反复实验,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我给自己定位为老生(其实别的行当我压根也唱不成)唱法。学唱京剧的历程绝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记忆,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由于底子太差,不了解唱腔板式、结构,唱腔记忆成了大难题。我自以为还是个五音俱全的人,前些年爱唱流行歌曲,竟然也唱得像模像样,一首歌曲拿来,听几遍录音也就基本会唱了,可唱京剧就不行了,很短一支曲子,就是唱不好,不是丢了这就是忘了那,尤其是一些散板,简直是要人的命,那些曲里拐弯的拖腔,怎么也唱不准,有时候,一二十天过去了,一只曲子还拿不下来。走路也唱,睡觉也唱,有时做梦还在唱,脑子里不停地响起《四郎探母》、《珠帘寨》、《洪羊洞》、《空城计》……弄得自己觉也睡不好,晕头转向,真是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叫人欲罢不能。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这一爱好竟然面临着知音难觅,四面楚歌地尴尬局面。妻子说我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提前进入老年期了,要不怎么把老年人的爱好给搬来了。朋友们一听我说唱京剧,都笑我“不务正业”,有时一时兴起想表演一段,大家异口同声“不听不听……”。也难怪,我生活在大西北,要说唱秦腔、眉户的,倒不乏其人,唱京剧的人可说是凤毛麟角了,真是“阳春白雪,和者甚寡”啊!想找个共同爱好者互相交流一下都很困难,也只好自娱自乐了。
尽管如此,我依然深深地迷恋着京剧,那么痴迷,那么执着,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2003.11.24.写于酒泉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碰板

    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中三眼

    二黄中三眼是从二黄慢板派生出的板式,可以理解成“中等速度的三眼”。它比慢三眼要快,比快三眼要又慢,这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对于演唱和伴奏都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学好原板、慢板,而后再学中三眼的理由。旦角二黄..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新板式

    在介绍和分析了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之后,要做补充说明的是,京剧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在京剧表演、声腔、美术诸方面都取得..

    2025-09-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

    2025-09-17
  •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

    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

    2025-09-17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京剧的面具

    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术语叫做“脸子“)。面具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

    2025-09-16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

    反二黄有各种板式,但单一板式的唱段不如综合板式组成的唱段多。因为单一的板式篇幅有限,受其板式程式的约束,单一板式的唱腔大同小异,听来乏味,不便剧中人感情的表达,多种板式变化、组合结构的唱腔更具感染力。反二黄综合板式的组合形式..

    2025-08-26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原板

    二黄原板是二黄声腔的基本板式。从板式名称上分析,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其他板式都是以原板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成的。二黄原板的板式特征是: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唱腔。每小节的第一拍称为“板”,..

    2025-08-26
  • 老车站弘扬老京剧

    “文革”前的北京,剧团、剧场都在40个以上;“文革”后,保留下来的剧场,也还有十几家。近些年每况愈下,正规演出京剧的剧场,只剩下迁址新修的长安戏院一处。京剧团虽也大量减少,但是中国、北京两大剧院,下属也还有七个演出团;还有一个..

    2025-08-02
  • 京剧传统戏人物造型的化妆美

    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是传统戏曲舞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都把每个时代最富特征、最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融进其中,因此,美的..

    2025-07-11
  • 京剧正演变为一项“文化福利”运动

    京剧的最大东家在中国,最大卖场在北京。所谓“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给了正本清源的解释:京剧不是指北京剧或京都剧,京是指都市,所以,京剧实乃都市剧。京剧被认为是“京派戏”、地方戏被认为是“外省戏”的概念显然是个误会,京剧/地..

    2025-07-09
  • 婚恋情缘应期的命理初析

    婚恋情缘是一个正常人的基本需求,是人们精神情感和生理的本能。当然,情感、恋爱与婚姻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分的。情感是..

    2025-07-04
  • 汪曾祺与文革京剧

    一九六○年初秋,在张家口农科所劳动两年的汪曾祺摘掉了右派帽子,单位作了如下鉴定意见:“(汪)有决心放弃反动立场,自觉向人民低头认罪,思想上基本解决问题,表现心服口服。”北京的原单位民间文艺研究会没有回收之意,汪曾棋在等待一年的..

    2025-06-21
  • 京剧欣赏三题

    一、舞台魅力源于人物刻画戏曲演员不管演什么戏,中心任务是演好剧中的角色。通过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人物,来体现主题,传达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尽管演员有“本色”与“非本色”之分,对于剧中人物,都只不过是创作手段,也可以说是“物..

    2025-06-21
  • 一个16岁中学生的心里话:京剧京剧我爱你

    我今年16岁,是北京景山中学学生。听戏可谓我人生中最大的幸事。尽管我还有点小。尽管今日戏曲已无当年的气派和辉煌,人心思变,西风东渐。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从前我以为我仅是喜欢梅派唱腔的端丽,程派唱腔的古风,可后来才意识到其..

    2025-05-31
  • 京剧杂论二三

    (1)央视戏曲频道印象广告过多,节目前面的引子太长。各个栏目的自我宣传版本多而频繁,翻来复去。戏剧完整播放的太少。尤其是教唱或者教身段的节目,节目的引子太长太热闹,不知何为主体。花里胡哨的成分太多了,就如同包装很大,花纸一层..

    2025-05-31
  • 学唱京剧之感想点滴

    在下自幼喜爱京剧,现今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已有二十年,但仍旧时时忘不了国剧京戏。近期每上网必看《中国京剧论坛》,但苦于无法打中文,故一直未能与戏迷网友们进行交流。近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可输入中文的软件,欣喜若狂,故也想打几句来..

    2025-05-31
  • 京剧音乐和声腔术语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05-31
  • 京剧服装-长袍类

    京剧长袍类,也可以叫袍服类的服装,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以至斗篷,长背心,旗袍等。其中主要的还是蟒,帔,褶子和开氅。先说蟒,现在有的人因为蟒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写成了莽。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书上都见过。为什么叫作蟒..

    2025-05-3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