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上河图》的描绘中,北宋的广告文化发达吗?

2024-11-22 08:13文史百科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张择端(约公元1111-1125年)所绘,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宋朝时的广告形式,幌子、旗帜、招牌和灯箱、彩楼的表现,在长534.6cm,宽25.8cm的长卷中,除景物的遮挡外,画面上有各家商店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5座。宋代是中国汉文化成熟时期,商业繁荣,当时的广告文化相当发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要研究中国的广告历史就必须从商人阶层的出现谈起,夏、商、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三个朝代,周朝时期“周民中一部分会做买卖的人是商朝的遗民”,他们被迫集中在洛阳,被另眼相看,既失去了土地,又无政治权利,为了维持生计,只好东跑西跑做买卖,所以后来把这些做买卖的人叫商人。这种为周朝贵族所不齿而又为平民所不能为的行为成为商朝遗民主要从事的行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农轻商,也许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吧!

周朝末年历史上称作春秋战国时代,那时我国已有商贾之分,既行为商坐为贾。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中有这样的话:“商之为言商也,商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行曰商,止曰贾。”故通物为商,居卖为贾。按地区的远近和供求的实际情况,带货物前往进行交易的称为商,把人们需要的货物,在固定场所销售并谋取利润的称为贾。由于二者经营方式的不同,传播商品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于是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广告形式。

在清明上河图约275cm处,是图中的焦点,桥上有两个地摊,商贩正在叫卖,吆喝着争拉买主。这是吆喝广告。吆喝是最早的广告形式,屈原在《楚辞?离骚》中记载:“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并在《楚辞.天问》中提到:“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师望、吕望指的是姜太公,他在朝歌店铺里卖牛肉,周文王如何能够认识他呢?是因为他高声叫卖吆喝招徕生意的结果。吆喝既推销了牛肉也推销了姜太公自己。

《楚辞》中记载的一段是中国叫卖广告的最早表现形式,这种叫卖或吆喝形式推销商品,一直流传至今。不同的行业,叫卖声也有各自行业的特色,各有各的调门,各有各的韵味。有的借用乐器伴奏,有的利用扬声器各显神通。相声大师侯宝林,在他的相声段子里经常表现这一题材。

由于吆喝不但费口舌,声音也传不远,于是“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诗经》中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就有“磬圉,既备乃秦,箫管备举。”的诗句。即拨郎鼓,据汉代郑玄注:“萧,编小竹管,如今卖汤饧者所吹也。”唐代孔颖达疏解亦云:“其时卖饧之,吹萧,以自表也。”也就是说,在西周时小商贩们就懂得以吹乐器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招揽生意。

我在去四川九寨沟的路上,看见一个卖麻花糖的,手里拿着一个小铁锤,敲一个弯曲的铁板,发出“当当”的声音。我问:“你不吆喝,人家怎么知道你卖麻糖?”她说:“我一敲,人家都知道,这是敲麻糖。”今天我们在某些地区还可见到货郎的“拨郎鼓”,理发的“唤头”,卖油郎的“油梆子”,收破烂的铜钹等都是音响广告的形式,今天的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在门前摆上音响播放流行歌曲也是如此。

在清明上河图约127cm处有行驶于汴河上的漕运船只,泊于码头,脚夫装卸东南之货,旁边有一小酒馆,凉棚前斜插一竹竿悬彩旗两串,棚柱上挂酒幌一只。幌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扩展的各种行业标记的专称。如酒幌、煎饼幌、理发幌、马具幌、膏药幌等。

约在286cm处,桥头有一酒楼,前面装饰彩楼,上悬五条幅旗,上书“新酒”。约在472cm处,画面城内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大街,街中最大的脚店为“孙羊店”,歇山顶,楼广三间,皆客满,门前扎结彩楼,前设欢门,彩楼西角斜插一竿,悬五条幅旗旗帜广告,书“孙羊店”三字。

8个月前
  •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南宋灭金时又是如何报复的

    北宋灭亡后金国还造成“靖康之耻”,南宋联蒙灭金,金国灭亡,南宋又是报复金国的?很多人都不了解南宋报复金国,接下..

    2025-08-14
  • 南宋是北宋灭亡后建立的 金国为什么消灭不了南宋

    金国既然能消灭北宋,按道理来说也应该可以消灭南宋。南宋建立之后,金国为什么消灭不了南宋?对金国灭南宋很感兴趣的..

    2025-08-14
  • 北宋被灭南宋建立 南宋后来是如何一雪前耻的

    北宋被金国消灭后,赵构建立南宋,之后的南宋也一直被金国打压,被打压的南宋最后是怎么报仇雪恨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

    2025-08-14
  • 北宋联合金国灭辽最后导致北宋灭亡 南宋为什么还联合蒙古消灭金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联蒙灭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联金灭辽最终导致北宋灭亡,既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南宋..

    2025-08-14
  • 李元昊对北宋发动三次大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为何却向北宋称臣了?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也就是宋仁宗景祐五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

    2025-08-08
  • 馅饼节背后的文化发现

    遗产留给人类许多洞察生活的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身生成、传承过程中,记载和传承了生活中诸多人类生存的精神和思想,这才使其成为遗产。正像冯骥才所说,人类一边前行,一边把其创造的精神留在遗产里。但是每一项遗产的形成,往往都有着..

    2025-08-06
  • 测字文化居然有着这么大的学问,一笔一划竟然能断人间生死?

    凌乱的雨滴伴着轰鸣地雷声骤然落下,被狂风折弯的树枝“奄奄一息”,多一分力彷佛便会离开根部凌空而起。“小姐,你要..

    2025-08-05
  • 收藏最重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

    当今社会多有观点认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以投资为收藏目地的成分太大,艺术拍卖难以体现艺术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或文化历史价值。甘学军先生在这一点上持赞同态度。他认为现在国际上却有此潮流。现在的艺术市场已经不是传统收藏的感觉,已经成为一..

    2025-08-04
  • 道教法物的文化内涵

    所谓道教法物,简而言之即道教持道、护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细,堪称上品。道教法物来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礼乐祭天敬祖活动,早在南北朝刘宋时陆修静就已对道教法物做了严..

    2025-07-31
  •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农耕文化,而土家族也自己特色的农耕文化。土家族的从事农业,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那里的人们种桑..

    2025-07-28
  •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六月六“晒龙袍”是什么意思

    土家族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六月六是土家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晒龙袍”,和湖南汉族的“洗晒..

    2025-07-28
  • 白族文化简介 白族洱海文化有什么独特之处

    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开“洱海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璀灿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洱海文化”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2025-07-27
  • 白族文化 白族扎染为何又叫“疙瘩花”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

    2025-07-27
  • 捷克的啤酒文化

    捷克的啤酒酿造史说起啤酒,不能不提捷克。这是世界人均啤酒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这里诞生了世界第一部啤酒酿造技术的名著,这里有被誉为“啤酒之乡”的皮尔森……悠久的捷克啤酒酿造历史和众多的啤酒品牌,孕育了捷克浓郁的啤酒文化,更因此引..

    2025-07-21
  • 京剧正演变为一项“文化福利”运动

    京剧的最大东家在中国,最大卖场在北京。所谓“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给了正本清源的解释:京剧不是指北京剧或京都剧,京是指都市,所以,京剧实乃都市剧。京剧被认为是“京派戏”、地方戏被认为是“外省戏”的概念显然是个误会,京剧/地..

    2025-07-09
  • 东西方宗教文化碰撞的济南将军庙街

    小时候我在山东济南老城区“洋楼”(天主教堂)以东的两熨斗隅街胡同深处由状元府马棚改建的一四合院中长大。街南首有一条东西长近200米、宽4米的青石板铺路的小街——将军庙街。耳闻目睹有关将军庙街的往事仿佛还历历在目。将军庙街西首路北是..

    2025-07-09
  • 建筑语言诠释的宗教文化

    在广州市中心的一德路,坐落着有“远东巴黎圣母院”之美誉的天主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1863年8月,石室圣心大教堂正式破土动工,历时25年,于1888年建成。教堂的得名有着独特的意义:因奉耶稣圣心为主保,故命名为耶稣圣心堂,又因教堂全部..

    2025-07-09
  • 青苗法实施时的北宋是怎样的?青苗法的实施出现了哪些弊端?

    对青苗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青苗法,顾名思义就是当庄稼青黄不接之时,宋王朝..

    2025-07-09
  • 躲藏在民间的中医文化遗存

    山东省东阿县姜楼镇邓庙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当地有座武当庙,是一座小庙,如果不注意真会将其当成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庭院给错过了。当年邓庙村有以围绕武当庙的祭祀“社会”。古时为了便于祭祀,产生了以祭祀为中心的组织形式——社。..

    2025-07-08
  • 八字:“广告狂人叶茂中英年早逝”

    “广告狂人叶茂中英年早逝”感发昨日,整个媒体被广告狂人叶茂中英年早逝的消息给刷屏了。据报道: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专..

    2025-07-02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