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遗珠:山东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

2025-01-28 08:59历史文化

代表着国家形象的国家博物馆新近开放,一时成为人们进京旅游的热门地点之一。在国博重点推出的展览“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中,有六件来自山东青州的大型石雕造像成为“亮点”,山东的佛教造像艺术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批批考古发现,就使得山东佛教艺术研究成为热点。

佛教在中国兴起时,社会动荡、政权割据,大体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山东正好处于南、北交接地带,在南北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佛教造像方面表现十分突出。

山东佛教兴盛源于朗公

一般认为,佛教在东汉初年正式传入中国,在东汉晚期出现了中国境内最早的佛教图像。山东虽然远离西土,但也是较早出现佛教图像的地区之一。

山东佛教的兴盛源于一个叫朗公的僧人。前秦皇始元年(351年),朗公云游至济南附近,见四周环山,谷幽泉清,遂创筑房屋兴建寺庙,人称“朗公寺”。有人将之称为山东最早的一座寺院,山东佛教的发祥地。至今还能看到“朗公寺”的基址和遗迹。隋代著名的四门塔就坐落在这里,还有唐代的龙虎塔和摩崖造像。朗公是公元4世纪的著名僧人,虽然当时政局混乱,但各朝君王对朗公都十分礼遇。前秦皇帝苻坚曾诏令裁减佛教寺院僧人,但因为倾慕朗公的德行,特地照顾,朗公寺僧众不在裁减之列;南燕皇帝慕容德曾封朗公“东齐王”的称号,并给两个县租税。很多僧人都慕名而来,追随朗公。一时间,济南周边寺院众多,佛教极其昌盛。由于临淄和青州两地的重要经济和政治地位,临淄和青州佛教也紧随其后,日益兴盛,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两地在该时期雕刻的大型佛像。南北朝时期,山东已然是中国东部的佛教中心了。

虽然山东地区在野外保存了一些北朝时期的摩崖龛窟造像,但规模都不算大,难以与西部敦煌、云冈、龙门等大型龛窟比肩。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者对山东的佛教造像艺术只是偶有涉及,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与“中国东部的佛教中心”地位甚不相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批考古发现,推动了山东佛教艺术研究的热潮,在惊叹之余,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山东佛教在中国的地位。

山东境内佛教造像的重大发现

在此不妨先回顾一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境内几批以出土佛教造像为主的重大发现。

1983年,在山东省博兴县崇德村发现的一个佛像窖藏,共有94件青铜造像,其中33件有确切的纪年铭文,造像的年代为北魏至隋代,主要为北朝时期的造像。

1984年,在山东省临朐县清理了明道寺塔遗址,在寺塔下面发现一个“地宫”,地宫内藏有大大小小的佛教石造像碎块多达1200余块。虽然地宫是北宋时期的,但出土的造像年代几乎均是北朝时期作品。寺塔和地宫是北宋时修建的,北宋僧人将前代破损造像收集起来,埋藏于此。

1988—1990年,在山东省诸城市区内发现多座长方形佛教造像窖藏坑,清理出各类造像残体共计300余件,其中保存较好的躯体、头像约百余件,都是北朝时期造像。

1996年,在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内发现了一座专门埋藏佛教造像的窖藏坑,坑内放置大量的残损造像,共计400余尊。以石雕造像为主,绝大多数为北朝时期造像,也有少量唐代和宋代造像。窖藏的建造和埋藏年代为北宋时期。

2003年,在济南市区县西巷发现80余尊北朝、隋唐时期残损造像。这批造像以石雕像为主,有的出土于窖藏坑内,有的出土于废弃的井中。这里是唐代济南开元寺遗址。除了造像外,还发现了一座宋代的寺塔地宫。

这些发现,再现了一千五百年前山东佛教的兴盛和繁荣,表现在造像艺术方面,形成“山东样式”的地方风格,其特征不仅在国内独树一帜,而且在某一时期引领了国内造像的时尚。

“山东样式”国内独树一帜

北魏中期以前,山东佛教造像的样式基本上是延续了南方和中原地区的造像风格,没有多少自己的特色。自北魏晚期开始,山东地域特征的造像逐渐凸显,自成体系。从下面几个元素可以充分认识山东佛教造像的独特风格。

龙衔莲花:主要装饰在背屏三尊像之间,虽然是辅助图案,但最有特色。龙衔莲花图案在青州地区最为突出,从北魏晚期到北齐,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从早到晚:先是仅有莲茎莲台,还没有出现龙纹图案;再到有莲茎莲台,并出现了龙头却无龙身图案;最后发展到有莲花瓣、莲叶、完整龙纹图案。人们对这种雕刻图案的来源争论不休,有的认为来源于山东本地,有的认为来自龙门石窟,也有的认为来自河北。但,无论龙门,还是河北,这种龙衔莲花雕刻只是昙花一现,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持久流行。而青州的龙衔莲花雕刻不仅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数量较多,而且延续的时间也较长,甚至在隋代时期的造像中还偶然能见到,最为难得的是,这种图案雕刻十分精细、华丽,为其他地区所罕见。很显然,龙衔莲花图案在山东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薄衣贴体:北魏晚期和东魏时期,山东地区的佛像同其他地区的一样“穿”着“褒衣博带”式汉人服装,北齐时期又兴起复古大潮,造像流行古印度地区薄衣贴体式造像风格,甚至隐现肌肤,有的不雕刻衣纹。山东的青州作为北齐的三大都市之一,充分发挥其交通便利的优势,不但吸纳了中国南北方造像、古印度造像风格,而且融入了自己本土的新鲜元素,充分表现了山东佛教造像的活力,创新了这种薄衣贴体风格。虽然中国其他地区造像也有这种薄衣贴体的特征,但远没有山东地区造像那么精美和成熟。因此,在这一时期,山东的薄衣贴体造像样式独领了一方潮流。一些学者曾经苦苦探究山东的这种薄衣贴体造像风格的来源,有的认为来自中原,有的认为来自南方,还有的认为直接来自印度地区,但大多人倾向于山东综合了上述地区的造像特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菩萨像上繁缛的装饰:北齐时期菩萨装饰十分华丽,为其他地方的圆雕所不及,极富山东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头饰、披帛、璎珞、衣带等装饰上,雕刻繁缛而精细。

贴金和彩绘装饰:在山东出土的一些造像上,保留了大量贴金和彩绘,较为稀罕。贴金施于造像的皮肤裸露处,如面部和袒露的胸部、手臂等部位,有的甚至全身贴金;彩绘则施于头部发髻、身上衣裳和袈裟,彩绘以黑、红、白、绿为多。北齐佛像袈裟上常以彩绘画“田”字格,这是文献上常提到的“福田衣”袈裟。青州还有一种“法界人中像”,是根据佛经上的教义来制作的,即在佛的身上刻画或彩绘佛教故事或佛像,表现的是卢舍那佛,宣扬的是法身不灭,佛法永存的观念。中国境内现存“法界人中像”很少,不过20余,十分珍贵,而山东境内就占有多半。

山东佛教造像这些特点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在汉代,山东是全国画像石雕刻最为发达的地区,不但雕刻数量多,而且雕刻精美,为其他地区所不及。山东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应该是继承了汉代精湛的雕刻技艺,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又一艺术领域的高峰。

  • 云南沐府在明朝时期是什么样的存在?朱棣有多需要它?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留镇云南。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

    2025-09-17
  • 佛教艺术--敦煌壁画

    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 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

    2025-09-16
  •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佛教影响之一:美国艺术家比尔·维奥拉

    比尔•维奥拉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在新媒体领域。他学美术出身,但从美术学校毕业后又学过一段时间音乐,因此他和录音、电视、电脑等媒体接触较早,也和新媒体的主将白南准等人颇有往来。他虽是个美国人,却花了许多时间研究东..

    2025-09-16
  •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佛教影响之二:美国艺术家比格斯

    比格斯作品比格斯(sanfordbiggers1970-),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他是一个跨学科,多面手类型的人,同时制作电影、录像、装置、雕塑、音乐和表演。他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他在1992-94年赴日本教授英文并开始学佛习禅。他创作的作品在2000年..

    2025-09-16
  • 佛教陶瓷造像

    佛教的传人普及、中国化与中国瓷器的发明、发展、繁荣共同进步、精神与物质的渗透,必然影响促进了中国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不仅在型制,而更在装饰上日臻完美,常用佛教中的人物、植物、法器作为瓷雕、图案,作为日用、陈设器皿,广泛用于钦..

    2025-09-16
  • 西安碑林新石刻艺术馆开馆 展示长安佛教艺术

     2010年5月18日,是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新建成的新石刻艺术馆面向游客开放,其内陈列《长安佛韵》,共展出149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展示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大部分石刻造像尚属首次展出。西安..

    2025-09-15
  • 福建厦门观音寺举行大型佛教音乐会

    5月21日晚8时左右,为恭祝释迦牟尼佛圣诞,福建省厦门市观音寺举办大型佛教音乐会。音乐会由大爱妙音合唱团义务演出,由厦门市著名音乐人张金挺先生主持,各级领导、嘉宾和上百位善男信女观看。厦门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观音寺住持定恒法师..

    2025-09-15
  • 台湾私人珍藏佛教艺术专场亮相翰海

    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翰海2010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2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届时,台湾收藏家珍藏的重要明代佛像将亮相拍卖会。据悉,这是北京翰海首次推出台湾私人珍藏佛教艺术专场拍卖。此次推出的拍品有来自台湾著名收藏家陈国恩先生十数年来私..

    2025-09-15
  • 湖北荆州菩提寺举办书画笔会 弘扬佛教和谐精神

    2010年5月20日上午,湖北省荆州市民宗局组织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和荆州画院的知名人士在菩提寺举办了书画笔会。中国画院特聘画家、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荆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小白将所画的一幅“禅院花木深”赠送给祖静法师。中国美协湖北分..

    2025-09-15
  • 在汉昭帝刘弗陵执政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元凤政变?

    汉武帝刘彻死后,年仅七岁的刘弗陵登基称帝,是为汉昭帝。新帝年幼,所以在即位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

    2025-09-15
  • 佛教音乐的心理治疗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心理治疗手段。心理学家认为音乐疗法对情绪智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个人和个性的尊重;“全人”或“全人性”的自我意识;个人的意志和自我实现目的的发展;选择的自由;理解他人..

    2025-09-15
  • 西藏夏鲁寺及其佛教艺术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

    2025-09-15
  • 两岸佛教交流与文化认同研讨会在山东汶上举行

    2010年4月26日,“和光宝相——两岸佛教交流与文化认同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联民大酒店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山东济宁市委台办和济宁市汶上县人民政府承办,两岸有关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与会人士认为,汶上县宝..

    2025-09-14
  • 360度环幕电影《千年佛足》开拍 再现佛教艺术发展历程

    2010年4月28日上午,全国首部石窟类360度环幕电影——大足石刻《千年佛足》在重庆大足宝顶景区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电影的拍摄和播放,对于充分彰显大足石刻崇高的价值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千年佛足》这部影片不仅仅只展现石..

    2025-09-14
  • 古代黄花大闺女和寡妇相比 汉朝时期的寡妇为何不愁嫁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朝寡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汉朝时期寡妇为什么那么容易出嫁,..

    2025-09-14
  • 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

    口红是女性最常见的化妆品之一,抹上口红的女性可以说是异常的诱惑,最有意识的是,口红还与一个经济理论有关,那就是..

    2025-09-14
  •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过的大变革都是什么?有何影响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

    2025-09-12
  • 探山东双乳峰诅咒,挖山者接连死亡/外形似少女的双乳

    在广阔无比的中国大地上,孕育着许多神奇的景观,其中不少让人看了就脸红,比如山东的双乳峰,它因看起来像少女的双乳..

    2025-09-09
  • 胡服骑射让赵国的实力大增 赵国巅峰时期的疆域有多大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国巅峰疆域,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昔日也有巅峰时期之时,巅峰时期..

    2025-09-07
  • 探索朱元璋幼年时期的经历,他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发生重大灾害,先是旱灾和蝗灾,然后是瘟疫。濠州钟离太平乡的农民因为没有雨水,生活本..

    2025-09-0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