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南山道教醮坛三清古洞。资料图片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
南山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南约2.5公里处,现编号15号,其中以第5号三清古洞、第15号龙洞最为著名,这两窟的开凿时间皆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
作为南山道教醮坛中心的三清古洞,在洞窟形制、造像内容上无不体现其所处中心位置的重要性。首先在洞窟形制上体现出道教仪式中旋绕一法的运用。据南宋王契真集的《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一《威仪章》中称:“今之斋法,登坛朝奏,步虚旋绕,盖取于玄都玉京也。太上三尊居玄都玉京之山,七宝玄坛,紫微上宫,十方世界,上圣高尊,一日于寅、午、戌三时旋行朝谒,执符把箓,建节持幢,吟咏洞章,烧香散花,奏钧天广乐,鸟唱凤舞,万真称庆,三界庆欢。”可见三清古洞中心柱窟的设置是与道教斋醮仪式相符合的。
从该窟造像的内容中看,斋醮活动的宗教氛围是很浓的,其神像有三清尊神、六御尊神以及黄道十二星宫、三百六十位天尊等这样一个庞大的道教神灵体系,在布局上,为整个石窟造像三壁拱围着尊神“三清”。
三清古洞石刻造像的研究,历来受到大足道教石刻研究者的关注,其主要为对该洞造像的“三清六御”的考证。“三清六御”神系是道教在宋代时期尊神变化发展的产物,是向道教定型化的“三清四御”神系的一个过渡神系,其作为尊神出现在三清古洞之中,显示出该窟造像应当受到道教仪式的影响。该窟造像的一些具体造像内容,也显示出该窟造像作为醮坛遗迹的特征。
从三清古洞石刻造像来看,中心柱外的两侧门柱,各开有4个长方形小龛,从该处的造像人物特征、数目来看,应为两组造像内容。在左右两侧的上三龛像为一组,左右两侧的最下面为一组。左右两侧的上三龛,笔者以为当系道教信奉的神仙,从上至下,分为3个等级,道教神仙信仰中,历来就对神仙的等级有所划定,如晋葛洪在其《抱朴子》一书中将神仙分为3等:“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在六像中出现有仙鹤、龙,以示神仙驾鹤驭龙降临南山醮坛。在上组造像的最下层,左右各有两尊造像,均头戴幞头,身着便服,腰系软带,左侧造像中,其中内侧一像身后背剑,正双手向中心柱龛内道教主神递呈章表,外侧一像则双手毕恭毕敬捧表册;右龛二像,内一像仰视中心柱龛道教尊神像,手捧表册;外侧一像腰侧挂刀剑,手扶刀柄。此四像似为道教中小神四值功曹,即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神。“功曹”本为古代郡县的书吏,在道教看来,在上天众神下,须设立有此等书吏,凡是人间“上达天庭”的表文,在焚烧之后,即由这四位神负责上递。因南山为道教醮坛,经常在此进行各种道教法事,焚烧各种表章符咒,所以在龛内设立四值功曹像。
在三清古洞中心柱正面龛下部,竖刻有石条,共有37根,此图案与道教斋醮法事的传统有一定的关系,在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七中对道教建法坛言:“……随坛广狭,设之竹木,为之束茅,表像亦可,为延真之所也”。因南山三清古洞是对道教传统坛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在石刻图像上仍保留了传统的遗迹,以竖刻直线条作为“竹木”的象征,而这种以“竹木”为构建道教坛场的做法,在南方一带中较常见,如唐张万福在《道门定制》中,记其游历江汉一带时曾见:“所在宫观,皆筑土构木作坛,建立纂榜,并皆如法”,从该处可看出三清古洞作为道教坛场的痕迹。
在三清古洞中心柱外侧左(东)壁另有一组造像,这组造像在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论述中,分为两个部分,上为天尊巡游图,下为春龙起蛰图。笔者认为,这一组图实系表现天尊往赴醮坛法会的造像,即“天尊赴会图”。一是“春龙起蛰图”,其意有祈求降雨之义,而在南山还有同时期的龙洞,该龙洞造像为国内少见的单独开龛的石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作用当与求雨有关。二是从图像上表现出了赴会的场面。天尊赴会图的最下层为波涛起伏的大海,在波涛上有一龙,头向南方,身作三折,尾上卷,头面向北回顾昂起,三足踩于波涛之上,一前足举起爪,在爪内捏一宝珠,从珠内冒出几道火焰。火焰上部内容即为前述的“天尊巡游图”。在该龙的前上方,有一男像,双手捧香炉,面向巨龙,做屈膝弯腰状,从其动作来看,正在进行祈祷。在龙所持宝珠上方,有紫色的祥云飘浮,祥云之上,为天尊和随从像,其中天尊装束与帝王像类似,该图中的天尊像头戴冕旒,身穿宽袖袍服,胸佩玉环,双手捧笏,立于祥云之上。在天尊像前方和后方,有随从造像共19尊,分3层而立,这些人物或举幡、旄、幢等仪仗,或持朝笏、铃铎,捧玉盘、净瓶等器物,皆衣饰华丽,其中一些侍者的动作表现得非常生动活泼,如最上层一侍者,头枕旗杆,微闭双眼,似正在享受这种在天上飞行的快感;再如在后边的一个随从,恐因空中飞行太快,甚为惧怕,而把头埋在其他两位较长的侍者衣裙下,背朝观赏者。这些人物的服饰基本上是以道教所崇尚的紫、青二色为主,更把仙家之气渲染得十分浓郁。
由于南山三清古洞是道教醮坛的中心位置,故雕刻以道教尊神——天尊往赴法会的场面,尤其是天尊及其随从衣裙微微向后飘动,正体现出往赴道教法会的生动情景。整幅作品气势壮观,人物情态各异,构图充实饱满,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无疑,天尊赴会图是最能体现三清古洞雕刻艺术的作品。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的本土宗教,随着汉族明清以来迁入思普区而道教随之传入,已有数百年历史,明代崇祯元年,普洱建立了文昌宫。《景东县志稿》载,景东道教金鼎殿在西区仲古里,清康熙年间由彭道人建盖。清代以来,在景东、普洱、思茅、墨江、..
2025-11-19国外艺术家对艺术的痴迷和坚韧性曾让我感动。德国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1880年建成,其间精雕细刻历时600多年。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历时四个多世纪才大功告成。直到我参观了重庆的大足石刻,一睹它的具有震撼力的恢弘和美轮美奂,我才..
2025-11-19三清铃为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钟、法钟、法铃、铃书。由于道士学模拟它的声音,俗称师公钘或钘仔。一般高约二十厘米,口径约九厘米,用黄铜制造,有柄、铃内有舌。柄的上端称作剑,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太清玉册》卷五..
2025-11-19于道教宫观内,细心人可能会注意到――某些道士手内常持一件相连在一处的两个环,时时把玩(其环形,多为木、藤、玉石、金属制成,可于人腕、臂处套挂。北京白云观文物展室中,有一明代青瓷道人像,道人左手即持此物,可见渊源已久)。许多人..
2025-11-19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
2025-10-29永乐宫壁画我国壁画历史悠久,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我国古代汉民族信奉的神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依靠这..
2025-10-29窝风桥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桥梁科技、桥梁美学、桥梁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面貌,因此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技术,更大层面上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道教文化对中国古桥建筑有着深..
2025-10-29华严寺 华夏遗产网/摄华严大佛 华夏遗产网/摄1月11日下午,一部讲述重庆华岩寺历史的电视剧《决战华岩寺》在重庆举行发布会。据制片方透露,《决战华岩寺》是一部反映佛教界僧人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间谍奋力抢夺佛教瑰宝的故事。该剧导演于立..
2025-10-28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民族文化的瑰宝。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南面..
2025-10-28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书法作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书法作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书法作品。武汉长春观方丈吴诚真国画作品。湖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李光富书法作品。11月14日上午,首届当代中国名人道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湖..
2025-10-28道教的“神符”是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符咒是重要道术。许慎《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邵注曰:“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张晏曰:“符以代..
2025-10-28“我收集到一批武当山建造时的工匠稿本,专程到北京请懂行人看了,他们说这东西太珍贵了,我想捐给湖北省博物馆。”近日,河南藏友栗先生致电本报称。前日,栗先生专程来到武汉,称自己愿意将这批“稿本”捐献出来,本报记者遂陪同他前往省博..
2025-10-084月底,工作人员在修饰佛像。中新社图 4月26日,河北省临漳县古邺文化研究所透露,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自今年3月公布以来,邺城考古队一直加紧对文物进行抢救修复,截至目前,已经抢救修复佛教造像50多件,抢救修复工作正在..
2025-10-08浙江天台山道教南宫祖庭——桐柏宫,用一整段高7.5米,直径2.6米,周长8米,重达25吨的花梨木,为道教南宗创始人雕刻巨型坐像。日前,在天台举行了道教南宗创始人雕刻巨型坐像开雕仪式,该雕像将由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天台山干漆..
2025-10-08在三晋曲坛上,有一种叫屯留道情的曲种,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道教的声腔艺术结合地方风俗,以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日常生活趣事和风趣幽默,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是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2025-10-08近日,浙江省长吕祖善访台期间,在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会面后宣布,将出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参与明年7月至9月在台北故宫举办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富春山居图》是元朝大画家黄公..
2025-10-0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