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醮科仪音乐:海南道教文化之奇葩

2025-01-29 08:33历史文化

《海南岛史》载:“道教自宋初以来得到历朝信仰而复兴。”斋醮科仪音乐,在宋初随着江南一带的移民传入海南,它随民间作斋祭祀活动而繁衍并深深扎根,明代已很盛行,是海南省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一种民间音乐。海南斋乐独具本土特色民国三十七年版的《海南岛志》云:“道教之于本岛,相当普及,大多数寺庙均属之,全岛道教徒计达三十万人。”当时的海南岛人口仅217万人,道教徒占了14%,可见道教在海南岛影响之大。据史料记载,海南之道教属正一道,亦称火居道。正一道虽侍奉宫观,但仍返家居住,经授职籙(音“录”)的道公平时也务农事,有斋醮活动就为民间设坛祭祀法事。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斋醮科仪音乐伴随着斋醮的内容目的和适应行持的程序而融变定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符策超告诉记者,海南岛的斋醮活动是中原道教天师道斋醮科仪的承传派生,传至海南后,与本土的原始宗教活动结合,汲纳方言俚语山歌调式演变,并与佛教音乐融会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符策超说,海南移民源流多、文化层次杂,加上原籍少数民族信仰文化理念的不同,使斋醮科仪音乐也有别于中原天师道斋醮科仪音乐。其特点是:声调高、音域宽。诵经念咒与音乐、击乐同步进行。其中诵经念咒语音有官话、粤话、海南话及各种语系,经文的长短句和语音不同致使伴奏经韵虚声衬音多,拖腔拉板长。海南斋乐曾经繁荣斋醮又称打醮,俗称做道场、经忏或做法事,是宗教礼节。“斋”本意为庄敬洁净,“醮”本意为僧道设坛祈神。意味着古人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食荤腥的仪式。斋醮科仪的行程中道士要身穿道袍,设坛斋醮,演唱经文,祭神度亡,除灾祈福。它始于何时已难查考,至少在明代已形成。斋醮祭祀活动催生了斋醮科仪音乐。明代定安县进士王弘诲曾著文描述当时斋醮祭祀活动景况:“每当公节届期,即云集煈附,若三军奉主帅,曾无敢厥声者”。他还曾赋诗描述斋乐的繁荣:“岁时伏腊走村氓,祝厘(即作斋)到处歌且舞。”海南斋乐与当地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社会信仰理念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海南流行范围广、影响深远的一种民间音乐。据符策超介绍,海南斋乐的演奏乐器基本上依照周代“八音”范畴配置,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为器乐和打击乐两大类。海南斋醮科仪祭祀活动表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对人性的极大关怀,安抚人心。斋醮科仪音乐起着“钟鼓乐之,琴瑟和之”的作用,有利于调节心理、促进社会安定。海南斋乐推动琼剧发展海南的斋乐既有中原天师道斋醮音乐的共性,又具有海南斋醮科仪音乐的个性,独具一格。海南最大剧种琼剧的远祖就是作斋祭祀文化,其唱腔从斋乐中汲取了很多音乐元素。符策超说,清朝中叶,斋乐的广为流传对琼剧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形成岭南四大剧种之一,至今琼剧和斋醮科仪音乐的曲牌、板式、声腔、锣鼓谱都有相同之处,甚至有人称观看琼剧演出为看“斋”。晚清以后,斋醮科仪音乐又“回流”套用并改革琼剧的曲牌和部分唱腔,丰富了斋坛(场)法事的表现空间,使斋醮科仪音乐艺术含量更加丰富。它以民俗祭祀活动为载体,历经千百年不断的进化、发展和传播。海南现有的许多传统乐曲,如《拜八仙》、《佛前灯》、《香赞》、《朝奏》、《幽关发》、《平安朝》、《闹军坡》等,均来自作斋祭祀音乐,直至今日依然传唱不息。海南斋乐,保留了自古以来的民间信仰,又承载了众多海南人的原始记忆,体现了海南民众多元化的宗教信仰,有民俗学研究价值,也有民间文学的研究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间信仰逐渐淡化。斋醮科仪的祭祀仪式及其科仪音乐也将随老道士的去世而失传,保护斋乐已经迫在眉睫。

  • 黎族甜糟-海南名酒

    用黎族特产山兰糯米发酵制成。黎家人将山兰糯米饭,拌以黎山特有的植物做成的酵母,装到竹篮里用新鲜干净的芭蕉叶盖好,让其自行发酵几天后再密封进坛里,经过半个月时间便成为甜糟。甜糟营养价值很高,用来煮鸡蛋则更香美。如果将毯炳装在坛..

    2025-06-29
  • 侗族的分布地区是哪些?走进侗族的特色文化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鄂四省(区)毗邻地方。聚居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天柱、锦屏、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岑巩、铜仁地区的玉屏侗族自治县、万山特区,湖南省芷江、新晃、..

    2025-06-25
  • 满族的文化 满族有什么特色的文化

    满族是历史影响尤为显赫、人数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全国满族总人口已超过1,000万(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满族人口为9,846,776人),仅次于壮族,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二位。满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超过全国满族人口的..

    2025-06-25
  • 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 走进藏族的风土人情

    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全国境内藏族总人口目前约超过480万,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约占一半),其余分布于青海省的玉树、海南、黄南、海北、果洛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

    2025-06-25
  • 揭秘:宋代的沐浴文化究竟多有特色?

    如今正是盛夏,全国各地大多是高温天气,天气热了一动便容易大汗淋漓。在这个时候,每天洗个澡还是很有必要的,有空闲..

    2025-06-21
  • 张京宏《易经五行面相学与色彩文化研究》!

    内容节选:3.6 女相十忌面相角度来分析,女相有十忌,对幸福婚姻会造成负面冲击,如下:额头高阔:额头象征理想抱负..

    2025-06-15
  • 酒文化的发展,揭秘汉朝的饮酒文化有多独特?

    古人云:“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骨子里便带着一种对美酒的喜爱。美酒醇香,最是醉人..

    2025-06-13
  • 俳优是什么?揭秘古代汉朝的说唱文化

    说起现在的娱乐节目,不知道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各个题材的综艺节目,还是这两年尤其火热的选秀节目,随着人..

    2025-06-13
  • 古代人用什么香?揭秘古代香文化的发展

    韦庄有诗如是道:“含香高步已难陪,鹤到清霄势未回。”中国人爱香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春秋时期,中国的香文化..

    2025-06-13
  • 海南灵异事件真实案例,海南农村小学灵异事件

    海南是中国的最南端,这里是一个旅游城市,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慕名前往游玩。发生在海南的灵异事件也有很多,今天小编要..

    2025-06-06
  • 海南大小洞天灵异事件,女子海边游玩不慎淹死

    海南三亚大小洞天是世界有名的旅游景点,世界各地慕名前往的游客数不胜数。或许谁也没想到,这个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既..

    2025-06-06
  • 盘点古代妃子侍寝的奇葩规则 放到现在依旧很难受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后宫侍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皇宫,对于每个朝代而言都是极为庄严肃穆的地方,所以不..

    2025-06-03
  • 速路离居民楼仅50厘米住户伸手就能上路 奇葩现场曝光

    近日,埃及开罗的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引发了国外网友们的关注。这条高速公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奇葩的高速路之一..

    2025-06-02
  • 京剧音乐和声腔术语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05-31
  • 不同特色的佛教服装文化

    佛教的服装文化同佛教的教义一样,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及风情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由于流传的时间之久远,地域之广阔、民族之众多、及风俗民情的不同,地理气候的差异,使佛教服装在各个地区、民族形成各自不同的服..

    2025-05-28
  • 佛教音乐也是一种修行法门

    佛教称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能慈悲济世,利乐有情,解脱生死之苦海,皆是方便。佛教音乐在普度众生方面,有着众多的优势。佛教从印度流传到中国,最古宣传弘扬的方法,只是翻译佛经。后来,聪明的古德觉得只是靠佛经的翻译流通,不能够使佛教在..

    2025-05-28
  • 为何说哭是蜀汉独有的文化?是因蜀汉皇帝刘备带头吗?

    在《三国演义》里面刘备确实很爱哭,在不同场合都哭过,我们可以说刘备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但是刘备真的只是爱哭吗?下..

    2025-05-23
  • 生肖羊的文化象征意义 生肖羊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哪

    1、羊的第二个象征意义:吉祥如意。“羊”在古代与“祥”相通,而“祥”也可写作“吉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义。羊是“祥瑞”的象征,古时候有人年初在门上悬挂羊头,交往中送羊,或者以羊作聘礼、做祭祀,都是取其吉祥之意。2、羊的第三个象..

    2025-05-22
  • 长相奇葩海底生物幽灵鲨:生活在深海的怪物生殖器长在头顶

    导语:幽灵鲨其实并不是鲨鱼,而是一种银鲛目的鱼,不过和鲨鱼还是有一定亲戚关系的,只是在4亿年前它们就分为了两个..

    2025-05-18
  • 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展在美国

    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展前言。记者与美国马里兰州印第安大酋长在索尔斯伯里大学。美国威尔逊高级中学的贵族学生在观展。王京广摄记者展后与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在一起。展演前美国中学的白人美女学生试穿中国苗族服装。随展演团访美的中国民族舞蹈演..

    2025-05-1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