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京剧《四郎探母》中一些不合平仄、韵脚的地方

2025-01-31 08:10历史文化

下面是笔者发表在《上海戏剧》2002年第12期上的一篇拙文,现略作增补,转贴在这里。一来请网友批评指正,多多赐教;二来感到各地剧团为省里的汇演、今年10月杭州艺术节积极准备新节目,竞争剧烈,志在必得,推动了戏剧的创作和发展,这是大好事,但场景大制作、大包装的情况依然存在,糜费甚大,有的得不偿失,过去不少专家学者曾呼吁过,应该引起重视和讨论,笔者抛砖引玉,请网友发表高见;三来《四郎探母》、《失空斩》等优秀剧目不但经常演出,而且是戏曲学校的常用教材,无生不会,无旦不演,因此应该高标准、严要求这些经典剧目,不能一成不变,可以开展学术探讨和研究。

京剧的唱词源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传奇等韵文,一般是要求很严格的。例如在一段唱词中只能押一道韵(包括韵书所允许的邻韵通押),并尽量避免“重韵字”(指出现相同的几个字押韵),如果有的唱词押了其它的韵,就算为“出韵”、“跳韵”或“不合辙口”,演员和观众都不认可;又例如除了一些特殊腔调要求外(如“四平调”要求每句唱词都押平声韵),除了每段唱词的首句可仄可平和一些极个别的唱段外(如有的唱词具有“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的特殊要求),其余的唱词都得严格遵守“上仄下平”的原则(即唱词上句的落脚字要押仄声韵,下句的落脚字要押平声韵,不能平仄通押),如果有的唱词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叫做“翘韵”、“翘字”或“出格”,演员唱起来也会感到头疼,行家也会讥笑,即使唱词的内容写得再好,也不会被认为是好的唱词。
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脍炙人口、百多年来久演不衰的优秀传统戏,经过很多人的加工和锤炼,并已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唱腔流派,那么且让我们用以上标准来检验一下这出戏的唱词,看看是否符合这些要求。这是硬措施、死标准,若有不符合的地方,特提出修改建议,以便使其更加完美,好上加好。这仅只是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一)

沙滩赴会统貔貅,失落番邦十五秋。
高堂老母难叩见,怎不叫人泪涟涟?

??引自台湾《戏文社?四郎探母?坐宫》杨延辉的定场诗。

这首诗前两句押“油求韵”,后两句又押“言前韵”,已跳韵,不合韵律规则,可把“十五秋”改为“十五年”,让这首诗押“言前韵”,或者把“泪涟涟”改为“泪暗流”、“泪双流”,让全诗押“油求韵”也行。

(二)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我本当与驸马同去游玩??怎奈他终日里愁锁眉尖。
??引自《梅兰芳唱腔选集?坐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铁镜公主唱段。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押了平声“玩”(wá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更有点俗,可更改为“游览”、“游转”或“观看”均可,而且较文雅。

(三)

一见公主盗令箭,本宫才把心放宽。
站立宫门叫小番??备爷的千里战马扣连环,爷好出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坐宫》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的韵脚也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番”(fā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可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较妥当。近些年来,有不少演员碰到这样翘韵的字无法处理,就只好翻高音来唱,俗称“唱嘎调”或“翻高腔”。有些这样的字韵,本是编剧的错用(乃至故意这样编写),演员演唱时不得已而作了特殊处理,久而久之,反而积非为是,有的演员反爱故意这样唱了,并以此作为衡量演员嗓子好不好、唱不唱得上“高调”的标准,实则并不可取。有的专家对“嘎调”字韵的唱法,曾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议论,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了,只作一说备参,并不作为定论。至于“嘎调”若唱在一段唱词的首句,或在某句唱词的句中,与唱词平仄的要求不相违背,笔者并不反对。例如《四郎探母》中“一见娇儿泪满腮”中的“腮”;《捉放曹》中“恨董卓专权乱朝纲”的“纲”;《二进宫》中“保国家全靠你杨家父子兵”的第三字“家”;《定军山》中“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中的“天”;《盗御马》中“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的“杯”,等等。“站立宫门叫小番??”这句若一定要唱“嘎调”才够味,才能显示演员的演唱水平,那么也可以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即让“嘎调”唱在句中嘛,不必让“番”字唱在上句的句尾。

(四)怀抱娇儿上银安,参娘驾来问娘安。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铁镜公主的两句唱词。很少见过唱词的上下句都用重韵字押韵的例子,这是最典型的败笔和失误,我们可将上句改为“怀抱娇儿忙上殿”,或将下句改为“见了母后把驾参”均可。

(五)

公主不必泪不干,忘了公主欺了天。
番儿带过马雕鞍??马来!(上马,接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杨延辉的唱词。
其中的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鞍”(ān),不合平仄要求,并造成这段唱词全是四个平声字押韵,可将第3句改为“番儿与爷带战马”或“番儿扶爷把马上”,等等。

(六)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封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
杨延昭:(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亲自征。
萧天佐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我命宗保去巡营,
(转唱西皮流水板)
中途路上遇贤人。
他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将身且坐宝帐等,
(杨延昭归座)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且候众将破天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此外,这段唱词的意思也还不够完整,没有多少气势,可否这样修改: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通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来亲征。
延昭军中掌帅印,千里押粮老娘亲。
天波女将把兵领,要扫狼烟保太平。
军威士气皆大振,扶保大宋捍黎民!
辽邦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宗保巡营观动静,
(转唱西皮流水)
中途路上遇贤人。
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行兵御敌须谨慎??
(归坐,接唱西皮摇板)
群策群力破天门。

(七)(二宋兵押杨延辉上)
杨延辉:(唱西皮摇板)
大喝一声如雷震??
众:(喊堂威)哦??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杨家将令鬼神惊。
迈步且把宝帐进??
(杨延辉进帐与杨延昭对望)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上面坐的同胞人。
弟兄们分别十五春,怎知今日回宋营。
将身站在了阶前等,问我一言答一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春”(chū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改为“十五载弟兄分别无音信”即可。

(八)杨延昭:(接唱)
听罢言来才知情,原来四哥回宋营。
众将与爷忙掩门??
(二宋兵、四军士两边下;杨延昭离座,二旗牌下)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自己骨肉认不清。
走向前来忙松捆,
(杨延昭为杨延辉摘除手桎,二人坐。笔者注:“手桎”一词有误,见拙文《〈四郎探母〉中一句潜台词商榷》)
杨延昭:(接)
弟兄对坐叙寒温。
(杨宗保)
杨宗保:(唱西皮摇板)
忽听堂前堂哭声震,
急忙向前问详情。(进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门”(mé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众将与爷门掩定”即可。

(九)杨延昭:(接唱)
四哥失落在番营,
哭坏了老娘亲,盼坏了四嫂夫人。
宗保儿近前你听令,
(转唱西皮快板)
晓谕帐外众三军。
伯父今日回宋营,
帐里帐外莫高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伯父今晚宋营进”或“伯父回营把亲省”等均可。
总而言之,这出戏不合平仄和韵脚的地方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传统戏,包括一些很有名的传统戏,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修订,因为这是戏曲唱词最基本的要求。由于我们过去对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和宣传有所忽视或抓得不够认真,没有认真抓好这方面的专门教育、培养工作,现在真正懂戏曲音韵的人不多,我们在这方面很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就更少了;现在有一些中青年编剧不太谙熟戏曲音韵方面的知识,即使懂得一些,其基本功和韵律功底也没有夯实,或者实践经验不足,所以编写出来的现代戏或新编历史剧,在韵律方面,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作品让人看了不顺眼,听起来不悦耳,不像行家里手写的东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老师曾对人说,他们家经常收到一些业余作者寄来的剧本,要他们夫妇演唱,家里堆了一大摞都无法演唱。为什么没有演唱?原因不少,李老师也没有讲明。据笔者推测,其中一条重要原因也因为这些剧本的唱词有的不合平仄、韵脚,不好演唱。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曾去拜访一位戏剧杂志社的编辑,他告诉我,很担心业余作者写的唱词不符合平仄和韵脚,演员不好演唱,但看了某个业余作者的剧本后,认为唱词的平仄和韵脚写得很好。又如前段时间,上海《文汇报》报道了京剧名家关正明老先生在演出《失空斩》时,对剧中的一些唱词作了修改演出,很有说服力,创出了新意。例如剧中诸葛亮的两句唱词原来是“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笔者按:早期无名氏的同名剧本作“才论”,后人认为不妥才改为“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其中上一句的“能”是阳平声,不和“上仄下平”的规则,关先生将这句唱词改为“一来是马谡无谋违将令”,这样唱起来就很顺畅了,云云。由此可见,艺术家和编辑是何等看中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了。一个戏曲作者要写好唱词的平仄和韵脚,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多多介绍和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下决心多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优秀编剧人才。
此外,中央提出戏曲创作“三并举”的方针很正确,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时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老投巨资搞新戏的场景大制作、大包装,仅为专业剧团演几场竞赛戏就收场,广大戏曲爱好者和一般剧团、戏校也无法学习和演唱这些新戏,更不能承受和负担这些新戏的场景制作,这些大制作、大包装的戏受一定的环境限制,很难推广,很难普及,很难带到基层、厂矿、部队、学校、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因此这些新戏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其感染力、传播力也很弱。我们不如认认真真深加工出一批很有影响的、久演不衰和群众基础比较广泛的优秀传统戏来奉献社会,让它们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和传唱,也就是注意了提高也要更注重普及。再者,从一些传统戏来说,最起码也还存在含意、词句、平仄、音韵、文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的确很有必要认真加工、整理、锤炼和推陈出新。如果我们踏实、认真地抓好了这项工作,不但可以很好地继承老一辈的优秀艺术成果和演出风格,不断提高专业演职人员的基本功和演出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戏的演出质量,而且也能供给一般剧团、戏校和广大戏曲爱好者学习和演出,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让祖国的戏曲深深扎根于民间。
(见2002年12月号《上海戏剧》11?13页,笔者略有增补)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张在云
2002年9月30日文稿专投
邮政编码:650091
电话号码:0871?5032462
电子信箱:zssp@sohu.com

(一)

沙滩赴会统貔貅,失落番邦十五秋。
高堂老母难叩见,怎不叫人泪涟涟?

??引自台湾《戏文社?四郎探母?坐宫》杨延辉的定场诗。

这首诗前两句押“油求韵”,后两句又押“言前韵”,已跳韵,不合韵律规则,可把“十五秋”改为“十五年”,让这首诗押“言前韵”,或者把“泪涟涟”改为“泪暗流”、“泪双流”,让全诗押“油求韵”也行。

(二)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我本当与驸马同去游玩??怎奈他终日里愁锁眉尖。
??引自《梅兰芳唱腔选集?坐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铁镜公主唱段。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押了平声“玩”(wá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更有点俗,可更改为“游览”、“游转”或“观看”均可,而且较文雅。

(三)

一见公主盗令箭,本宫才把心放宽。
站立宫门叫小番??备爷的千里战马扣连环,爷好出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坐宫》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的韵脚也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番”(fā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可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较妥当。近些年来,有不少演员碰到这样翘韵的字无法处理,就只好翻高音来唱,俗称“唱嘎调”或“翻高腔”。有些这样的字韵,本是编剧的错用(乃至故意这样编写),演员演唱时不得已而作了特殊处理,久而久之,反而积非为是,有的演员反爱故意这样唱了,并以此作为衡量演员嗓子好不好、唱不唱得上“高调”的标准,实则并不可取。有的专家对“嘎调”字韵的唱法,曾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议论,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了,只作一说备参,并不作为定论。至于“嘎调”若唱在一段唱词的首句,或在某句唱词的句中,与唱词平仄的要求不相违背,笔者并不反对。例如《四郎探母》中“一见娇儿泪满腮”中的“腮”;《捉放曹》中“恨董卓专权乱朝纲”的“纲”;《二进宫》中“保国家全靠你杨家父子兵”的第三字“家”;《定军山》中“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中的“天”;《盗御马》中“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的“杯”,等等。“站立宫门叫小番??”这句若一定要唱“嘎调”才够味,才能显示演员的演唱水平,那么也可以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即让“嘎调”唱在句中嘛,不必让“番”字唱在上句的句尾。

(四)怀抱娇儿上银安,参娘驾来问娘安。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铁镜公主的两句唱词。很少见过唱词的上下句都用重韵字押韵的例子,这是最典型的败笔和失误,我们可将上句改为“怀抱娇儿忙上殿”,或将下句改为“见了母后把驾参”均可。

(五)

公主不必泪不干,忘了公主欺了天。
番儿带过马雕鞍??马来!(上马,接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杨延辉的唱词。
其中的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鞍”(ān),不合平仄要求,并造成这段唱词全是四个平声字押韵,可将第3句改为“番儿与爷带战马”或“番儿扶爷把马上”,等等。

(六)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封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
杨延昭:(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亲自征。
萧天佐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我命宗保去巡营,
(转唱西皮流水板)
中途路上遇贤人。
他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将身且坐宝帐等,
(杨延昭归座)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且候众将破天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此外,这段唱词的意思也还不够完整,没有多少气势,可否这样修改: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通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来亲征。
延昭军中掌帅印,千里押粮老娘亲。
天波女将把兵领,要扫狼烟保太平。
军威士气皆大振,扶保大宋捍黎民!
辽邦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宗保巡营观动静,
(转唱西皮流水)
中途路上遇贤人。
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行兵御敌须谨慎??
(归坐,接唱西皮摇板)
群策群力破天门。

(七)(二宋兵押杨延辉上)
杨延辉:(唱西皮摇板)
大喝一声如雷震??
众:(喊堂威)哦??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杨家将令鬼神惊。
迈步且把宝帐进??
(杨延辉进帐与杨延昭对望)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上面坐的同胞人。
弟兄们分别十五春,怎知今日回宋营。
将身站在了阶前等,问我一言答一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春”(chū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改为“十五载弟兄分别无音信”即可。

(八)杨延昭:(接唱)
听罢言来才知情,原来四哥回宋营。
众将与爷忙掩门??
(二宋兵、四军士两边下;杨延昭离座,二旗牌下)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自己骨肉认不清。
走向前来忙松捆,
(杨延昭为杨延辉摘除手桎,二人坐。笔者注:“手桎”一词有误,见拙文《〈四郎探母〉中一句潜台词商榷》)
杨延昭:(接)
弟兄对坐叙寒温。
(杨宗保)
杨宗保:(唱西皮摇板)
忽听堂前堂哭声震,
急忙向前问详情。(进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门”(mé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众将与爷门掩定”即可。

(九)杨延昭:(接唱)
四哥失落在番营,
哭坏了老娘亲,盼坏了四嫂夫人。
宗保儿近前你听令,
(转唱西皮快板)
晓谕帐外众三军。
伯父今日回宋营,
帐里帐外莫高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伯父今晚宋营进”或“伯父回营把亲省”等均可。
总而言之,这出戏不合平仄和韵脚的地方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传统戏,包括一些很有名的传统戏,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修订,因为这是戏曲唱词最基本的要求。由于我们过去对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和宣传有所忽视或抓得不够认真,没有认真抓好这方面的专门教育、培养工作,现在真正懂戏曲音韵的人不多,我们在这方面很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就更少了;现在有一些中青年编剧不太谙熟戏曲音韵方面的知识,即使懂得一些,其基本功和韵律功底也没有夯实,或者实践经验不足,所以编写出来的现代戏或新编历史剧,在韵律方面,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作品让人看了不顺眼,听起来不悦耳,不像行家里手写的东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老师曾对人说,他们家经常收到一些业余作者寄来的剧本,要他们夫妇演唱,家里堆了一大摞都无法演唱。为什么没有演唱?原因不少,李老师也没有讲明。据笔者推测,其中一条重要原因也因为这些剧本的唱词有的不合平仄、韵脚,不好演唱。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曾去拜访一位戏剧杂志社的编辑,他告诉我,很担心业余作者写的唱词不符合平仄和韵脚,演员不好演唱,但看了某个业余作者的剧本后,认为唱词的平仄和韵脚写得很好。又如前段时间,上海《文汇报》报道了京剧名家关正明老先生在演出《失空斩》时,对剧中的一些唱词作了修改演出,很有说服力,创出了新意。例如剧中诸葛亮的两句唱词原来是“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笔者按:早期无名氏的同名剧本作“才论”,后人认为不妥才改为“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其中上一句的“能”是阳平声,不和“上仄下平”的规则,关先生将这句唱词改为“一来是马谡无谋违将令”,这样唱起来就很顺畅了,云云。由此可见,艺术家和编辑是何等看中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了。一个戏曲作者要写好唱词的平仄和韵脚,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多多介绍和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下决心多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优秀编剧人才。
此外,中央提出戏曲创作“三并举”的方针很正确,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时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老投巨资搞新戏的场景大制作、大包装,仅为专业剧团演几场竞赛戏就收场,广大戏曲爱好者和一般剧团、戏校也无法学习和演唱这些新戏,更不能承受和负担这些新戏的场景制作,这些大制作、大包装的戏受一定的环境限制,很难推广,很难普及,很难带到基层、厂矿、部队、学校、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因此这些新戏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其感染力、传播力也很弱。我们不如认认真真深加工出一批很有影响的、久演不衰和群众基础比较广泛的优秀传统戏来奉献社会,让它们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和传唱,也就是注意了提高也要更注重普及。再者,从一些传统戏来说,最起码也还存在含意、词句、平仄、音韵、文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的确很有必要认真加工、整理、锤炼和推陈出新。如果我们踏实、认真地抓好了这项工作,不但可以很好地继承老一辈的优秀艺术成果和演出风格,不断提高专业演职人员的基本功和演出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戏的演出质量,而且也能供给一般剧团、戏校和广大戏曲爱好者学习和演出,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让祖国的戏曲深深扎根于民间。
(见2002年12月号《上海戏剧》11?13页,笔者略有增补)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张在云
2002年9月30日文稿专投
邮政编码:650091
电话号码:0871?5032462
电子信箱:zssp@sohu.com

  • 走进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灯区,让男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提到红灯区,你会想到什么?纸醉金迷的阿姆斯特丹?还是风情万种的特拉维夫?光想是没用的,今天就带大家走进以色列特拉..

    2025-04-26
  • 神秘未知大灾难紧急操控中心,这些地方禁止女性进入?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这个男女平等的世界里,竟然还有女孩子不能进去的地方,除了这些最让让神秘莫测的是美国的大灾..

    2025-04-23
  • 地球上人类禁止进入的地方,伊势神宫能进的地方有哪些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出去旅游,感觉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其实地球上有好多地方是我们不能去的,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了..

    2025-04-22
  • 漫谈京剧色彩的黑与白

    京剧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化妆勾脸、盔头饰物、十色蟒靠、桌椅帐幔、车旗伞盖,其色彩无不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所谓“视觉冲击力”,构成辉煌的东方色彩美的世界。在这五光十色中,您注意到黑与白吗?它们虽并不张扬,但却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025-04-20
  • 浅谈传统绘画美学与京剧

    国画与京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枝独秀,有其较为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们虽然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意境与神韵,从意象到造象,追求艺术美是国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拟从..

    2025-04-20
  • 京剧脸谱杂谈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

    2025-04-20
  • 介绍几位京剧琴票

    浓浓戏韵,荡漾在票友脸上“带上唱戏的家伙,咱们的生、旦、净、末、丑给苏老拜年可一个都不能少啊!都拿出各自的绝活来,好好乐呵乐呵。”这是十几个京戏老票友们在年前精心谋划正月初五的一场约会。可别小看这些票友,生、旦、净、末、丑演..

    2025-04-20
  • 京剧绝不是赔本的买卖

    2001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京剧时,音乐堂经营方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公司对京剧的市场既不了解也不看好,经营的品牌仅仅是中国京剧院一年两场的“名家名段演唱会”。2006年中山音乐堂的京剧演出已经是“逢节必演,一年30场”,保利紫禁城剧..

    2025-04-20
  • 常用的京剧曲牌

    京剧曲牌:曲牌合头大字牌子混牌子清牌子干牌子吹打曲牌胡琴曲牌小开门(西皮)小开门(二黄)小开门(反二黄)八岔八板(胡琴曲牌)柳青娘(胡琴曲牌)海青歌万年欢(胡琴曲牌)哭皇天(胡琴曲牌)柳摇金(胡琴曲牌)夜深沉工尺上(胡琴曲牌..

    2025-04-19
  • 四大原因使京剧新流派产生困难

    京剧产生发展200年来,在上世纪前期开始空前发展,成为让人心服口服的国剧,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一时间流派林立,剧目也异常丰富,其中前后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最为出名,至今常演的剧目仍是们各自的经典,传人也以这几派为多..

    2025-04-19
  • 天圆地方卦与室温超导

    之前的文章有写过天圆地方卦之原理,里面包含了时间与空间一体之关系。而昨天有一则新闻,来自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Dias..

    2025-04-18
  • 重庆闹鬼的地方有哪些,七星岗闹鬼金刚塔镇邪

    重庆自古以来就是战乱之地,也是巫巴文化的发源地,更有世界著名的丰都鬼城,所以这里的闹鬼传说实在是数不胜数的。说..

    2025-04-18
  • 原地封神的天圆地方图

    《易传》记录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将八个卦象两两重叠,即可得出六十四卦。将之组合..

    2025-04-16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世界上最恐怖的人类禁地,人类无法踏足的地方

    在这地球上你有没有想过还有我们人类无法踏足的禁地,知道是是为什么呢?因为有的地方是我们的禁地,下面小编就带大家..

    2025-03-22
  • 北京方言-北京话-北京地方语言特点

    很多文学作品中鲜活的北京话所创造的意境,使人心领神会。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写晚上的街景,说:“有一个老头儿吆喝:"炸丸子开锅!"推车走过。不过普普通通十几个字,古都的京城叫卖和夜景已呈现眼前,读者仿佛已置身小说描写的情境。因..

    2025-03-14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4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