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京剧《四郎探母》中一些不合平仄、韵脚的地方

2025-01-31 08:10历史文化

下面是笔者发表在《上海戏剧》2002年第12期上的一篇拙文,现略作增补,转贴在这里。一来请网友批评指正,多多赐教;二来感到各地剧团为省里的汇演、今年10月杭州艺术节积极准备新节目,竞争剧烈,志在必得,推动了戏剧的创作和发展,这是大好事,但场景大制作、大包装的情况依然存在,糜费甚大,有的得不偿失,过去不少专家学者曾呼吁过,应该引起重视和讨论,笔者抛砖引玉,请网友发表高见;三来《四郎探母》、《失空斩》等优秀剧目不但经常演出,而且是戏曲学校的常用教材,无生不会,无旦不演,因此应该高标准、严要求这些经典剧目,不能一成不变,可以开展学术探讨和研究。

京剧的唱词源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传奇等韵文,一般是要求很严格的。例如在一段唱词中只能押一道韵(包括韵书所允许的邻韵通押),并尽量避免“重韵字”(指出现相同的几个字押韵),如果有的唱词押了其它的韵,就算为“出韵”、“跳韵”或“不合辙口”,演员和观众都不认可;又例如除了一些特殊腔调要求外(如“四平调”要求每句唱词都押平声韵),除了每段唱词的首句可仄可平和一些极个别的唱段外(如有的唱词具有“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的特殊要求),其余的唱词都得严格遵守“上仄下平”的原则(即唱词上句的落脚字要押仄声韵,下句的落脚字要押平声韵,不能平仄通押),如果有的唱词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叫做“翘韵”、“翘字”或“出格”,演员唱起来也会感到头疼,行家也会讥笑,即使唱词的内容写得再好,也不会被认为是好的唱词。
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脍炙人口、百多年来久演不衰的优秀传统戏,经过很多人的加工和锤炼,并已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唱腔流派,那么且让我们用以上标准来检验一下这出戏的唱词,看看是否符合这些要求。这是硬措施、死标准,若有不符合的地方,特提出修改建议,以便使其更加完美,好上加好。这仅只是个人的意见和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一)

沙滩赴会统貔貅,失落番邦十五秋。
高堂老母难叩见,怎不叫人泪涟涟?

??引自台湾《戏文社?四郎探母?坐宫》杨延辉的定场诗。

这首诗前两句押“油求韵”,后两句又押“言前韵”,已跳韵,不合韵律规则,可把“十五秋”改为“十五年”,让这首诗押“言前韵”,或者把“泪涟涟”改为“泪暗流”、“泪双流”,让全诗押“油求韵”也行。

(二)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我本当与驸马同去游玩??怎奈他终日里愁锁眉尖。
??引自《梅兰芳唱腔选集?坐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铁镜公主唱段。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押了平声“玩”(wá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更有点俗,可更改为“游览”、“游转”或“观看”均可,而且较文雅。

(三)

一见公主盗令箭,本宫才把心放宽。
站立宫门叫小番??备爷的千里战马扣连环,爷好出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坐宫》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的韵脚也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番”(fā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可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较妥当。近些年来,有不少演员碰到这样翘韵的字无法处理,就只好翻高音来唱,俗称“唱嘎调”或“翻高腔”。有些这样的字韵,本是编剧的错用(乃至故意这样编写),演员演唱时不得已而作了特殊处理,久而久之,反而积非为是,有的演员反爱故意这样唱了,并以此作为衡量演员嗓子好不好、唱不唱得上“高调”的标准,实则并不可取。有的专家对“嘎调”字韵的唱法,曾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议论,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了,只作一说备参,并不作为定论。至于“嘎调”若唱在一段唱词的首句,或在某句唱词的句中,与唱词平仄的要求不相违背,笔者并不反对。例如《四郎探母》中“一见娇儿泪满腮”中的“腮”;《捉放曹》中“恨董卓专权乱朝纲”的“纲”;《二进宫》中“保国家全靠你杨家父子兵”的第三字“家”;《定军山》中“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中的“天”;《盗御马》中“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的“杯”,等等。“站立宫门叫小番??”这句若一定要唱“嘎调”才够味,才能显示演员的演唱水平,那么也可以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即让“嘎调”唱在句中嘛,不必让“番”字唱在上句的句尾。

(四)怀抱娇儿上银安,参娘驾来问娘安。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铁镜公主的两句唱词。很少见过唱词的上下句都用重韵字押韵的例子,这是最典型的败笔和失误,我们可将上句改为“怀抱娇儿忙上殿”,或将下句改为“见了母后把驾参”均可。

(五)

公主不必泪不干,忘了公主欺了天。
番儿带过马雕鞍??马来!(上马,接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杨延辉的唱词。
其中的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鞍”(ān),不合平仄要求,并造成这段唱词全是四个平声字押韵,可将第3句改为“番儿与爷带战马”或“番儿扶爷把马上”,等等。

(六)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封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
杨延昭:(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亲自征。
萧天佐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我命宗保去巡营,
(转唱西皮流水板)
中途路上遇贤人。
他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将身且坐宝帐等,
(杨延昭归座)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且候众将破天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此外,这段唱词的意思也还不够完整,没有多少气势,可否这样修改: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通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来亲征。
延昭军中掌帅印,千里押粮老娘亲。
天波女将把兵领,要扫狼烟保太平。
军威士气皆大振,扶保大宋捍黎民!
辽邦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宗保巡营观动静,
(转唱西皮流水)
中途路上遇贤人。
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行兵御敌须谨慎??
(归坐,接唱西皮摇板)
群策群力破天门。

(七)(二宋兵押杨延辉上)
杨延辉:(唱西皮摇板)
大喝一声如雷震??
众:(喊堂威)哦??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杨家将令鬼神惊。
迈步且把宝帐进??
(杨延辉进帐与杨延昭对望)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上面坐的同胞人。
弟兄们分别十五春,怎知今日回宋营。
将身站在了阶前等,问我一言答一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春”(chū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改为“十五载弟兄分别无音信”即可。

(八)杨延昭:(接唱)
听罢言来才知情,原来四哥回宋营。
众将与爷忙掩门??
(二宋兵、四军士两边下;杨延昭离座,二旗牌下)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自己骨肉认不清。
走向前来忙松捆,
(杨延昭为杨延辉摘除手桎,二人坐。笔者注:“手桎”一词有误,见拙文《〈四郎探母〉中一句潜台词商榷》)
杨延昭:(接)
弟兄对坐叙寒温。
(杨宗保)
杨宗保:(唱西皮摇板)
忽听堂前堂哭声震,
急忙向前问详情。(进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门”(mé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众将与爷门掩定”即可。

(九)杨延昭:(接唱)
四哥失落在番营,
哭坏了老娘亲,盼坏了四嫂夫人。
宗保儿近前你听令,
(转唱西皮快板)
晓谕帐外众三军。
伯父今日回宋营,
帐里帐外莫高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伯父今晚宋营进”或“伯父回营把亲省”等均可。
总而言之,这出戏不合平仄和韵脚的地方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传统戏,包括一些很有名的传统戏,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修订,因为这是戏曲唱词最基本的要求。由于我们过去对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和宣传有所忽视或抓得不够认真,没有认真抓好这方面的专门教育、培养工作,现在真正懂戏曲音韵的人不多,我们在这方面很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就更少了;现在有一些中青年编剧不太谙熟戏曲音韵方面的知识,即使懂得一些,其基本功和韵律功底也没有夯实,或者实践经验不足,所以编写出来的现代戏或新编历史剧,在韵律方面,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作品让人看了不顺眼,听起来不悦耳,不像行家里手写的东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老师曾对人说,他们家经常收到一些业余作者寄来的剧本,要他们夫妇演唱,家里堆了一大摞都无法演唱。为什么没有演唱?原因不少,李老师也没有讲明。据笔者推测,其中一条重要原因也因为这些剧本的唱词有的不合平仄、韵脚,不好演唱。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曾去拜访一位戏剧杂志社的编辑,他告诉我,很担心业余作者写的唱词不符合平仄和韵脚,演员不好演唱,但看了某个业余作者的剧本后,认为唱词的平仄和韵脚写得很好。又如前段时间,上海《文汇报》报道了京剧名家关正明老先生在演出《失空斩》时,对剧中的一些唱词作了修改演出,很有说服力,创出了新意。例如剧中诸葛亮的两句唱词原来是“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笔者按:早期无名氏的同名剧本作“才论”,后人认为不妥才改为“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其中上一句的“能”是阳平声,不和“上仄下平”的规则,关先生将这句唱词改为“一来是马谡无谋违将令”,这样唱起来就很顺畅了,云云。由此可见,艺术家和编辑是何等看中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了。一个戏曲作者要写好唱词的平仄和韵脚,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多多介绍和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下决心多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优秀编剧人才。
此外,中央提出戏曲创作“三并举”的方针很正确,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时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老投巨资搞新戏的场景大制作、大包装,仅为专业剧团演几场竞赛戏就收场,广大戏曲爱好者和一般剧团、戏校也无法学习和演唱这些新戏,更不能承受和负担这些新戏的场景制作,这些大制作、大包装的戏受一定的环境限制,很难推广,很难普及,很难带到基层、厂矿、部队、学校、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因此这些新戏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其感染力、传播力也很弱。我们不如认认真真深加工出一批很有影响的、久演不衰和群众基础比较广泛的优秀传统戏来奉献社会,让它们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和传唱,也就是注意了提高也要更注重普及。再者,从一些传统戏来说,最起码也还存在含意、词句、平仄、音韵、文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的确很有必要认真加工、整理、锤炼和推陈出新。如果我们踏实、认真地抓好了这项工作,不但可以很好地继承老一辈的优秀艺术成果和演出风格,不断提高专业演职人员的基本功和演出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戏的演出质量,而且也能供给一般剧团、戏校和广大戏曲爱好者学习和演出,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让祖国的戏曲深深扎根于民间。
(见2002年12月号《上海戏剧》11?13页,笔者略有增补)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张在云
2002年9月30日文稿专投
邮政编码:650091
电话号码:0871?5032462
电子信箱:zssp@sohu.com

(一)

沙滩赴会统貔貅,失落番邦十五秋。
高堂老母难叩见,怎不叫人泪涟涟?

??引自台湾《戏文社?四郎探母?坐宫》杨延辉的定场诗。

这首诗前两句押“油求韵”,后两句又押“言前韵”,已跳韵,不合韵律规则,可把“十五秋”改为“十五年”,让这首诗押“言前韵”,或者把“泪涟涟”改为“泪暗流”、“泪双流”,让全诗押“油求韵”也行。

(二)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我本当与驸马同去游玩??怎奈他终日里愁锁眉尖。
??引自《梅兰芳唱腔选集?坐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铁镜公主唱段。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押了平声“玩”(wá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更有点俗,可更改为“游览”、“游转”或“观看”均可,而且较文雅。

(三)

一见公主盗令箭,本宫才把心放宽。
站立宫门叫小番??备爷的千里战马扣连环,爷好出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坐宫》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的韵脚也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番”(fān),不合平仄要求,也不好唱,可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较妥当。近些年来,有不少演员碰到这样翘韵的字无法处理,就只好翻高音来唱,俗称“唱嘎调”或“翻高腔”。有些这样的字韵,本是编剧的错用(乃至故意这样编写),演员演唱时不得已而作了特殊处理,久而久之,反而积非为是,有的演员反爱故意这样唱了,并以此作为衡量演员嗓子好不好、唱不唱得上“高调”的标准,实则并不可取。有的专家对“嘎调”字韵的唱法,曾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议论,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了,只作一说备参,并不作为定论。至于“嘎调”若唱在一段唱词的首句,或在某句唱词的句中,与唱词平仄的要求不相违背,笔者并不反对。例如《四郎探母》中“一见娇儿泪满腮”中的“腮”;《捉放曹》中“恨董卓专权乱朝纲”的“纲”;《二进宫》中“保国家全靠你杨家父子兵”的第三字“家”;《定军山》中“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中的“天”;《盗御马》中“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的“杯”,等等。“站立宫门叫小番??”这句若一定要唱“嘎调”才够味,才能显示演员的演唱水平,那么也可以改为“叫小番??站立宫门高声喊,”),即让“嘎调”唱在句中嘛,不必让“番”字唱在上句的句尾。

(四)怀抱娇儿上银安,参娘驾来问娘安。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铁镜公主的两句唱词。很少见过唱词的上下句都用重韵字押韵的例子,这是最典型的败笔和失误,我们可将上句改为“怀抱娇儿忙上殿”,或将下句改为“见了母后把驾参”均可。

(五)

公主不必泪不干,忘了公主欺了天。
番儿带过马雕鞍??马来!(上马,接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盗令》中杨延辉的唱词。
其中的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鞍”(ān),不合平仄要求,并造成这段唱词全是四个平声字押韵,可将第3句改为“番儿与爷带战马”或“番儿扶爷把马上”,等等。

(六)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封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
杨延昭:(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亲自征。
萧天佐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我命宗保去巡营,
(转唱西皮流水板)
中途路上遇贤人。
他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将身且坐宝帐等,
(杨延昭归座)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且候众将破天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此外,这段唱词的意思也还不够完整,没有多少气势,可否这样修改:

杨延昭:(内唱西皮倒板)
一通战表到东京??
(二旗牌持灯笼引杨延昭上,接唱西皮原板)
宋王爷御驾来亲征。
延昭军中掌帅印,千里押粮老娘亲。
天波女将把兵领,要扫狼烟保太平。
军威士气皆大振,扶保大宋捍黎民!
辽邦摆下无名阵,满营将官解不明。
宗保巡营观动静,
(转唱西皮流水)
中途路上遇贤人。
赠我兵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
行兵御敌须谨慎??
(归坐,接唱西皮摇板)
群策群力破天门。

(七)(二宋兵押杨延辉上)
杨延辉:(唱西皮摇板)
大喝一声如雷震??
众:(喊堂威)哦??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杨家将令鬼神惊。
迈步且把宝帐进??
(杨延辉进帐与杨延昭对望)
杨延辉:(接唱西皮快板)
上面坐的同胞人。
弟兄们分别十五春,怎知今日回宋营。
将身站在了阶前等,问我一言答一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辉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春”(chū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改为“十五载弟兄分别无音信”即可。

(八)杨延昭:(接唱)
听罢言来才知情,原来四哥回宋营。
众将与爷忙掩门??
(二宋兵、四军士两边下;杨延昭离座,二旗牌下)
杨延昭:(接唱西皮摇板)
自己骨肉认不清。
走向前来忙松捆,
(杨延昭为杨延辉摘除手桎,二人坐。笔者注:“手桎”一词有误,见拙文《〈四郎探母〉中一句潜台词商榷》)
杨延昭:(接)
弟兄对坐叙寒温。
(杨宗保)
杨宗保:(唱西皮摇板)
忽听堂前堂哭声震,
急忙向前问详情。(进门)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3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门”(mén),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众将与爷门掩定”即可。

(九)杨延昭:(接唱)
四哥失落在番营,
哭坏了老娘亲,盼坏了四嫂夫人。
宗保儿近前你听令,
(转唱西皮快板)
晓谕帐外众三军。
伯父今日回宋营,
帐里帐外莫高声。
??引自《名著在线?四郎探母?见弟》中杨延昭的一段唱词。
其中第5句唱词的韵脚属上句,应押仄声,却用了平声“营”(yíng),不合平仄要求,应改正。可将这句唱词改为“伯父今晚宋营进”或“伯父回营把亲省”等均可。
总而言之,这出戏不合平仄和韵脚的地方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传统戏,包括一些很有名的传统戏,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修订,因为这是戏曲唱词最基本的要求。由于我们过去对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和宣传有所忽视或抓得不够认真,没有认真抓好这方面的专门教育、培养工作,现在真正懂戏曲音韵的人不多,我们在这方面很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就更少了;现在有一些中青年编剧不太谙熟戏曲音韵方面的知识,即使懂得一些,其基本功和韵律功底也没有夯实,或者实践经验不足,所以编写出来的现代戏或新编历史剧,在韵律方面,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作品让人看了不顺眼,听起来不悦耳,不像行家里手写的东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老师曾对人说,他们家经常收到一些业余作者寄来的剧本,要他们夫妇演唱,家里堆了一大摞都无法演唱。为什么没有演唱?原因不少,李老师也没有讲明。据笔者推测,其中一条重要原因也因为这些剧本的唱词有的不合平仄、韵脚,不好演唱。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曾去拜访一位戏剧杂志社的编辑,他告诉我,很担心业余作者写的唱词不符合平仄和韵脚,演员不好演唱,但看了某个业余作者的剧本后,认为唱词的平仄和韵脚写得很好。又如前段时间,上海《文汇报》报道了京剧名家关正明老先生在演出《失空斩》时,对剧中的一些唱词作了修改演出,很有说服力,创出了新意。例如剧中诸葛亮的两句唱词原来是“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笔者按:早期无名氏的同名剧本作“才论”,后人认为不妥才改为“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其中上一句的“能”是阳平声,不和“上仄下平”的规则,关先生将这句唱词改为“一来是马谡无谋违将令”,这样唱起来就很顺畅了,云云。由此可见,艺术家和编辑是何等看中戏曲唱词平仄和韵脚的要求了。一个戏曲作者要写好唱词的平仄和韵脚,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多多介绍和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下决心多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优秀编剧人才。
此外,中央提出戏曲创作“三并举”的方针很正确,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时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老投巨资搞新戏的场景大制作、大包装,仅为专业剧团演几场竞赛戏就收场,广大戏曲爱好者和一般剧团、戏校也无法学习和演唱这些新戏,更不能承受和负担这些新戏的场景制作,这些大制作、大包装的戏受一定的环境限制,很难推广,很难普及,很难带到基层、厂矿、部队、学校、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因此这些新戏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其感染力、传播力也很弱。我们不如认认真真深加工出一批很有影响的、久演不衰和群众基础比较广泛的优秀传统戏来奉献社会,让它们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和传唱,也就是注意了提高也要更注重普及。再者,从一些传统戏来说,最起码也还存在含意、词句、平仄、音韵、文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的确很有必要认真加工、整理、锤炼和推陈出新。如果我们踏实、认真地抓好了这项工作,不但可以很好地继承老一辈的优秀艺术成果和演出风格,不断提高专业演职人员的基本功和演出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戏的演出质量,而且也能供给一般剧团、戏校和广大戏曲爱好者学习和演出,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群众基础,让祖国的戏曲深深扎根于民间。
(见2002年12月号《上海戏剧》11?13页,笔者略有增补)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张在云
2002年9月30日文稿专投
邮政编码:650091
电话号码:0871?5032462
电子信箱:zssp@sohu.com

  • 经常做梦的人,一定是身体某个地方虚了

    梦有两种,一种是醒了还能记住,一种是醒了记不住。有些人说自己重来不做梦,事实是他自己做梦自己都不记得,这种人身..

    2025-10-13
  • 京剧的净行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
  • 京剧的乐队及场面

    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
  • 京剧的锣鼓经

    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
  • 京剧服装-短衣类

    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
  • 京剧服装-盔帽类

    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

    2025-10-10
  • 阮在京剧乐队中的应用

    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慢板

    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
  • 世界十大真实存在的幽灵,这些地方你还敢去吗?

    人死后是否真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自古以来就没有定论,在很多宗教传说中,人死后确实是会以灵魂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

    2025-10-09
  • 道教声腔艺术与地方风俗完美结合

    在三晋曲坛上,有一种叫屯留道情的曲种,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道教的声腔艺术结合地方风俗,以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日常生活趣事和风趣幽默,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是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2025-10-08
  • 北京六大灵异事件盘点,这六个地方尽量不要去!

    在历史上,北京做了几百年的帝都,千百年来,因为王气的镇压,北京的亡魂一直难以散去在北京坊间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

    2025-10-0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碰板

    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中三眼

    二黄中三眼是从二黄慢板派生出的板式,可以理解成“中等速度的三眼”。它比慢三眼要快,比快三眼要又慢,这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对于演唱和伴奏都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学好原板、慢板,而后再学中三眼的理由。旦角二黄..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新板式

    在介绍和分析了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之后,要做补充说明的是,京剧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在京剧表演、声腔、美术诸方面都取得..

    2025-09-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

    2025-09-17
  •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

    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

    2025-09-17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武则天与吕后两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对政治影响最深的女性,非武则天与吕后莫属。一位是第一位女皇,一位是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

    2025-09-17
  • 京剧的面具

    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术语叫做“脸子“)。面具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

    2025-09-16
  • 古代外国也存在太监 同样都是太监为何阉割的地方不同

    对古代太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中外有太监的存在,同样都是太监,别的国家..

    2025-08-3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