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忌
科尔沁蒙古族选择配偶时,都有非常严格的婚姻约束。同辈人之间可以结婚,差辈人之间不能结婚。如双方都有达到婚龄的儿女,先互通想法,而后遣人作媒。虽父母愿意,但为人父母的不能当自己儿女的媒人。同姓之间不通婚,属相相同的男女一般不结婚。十二属相内,若逢有缘分的属相结婚,则认为婚姻美满和睦而子女均衡。以五行之说定姻缘。相生者可结缘,相克者不能成亲。
2、继婚
科尔沁蒙古族继婚习俗主要是指兄长过世后,其兄弟与寡妇嫂结婚生活的婚姻。兄长过世时,若有成年的未婚兄弟,即与寡妇嫂生活。但须征求女方家的意见,不能强迫。兄长与弟妹继婚的极少。在继婚习俗里,还有媳妇过世后与小姨子结婚的,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有孩子以后过世的,女方家为了不让外甥受后妈的虐待,把其妹妹嫁其姐夫。
3、换亲
世代相邻和睦相处的老邻居如辈分不差,双方儿女从小一起长大又无残疾,相谈互换姻亲之事。换亲聘礼根据双方的生活条件来定。与一般婚礼相比聘礼和费用较少。婚礼习俗与一般婚礼相同。
4、再婚
被抛弃的女人或配偶过世的男女有再婚之习俗。如丈夫嫌弃老婆,留下孩子后,不给其生活用品,并撵回娘家(有的拿走结婚时带来的嫁妆)。娘家重新为其找婆家,但很难找到称心的女婿。多数人不愿娶被抛弃的女人,因此,有的女人就一辈子过独身生活。
丈夫过世的妇女在其婆家亲戚中无继婚兄弟的,过满带孝期(1年或3年)后,娘家或婆家为其重新找对象。结婚时有子女的原婆家留下孩子,若是儿子更不能随娘走。若是女孩子有的让其跟娘走。婆家不但不给其生活用品,反而从娶亲的男方接受那里一定的彩礼。老婆过世的男子再婚时与初婚时一样送彩礼。与老公过世的寡妇结婚则不需太多的费用。未过中年的人结婚时基本遵循一般婚礼的习俗,已过中年的人结婚时只需请近亲举行简单的仪式。
5、招赘婿
家中无儿子或老大是姑娘的人家,在其儿子年龄小,父辈年老体弱或主人是寡妇的,招赘婿于家门,以依靠女婿过日子。家中老大是姑娘,其儿子年龄小而招进的女婿须等内弟长大娶亲后才与媳妇回老家或当地分出单过。无儿子的人家所招进的女婿为岳父母养老送终。
被招进的女婿因亲自到女方家效力,因而所交的彩礼甚少,与其它婚礼有所不同。
6、订婚
订婚,首先是求婚。求婚中包括“订岁”这一习俗。订岁是指父母为没出生的幼儿订立的婚姻契约。“订岁”包括指腹为婚和娃娃亲;求婚后,女方家经过听取男方的详细情况后如果赞同,则举行订婚仪式,喝“小酒礼”。“小酒礼”的日期由男方家择吉日后报女方家。男方承担“小酒礼”的一切费用。女方的祖父母、父母为首,还有舅父、叔父等参加。男方有伴郎、求婚人(有的求婚人不去)和两位首席官长及生辰相符的一长者为祭祀人前往女方家,还有送礼者(祝辞人)一名。
酒席上商定“大酒礼”的日期。大酒礼的日期由男方请喇嘛择吉日而定。一切费用均男方承担。宴席结束后,双方主要人物重新摆专席议定向男方索取彩礼的数量和种类。并初步商定娶亲日,具体日期请喇嘛或择日先生选定。在“大酒礼”上,男方一人领新郎不分辈份依次敬酒。敬酒结束后,姑娘的嫂子把姑娘亲手做的靴子(夏天为夹鞋,多数为靴子)和荷包袋给新郎穿带。宴席结束,女方家起码准备毛巾、哈达等礼品回敬男方。并依据“大酒礼”上商定彩礼的数量、种类准备。彩礼准备完毕,男方以媒人为首与祝辞人等前往女方家送彩礼。女方家盛情款待。在宴席上双方祝辞人以风趣赞美的对歌对辞进行娱乐,以示欢庆。
7、结婚
结婚首先是定婚期,娶亲的吉日良辰由男方请喇嘛或择日先生选定后,通报给女方家。男方选定的日子,若女方认为对女方不利或有碍时,让男方重新选定。决定婚期后,结婚前夕男方给女方送去馐斯,即女方家婚宴上所需的酒肉之类。女方家虽已准备酒肉,但男方必须礼节性地送去馐斯。
婚期已订,姑娘就要着手准备嫁妆了。做针线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闺女初学针线活时,即着手准备烟荷包袋、鞋靴类,以备出嫁时用。女儿出嫁的日期选定后,其姑姑、舅舅等把姑娘接到自己家中暂住一段时间,叫借住姑娘。并把姑娘的针线活儿带去,协助姑娘缝绣。给其最好的吃住,若家里没有陪伴的姑娘,可从邻居请来姑娘做伴。姑娘的奶奶、舅母、婶母等叮嘱姑娘到婆家后的注意事项。送回姑娘时赠其绸缎、布匹、丝线等礼品。不仅姑娘的长辈借住姑娘,而且左邻右舍的好姐妹们也请姑娘到家里住上几天,帮助她缝绣。
对即将出嫁的女儿,其祖母、母亲、婶母、舅母,对其进行多方面的传统礼俗教育,如听从长辈的话,即使受屈也不能对抗,经常注意并洗刷、修补丈夫的衣服;日用器具摆放适位,被褥叠放要整齐;到了夜晚不出院,更不能去左邻右舍家。白天没事也不能串门;若出去办事,办完即回家,不能长时间闲聊;在长辈面前不能裸露肩膀和股部;吃饭饮茶时要轻放茶碗,不能相互碰撞发出声音。给长辈盛饭,用右手接碗,接碗时忌讳碰人手;不能使丈夫与其家人之间吵闹打架。
吉日来临,新郎佩带弓箭跨上骏马,以首席官长为首前往女方家迎亲。男女双方见礼问安,开始迎接宴。在进入女方家前,男方还要通过抢哈达、闭门礼等的考验。
新郎到达之日,即送女出阁前夕,在姑娘家进行女方婚宴。此日女方众亲赶车骑马而来,乡亲中有礼尚往来关系密切者也来参加。来者准备一份礼物。所送礼物姑娘的父母都送给姑娘做财产,这是碗礼宴。碗礼宴结束后,新郎向女方家佛像磕头,并向女方祖父母、父母、叔父、舅父及其他亲属以辈份、年龄顺序一一敬酒磕头拜认。
指引新郎拜佛认亲稍后即开始“连盅宴”,有的叫“品尝熟酸奶宴”。连盅宴上,给新郎品尝奶子时做为伴郎的人须先抓住筷子稳当地往新郎嘴里送,否则其嫂子和小姨从后推新郎,使其筷子卡在喉咙里则被取笑。连盅宴结束后,炕上放桌子,一群小姨妹团团围坐,新娘蒙头卧在姊妹们的后面,新郎坐在下手,伴郎立于侧。一人用方盘将煮熟的羊腿系上“沙哈”(即嘎拉哈)端向桌面。此时围坐的姊妹和新郎都寻视着沙哈之所在。当羊腿在桌面上欲落的一瞬间,动手抢夺“沙哈”。如果新郎和伴郎抢到,预示早生贵子,娱兴就此而止。若被姨妹们抢去,新郎和伴郎向姊妹们递烟、唱歌、请安,才能将“沙哈”索回,用丝巾包上放入靴里。
新郎换装,由女方嫂子给换。换装之前,女方祝辞人献颂辞。女方父母赏其姑爷全鞍马和象征男子汉的白色宝箭。给新郎换长袍,再罩马褂,系上鲜艳腰带。腰带上挂火镰、银鞘钢刀和象牙筷子。为图吉利和长命百岁,腰带上折搭两条五尺长、并镶有万字符折口内向的白哈达(箭巾)。在每条箭巾上缀垂由姑娘绣制的荷包袋。足着香牛皮靴。
男方为知被娶新娘的名字、年龄和属相,到闺房向姑娘的嫂子讨教。讨名问庚之事由男方祝颂人履行。祝颂人先向围坐新娘的姑娘和嫂子敬酒并吟诵讨名问庚之辞,但其嫂子不会马上回答。女方祝颂人答出不属于十二属相的动物,此时双方祝颂人相互口斗轮流对辞回答。直到问明新娘的名字和年龄为止。
家人把女儿准备日常使用的用品放入专门为姑娘准备的箱柜里。新娘蒙头哽咽甚至嚎啕大哭时由一位长者抱上喜车。
在送亲队伍进发途中,新郎与随伴先行到家,拜佛,报告送亲队伍的行进情况,便与首席官长、协理及随伴和其他人带上哈达、美酒、熟肉赶回预定地方点燃篝火,迎接送亲队伍。新郎以哈达托杯向女方依次敬酒。之后送亲队伍继续前进。来到庭前,除新娘外,其他人进屋休息。此时院内摆好香案,新娘由伴娘挽扶下车,即将举行婚礼。
在主持者指导下,二位新人先向篝火跪拜,次向四方跪拜,再向新郎祖坟方向跪拜。之后,蒙着头面的新娘挽向房间。这时,门槛上放着空鞍板,一人用皮条系木叉横于门阻挡新娘进屋。经过双方几个回合的舌战,由新娘向对方祝辞人等赠送靴鞋,至少赠送荷包才得进屋。送亲中一名善梳洗的妇女开始为新娘梳妆打扮。新娘梳洗打扮就绪,立即下地伴随新郎拜佛、拜公婆、拜亲朋长者,并向长辈敬献靴鞋,至少敬赠荷包。受拜的长者答祝辞,并宣赏牛、羊、钱款等物品。
在女方家举行的娶亲宴,蒙古语谓之“宝格塔拉胡”。这是由于姑娘远嫁他乡,不便于送亲或回门;有的是新郎经济上有困难,而女方家有一定地位。男去女家结婚,不作大操办。新郎出发前,男方召集近亲举行简单婚宴。随后男方若干人跟新郎赴女方家履行婚礼仪式。新郎在女方家住一段时间娶亲返乡时,女方几名近亲送亲即可。
新郎新娘拜火、拜天、拜佛、拜祖、拜罢长辈之后摆喜宴,以全羊宴招待贵宾,尤其主宾席一定上全羊,其它席上羊腿、羊胸等,也有什锦火锅招待客人的。送亲队伍只留下陪伴新娘住三天的母亲或其他长辈女人,其他人登程返里。送走女方客人之后,男方的客人落坐吃请,新郎新娘逐桌拜席。
婚后第四天晨起,新娘系上围裙扔灰,象征是这家媳妇。“三日入厨下”洗手煮奶茶,捧送给公婆。这天,新郎向新娘介绍长辈人的名字,告之以讳。
第四天头上,娘家父母(没有父母的兄嫂替代)携全羊或带尾的羊臀或带尾的猪臀以及其它物品前来看望女儿。住上三天回去。接着其他亲朋陆续带上礼物前来瞧看姑娘。
第九天头上,新郎新娘由一名小妹妹或小弟弟陪同骑马或坐车回家,住三天,临行前家长向姑娘宣赏。新娘回婆家时离家门几十米之外即下车徒步走,进屋先向公婆请安,并递烟、送茶,接着洗手下厨煮茶做饭,从此开始尽媳妇的义务。
至此旧式婚嫁礼仪的全过程结束。***成立后,婚嫁旧俗逐渐淡化,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结终身。
罗马尼亚的习俗和礼仪罗马尼亚是以其民族的名称命名的国家。罗马尼亚原为达契亚王国。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富饶的连陲省份。以后当地的达契亚人与罗马人,又加上后来入侵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相融合并混居。到十世纪末。形成了..
2025-08-12腊八节简介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八..
2025-08-05不同国家过新年有不同的习俗。然而,相同的是家人团圆时的幸福,亲友互赠礼物时的开心,祝福中的温暖在人们的期待中,2012年即将到来。新年枞树已早早地进入俄罗斯家家户户,挂满小彩灯、糖果和彩带等饰物,以待白胡子“严寒老人”和他穿..
2025-08-05亚洲人的送礼习俗1、形式重于内容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上等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
2025-07-20国外送礼习俗随着形势的改变,社会的发展,我们和外国朋友交往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掌握一定的外交知识,了解外国人的礼仪常识,在与他们的交际将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1、如何送礼出国后上一般都要向外国朋友赠送一些小礼品以表示祝贺、慰问和..
2025-07-20清明时节,广西生活的汉族人在早几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大型超市甚至专门设立了“清明专柜”,“拜山”用的祭祀品一应俱全,其中最抢手的就是“五色糯米饭”,“烤乳猪”,还有各色糕点了。广西的壮族人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就已经祭祖完毕了,..
2025-07-19东乡族婚礼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中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见面礼。“订茶”一般是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
2025-07-18东乡族以面食如小麦、青稞、玉米等为主食,副食主要是洋芋等蔬菜。食牛、羊、鸡、鸭肉,但须经阿訇或伊斯兰教的长辈屠宰,放血后才能吃。遇节日和吃“宴席”,喜以面和清油为料,炸“油香”、“酥馓”等以及各种花果,味香色美,十分好吃。东..
2025-07-18畲族分布在安徽省宁国县千秋关一带,约1000余人。20世纪初,由浙江景宁县迁来,最初隐居深山老林,后逐步移居平地,与汉族杂居。他们的婚俗世代传承,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通婚范围:一般不与汉族通婚。在畲族内部,同姓近亲不婚,同姓不同香炉..
2025-07-18生育习俗散居在仙桃、洪湖、天门、潜江等地的回族,其生育习俗受汉族的影响颇深。比如小孩满月、周岁、十岁都要请客祝贺,产妇“坐月子”等也和汉族相似,但也有和汉族不同的地方。回族的生育习俗有一个完整的程序,它包括三个环节,即“取经..
2025-07-17在原始社会时代,原始人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到认识生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们就懂得利用树叶和兽皮遮盖和保护自已的生殖器。黎族地区毛道乡出土男生殖器“石祖”图腾崇拜物、保亭县三道地区黎族崇拜女性乳房的基石,印证了黎族自古以来对生育的..
2025-07-17在卓尼县洮河沿岸的半农半牧区及农区的藏族青年男女婚姻,虽有自由结合的习惯,但仍然施行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制。某家的女子被男家父母看中,愿为儿子娶来作妻时,便请一个女媒人,向女家父母去探询,女家若同意,便再请正式男媒拿着..
2025-07-17赏花是生活中的一种雅兴,中国人在赏花方面所积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称丰富,旧时流行于各地城乡的花朝节就是一例。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
2025-07-15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下半夜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
2025-06-2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