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全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其实,紧盯“两会”新闻的娘本,也在关注这一问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随着“热贡艺术”申遗的成功,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画院作为青海省成立最早的一家热贡艺术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坚持以提高热贡艺术知名度、打造热贡艺术品牌为己任,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创研、培训、制作、销售、展览、收藏和进出口业务等文化艺术活动工作不断深化,立志于抢救、传承和弘扬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院的经营理念,集唐卡、堆绣、刺绣、泥塑、石雕、木雕和铜制品艺术为一体,全面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目前,已收藏明清时期老唐卡、过世老艺人及当代国家级大师精美作品六百余幅,汇集国家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唐卡大师和民间老艺人180人;年均生产唐卡、堆绣、刺绣等热贡艺术品6000幅,带动当地500户农牧户从事热贡艺术事业,平均每户每年增收两万元至七万元不等,签约画师六百余人;创作的唐卡作品《大黑天》、《木质浮雕唐》等4幅作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不断扩展,截至2011年底,热贡画院资产总额达到533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700万元。
2011年3月,热贡画院院长娘本带着唐卡在青海省政府的组织下,再次到我国宝岛台湾参加大型文化展演活动。在展演期间,现场为台湾民众表演手绘唐卡技艺,使台湾各界群众充分领略了热贡艺术的独特魅力。5月至7月,热贡画院会同文化部在北京恭王府举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热贡艺术唐卡展,展出的精品唐卡达一百余幅。此次展会不仅成为热贡唐卡在省外目前最大的一次汇展,同时也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产生强烈反响;同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两岸万名青年交流会”上,热贡画院所展出的热贡唐卡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热贡画院配合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省、州、县主管部门,在澳门、天津、杭州等地举办三十余项文化艺术展览、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热贡艺术的知名度,扩大了热贡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热贡画院围绕国家及我省有关产业化扶贫政策,积极参与建设省、州、县各类扶贫开发及文化产业建设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多次藏区综合扶贫项目,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受同仁县扶贫开发局委托,对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庄村、吾屯下庄村、加仓么村和年都乎乡的年都乎村等4个贫困村的223户贫困户中选择223人进行热贡艺术技能培训,保证了贫困户每户有一名热贡艺术从业人员。同年7月份,受黄南州三江源办公室的委托,对黄南州45名贫困人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唐卡绘画技艺培训,并为参加培训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全部纳入画院从事热贡艺术品的生产,还配合同仁县总工会对贫困职工进行多次技能培训,受训人员六十余人次。
为更好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热贡艺术发展,促进黄南州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增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能力,使劳务输出由劳力性转向技术性,同时为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优秀艺人,保护和传承热贡艺术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热贡艺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扩展、延伸产业链,使热贡文化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6月,经黄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南州文化体育局批准立项,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投资750万元,建设黄南州热贡画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旅游纪念品开发项目,目前学校正在建设当中。
黄南州热贡画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旅游纪念品开发项目建成后,将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教学育人为宗旨,以培训热贡艺术技艺人员为己任,面向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毕业生及待业人员招生,采用全日制、半日制、业余、短期培训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培训质量为前提,结合农牧区生活规律,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实现经济增收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热贡艺术产业长足发展提供方便。
同时,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带动本地区农牧民积极投身于热贡艺术产业的开发,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子女的就业问题,预计正常年份年销售收入1213万元,实现利税59万元,每年新增就业180人以上。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居民收入,减轻社会压力。项目启动后,除可带来直接税收外,还可促进配套餐饮休闲旅游娱乐企业的发展,吸纳居民就业,实现农牧民、企业、居民三者共赢共享目标。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有力的促进热贡艺术产业链的延伸,同时使国家产业化扶贫政策得以更好的落实。
白庚延是那种能让你能感受到灵魂的画家。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力图把整个心灵世界都放进作品中。面对这样的画作,让人很难无动于衷。画面里深厚的精神寄寓和文化内涵,会让你思索、追寻、体味,因一种心灵的沟通而愉悦。弦为之激荡,灵魂受到..
2025-07-13我自幼喜爱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裘派引领我走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殿堂,所以对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和熏陶,又由于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所谓艺理相通,因而对裘派艺术乃至花脸艺术的理解,也较一般观众深刻些。但我毕竟不是..
2025-07-10歌台花甲气如龙,麒风标一代宗师;今日工农同祝贺,千红万紫拥高峰。这是老戏剧艺术家于伶同志在为周信芳举行舞台演剧6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写的长诗中的诗句,从诗句赞誉中确实反映出在60年代初期不论是同行和观众对于“麒派”艺术在思想上、认..
2025-07-10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
2025-07-08石鲁(原姓冯,名亚珩)祖籍江西景德镇,其高祖因避税迁四川,贩药售棉成为巨商,遂家仁寿县文公镇,成为当地第一大粮户。建冯家大庄园,藏书十余万册。石鲁少时,家庭文化氛围颇佳,这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石鲁一直具有抗争精神,反抗..
2025-06-23南通籍着名画家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膺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W,..
2025-06-23由于吴镇以董巨起家,其画中山、石、树、水、房屋、小桥都显得格外宁静、平和,但吴镇有时也着意打破这种气氛,使宁静中增几分动荡,那就是近景大树和山石的表现,特别是三两棵树的表现尤其明显。如果说吴画山、石、水、小桥、屋舍、群树的表..
2025-06-23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纳西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
2025-06-18擦擦—持剑菩萨如同玛尼石遍及西藏各地受到崇拜一样,“擦擦”也遍及西藏各地,受到人们的崇拜。“擦擦”是一种类似于玛尼石,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一,玛尼石是天然的白石,“擦擦”则是人工制品;其二,玛尼石有大有小,“擦擦”则普遍偏小..
2025-06-18大法东来,不但造就了中华民族历代大德高僧,也开创了佛教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放眼纵观,寺院的营造,石窟的开凿,丛林的建立……,无不使佛教文化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尤其是书法艺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2025-06-18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为画坛耄耋,画名遍海内,年近九十,腰脚仍健,食不厌粗,能步行三十里不倦,自云生平不晏起,清晨必散步庭园中,赏玩花木一二小时,而后进餐冶事。境无顺逆,均淡然处之。每月,沈心海还集合同道中人,有品花会雅集,来者例..
2025-06-02于永茂自幼喜画,七十年代师从画家王明明,专攻人物画,期间多受刘凌沧、郭慕熙老师的指导;八十年代中期转研习山水画,在植根于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并多次求教于白雪石、何海霞、李可染等诸前辈大师,九十年代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从而在..
2025-06-02新中国成立后,张仃担任了一系列国家大型国际博览会和专题展览会的总体设计师,在国际交流中,为中国人挣足了面子。1952年,德国莱比锡举办国际博览会,张仃出任中国馆的总设计师。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偏爱黑色,就向设计组交代:绝对不许张仃用..
2025-06-02满维起(1954―),男,1954年生于天津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其作品曾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日本、韩国重要领导人,曾获..
2025-06-01陈克永,山水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3年生于北京市平谷县,197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6年创作的《山河颂》,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88年参加首届美术大奖赛,作品《山泉》获二等奖。1988年参加中日美术作品交流展..
2025-06-01在历史与现实中,常常会有一些以煊赫的家世和富贵的资财而自傲于世的人,但如果剥去他们的光环,便不难发现其内心的伧俗。而一个真正精神充盈的人,无论其出身如何卑微、生活如何清贫、境遇如何寂寥,我们也终会发现他的气质华美与高贵,而烛..
2025-06-01赖少其,籍贯广东普宁,中国当代画坛领袖之一,有“艺坛圣哲”之称,在日本被称为“中国画伯”。1915年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下市乡(今普宁市池尾街道办华市村)。赖少其1932年考入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1934年起致力于木刻创作。1936年毕业..
2025-06-01张良勋,其早年曾师从当代着名书画家梅纯一、孔小瑜、童雪鸿等先生。1965年从事新闻工作,且从事美术创作和书籍插图等。版画《丰收时节》、《乡村姐妹》,活力生趣,盎然相高,同时参加“国庆十五周年全国美术展”,并远赴亚洲、非洲、欧洲一..
2025-06-011989年获“中日水墨画交流展”一等奖;1991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程大利水墨画展”;1992年赴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讲学并举办画展;1993年访问德国,参加“中国艺术家赴德作品展”;1995年在南京举办“荷花系列――程大利水墨画展”;1996年在江苏..
2025-06-01著作有1965年出版并发行于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法文版)的《书法基础知识》等;主编有《于右任书法精品集》、《江苏古代书法研究丛书》(三卷),以及作为第一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第86卷》等。书法创作成..
2025-06-0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