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丑行

2025-03-09 08:31历史文化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有人认为,丑行是专门扮演坏人的,其实不然。因为丑行中,有些是扮演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角色,可是更多的是扮演机警、伶俐、幽默,甚至很正直、很善良的角色。在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像渔夫,农夫,樵夫,酒保,打更的,守夜的,差役,书童,乞丐等等,大部分都由丑角来扮演。而从性格上来说,这些人多半都是很滑稽,很活泼,很乐观的人。比如《女起解》里的崇公道。就是很忠厚、善良,有正义感的老差役;《秋江》里的老船夫,就是助人为乐的,很有风趣的老人;《三岔口》里的刘利华,是个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小店主;《挡马》里的焦光普,则是个忍辱负重,勇敢机智的爱国志士,这些都是由丑角来应工的。丑角也分成两大类,、?类是文丑,一类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种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头上戴着一顶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说韵白,一般不说京白,例如《群英会》里的蒋干、《乌龙院》里的张文远等,都属于方巾丑。第二种是袍带丑,指扮演的是官阶比较低的小官,戴着纱帽,穿着官衣,例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六月雪》里的山阳县知县等,都属于这类角色。丑行中最多见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蓝布褂子,术语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劳动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芦中人》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骆马湖》里的酒保、《打樱桃》里的秋水等。还有一种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的角色,像《连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这类角色属于巾子丑。巾子丑说京白,有时穿长衫或箭衣,表演的风格比茶衣丑略为严谨一些。另外还有彩旦,本是属于旦角的范围,可实际上是由丑角应工的。过去这一行大多数是用男演员来演的,现在也有很多女演员来演了,不过用女演员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说一下武丑,武丑还有一个名称叫开口跳。因为武丑这种行当除了擅长蹿蹦跳跃以外,还要能够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齿伶俐,清脆悦耳。像《连环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时迁等,这类的角色就叫开口跳。这样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动作轻灵敏捷。性格诙谐、机智。这类角色多是侠客、义士,个别的狡猾险诈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过为数很少。关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观点,必须彻底扭转过来。丑,并不是丑恶的意思。从扮相来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灵是美的,比如新编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最后,我还要说一个问题,就是行当跟人物的性格,以及对角色的评价,并没有绝对的联系。有些俊扮的人物,表面上好像很美,实际上不一定是好人。比如《秦香莲》里的陈世美、《伐子都》里的子都,还有《金玉奴》里的莫稽、《杜十娘》里的李甲、《活捉王魁》里的王魁、《清风亭》里的张继保等等,很多这样的人物,表面上看都很英俊潇洒,儒雅清秀,但实际上都是心灵丑恶的坏人。所以划分行当,只是规定了一个大的类型范围,不能从扮相上服装上就确定一个角色是好人或坏人。好人或坏人,还是要根据人物具体的言行举止和实在的性格形象,才能做出最后的判断。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新板式

    在介绍和分析了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之后,要做补充说明的是,京剧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在京剧表演、声腔、美术诸方面都取得..

    2025-09-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

    2025-09-17
  •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

    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

    2025-09-17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京剧的面具

    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术语叫做“脸子“)。面具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

    2025-09-16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

    反二黄有各种板式,但单一板式的唱段不如综合板式组成的唱段多。因为单一的板式篇幅有限,受其板式程式的约束,单一板式的唱腔大同小异,听来乏味,不便剧中人感情的表达,多种板式变化、组合结构的唱腔更具感染力。反二黄综合板式的组合形式..

    2025-08-26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原板

    二黄原板是二黄声腔的基本板式。从板式名称上分析,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其他板式都是以原板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成的。二黄原板的板式特征是: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唱腔。每小节的第一拍称为“板”,..

    2025-08-26
  • 老车站弘扬老京剧

    “文革”前的北京,剧团、剧场都在40个以上;“文革”后,保留下来的剧场,也还有十几家。近些年每况愈下,正规演出京剧的剧场,只剩下迁址新修的长安戏院一处。京剧团虽也大量减少,但是中国、北京两大剧院,下属也还有七个演出团;还有一个..

    2025-08-02
  • 京剧传统戏人物造型的化妆美

    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是传统戏曲舞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都把每个时代最富特征、最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融进其中,因此,美的..

    2025-07-11
  • 京剧正演变为一项“文化福利”运动

    京剧的最大东家在中国,最大卖场在北京。所谓“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给了正本清源的解释:京剧不是指北京剧或京都剧,京是指都市,所以,京剧实乃都市剧。京剧被认为是“京派戏”、地方戏被认为是“外省戏”的概念显然是个误会,京剧/地..

    2025-07-09
  • 汪曾祺与文革京剧

    一九六○年初秋,在张家口农科所劳动两年的汪曾祺摘掉了右派帽子,单位作了如下鉴定意见:“(汪)有决心放弃反动立场,自觉向人民低头认罪,思想上基本解决问题,表现心服口服。”北京的原单位民间文艺研究会没有回收之意,汪曾棋在等待一年的..

    2025-06-21
  • 京剧欣赏三题

    一、舞台魅力源于人物刻画戏曲演员不管演什么戏,中心任务是演好剧中的角色。通过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人物,来体现主题,传达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尽管演员有“本色”与“非本色”之分,对于剧中人物,都只不过是创作手段,也可以说是“物..

    2025-06-21
  • 一个16岁中学生的心里话:京剧京剧我爱你

    我今年16岁,是北京景山中学学生。听戏可谓我人生中最大的幸事。尽管我还有点小。尽管今日戏曲已无当年的气派和辉煌,人心思变,西风东渐。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从前我以为我仅是喜欢梅派唱腔的端丽,程派唱腔的古风,可后来才意识到其..

    2025-05-31
  • 京剧杂论二三

    (1)央视戏曲频道印象广告过多,节目前面的引子太长。各个栏目的自我宣传版本多而频繁,翻来复去。戏剧完整播放的太少。尤其是教唱或者教身段的节目,节目的引子太长太热闹,不知何为主体。花里胡哨的成分太多了,就如同包装很大,花纸一层..

    2025-05-31
  • 学唱京剧之感想点滴

    在下自幼喜爱京剧,现今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已有二十年,但仍旧时时忘不了国剧京戏。近期每上网必看《中国京剧论坛》,但苦于无法打中文,故一直未能与戏迷网友们进行交流。近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可输入中文的软件,欣喜若狂,故也想打几句来..

    2025-05-31
  • 京剧音乐和声腔术语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05-31
  • 京剧服装-长袍类

    京剧长袍类,也可以叫袍服类的服装,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以至斗篷,长背心,旗袍等。其中主要的还是蟒,帔,褶子和开氅。先说蟒,现在有的人因为蟒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写成了莽。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书上都见过。为什么叫作蟒..

    2025-05-31
  • 京剧服装-铠甲类

    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有专用名词,叫做靠。演员穿上这身铠甲,也有个专用名称,叫作披靠,或叫扎靠,就是把铠甲披在身上或系在身上,生活中的铠甲一般是用皮革或铁叶子做成的。每副铁甲大约有四、五十斤重,穿在身上沉重冰..

    2025-05-31
  • 京剧服装-靴鞋类

    靴鞋类是服装里的第五大类,只有靴鞋两种。靴子主要是厚底的官靴。男性角色用的比较多。什么叫官靴呢?靴筒子比较长,用青缎子做成的,靴子底大约有二寸到四寸厚,并刷成了白色。在生活里没有这样厚底的鞋。在舞台上靴底加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2025-05-31
  • 京剧男旦漫议

    从150多年来京剧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男旦一直是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历史现象。从同、光十三绝中的梅巧玲算起,就有余紫云、梅竹芬、朱莲芬、陈德霖、路三宝、王瑶卿、阎岚秋、冯子和、赵君玉、徐碧云、朱琴心、时小福、赵桐栅、于连泉,黄桂秋..

    2025-05-3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