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放飘逸的土家族跳起毛古斯舞。(卢瑞生摄)
过年是土家族人最重要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比土家族的其他节日都要隆重,持续时间也最长。
湘西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传承至今。土家年(土家语:起老嘎卡)是湘西土家族最为重大的节日。其时间是腊月大二十九,腊月小二十八,因为总是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称为“赶年”。具体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即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过“赶年”这天,每天都有具体的安排;二是敬神阶段,即在过“赶年”这天的下午3时左右,按照顺序先后敬供历代祖先、彭公爵主、灶神、土地神、四官神、门神等神灵;三是正式过“赶年”,即全家男女老少共吃团年饭,边吃边唱祝酒歌,一派热闹气氛。吃完团年饭后,全家在火床上围着火炕烤旺火守年,刚进凌晨便开始燃放鞭炮、挑水、推磨舂碓……
土家年,始于明朝中期,盛行于明末清初和民国时期,清乾隆《永顺府志》和《永顺县志》均有记载,同治九年(1870年)《永顺府·龙山县志》风俗载:“土人度岁,月大以二十九日为岁,月小则以二十八日。相传前土司出军值除日,令民间先期度岁,后遂以为常。”土家族过“赶年”不但在时间上有其独特之处,而且年事活动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持续时间长。主要内容有“打粑粑”“做团馓”“插柏梅、贴纸”“贴门神”“吃团年饭”“守岁抢年”等。
土家族的“调年会”,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连续举行几天几夜,最热闹的是跳摆手舞,同时还要举行地牯牛角力、抵杠斤和蛤蚂抢蛋等。近年来,“调年会”越来越热闹,还有耍龙灯的、卖艺耍刀的、唱山歌的。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多次组织物资交易会,大力促进了当地民族贸易的发展,活跃了民族经济文化市场。
在恩施的部分土家族地区,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要“赶毛狗子”,这种风俗在建始县景阳镇尤为盛行,且延续至今。所谓“赶毛狗子”,就是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人们用树枝、茅草、竹子、松香等物,搭成一个圆锥形的毛狗棚,有房子一般高。茅草、..
2025-06-25土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尚未确定。据50年代调查,只会土家语不会汉语的土家的约有七八万。他们多分布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秀山、来凤一带偏僻山区的土家族村寨中,而且多是老年。目前,据土家族语..
2025-06-06土家族自称“毕孜长”,意为本地人。历史上土家族称谓不统一。1956年我国国务院批准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统称为土家族。关于土家族的族源,有多种说法。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提出土家族为古代巴人之后。此外,有..
2025-06-06土家人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天文、地理、气象、水利、农学、生物学、医药学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指导一代又一代土家人的生产与生活。土家人的气象知识是以谚语、歌谣的形式留传下来的,如:“云朝工,亮通通;云朝西,披蓑衣;云朝南..
2025-05-1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